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道教儀經及詞彙研究概況
一 道教科儀經籍概況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大約形成於東漢中期。儘管派別衆多且互不統屬,缺少公認的創始人,但各派均繼承先秦道家學說作爲思想源泉,融合民間信仰崇拜建立嚴密的神鬼體系,吸收方士丹術、儒釋禮法而形成以求仙、齋醮爲兩大活動主題的宗教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響了中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甚至民族性格。這種兼容并包的姿態更是體現在卷帙浩繁的道教典籍之中。道教經典除由各派道士自行造作的數量龐大的道經以外,還將上百種諸子百家的著作、許多有關醫藥和天文曆法等方面的著作也納入其中,因此道教典籍顯得既豐富又蕪雜。2003年北京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華道藏》總計收入道籍1526種,約5000萬字,數目令人驚嘆。朱越利(1996:10)參照我國現代圖書分類法設計系統曾嘗試性地把道藏劃分爲十五部類:哲學、法律、軍事、文化、體育、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化學、天文學、醫藥衛生、工業技術和綜合性圖書。由此看來,道教典籍差不多相當於一部反映中國古代文明的百科全書了。
自靈寶派黃籙齋法創設以來,齋醮科儀成爲道教活動的一大主題,成爲道教吸引民衆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科儀”指道教的戒律、規範、禮儀等,是道教外在的宗教形式表現。《中華道藏》第五部類道教科儀就是記錄這些戒律規範及宗教禮儀的經籍文獻,包括第42、43、44三冊,共收道經140種。其中大部分出自《正統道藏》,有四種出自《萬曆續道藏》,四種爲敦煌道經。科儀經籍內容大致包括戒律類、威儀類、贊頌類和表奏類等四類經書。這四類中,威儀類經書最多,主要記錄各種齋法和醮儀。如《正一威儀經》所述威儀凡三十種一百三十二條,包括受道、法服、入靖、啟奏、讀經、講經等,幾乎囊括了入道奉教及道士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是對各種教規的綜括。《道門科範大全集》達八十七卷,記錄各類齋醮儀軌。戒律類經書內容較明確,記錄歷來持齋行道應遵守的戒律,如金又玄子《太微仙君功過格》,分功格三十六條,過律三十九條。經頌、詩歌、步虛、青詞等屬於贊頌類經書,多爲韻文。如《三洞讚頌靈章》收集道門法事所用之各種贊頌九十八篇,內容或頌揚神真,或宣演道要,或勸善誡惡,或勸誦道經。禮懺文、奏疏、榜文歸於表奏類經書,一般有較嚴格的書寫格式和措辭規範。如《廣成集》爲唐末道士杜光庭所作,收表五十六通,齋詞三十一通,醮詞一百八十六通,均係爲帝王、大臣、信徒、道衆選時擇日,修齋設醮,上章陳詞,啟奏天曹諸真衆圣,以祈福禳災保生度死。《道門通教必用集》所載均爲持齋行道時應用的啟奏、儀文及訣法。
二 儀經詞彙研究概況
自道經造作出現起,人們對道經詞彙的訓釋和研究也隨之開始。有些道經經文本身就包含了不少道教詞語的訓釋材料,此外還出現了不少道經注本。如北宋陳景元編《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保留了南朝齊嚴東與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爲《度人經》所作的注解。不過這些訓釋材料不但零碎,注解也多爲串講大意闡發義理,稱不上真正的詞彙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學者黃生,他曾對《周氏冥通記》中的個別語詞作了較爲詳盡的解釋,對道經詞彙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民國以後,國內外學者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對道教經籍進行廣泛研究,取得了較爲豐碩的成果。自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起,胡適、陳寅恪、湯用彤、陳垣、王明等從文獻學材料出發,援引金石、碑刻等相關資料進行深入考證,先後發表多篇論文,影響較大。國外道教研究主要以法國和日本爲中心。歐洲學者大多側重道教與民俗研究,日本學者則長於道經文獻和道教歷史研究。早期研究視角大多注重於文獻學、歷史學及宗教學方面,相關語言文字的研究較爲冷清。
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種冷清的局面有所改觀。一些學者認識到道教經籍在漢語詞彙史上的重要研究價值,開始關注道經詞彙研究,發表了多篇論文。如張立華《〈抱朴子〉通訓辨誤》,王雲路《〈太平經〉語詞詮釋》、《〈太平經〉釋詞》,連登崗《釋〈太平經〉之“賢儒”、“善儒”、“乙密”》,方一新《〈抱朴子內篇〉詞義瑣記》,汪維輝《〈周氏冥通記〉詞彙研究》、《六世紀漢語詞彙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與〈周氏冥通記〉爲例》,馮利華《〈真誥〉詞語輯釋》,馮利華、徐望駕《陶弘景〈真誥〉的語料價值》,劉祖國《〈太平經〉注釋商兌》,王柯《〈太平經〉詞語選釋》,葉貴良《說“真”》,方一新、柴紅梅《〈神仙傳〉的詞彚特點與研究價值》,雷漢卿、周作明《〈真誥〉詞語補釋》等。
以道經詞彙爲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也從無到有。博士論文如葉貴良《敦煌道經詞彙研究》、馮利華《中古道書語言研究》、周作明《東晉南朝道教上清派經典行爲詞新質研究》、劉祖國《〈太平經〉詞彙研究》、牛尚鵬《道法類經書疑難語詞考釋》、忻麗麗《中古靈寶經詞語考釋》等。碩士論文如周作明《東晉南朝道教上清派經典詞彙新詞新義研究》、成妍《〈抱朴子內篇〉詞彙研究》等。
著作方面,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是第一部專門研究道經詞語的專著,多是從現代化學角度來考釋鍊丹術語詞。葉貴良《敦煌道經寫本與詞彙研究》、馮利華《中古道書語言研究》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出版的著作。葉貴良《敦煌道經詞語考釋》對敦煌道經詞語進行了較爲全面的考釋,結論多可信。另有多部道教辭書出版,如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李叔還《道教大辭典》、鍾肇鵬主編《道教小辭典》等,多收錄道教專有名詞,道經口語詞及疑難語詞则鲜有涉及。
綜觀上述研究,道教經籍於漢語史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初步引起學者們的重視,道經詞彙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是考釋了一批道教典籍口語詞、疑難詞,對語文辭書部分詞條的釋義有所補正;二是研究視角和研究範圍有所擴展。儘管以上研究多聚焦於少數幾部早期道教著名經典著作,如《太平經》《抱朴子》《真誥》《周氏冥通記》等,多是就專書中個別或一些詞語進行零碎的考釋,但也可看到近來一些博士論文已經開始由點及面,嘗試採用專題研究的方式對道經詞彙進行較爲系統的研究。如葉貴良《敦煌道經詞彙研究》選取敦煌道經作爲研究對象,採用辨形、查音、明詞、推例、探源等方法考釋了一些道教特色語詞,展示了敦煌道經詞彙的整體概貌。牛尚鵬和忻麗麗分別選取道法類經書和中古靈寶經爲研究對象,前者包括道經191種,後者145種,試圖在一個封閉的研究範圍中對道教專題詞語加以系統考釋。這種研究方式值得肯定。
與此同時,道教典籍詞彙研究尚有諸多未勘探空間,對於道教典籍語料的整理利用範圍仍然較窄,一些道經極少有人問津,如在道教科儀類經籍這一領域存在很大的研究空白,至今尚未見到專門就科儀經籍詞彙進行考釋的相關論文及專著。此外道經多有疑難詞語,特別是青詞、贊頌類韻文,語言較爲難懂。以往研究較少關注,不少的疑難詞義至今尚無定論,存有爭議,不利於道經研讀和漢語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