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保障风险的分类研究
尽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风险随机性、复杂性和变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风险必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试图通过风险分类研究来取得突破。关于社会保障风险识别,已有社会保障风险分类,按照范围从小到大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社会保障风险最终反映为财政风险”
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界主要关注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压力和风险,尤其是以国家财政兜底的社会保险的支付风险。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的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社会保障风险作为一种公共基金危机,其最终是以政府承担支付兜底责任为表现的,财政是社会保障风险的最后承担者。[1]因无法满足庞大的社会保障资金给付需求,致使社会保障“减震器”“降压阀”“安全网”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都将反映到财政风险上。[2]美国学者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美国的养老保障计划和医疗卫生保险体系有财政崩溃的风险,并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大幅度延长退休年龄以应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的财政风险。[3]
社会保障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将造成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造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制度崩溃。[4]财政作为社会保障风险的最后承担者,从社保资金筹集上看,不稳定、不足额的收入会给支出带来压力,最终增加财政负担;[5]财政最终兜底,使得社会保障的筹资、支付、保值增值风险以及潜在长期性风险都将引发财政上的危机,因此社会保障风险是财政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6]
(二)“社会保障风险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风险”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福利国家并非是简单的财政危机、应对制度及政策本身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揭示了社会保障风险是制度本身的风险以及通过制度完善防范风险的重要性。[7]在这一社会保障制度本身风险的定义下,国内学者还进一步将社会保障风险进行了分类。杨燕绥按照社会保障风险的来源将社会保障风险分为政策体系风险和服务体系风险两大类,其中政策体系风险包括资金筹集、基金管理和待遇支付三个因素,服务体系风险因素有行为标准风险、组织体系风险和信息系统风险。[8]杨仁君将社会保障风险分为制度风险、财政风险和管理风险,其中财政风险又分为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三个方面的风险。[9]张琳将社会保障制度风险因素分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并用基尼系数、赡养率等指标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预警。[10] 白维军、韩羚认为,社会保障风险包括社会保障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养老结构变化与老年保障不足的矛盾、失业与就业结构改变对就业服务的新需求、医改成效不彰与医疗服务需求旺盛的矛盾,等等。[11]
在“社会保障风险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风险”的理解下,一些学者直接按照社会保障系统的子项目进行了风险划分。张思峰按照社会保障的项目,将社会保障风险分为养老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工伤风险、生育风险、贫困风险。[12]吴忠、汪泓将社会保障基金风险分为养老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等,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风险识别研究。[13]同时学者们还主要针对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某一类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比如李珍分析了养老金个人账户风险[14],何晖等分析了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风险,[15]封铁英、刘子兰等分析了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等。[16][17][18]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在更具体的层面上对社会保障风险进行识别,有利于研究者更精细地关注具体的社会保障风险,但也要求社会保障风险识别和防范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三)“社会保障风险是社会保障制度及制度对外造成的风险”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对社会保障主要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强调,社会政策的设计原则应是通过加强和保护那些对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因素实现支持经济发展的目标。[19]自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也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及实施推及到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不确定影响,因此社会保障风险的含义也相应扩大。英国政府精算部的克里斯托弗·戴肯将社会保障风险划分为运营风险、资产流通风险、债务风险、经济风险、投资风险、灾难风险、政治风险等。[20]
在国内有代表性的观点中,曹信邦、王建伟将社会保障风险分为基金收支风险、制度风险和社会风险,其中基金收支风险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空账运行”“高失业率对基金给付需求增加”“基金管理不善”等;制度风险因素包括“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模式”“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事权划分不清”等;社会风险则主要指社会保障导致居民对政府信誉、社会制度的信赖等方面的风险。[21]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风险包括内生风险、外生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其中,内生风险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风险、运营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外生风险指人口老龄化、高失业率、自然灾害等;社会风险则指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劳动力供给短缺以及对储蓄和消费的不利影响。童星教授将社会保障风险分成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22]其中,内部风险指社会保障子系统在社会系统环境因素(如腐败、通货膨胀、老龄化、体制转型等)的影响和干扰下导致其不可持续性;外部风险指社会保障子系统自身的运行与完善对社会系统造成的损失和不确定性。邓大松、何晖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将社会保障风险分为自然风险、责任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23]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刘尚希等人则专门讨论了社会保障制度引发的公共风险,认为主要包括道德风险、过度保障风险和刚性风险。[24]笔者认为这些风险也可称为制度外部效应风险。学者们尤其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外部效应风险中的道德风险、[25][26][27] 社会风险[28]及管理风险。[29][30]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要用效率和公平的观点来认识社会保障问题才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为社会保障风险就是社会保障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效率损失。按照社会保障风险的层次分类,分为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宏观风险、由企业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等承担的中观风险以及由社会成员个体承担的微观风险。[31]从资源配置、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解析了社会保障的核心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和摩擦性风险,等等。[32]
综上可见,学界对社会保障风险的划分和认知,经历了一个范围从小到大,内容从关注制度本身到关注制度造成的影响的变化,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本书也认为将社会保障风险定义为更宽的范畴,更有利于其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从而保障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