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社交“脸盲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别独自用餐——不懂融入的人,只能被不断边缘化

社交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其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就是交友。社会资源通过社会网络分布,拥有社会网络便易于得到社会帮助,没有朋友或是朋友圈太小,必然使自己的社会处境受到局限。而交友的状况,首先取决于想要交友的强烈愿望,然后才有培育技能的可能。

有时候,我们是封闭的制造者

自闭的内心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无法摆脱的沉重与阴影,让我们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心灵只能是一片死寂。

王媛媛的丈夫两年前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一个月后的一天,她向医生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医生说:“你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3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你也会开始新的生活——尽快走出痛苦的阴影,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身边还有一个7岁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她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打这以后,她的脸每天都是紧绷绷的。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的世界。

人在不开心时偶尔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无可非议,但如果将这种行为长久延续下去,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了。事实上,现代都市人已经越来越习惯将自己封闭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心怀恐惧,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事情,将自己的心紧紧地封闭起来,生怕受到一点伤害。

自闭性格的人经常会感到孤独。有些人在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看不起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也有些人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的好坏,总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十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及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有些人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乱对号入座,心里紧张起来。

一个封闭自己的人,他的心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尽管那一切美好的东西近在眼前,但是如果不打开那道封闭的门走出去,那么将什么也得不到。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需要三五知己,需要去尝试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完整。我们没必要在自我恐惧中挣扎,更没必要过于小心翼翼地活着,想做什么就去做,想说什么就去说,这样心情才会愉悦起来,生活才不至于因为自闭的单调而失去意义。

自闭性格是心灵的一把锁,是对自己融入群体的所有机会的封闭,自闭性格不仅会毁掉自己的一生,也会让周围的朋友、亲人一起忧伤。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会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的异常。

然而,封闭心理的自我调节,往往是具有很大难度的,需要自我意识觉醒。

一、要乐于接受自己。学会将成功归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乐于接受自己。

二、必须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需要走向社会,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学会运用精神转移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自我封闭就是过分关注自己,学习某种技能,学会某种本领就会提高自信心。同时,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慢慢就会与他人正常接触。

自闭心理会葬送人们一生的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从自闭的阴霾中走出来,去享受外面的新鲜空气,外面的明媚阳光,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中,我们一定要走出自闭性格的牢笼,走入群体的海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幸福和快乐。

因为不懂融入,才会被排斥在外

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指才能、素质等方面,还与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关联。有好的人缘,做事时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而人缘差的话,在你困难的时候就得不到帮助,甚至还有人会跳出来绊倒你,这样一来,在竞争中你就会居于劣势。

刘亚军是某中学教师,毕业于知名学府的他知识广博、教学认真,学生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只不过这个人性格又硬又直,所以和同事的关系始终不太好。即使是相处较近的同事,也是带搭不理、冷冷清清的。学校的教务主任调走了,校长要从教师中提拔一个人担任此职。按资历、能力,刘亚军都是第一人选,因此校长就悄悄地找他谈了一次话。没想到这风声刚一放出去,一大群人就找上了校长,这个说不行,那个表示反对,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理由一大堆,不能不叫人心中来回打鼓。说到最后,校长耳根软了,最终打消了让刘亚军当教务主任的想法。而能力不如刘亚军,但人缘却很好的孙义却在众人的多方举荐下被提升为教务主任。

究其原因,是因为刘亚军没有真正融入学校这个集体,所以集体中人对他这个圈外人有一种排斥心理,刘亚军虽然能力出众但却最终落选,而他的对手虽然能力不及他,但因为占了个“人和”的优势,反倒成功晋职。很多时候,能力是一个方面,人缘也是一个方面,不管你人缘的好与坏,你在一个位子上至少要融入一个圈子,也就是说,不要讨人厌,让人觉得你就是他们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专注于业务方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很少注意,但你最起码要融入你生活的圈子里,对于单位组织的活动要踊跃参加,不要以自己业务繁忙为由,拒绝参加,对同事及领导要主动打招呼,不要显出一副带搭不理的样子。其实融入并不难,它并不要求你事事都主动,只需你主动响应同事及领导的号召,不做一个人见人厌的人,没事时主动帮帮同事,这样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某单位要在年轻工作人员中提拔一位办公室主任,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符合的人选有两个:杜海和郑伟。总体来看,杜海的条件要比郑伟好一些,不过郑伟也有他的优势:人缘好,真正能与同事们打成一片。杜海外号叫作“不求人”,总是表现得志得意满,一副谁也用不着的样子,因此在单位里,很少有人和他来往。郑伟却正好和他相反,他待人热心,同事们遇到什么事,只要他能帮得上忙的,都会尽全力帮助,这样一来,单位里的人都和他关系不错。这个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两人都很看重,明里暗里较起劲儿来。杜海知道自己人缘不好,于是就想在领导那里打开门路,没想到适得其反,送给领导的礼物被推了出来,还惹恼了领导。最后领导决定用投票的形式来推举,结果郑伟得到三十一票,高票当选,而杜海却只得到了可怜的两票。

杜海的悲哀在于,他没有认识到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平时不烧香,等到需要用人时再去求已经太晚了,本来他的条件要比郑伟好,但因为他连最起码的公司人际圈都没融入,结果在竞争中一败涂地,所以,杜海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做法,否则今后再有类似的竞争,他也很难取胜。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给我们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除了要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外,还要注意人际关系,至少要能够融入圈子,让自己有个较好的人缘,这样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被人接纳的前提是

——合群

没有人可以伟大到不需要朋友,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世界只会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生命的价值都来自社会及个人所处的群体中,只有适应这个社会才能延伸自己的事业线。如果不重视交往,忽视人际关系积累,必然会四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

曹海成是个时尚的年轻人,喜欢重金属音乐,又有点小资情调。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日化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凭着聪明机智和良好的口才,他的销售业绩相当不错。可是曹海成却觉得有点孤独,他觉得同事不是老古板就是没内涵,因此他在公司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下班了就约上自己的死党去泡吧。公司有集体活动曹海成也很少参加,同事拉他去唱KTV,他说他对口水歌不感兴趣,公司举办舞会,他说那是群魔乱舞,自己可不想被体重超标的女同事踩痛脚趾……总之,公司的活动他是能躲就躲,去了也只是意兴阑珊地待一会儿就赶快走。同事们都生气地说:“看来是我们格调太低,不配和人家来往。”领导对他也颇有微词。一年后,同他一起进公司的人,除了他和几个业绩太差的,普遍都获得了提升,他愤愤不平地去找领导,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对自己。领导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这要问你自己吧!你真的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员吗?在公司里你有关系不错的同事吗?人缘这么差,即使我提升了你,谁又肯听你的?”曹海成根本无法回答领导的问题,灰溜溜地走了。

公司就是一个大的社交圈子,曹海成不懂得搞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缺乏团队精神,结果成了公司的特殊分子,只能做最基层的工作,无法获得提升。这也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他们不屑于加入公司内的交往圈子,结果他们在公司内的人缘越来越差,自己逐渐被孤立,提升就更无从谈起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就要在所处的人际网络中获得青睐,成为既有才能又有人缘的人才。否则,你的上升运势就会直线下降,有时就算别人想帮你,但你人际关系太差,别人也扶不起你。

刘文的舅舅是某公司的总经理,舅舅觉得刘文是个人才,可以好好磨炼一下,将来在事业上给自己帮忙,于是刘文就参加了公司的招聘,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公司。为了让刘文接受锻炼,舅舅特意嘱咐他隐瞒两人的亲属关系,好好工作。上班之后,刘文觉得舅舅的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在他眼里相当一部分员工,包括他的顶头上司都是不称职的,再加上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因此他当起了“独行侠”,很少和同事来往。上班近三个月,在公司里,他竟然没有一个比较说得来的同事。不仅如此,他那骄傲狂妄的态度还着实惹恼了不少人。刘文的舅舅对刘文的工作成绩还算满意,但还想知道刘文在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一次路过员工休息室时,无意中听到了员工对刘文的评价:“哎,你们说刘文那小子像什么?像不像开屏的孔雀?”“什么?孔雀?太抬举他了吧!我看倒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看他一副狂妄的样子!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幸亏他只是个小职员,他要是经理,尾巴还不得翘天上去啊!”“他要是经理啊,我看一半员工都得辞职……”舅舅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刘文的人缘竟这么差,他又找来了刘文的部门主管,故作不经意之态地提起刘文,结果部门主管说:“他的能力是有的,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大问题。老实说,我是领导,不希望手下有这种员工,他已经给部门的团结带来了危害。我正想跟人事部门打招呼呢!”第二天,刘文就离开了公司,临走前舅舅送了他一句话:进入了一个圈子,你就得适应这个圈子的氛围,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如果你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得适应这个圈子。

当你真正适应一个圈子的氛围时,自然而然便会获得友谊。一旦你们建立起友谊,变得亲密时,要特别注意乘胜追击,务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逐渐拓展。这无疑能增加成功的筹码。

想要众星捧月,就别独吃自疴

每个人都有想在职场独占鳌头的欲望,当胜利的果实摆在面前,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它紧紧地抓在手里,还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很显然,后者是很明智的。一个人要想在职场江湖行走得游刃有余,首先切记不要想着吃“独食”,否则别人的认同和帮助就会在无意之间离你远去,而你只能成为一个别人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

毫无疑问,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在职场上能够赢得更多的荣誉,因为荣誉越多,晋升的机会也就越多。人到了一定年龄,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在一家有前途的公司越干越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上司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帮助。但是当荣誉真的来到你的面前,心中却开始犹豫了,究竟自己应该怎样接受面前的胜利果实呢?是一个人把它握在手中,还是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呢?如果你能在接受荣誉之前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经过这几年的职场历练已经成熟了不少。

很显然,就算是你为这份荣誉奋战了很久,单凭你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无法将其圆满完成的。成功固然是一件值得喜悦和骄傲的事情,但是在喜悦和骄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帮助过自己的人,不管是上司还是同事,一定要学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荣誉和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好自己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得到荣誉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不错的人缘。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成绩,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如果赢得这一点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功劳,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把功劳据为己有,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他人的功劳;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也会得到别人的祝贺。即使是这样,你也一定要明白,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二来,如果你过分狂喜,会让他人眼红。

瑶瑶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有一次,她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她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她表示祝贺。但过了几个月,瑶瑶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因为她发现单位同事,包括她的上司和下属,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她过不去,并回避着她。

瑶瑶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简单明了,她犯了“独享荣誉”的错误。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所以这位主编的表现,当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尤其是瑶瑶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她功高盖主。

由此看来,对于一个想把自己事业做大做强的人来说,与人分享荣誉是多么的重要,尽管有的时候,那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却能给自己的处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懂得与他人分享荣誉的人总会给别人带来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让人难以亲近。然而,对于那些懂得和大家分享荣誉的人来说,自己永远是大家欢迎的对象,因为他用自己的谦卑和大度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职场生涯中,当你获得荣誉去感谢同事、与同事分享,这好比让同事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未与同事分享你的荣耀,必然会遭到大家的反对,他们甚至会成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障碍。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种下的是妒忌和怨恨,那就难以收获幸福和快乐。学会与同事分享胜利和荣耀,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而投资。

吴海燕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去了,她领导的团队又为公司的项目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送茶进去的秘书出来后告诉大家,老板正在拼命地夸吴海燕,她从来没见过老板那样夸一个人。研发小组的几个人脸沉了下来:“凭什么呀!那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对呀!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连续加了17天的班!”正在这时,老板和吴海燕来到了大厅。“伙计们,干得好!”老板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几个组员,“吴部长向我夸赞了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听说还有两个带病加班是吗?真诚地谢谢你们!这个月你们可以拿到3倍的奖金!”老板话音刚落,几个女同事就冲过去拥住吴海燕一起欢呼起来,大家表示以后一定会跟着吴部长再接再厉。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荣誉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独吞,否则它虽然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惊喜,却有可能毁灭了你长足的发展。

分享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共同走向成功的方式。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博弈做法,而选择寻找双赢的思路来看待自己的同事和对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我们学会了分享,我们成功的几概率就会多一成胜算,因为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单独的成功已经成为过去,共同的成功才是未来。

怎样治愈社交恐惧症

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由于内向的性格或消极的人生态度,会惧怕或者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然而,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你需要与人交谈,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意见,或是在谈判、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与人周旋。如果你一再心存恐惧,远离人群,无法正常社交,必然会给你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想要成功建立起关系我们一生好坏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有社交障碍的人来说,首先就要消除恐惧情绪,突破心灵的阻力。

于盈盈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她成绩优异,但她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社交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她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再加上父母管教严格,除了学校和家,她很少在外玩耍。

上了大学,她更加害怕和人接触。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怪毛病就是恐惧。上大学以来,就连自己身边的同学,她都不敢多说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烫,低头盯着脚尖。她不愿与其他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她连在自己的亲友面前都感到极不“自然”了。

毕业了,同学们都忙着投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而她看到面试官就会脸红心跳,说不出话来。为此,她懊恼极了,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个毛病。

无疑,于盈盈就是有恐惧陌生人心理障碍的人。而导致她不敢与人交往的原因,多半起源于恐惧。这样的人在与陌生人接触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

那么,什么是恐惧?它的根源源于何处?为什么它能困扰人们的思想,使那么多人变得胆小懦弱、不敢与人接触呢?其实恐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恐惧只是一个单纯的思想问题,是想象中的妖魔鬼怪,当我们意志坚定、树立起自己强大内心的时候,它对我们并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一、摆脱惧怕观念

我们知道惧怕与人交往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它更是一种观念问题。让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形:如果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都会感到紧张、心慌、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而且这种症状越明显,越合理,越受人欢迎,那么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就不会再感到担心和害怕了。因此,消除社交恐惧症关键就在于让患者放下心中的“担心”,一旦“担心”被放下,社交恐惧症就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治愈。

二、不要过高估价别人

处处高估陌生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甚至一无是处,这样想是不对的。应当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以此增强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消除和缓解紧张的目的。

三、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害怕与人交往的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逃避,越是逃避越是害怕。所以,要尽量多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来克服这种障碍,当你与人交往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慢慢习惯了。

四、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比如当你去拜访一位领导的时候,为了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你可以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但是由于很仰慕您,所以见到您有点紧张!”,当你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之后,那么,你的紧张和焦虑也就随之会减少了很多。

五、拥有一颗平常心

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当你在与人接触时,不要把对方看得很重要,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

其实,“恐惧”往往都是我们自己吓自己,你越是害怕与人打交道,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越差,与别人的人际心理距离就越大。当你克服恐惧情绪之后,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就更加喜欢与人接触,更不会再受社交恐惧的折磨了。

羞答答的你,只能静悄悄地开

恐惧、紧张之外,与人交往的最大障碍就是“害羞”。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在这种害羞心理的影响下,很多人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缩手缩脚,舌头打滚、语无伦次。这就像一个初次登台的演唱者,无论他在台下准备得如何充分,但演唱效果却并不会很好一样。这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不仅会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缩小你的人际关系资源;而且会给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设置很多障碍。唯有克服害羞心理,我们才可以轻松地与人交往。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门,在这样的家庭背景熏陶下,按正常的理解来说,她应该拥有十足的自信心,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推断相反。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丑小鸭:长相平凡、举止羞涩。而且,她的母亲、婶婶都是社交界名媛,在这种比较之下,她更认为自己像极了丑小鸭!所以,她极不喜欢参加各种舞会。然而,一次圣诞节的舞会却使她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舞会上,一位叫作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艾莉洛,并上前邀请羞涩的艾莉洛跳舞,两人在舞池之中翩翩起舞,此刻,艾莉洛忘记了害羞,忘记了恐惧,并全身心地沉浸在舞蹈的海洋里。但就从这一次邀请之后,艾莉洛战胜了害羞,成为了一个拥有自信笑容的魅力女人。

艾莉洛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时候,阻碍你与别人交往的并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害羞的内心,许多人之所以会产生社交恐惧,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害羞的心理,自我设置了一条迷信和自卑的锁链,绑住了社交的双脚。

害羞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颇具才华的人,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总是认为:“我不敢,我一定会被人嘲笑讥讽。”因此,一旦让他们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却不敢去和别人沟通,白白丧失了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的害羞心理将会大大减弱自己的自信心,也同样会大大减少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社交中,害羞的你应该多想一些和人交流的乐趣,大胆沟通,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害羞的人,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那么才会有以后的无数步。

关于克服害羞心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别人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由此可见,克服害羞心理的关键是建立自信心,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以对,处之泰然,不要顾虑太多。如果你带着重重的思想包袱出现在众人面前,岂有不紧张不出汗不羞怯之理?为了能更好地拥有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从现在起,你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建立自己的自信,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是当务之急。

你越自卑,越让人不屑一顾

自信和自卑是一个人面对他人时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有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面对什么人,或在干什么事,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人很容易走进别人心里,能够快速与陌生人成为好朋友。而有的人却恰恰相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面对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可言,这种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赏识,自然也不易走进别人的心里。

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把任何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他的缺点都会被放大,看起来非常显眼。然而充满自信的人非常懂得扬长避短,在群体中总能展示出自己优秀的一面,不断增强自己成功的信念。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则总是把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放在一起比长短。比来比去,只能强化自己的自卑感。

一个人,能否与人很好地交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个自信的心态。

那么,如何抛弃自卑,找回你的自信呢?艾菲在《我不再羡慕》这篇文章里讲述了一段自己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

艾菲16岁那年从山沟里跨进了大学的殿堂,浑身上下散发着土气。她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共场合说一句话;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她吓得心跳脸红。她上铺的丽娜是一个省城里的女孩子,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的英语。丽娜见多识广,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约翰·克利斯朵夫。丽娜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用发夹把刘海卷弯。丽娜只要在公众场合出现,男同学就会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

浑身土气的艾菲处处与洋气十足的丽娜比较,比来比去,比得自己一无是处,比得自己只剩下了自卑。艾菲就这样被笼罩在自卑的阴影里难以自拔,整天只会重复着对他人的羡慕。然而,有一次,当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时,艾菲突然想到,自己八岁那年独自翻越几座大山,把自己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的往事。

从此艾菲便不再羡慕丽娜,遗憾、自卑的心理阴影也荡然无存,于是,艾菲又恢复了往日在大山中的自信。

我们所有的人如果和他人相比较,总会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和别人存在着差距,就像艾菲和丽娜一样。两个人生长在两种截然不同、差异很大的环境中。丽娜具有的东西,艾菲未必会有。但反过来想,艾菲拥有的东西,丽娜也未必会有。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缺陷而遗憾、自卑。正确的心态就是既要了解自己的短处,更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不要让自己的缺陷为自己制造自卑,要尽量多想想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充满自信。

显而易见,想摆脱“社交恐慌症”,就一定要克服自卑感。自卑不仅会使自己陷于孤独、胆怯之中,而且会造成心理压抑。受这种心理的支配,我们就会越来越不敢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在社会上也会越来越封闭。克服自卑感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与人交往感到恐慌时,你不妨想一想:我的社交能力虽然还不够好,但别人开始时也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事,开始时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做几次就会更好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所以说,自信是社交圆满的必备素质。

猜疑,会毫不留情地毁掉友谊

猜疑毁坏友谊,多疑的人永远很难成为好朋友。友谊需要整个信任或全盘信任,或全盘不信任。如果要把关系不断地分析、校准、弥缝、恢复,那么,这种关系只能增加人生的情感苦恼,而绝不能获得情感所产生的力量和帮助。

不久前,张海潮被调到集团下属外地企业去做业务经理,他认为这是明升暗降。“为什么要调离我?”他认为肯定有人从中搞鬼,“是上司嫉妒我的才干,怕我有一天抢了他的位置。”张海潮为此愤愤不平,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上司总是说他搞不好同事关系,给他安排工作时异议又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张海潮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做错过。“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张海潮向老板投诉,表达自己的不满,诉说自己的委屈,“我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张海潮恨恨地想。女朋友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她说他心理不正常,张海潮一下子火了:“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你变心了!”这时他恍然想起,每次女朋友去单位,与那位上司之间好像都在眉来眼去。“对,他们一定是早商量好的,将我调走,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了!我和他们没完!”事实上,每位与张海潮交往的女孩子都曾被他怀疑过,不是怀疑人家不忠,就是怀疑人家另有目的,所以即便张海潮长相不错,工作也不错,但直到30多岁的年龄,还没有一个女孩子能够与之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

张海潮的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那还是他上高中的时候,虽然成绩很好,但人缘却非常差。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觉得自己胜人一筹,又觉得别人都在嫉妒自己的才能。他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是异样的。同学们受不了他,疏远他,他更认定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他还经常顶撞老师,因为他觉得老师有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反而却来批评自己,他甚至认为老师都在嫉妒自己。

这么多年,张海潮没有过一个真正长久的朋友,别人在与其短暂接触以后,都唯恐避之不及,张海潮也从不主动去与别人交往,他更乐于独处,那样似乎更安全。他怀疑一切,认为一切都隐藏着阴谋或者灰色地带。现在,他更是认为自己被人玩弄了,他恨这一切,同时他又认为:这是天妒英才。

猜疑是毫无根据地对一些自己并未完全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设想、猜测、主观加工,并对自己的“内心假定”信以为真。为什么会有猜疑心理呢?可以说,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为了生存要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威胁,猜疑是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做出的本能防御,从这个层面上讲,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猜疑心理,如果程度较轻,现实感和自我功能都很好,就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猜疑过度就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了,是防御心理的过度。这样的猜疑往往是对自己不利的、消极的。

张海潮的猜疑心理显然已经影响到了生活。他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有很重的猜疑心,经常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嫉妒、陷害与攻击。

一个人过分多疑,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因为多疑,就会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就会使别人感到难以接近。因为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别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所以务必要改掉这个毛病,要谦和、平心静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倾听、思考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是事实。不要整天疑神疑鬼,不要觉得别人都是阴谋家,怎么可能所有人都针对你?如果能用豁达、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会这样对待你。

其实,这个世界更多的还是好人,很多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所有人心存怀疑,否则就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也会阻碍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