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入海式
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群像故事,阵仗浩大,动辄数十甚至数百个人物,令人目不暇接。自然,其中也分主要人物和过场人物。细读他们不同的出场方式,琢磨其中的隐藏信息,能领悟到作者的深刻匠心。
有些作品一上来就介绍主角家乡何处、姓甚名谁、门阀关系、社会身份乃至性格轮廓,信息直接不假,但多少流于俗套寡淡——这种出场方式受到史传叙事的影响,比如《史记》中典型的人物出场:“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而作为小说人物,真正的好出场,一定是精心营运的,比如《红楼梦》开篇石头神话后,进入俗世叙事,从甄士隐、贾雨村起手,借着贾雨村串到冷子兴,演说两府人物概况,着重提及主人公贾宝玉,再由贾雨村递到林如海,终于将林黛玉送入贾府,行云流水般展开荣国府正文。再如《水浒传》,不算作为楔子的洪太尉误走妖魔部分,故事从高俅起手,渐入王进,由王进逃难,引出一百单八将第一个好汉九纹龙史进,徐徐铺开宏阔画卷。这等叙事手段,都是从次要人物入手,耐心地铺垫、延展,最终主角登场,可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也可谓细水入海。
《儒林外史》第一回用王冕做楔子、立典范,点出“一代文人有厄”的谶语,作为儒林世界的第一个重要角色,周进是如何出场的呢?第二回开头,吴敬梓用的就是细水入海式笔法,开篇先定空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然后定时间,大明成化末年正月初八,再定人物,七八个人,第一个登场的是申祥甫,开口便发作和尚:
“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1)
之后,借申祥甫骂和尚引出荀老爹,众人正商议庙会份子钱,忽然打断,引出第三位有名有姓的人物——申祥甫的亲家夏总甲。夏总甲开口便炫耀自己如何在衙门里吃香、年下如何忙于应酬,热闹至极:
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把我跌了下来,跌的腰胯生疼!
申祥甫、荀老爹等阿谀奉承一番,又了结庙会份子之事,缓缓递入“请教书先生”的话头儿,夏总甲推荐了一人:“咱衙门里户总科提控顾老相公家请的一位先生,姓周,官名叫作周进,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学……你们若要先生,俺替你把周先生请来。”儒林第一位人物周进,借夏总甲之口出场,之后真龙现身,在迎师宴上闹出种种笑话。周进的出场,是申祥甫、荀老爹、夏总甲汇聚出来的。周进是儒林的入口,周进现,儒林大开,酸腐老童生的形象一立,儒林整体气质也就定了调。
这种出场方式需要作者周密而耐心的布局,虽慢,却大有深意——不要以为夏总甲诸人的作用只是以小溪小河引出大海,看申祥甫开口、夏总甲开口,一个说的是香火钱,一个说的是衙门权势,商议的两件事:庙会份子是利益,请先生教孩子是功名。一通下来,总不离“功名富贵”四个字。在周进出场前,观音庵诸人已经点染出当下的世风时俗,儒林世界的根基与底色,就此晕染开来。
卧闲草堂本在此回回末总评曰:“‘功名富贵’四字,是此书之大主脑,作者不惜千变万化以写之。起首不写王侯将相,却先写一夏总甲。夫总甲是何功名,是何富贵?而彼意气扬扬,欣然自得,颇有‘官到尚书吏到都’的景象。”周进的出场,先由俗人、俗语、俗事渲染一番,夏总甲出,节奏一断,庙会份子事一出,节奏再一断,文笔如千里游龙,蜿蜒夭矫,终于引出儒林宿将。夏总甲出场前,其亲家申祥甫先出,区区总甲亲戚,便气焰腾腾如此,其实都是为夏总甲画像。一波接一波,断续跌宕,出手便不凡。这等笔法在书中不止一处,足以证明吴敬梓小说大师的功力。
(1) 本书引用《儒林外史》原文及点评,皆根据《儒林外史汇校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