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因为攻读博士学位,我曾经在新加坡生活了四年,这里也成了我游历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大本营”。四年不是很长,但还是让我对新加坡和整个东南亚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喜欢这里郁郁葱葱的景色、独特的文化,当然还有各种香辛美食,以及精美的服饰。
在东南亚的旅居经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问题:
体会了新加坡的清洁和优美,我很想追问,这座花园城市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这里也曾经有过污水横流的过往,新加坡政府如何成功地让国民改掉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老习惯”?
在菲律宾的很多地方,我都看到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人修建的纪念碑。我很好奇,为什么侵略者可以被这样堂而皇之地纪念?
在泰国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国王和其他皇室成员的画像,不仅有鲜花簇拥,还会受到很多民众的跪拜。这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并不多见。我想知道,泰王为何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对我们而言,东南亚就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虽然来往密切,但对他的来龙去脉,我们却知之甚少。2017年一首魔性的《咖喱咖喱》火爆了互联网:“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沙巴、芭堤雅、阳光热辣辣……”这些关键词都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但是,大多数人对东南亚的理解,正如这首歌一样浅尝辄止。
不仅是在个人层面,在国家层面同样如此。除了作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东南亚还是中国周边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地区。2020年,东盟首次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如此,我们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却远不及我们对西方的研究那样广泛和深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和近代西方国家抢占了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南亚被纳入殖民体系后,不仅区域内的联系被割断了,同时整个地区也被置于从属地位。如今,殖民体系早已瓦解,但人们依然习惯将东南亚国家视为大国的“追随者”。以国际关系学科为例,主流理论多以大国为重,对于中小国家的关注相对有限。即便是针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研究,所采取的视角也多是大国博弈如何影响了东南亚,而非真正立足于东南亚国家本身。正是这样的思维定式,冲淡了很多人对东南亚的兴趣,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价值。事实上,过往的经验已经说明,东南亚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均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这些国家绝非完全随着大国的脚步而起舞。
本书之所以有了《迟到的东南亚》这个题目,一则是因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南亚国家,多数形成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陆续登上国际政治的舞台。不仅如此,在下文中你还会看到,就连“东南亚”这个概念,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开始被世界所熟悉和使用的。二则,“迟到的东南亚”这个提法,还有一层“提醒”的用意。相对于中国与东南亚的密切联系而言,我们对这个地区所开展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实在是太少了。
当然,本书对东南亚历史和政治的讨论,绝对称不上系统和全面。但是,我希望它可以引起更多读者对东南亚的兴趣,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的每个章节均以一个或几个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对答案的探索为脉络,将琐碎的信息串联起来,并且夹杂了很多个人化的观点,以及对于“伪答案”的批判。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对一些小问题刨根问底,那么这本书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的好奇心。
本书的前五章从几个纵贯全地区的问题入手,将东南亚政治的一个个“横截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东南亚”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东南亚国家政治的特征、东南亚的地区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接下来的几章从微观问题入手,牵出东南亚国家政治斗争的主线。每一章节的篇幅均在1万字左右,独立成篇,你既可以按顺序阅读,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我在美国访学期间完成的。2019年我赴康奈尔大学政府系访学。康奈尔大学是美国东南亚研究的重镇,馆藏丰富,也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我经常拉着小行李箱,往返于住所和图书馆之间。伊萨卡的冬天非常寒冷,大雪过膝,2020年年初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所有的学术活动和旅行计划都因此泡汤。虽然疫情让本来应该很丰富的访学生活失色不少,但我却因此有了大量的写作时间,在访学期间完成了书稿的撰写。有学者说过,好奇心和愤怒是研究的动力。于我来讲,好奇心和无聊的“宅家生活”才是写作的最大驱动力。
本书的插画绘于写作过程之中,给枯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乐趣。一些插画是我旅行到过的地方,也有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雕塑、图案。希望这些插画可以让你体会到少许东南亚的“风味”。
最后,我要感谢母亲对我毫无保留的支持,她是我的第一个、也是最忠实的读者。此外最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学生们,特别是王露、吕蕙伊、管宝堉、鲁彦昊杰,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启发性的建议。王露同学和本书编辑侯聪睿在出版过程中也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可能存在的纰漏,由本人负责。
2021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