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1 认识沟通
情景导入
何谓“沟通”?
问题与思考:
一、什么是沟通
课堂互动
《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以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的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氏大辞典》认为:沟通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流,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沟通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拉斯韦尔认为:沟通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递给其他有关成员。
对于沟通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统计,关于沟通的定义已达150种左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以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为代表。
(2)交流说:强调沟通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如美国学者霍本的观点为“沟通即是用言语交流思想”。
(3)影响(说服)说:强调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如美国学者露西与彼得森认为“沟通是人影响人的全部过程”。
(4)符号(信息)说:强调沟通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认为“沟通是通过传播媒介所作的符号的传送”。
总之,沟通的内涵是信息的传递、被理解与准确理解、互动反馈,目的是希望达成一致。因此,我们将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加强理解的过程。
什么是沟通
根据沟通的定义,沟通的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人认为,沟通是“我说给你听”。我是说话者,你是听话者,我发出一项信息,并传递给你,你收到信息后,把它“译解”,然后采取令我满意的行动。但是我说给你听,你未必都愿意听;就算听了,也不见得真正听懂了我的意思;即使听懂了我的意思,你也不一定就会按我的意图去行动。所以,沟通并不是片面的“我说给你听”。
“世事洞明皆学问”,多听别人的话,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然而仅仅你说我听,也不算是有效的沟通。因为仅仅你说我听,我以为听懂了,其实没听懂,就照着去做,结果却证明“原来我听错了”,等于没有沟通,甚至带来了危害。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等于“你说给我听”加上“我说给你听”,以求得相互了解,并彼此达到某种程度的理解。
与他人沟通,“理”是基础,但“通理”首先要寻求共鸣。常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寻求共鸣便可使你成为对方的知己,避免话不投机。所谓“共鸣”,是沟通双方思想感情上达到一致的体验,产生共鸣意味着沟通双方的情绪已经融洽,从而为“通理”铺平了道路,使对方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
二、沟通的要素
沟通游戏
搭纸牌
要求:
讨论:
沟通过程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沟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说:“这次我找你的目的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你的沟通技巧在行为上的一个表现。
沟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是要求别人理解我们的意图。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沟通都会有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但是人们希望对方能理解他们所说或所做的。因此第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要以理解为前提。第二是清楚彼此的观点是否一致。在沟通中,无论对方的回答是肯定或是否定,都会告诉我们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会让我们知道彼此的观点是否一致或分歧在哪里。第三是与对方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现代工作或生活中越来越强调合作精神,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沟通中的一个重要目的。
沟通故事
认清对方的目标
故事启发:
沟通是否结束的标志就是是否达成了一个协议。沟通结束以后一定要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协议,沟通才算完成。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常见的情形是大家一起沟通过了,但由于对沟通的内容理解不同,又没有达成协议,最终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增添了很多矛盾。
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相比较而言,信息更容易沟通。例如:今天几点钟起床?现在几点了?几点钟开会?往前走多少米?而思想和情感是不太容易沟通的。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很多障碍使思想和情感无法得到很好的沟通。事实上,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思想,而信息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课堂互动
三、沟通的层次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个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有时候,人们虽然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是一方说的话,另一方根本没听进去;甚至听的人很生气,当面加以指责,使说的人下不了台,或者听的人表面上装作无所谓,内心却很愤怒。这就是沟而不通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沟通都停留在沟而不通的层次上,无法达成预期的沟通目标。
古人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文死谏”无非是沟而不通导致的悲惨结局。中国历朝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但常常因沟而不通触怒皇帝,最后丢了性命。在现代社会中,沟而不通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没了性命,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使我们寸步难行。
沟通故事
秀才买柴
故事启发:
沟而能通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况。误会也好,分歧也罢,只要沟而能通,都不是问题。
沟通故事
父亲与女儿
故事启发: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