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守正与创新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价值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理论体系,但其价值和影响力不是自发呈现并起作用的,必须经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掌握和用之于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影响力能否正确有效地发挥。如果没有科学的态度,原本科学的理论也会失真,其价值和影响力则会走偏,或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影响力流于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话。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要既守正、又创新,坚持在守正与创新中践行马克思主义。
(一)守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二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不犹疑。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立论之本和兴业之魂,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习近平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42]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不容动摇的战略定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也相继涌入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论、公共知识分子论等。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实质是强化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否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民主社会主义企图在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调和阶级矛盾,实现所谓社会公平,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其本质不过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普世价值论以宣扬抽象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为旗号,兜售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以此来歪曲和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政民主论则着力美化西方资产阶级宪政民主体制,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真实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公共知识分子论主张知识分子应成为超阶级的公共事务的介入者和公共利益的“守望人”,其实质就是鼓吹知识分子要摆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党的领导,做具有所谓独立性、批判性的“意见领袖”。以上这些思潮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起的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的作用。
面对西方思潮对我国的侵染,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43]。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得以诞生,并真正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发展前途,明确了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途径,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确如习近平所言:“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44]
其次,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不犹疑。西方思潮在我国得以传播并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主要借口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这种论调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 世纪末,伯恩施坦就曾以此为借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实质是背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但此后不久,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结出卓越实践之果,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在20 世纪末期,随着苏联东欧剧变的发生,鼓噪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的论调又甚嚣尘上。邓小平就此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45] 之后人们就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逐步复兴。当然,随着时代的变换进程,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发展,但这绝不是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由。诚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46]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主张对事物辩证分析,这决不会过时、没用;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致力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决不会过时、没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争取实现人民民主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也决不会过时、没用。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问题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失去了这一点,也就丧失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二)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绝不等于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来固守。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理论,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地创新发展,才使马克思主义愈益丰富和完善,从而永葆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价值与影响力。所以,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立论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创新性运用,一方面是创新性发展。
首先,就创新性运用来说,就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当作既定公式或既成方案到处套用,而只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决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就此作过许多精辟论述。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不可能把各国工人阶级组织并联合起来,推动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列宁也不会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从而开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也是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早在1930 年5 月,毛泽东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论著,明确指出:在我们的实践和斗争中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 ‘本本’ 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 ‘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47]。毛泽东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以此作为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路线和行动准则。邓小平在最初强调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时也明确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48] 历史已充分说明,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成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把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也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才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弃的基本准则。
其次,就创新性发展来说,就是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得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他们的思想停止在某一认识水平上,而总是随着社会演化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推进,不断修订、充实和深化自己的思想,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实践价值。列宁也没有囿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更没有受考茨基等所谓正统和权威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所作解释的束缚,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结合俄国实际创新性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问题的历程中,也十分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毛泽东说过:“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49] 邓小平也明确指出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5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是与时俱进地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51]
概言之,守正与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规律及基本途径。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根本,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和动力。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所谓的创新就是胡创乱新,其结果只能是离经叛道;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所谓的守正只能是思想僵化,其结果就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在守正与创新中坚持住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影响力,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5 月5 日第2 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15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8—399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15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15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7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13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7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5页。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95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8—40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52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39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04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8、172页。
[2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5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7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0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3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532页。
[3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3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2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179页。
[3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59—262页。
[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4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4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4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4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
[4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83页。
[4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4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4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49]《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296页。
[5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5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