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考点详解
一、“育人为本”的含义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教育的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了解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所以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幼儿的个性为本。幼儿园教育要从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幼儿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幼儿,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
(二)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格需要尊重和保护,教师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幼儿有丝毫挑战的心理。突出的表现是师幼关系不平等,幼儿常常要看着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就会招致老师的不满和处罚,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
(三)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
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幼儿都能进步,并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育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1.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幼儿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位幼儿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教师对幼儿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爱。教师要爱全体幼儿,而不是一部分幼儿。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的幼儿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不能随教师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2.体谅和宽容
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幼儿看作像教师一样的成人,幼儿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时期,许多方面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幼儿,同时对于幼儿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予以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教师一定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妄加评判。
(四)因材施教,给幼儿提供多样发展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其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地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机会,保证幼儿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幼儿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幼儿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幼儿的长处,弥补幼儿的不足,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幼儿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例题精讲
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1.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 )。
A.教育公平
B.教师专业化
C.素质教育
D.道德教育
【专家详解】A。题目很简单,进行知识点再现即可。
2.王老师得知红红偷拿了同伴的玩具,没有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红红,而是把红红叫到办公室耐心引导。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幼儿需要赏识
B.不正确,幼儿是有个性的人
C.正确,幼儿需要尊重
D.不正确,幼儿是有发展潜能的人
【专家详解】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因而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行为。故选C。
【命题分析】该考点属于识记范畴,考生应在记忆的基础上加以对材料的理解。
3.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公平对待幼儿”的内容?( )。
A.尊重每一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B.体谅和宽容每一名幼儿
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每一个幼儿持有公正、民主与尊重的态度
D.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专家详解】D。使用关键词对应,前三个选择项目均有同样的关键词,由此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4.材料分析。
周一长假结束后,楠楠一进教室,就马上走到自然角去探望小金鱼和蝌蚪。
“小金鱼没有了!”楠楠大叫起来。
邓老师很吃惊地走过去看,以前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不见了,只剩下两个小鱼头躺在缸底的水草下,几只蝌蚪竟然正在啃鱼头。
蝌蚪吃金鱼的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早餐结束后,邓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小金鱼的死因。
孩子们分小组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列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
(1)天气闷热致死。因为放假期间,天气一直有些闷热。
(2)水污染致死。因为涵涵将肥皂泡吹到鱼缸里,大家觉得水污染可能会导致金鱼死亡。
(3)金鱼吃得太饱,胀死了。因为小杰家的金鱼就是这样死的……
(4)金鱼是饿死的。因为放假期间没人给金鱼喂食,它们就饿死了。
邓老师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的喂养方式是正确。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随后,邓老师指导孩子们把金鱼的尸体从鱼缸里捞出来。有的孩子还提出要把金鱼埋葬到草丛里,邓老师答应了,给孩子们借来铲子,孩子们很认真地把心爱的金鱼埋好。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邓老师的保育行为。
【专家详解】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这种保育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材料中,就金鱼的意外死亡,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幼儿答案,而是带领幼儿大胆假设、论证研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不但就金鱼之死引发大家在知识方面的讨论,还为金鱼举办了一个葬礼,让幼儿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意义,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丰富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与热爱。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像邓老师一样,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切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帮助幼儿在各个方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良师点拨
这部分的内容非常重要!在考试时已经作为独立的知识点出过题目,而且可能出材料分析题,必须识记基本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做适当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