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年红色金融启示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自身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从而充分证明自己当之无愧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货币是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发端于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最初作为主要的政治斗争工具,但是其发展过程遵循了经济学规律。人民币从边区货币发展为独立货币,从独立货币发展为本位货币,再到国际化,未来实现数字化“跨”向全球。这一过程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进程和中国共产党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能力。
人民币崛起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人民币的崛起体现了中国国力的蒸蒸日上,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现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及把握经济规律、驾驭货币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能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在这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红色金融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革命事业的助燃剂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器等重要作用。革命事业不仅有政治和武装斗争,同时也有经济斗争,其中包含如何正确把握货币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红色货币在资金融通、根据地经济建设、根据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革命事业物资供应保障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红色金融发轫之初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各个苏区从货币发行到融资汇兑等方面的金融实践显示,年轻的共产党谙熟现代经济运行方式,而非简单局限于打土豪、分田地,从而使自己的事业一举超越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各根据地和解放区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发行了各具特色的红色货币,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千方百计搞活流通,发展生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滥发货币,不人为制造高通胀,这与国统区的金融乱象和由此导致的社会经济秩序紊乱及民不聊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之,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金融实践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现实与潜能,极大地提升了党引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可信度,为其在众多现代化愿景、方案和路线的斗争中最终胜出发挥了关键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通过货币政策的确立和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实现和捍卫经济主权的独立及现代化建设的自主性方面取得了优异的开局,由此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足的新征程。
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决策者需要通盘考量中国社会经济的传统与现实、结构与趋势、动能与阻力,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
充满革命年代热情与朝气的中国共产党,怀着只争朝夕、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全力、全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因急躁冒进和对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的认知不够深入经历了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金融事业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表现,比如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银行在某种意义上沦为出纳、财政纪律宽严失度、对外经济交往不畅而无法发挥比较优势等。
即便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打造了一支初步具有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军,从而为改革开放年代各种红利的释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搞对价格、理顺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提升驾驭复杂开放经济体运行的能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新的历史考验。其中,厘清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趋其利而避其害,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又避免由此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既充分加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又有力捍卫经济主权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独立性,更是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决策者构建和驾驭现代金融体系的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包括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建设、汇率制度改革和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胜利,进而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事业依靠科技赋能,深化监管护航,正迎来新的发展——通过国际化、数字化和财富管理现代化,为中国经济不断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
改革开放及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转轨,为人民币国际化扫除了最初的障碍。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不仅要依托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还要及时抓住契机。随着美国GDP占全球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比重持续上升,原本以美元为锚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漂移,人民币被看作寻锚时代的备选国际货币之一。
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追赶之路不同,在全球数字货币探究的道路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已经抢跑。相对于21世纪泛滥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e-CNY被认为是唯一的现金终结者,因为其不仅拥有中央银行背书的无限法偿性,在其应用探索的背后,还蕴含着深层次的货币体系变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及金融转轨,中国财富管理格局不断被改写,居民财富理念亦被重塑。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变动的历史亦折射出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财富市场的变迁。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储蓄为王,到2001年以后财富管理市场初现,再到银行理财、股票、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轮番登场、交互组合,大资管时代悄然而至。伴随财富管理市场走向多元化、全球化,新的监管挑战也不断出现。而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也对财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
百年只是一瞬,百年仍是少年。这是一部红色金融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奋斗史。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不仅面向金融从业人员,还面向更广大的读者,让人们从金融视角对中国经济百年发展历程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领导作用和中流砥柱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坚定信念和信心,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编写团队
本书脱胎于《财经》杂志“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特刊”,在原刊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多位专业资深人士为本书撰稿或接受本书作者访谈,他们是王洪章、王巍、管涛、张明、王喆、李礼辉、刘晓春、吴晓求、郑磊、沈建光、张红力等。
《财经》杂志制作团队包括:
统筹策划人员:袁满;
撰稿人员:第一章至第三章,苏琦;第四章至第五章,张威;第六章,杨秀红、郭楠;第七章,张颖馨;附录,唐郡、陈洪杰;
编辑人员:袁满、陆玲、臧博;
流程编辑:周斌;
设计人员:黎立;
审校人员:李萌、王妮、李高超;
制作人员:颜斌、于宗文、张玲;
外联人员:王政强。
本书得到金融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