中国医药的创始者——神农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千种药材被各种医书记载,其中大部分都是草本植物,所以常被称为中草药,而记载中草药的重要书籍常被称为“本草”。中药为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是谁最早发现这些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又是谁对这些植物的药效进行最早的实验和总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被尊为中国医药的创始者——神农以及他亲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氏,上古时代的三皇之一,又被称为炎帝,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关于其尝百草的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西汉时期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新语》:“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人食五谷。”几乎同时代的《淮南子》中有更为详实的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清代吴乘权的《纲鉴易知录》则记载更为详尽,曰:“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虽然古人惜字如金,但从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中,我们也能看到上古时代的景象,那个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百姓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猎杀的动物,或者来源于采集的植物果实,食物的来源不稳定,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更不要说生病了,更是无医无药,只能听天由命。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作为当时的部落首领,他迫切地想为百姓们解决这些问题。
传说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决定亲自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出发,去大山中寻找粮食和草药。现在的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林区,就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神农架林区平均海拔1700余米,神农顶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站在神农顶往下看,只见这里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传说神农就在这里停下来,尝遍了这里的花花草草。
然而,困难时刻伴随在左右。这里山路崎岖,许多地方甚至是完全垂直于地面的刀切崖,崖上还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这里百兽横行,狼虫虎豹,对神农一行人虎视眈眈。而神农并未因为这些困难退缩,每每想到黎民百姓没有吃的、没有药用,就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他和臣民们一起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顺着刀切崖一步一步往上爬(“架木为梯,以助攀缘”)。他教臣民们砍树木搭建房屋,防着狼虫虎豹(“架木为屋,以避凶险”)。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哪些苦,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那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五种能充饥的草,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稻、黍、稷、麦、菽”。他尝出了365种草药,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可是神农并未因此而满足,因为人们身上出现的病证还不能全部救治,于是神农走遍中华大地,继续着他的“试药”之旅。
在尝药的过程中,危险也是时时刻刻伴随着左右的。大部分的植物从未有人尝过,部分植物是有毒的,故《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相传神农随身携带茶叶,故每每中毒后都通过咀嚼茶叶而幸免于难。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亲尝百余种药材,最后在百草洼因误尝断肠草,肝肠寸断而亡。
神农虽死,但却为远古先民找到了诸多可供医病救人的珍贵药材。他的“试药”笔记在远古先民中代代相传,后来在东汉时期被人们编撰成《神农本草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医药学经典之作。
神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人民服务,心念百姓疾苦,跋山涉水,以身试药;他开拓创新,勇于挑战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开创了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中医药学,是现代医药工作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