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气,养颜先养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小心那些坏习惯,让你气血美丽都亏虚

心若不舒畅,气血怎么能顺畅

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稳定,喜欢烦躁,容易发怒,那么就会让人体的气机紊乱,进而气滞导致血瘀。而血瘀又会加重气滞,如此循环往复,久而久之,气滞血瘀形成了体内的蕴毒,就会让病气无法顺畅地排出体外,时间一长,病气将会浸入到骨髓,这样就会造成血液的生成过程出现一些变异,形成难以治愈的血液系统疾病。

可以试想一下,在你的内心非常生气和愤怒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当然,你的身体也会处于一种生气和愤怒的状态。那么你继续想一想,如果你的身体处于生气和愤怒的状态,那么你的气血运行和状况会非常通顺和顺畅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内心非常紧张和焦虑,那么你的身体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很显然,也只能够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当然了,同样的道理,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当中的身体,其气血的运行状态也是不可能通畅和顺的。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传统中医讲:“怒伤肝,恐伤肾,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养生专家,王凤仪老人则说:“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由此可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你的气和血。

而且,我们从中医经络学上来看,人体内的气血就好像是大自然当中的河流,“流水不腐”的道理相信大家都知道,人体气血的河流也同样需要“流动”,简言之就是经络必须保持通畅。

当气血像河流当中的河水一样运行有序,没有受到阻滞而流速非常平稳的时候,才可以让血液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

如果水流被堵,那么我们必须要去疏通河道,同样的道理,如果血流、气流阻滞,那么也必须消除清瘀,以便气血更加流畅。

中医上将人体免疫力,也就是人体的抗病能力称为“正气”。“正气”不仅可以防御“外邪”的侵犯,而且还能够与侵入人体的病邪进行激烈的斗争。“正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就会非常容易侵入机体,导致患病,正所谓中医上面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个人的人体免疫力想要提高的话,一方面需要增强体质,也就是我们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气功、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从而让我们的体质更加健康,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另外一方面,保持一个积极而乐观的心态。俗话说“气生百病”,不良情绪就是致病的根源。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心情的平静,排除烦恼,千万不要过度的高兴或者悲伤、惊恐,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对人体的脏腑造成损伤。

房事不协调,增加气血的流失

性爱,这一词语对于很多人而言,特别是女性朋友,是一个非常敏感,而且是很难为情的话题。因为有的时候,性爱和人体的肾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当我把一些情况告诉给某些女性患者的时候,这些女性患者都会不好意思。

其实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性爱绝对不是暂时的欢愉那么简单,因为它和人体的先天之本——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对于人体的气血和健康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性生活不和谐,或者是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但是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性生活的女性,患有乳腺癌、乳腺增生的概率要比经历过性生活的女性高。

而且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由此可见,性爱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养生之道。

当然了,这里说的性爱是要适度,如果纵欲过度肯定也是不行的。孙思邈说:“恣意情欲,则命同朝霞也。”肾是先天之本,它具有孕育生命、培养五脏的作用肾藏精,精是气血生化的重要原料之一。假如一个人纵欲过度,那么他的肾精就会大量外泄,这样就造成了肾精虚的状况。而一旦精虚,人体的气和血生化无源,自然就会出现气虚和阴血虚的症状,从而还将伤害到其他脏腑,导致早衰或短寿。

因此,中医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之矣。”也就是说,性生活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男性就好像是火,而女性则好像是水,水和火之间如果不交融,那么情况必然是阳者更阳,阴者更阴,也是不能够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的。可是如果纵欲过度水和火过度交融,自然水就会被火耗干,火也会被水浇灭。

当然了,除了一个度的问题之外,错误的性爱方式也将会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气血,折损健康,从而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性爱和四季的关系。

之所以我们把季节和性爱之间扯上关系,就是因为季节是人体阴阳气血状态的一个呈现。那么,如果是按照季节规律去进行性生活,就等于是促进了人体当中气血的阴阳平衡。

对于性的说法,民间多冠之以“春”字,比如人们常说“春梦”、“春宵”等,由此可见,性在春季是最为旺盛的。

春季也是阳气开始生发的季节,我们人在此时也和万物一样,在生理上呈现伸展的特性,对于性的渴望也将和天气一样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所以,我们也应该去顺应这个生发的特性,千万不要压抑性渴望,尽量让自己的身心保持一种愉悦的状态,但是一定不要过度。

到了夏季,阳气偏旺,因此,这一季节我们对性的欲望也是相对较强的。在性生活方面应该随其所愿,让身体当中的阳气不要受到任何阻碍,顺畅地向外宣通发泄。但是,由于夏季炎热,耗气伤津,外邪非常容易入侵致病。而性生活又是一项剧烈的活动,因此在夏季,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让阳气过于亢奋,在做到自我控制的同时,千万注意不要着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指出,秋天应该“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在秋季,养生需要注意的是修身养性,思绪宁静,保持平静,以适应秋燥。所以在性爱这方面,就必须要注意收敛节制,开始适当地减少性生活的次数不要让身体当中的阳气过多地向外发泄,因为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将是你在冬季里抵挡严寒的重要物质。

到了冬季,大自然和人体自身的阳气都开始进入到了蛰藏的阶段,因此,性生活也应该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频率。《黄帝内经》中曾经提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冬季不注意收藏肾精,那么就会导致身体当中的精气过多地外泄,这样就容易气弱肾虚,那么到了第二年的春季,在万物开始生发的时节,身体自然就失去了抵挡病邪的能力。

除了季节和性爱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外,情绪和性爱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

我们都知道,情绪对于脏腑气血之间有着明显的调摄,除此之外,它还能够通过性爱对肾精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中医认为,如果女性不愿意进行性生活,那么男性千万不要去强迫她。《三元延寿参赞书》说:“强力人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这句话说明在两性生活当中,如果不顾体力和情感,勉强行房将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如果一个人肝火正盛,情致激动,那么在这个时候进行性生活的话,就会导致气血在不调的情况下又会有所耗损,等于是火上浇油,伤肝损脾。而且,一旦通过这样的性爱受孕,还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因此,为了避免没有达到性意愿和性兴奋就开始的性行为带来的伤害,性前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千金要方》就曾指出,在交合之前,“必须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自觉阳气渐盛,方可慎而交合”。

另外,除了季节和情绪需要注意之外,女性朋友还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在自己醉酒或者是爱人醉酒的情况下进行性生活。因为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月经不调、消渴等病,经常是与酒后性爱不当有一定关系。而且《三元延寿参赞书》曾经也说“大醉入房,气竭肝伤……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

还有就是在病中和病后的康复阶段也不能够进行性生活。病,中医认为是伤元气的事情,人体在病中和病后,元气是非常虚弱的,如果这个时候硬撑着进行性生活,就会让人体的元气更加虚弱,难以复原,从而导致疾病不但不能够痊愈反而加重。比如,患有眼部疾病的人,如果疾病没痊愈就进行性生活,很有可能会导致失明;结核病、肝脏病、肾病等慢性病人在病未痊愈的情况下进行性生活,轻者病情加重,重者死亡。

总体而言,除了避开以上的错误的性爱方式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饮食,千万不要忘记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认为“性凉,多食损元阳、损房事”,经常吃寒凉的食品会导致肾阳不足,精少阴冷,因此不要多吃。另外,咸味入肾,适当的咸味是可以起到养肾的作用的但是如果过量则能伤肾。

而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那么食物就不能运化成精血,必然会出现精亏血少、体虚气弱、性欲减退等情况,因此,伤害脾胃的食物,特别是肥腻的食物要少吃,我建议大家多吃一些富有营养的清淡食品,比如蔬菜、豆类、粗粮、肝脏、禽蛋、鱼类、花生、芝麻等。

生命有张无弛,气血大受损伤

我们都知道,人可能会因为衰老而死去,会因为意外而死去,会因为疾病而死去……可如今,却出现了过劳死的现象。每年都会有报道说××公司经理、白领过劳死的事件发生。

有一则报道说,某公司白领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故身亡,平时一直非常健康,怎么会突然过劳死呢?而进行各种检查后并没发现死亡的原因。

现代医学解释“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死现象,导致“过劳死”的根本原因为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地劳心劳力。此外,加上缺乏及时恢复和足够的营养补充,使得机体细胞超前老化,老化一旦超过一定限度,衰老因子就会在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易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患爆发,进而诱发死亡。

不过研究表明,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脑出血等。过劳死与心血、气血匮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一论点我们能够从疲劳对气血的伤害来寻求解释。

疲劳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长期处在心理亢奋期,甚至在睡觉的时候脑子仍然在不停地运转。因为承受的压力太大,家庭负担太重,进而导致精气亏损,一天到晚为了工作而奔波劳碌,生活非常不规律,经常参加各种应酬,体质变得非常虚弱,浑身血脉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弱,免疫力降低,对外界适应能力下降,各种负面因素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体质进一步下降。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人到“五八”,肾气就会衰退,意思就是说,人从40岁之后,肾机能逐渐衰老,体内其他脏腑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能下降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肌肉松弛,肌肤皱纹增多,出现白发、老年斑,病魔就会找上你。

过度进行体力劳动,心理处于应急状态,使得身体出现亚健康问题,积重难返,就会诱发一系列器质性病变,如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且动脉瘤刚好位于主动脉上或脑血管处,那么就会诱发猝死。此外,有时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9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为心律失常所致,心律失常与心脏节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低钾低钠改变体液成分为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

所以,人不能过度疲劳,人若是超负荷工作、运动,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每天卧床的时间不能少于8小时,而患者需要休息更长时间,休息的时间少于8小时,身体健康一定会受影响,可能一两天没什么事,一两个月没什么事,时间一久,问题就会凸显,此时再进行补救已经晚了。

在这个社会中,女人们也要承担各种不同角色,并且还承担着外界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压力对人体气血是种威胁,因此,学会适度休息很重要,可以从好习惯开始培养,规范自己的饮食起居,缓解压力的同时保护气血,让你拥有健康的身体。

药物别乱吃,乱吃就会伤肝气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常常为了芝麻大小的事情而着急上火、感冒发烧、焦虑失眠。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可以把病压下去,胡乱吃药,因为用药不当,会对我们的肝脏造成巨大伤害。

在中国,身体出了小毛病,自己为自己开药的人不在少数,有些女性朋友甚至认为自己“久病成医”,殊不知,胡乱用药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是非常大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典型的爱美女性,常常为脸上的痘痘而苦恼,虽然工作繁忙,但仍旧嘱托朋友们为她找些治痘痘的偏方。记得有一次,朋友的同事给她推荐了一个祛痘的良方,全是中草药的配伍,朋友连续服用那个偏方两个星期之后,就觉得腹胀、恶心、食欲下降,尿液呈现出浓茶色,之后赶紧到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朋友的谷丙转氨酶为1800IU/mL,尿胆红素3个加号,需要立刻住院治疗,被诊断是急性肝衰竭。朋友住院之后病情发展迅速,显示肝性脑病,之后昏迷,最终通过肝移植手术才得以保命。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用药不当很可能会危及你的生命。

实际生活中,不管是口服药还是注射用药,药物进入人体之后都要通过肝脏、肾脏去代谢、解毒,用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久,都会对肝、肾产生损伤。其损伤程度和药物毒性、剂量有关。尤其是错误地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时候,损害更大,很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引发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上升等肝功能异常。临床上将其称作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机理主要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药物直接毒性作用,这种毒性作用会引发肝损害,这种损害和药物剂量有直接关系,可在体外动物实验中复制能够预测其发生;另一方面为药物特异性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无法在体外实验中复制,很难预测,发病率高,危害非常大。

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有3000余种,可能会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有1000余种,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如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杆菌类药物等;肿瘤化疗药物;器官移植者服用的抗排异药物;降脂药;治疗骨关节病、皮肤病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某些保健品等。

新药越出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概率也在日趋增高。

药物性肝、肾损害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那么肝脏、肾脏功能就能够恢复正常。所以,用药一定要保证途径正规,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药物不能超疗程、超剂量应用,即使是普遍认为安全的中药和保健品也不能小视。尽量避免同类药物同时应用,因为用药种类越多,导致肝肾损害的概率就会越大。

患者若用药后转氨酶、尿胆红素等指标出现异常,少尿或无尿、血尿,不明缘由水肿,腰部胀痛,不明缘由血肌酐升高,要高度怀疑药物导致肝、肾损害的可能性,应当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及时去正规医院做检查。

如果由于病情需要,患者必须服用某些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那么必须适当减少用药剂量,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用药期间,患者本身及其家属应时刻关注肝肾变化,出现肝肾损害迹象,要立刻停药,咨询医师。

忽视阴阳调节,气血必然失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代其本,坏其真矣”。这句话是说,春夏两季是人体养阳的最好时期,而秋冬两季则是身体养阴的最好时期,如果人们违背了这个规律,自然就会影响健康,引起一系列疾病。

可能大家还不太明白,如果是按照阴阳互补的原则,春夏则是万物生机勃勃,应该是阳气最旺的时候,人这个时候养阴才对,同样的逻辑思维,在秋冬季节,萧瑟凄冷,人体必须有足够的阳气才能够抵挡严寒,应该养阳才对。

下面,我就为大家解释一下,中医上为什么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由于春夏季节,阳长阴消,特别是在夏季,是大自然的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正好因为春夏阳气最盛,所以,本来就阳虚的人是非常适合在这个季节养阳的,而且可以收到比秋冬季节养阳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夏季属阳,阳主外,因此人容易出汗,而汗多又伤阳。再加上夏季气候炎热,人们经常吃凉性的食物,并且衣着单薄,所以身体内的环境是偏阴的,因此应该在夏季养阳。

同样的道理,秋冬季节适合养阴。主要是因为这两季是养阴的最佳时节,而且秋冬季节,人们经常会吃一些温热的补品,所以身体内的环境是偏阳偏热的,那么为了平衡阴阳气血,就应该注意养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春夏如何养阳。想要让体内环境与外界阴阳相一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去接触大自然。春天是万物复苏、太阳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也应该穿上宽松的衣服多到户外进行运动,享受一下灿烂的阳光这样我们就顺应了体内阳气的生发,能够有效促进气机和畅,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呼吸到充足的阳气。

春天养生还应该让我们的肢体得到舒展,调和气血,从而通达阳气,宣行瘀滞。我为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梳头。《养生论》中记载:“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而且现代的研究也表明,经常梳头可以有效加强对头面的摩擦,疏通血脉,从而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不仅让头发得到滋养,聪耳明目,而且还能够预防感冒,有效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素问·四气平调大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其实指的就是春季的作息规律。为了升发阳气,春季应该晚睡早起。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夏季虽然也应该晚睡早起,但是由于暑热难挡,为了防止身体中暑,还是应该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清晨或者是傍晚外出活动。

到了春季,气温开始上涨,很多爱美的朋友都会换上轻巧随意的衣服,即使到了夜间,也不太喜欢盖厚被子了,结果稍微不注意,就发现着凉感冒了。其实,所谓的阳气也可以理解成为大家所说的“火力”,也就是我们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如果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而保暖也就成为养阳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即使稍微感到一些燥热,建议大家也不要着急脱下厚衣。

在夏季的时候,养阳和降暑之间也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矛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比如黄瓜、西红柿、百合、丝瓜、西瓜、芹菜等苦味蔬果,通过这些食物来化解身体当中的“夏火”,维持代谢平衡。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贪凉,大吃冰镇的食物和冷饮一旦没有控制好量,必定会损伤阳气,伤害脾胃,导致食欲减退,甚至还会出现腹泻、腹胀等症。

下面我再来说一下秋冬养生的问题。实际上,秋冬养阴最关键的就是制燥。在秋冬季节,天气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干燥的,当我们的人体被外邪侵袭之后,就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大便干燥等状况。与此同时,我们为了抵御严寒,经常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这样就会让我们体内的环境更燥、更干。

除此之外,秋属收,冬属藏,而这里所要藏的就是人体的阴精,如果阴精充足,那么就能够为我们入冬之后的潜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对于养阴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早睡早起”。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比较短,此时也是大自然阳气消退的表现。在这一时期应该早卧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气。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体育运动,但是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温,不要出汗太多,以免阳气外散,又耗阴精。

在饮食方面,水为至阴之物,恰好又能够针对燥邪,因此一定要多喝水。当然,在平时也可以经常喝汤,多吃一些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比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等,对于身体的保养都具有非常好的帮助。

做温暖女人,才能不伤气血

气血在体内运行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血液的流动速度会降低,进而出现滞涩、淤堵,等到温度进一步降低的时候,气血运行就会不畅,进而出现血液凝固,生命也会跟着终止。

温度和人体气血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的角度上说,温度的作用和中医中提到的“气”相似得很。气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组成,其中,先天精气、水谷精气都可以通过温度来解释。

先天之精气实际上就是指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如同人体中的太阳,能够温煦、照耀全身。之所以说孩子为“纯阳之体”,主要是因为孩子体内的肾气充足,肾气充足则说明体内火力旺盛、代谢旺盛,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会逐渐衰弱,体温偏低,火力缺乏,循环代谢也会跟着减慢身体会逐渐变得衰弱。就像《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就是说,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能够给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温暖,如果失去阳气,体内就会丧失新陈代谢的活力,到处都会是一片黑暗,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其实对于肾脏来说,怎么温暖都是不过分的。意思就是说,肾中的阳气无论怎么足都不过分。提到肾脏,中医上历来都是赞成补,而从未提及过泄的。不能给肾脏降火,更不能给其灭火,只能不断、适度地为肾脏添加燃料,这样才可以让肾脏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实际上,补气就是在为肾保暖、升温、祛寒,气血充足,则人体中的气血旺盛、质优、肾气充足、基础体温偏高、各个脏腑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气血两亏即体内血液减少、质地变差、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个脏腑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

因此,补气的目的就是让身体保持合适的温度,加上空气,即让人体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使得整个人都处在健康状态之中。

快食伤身,放慢食速利于补血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的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在过去,人们提倡的是慢生活理念,将行事的速度慢下来。而慢食是健康的饮食模式。

所谓慢食,即放慢吃饭的速度,避免狼吞虎咽。不要为了吃饭而吃饭,而应该为了享受美食而吃饭,细嚼慢咽,回味食物的味道。要知道,在放慢食速的时候,气血能够得到极大的补益。

我们身体中的血,一部分为先天肾精生成,不过主要依靠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生成,即靠饮食获得。《医门法律》中提到:“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意思就是说,大部分的血可以通过饮食获得。

当然,并不是说凡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能化成气血,必须将食物充分吸收,通过脾胃运化,转变成气血,才算从根本上达到补血的目的。很多人吃饭的速度很快,使得食物大小不一地进入到腹中,根本就没有被很好地消化,怎么吃下去又怎么排出来,根本不能达到养血的目的,只是食物在腹中走了一圈而已,对身体健康无益,并且还会白白消化体内的部分气血。

但是有的人就不同了,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直到食物变得细碎、软烂才进入脾胃,这样食物就能被充分吸收了,该被利用的部分都被充分利用,没用处的部分都被排出体外。由此可见,细嚼慢咽可以促进各个器官更好地配合,进而确保气血充足、身体健康。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那些长寿、身健的老人们,吃饭的时候大都能做到细嚼慢咽,把食物嚼得越细碎就越养血。

年纪越大的人所吃的食物就要越细碎些,回想一下,我们在给身边的老人烹饪食物时,都会尽量延长食物的烹调时间,让食物被充分煮烂。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等脏腑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弱,块太大、过生、过硬、过糙的食物均会伤及老人的脏器,并且吸收起来也比较难,因此,给老人吃的食物要尽量细碎、软烂。

一两岁的孩子由于消化脏器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不能吃太硬的食物,只是给他喂些母乳、奶粉、面汤等,即使可以吃馒头、鸡蛋等食物,妈妈也会给他搅成泥状才喂其食用。其实,这些都可以说明细碎的食物更易被人体吸收,更容易养血。

因此,医生常常建议大病初愈者、产妇、老人、小孩等脾胃虚弱者多吃些肉炖得非常烂的肉汤,如羊肉汤、鸡汤、猪肝汤等。这对养生、疾病的治疗来说非常有益。此外,平时多吃些黑米、血糯米等,配合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等一同熬粥,养血效果也非常不错。

为了确保食物进入脾胃时足够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增加食物的细度:多吞咽口水,因为口水可稀释、消化食物,清洁口腔;每次吃的食物要少,并且分成两次吞咽,能够将食物稀释得更彻底,特别是对于消化困难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细嚼慢咽是老少皆宜的养血法则,可能你平时已经习惯于狼吞虎咽,不过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形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补养血气,不要乱服保健品

健康和自身体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进补能够让身体恢复至最佳状态,不过,一旦进补的方法不正确,就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现在的常见现象就是,很多人宁愿吃蛋白粉,也不肯吃鱼、肉;宁愿吃各种维生素补充剂,也不愿意吃蔬菜水果;宁愿吃补品,也不肯正常吃饭。现在的保健品市场非常混乱,很多关于保健的宣传都过于夸大、不真实,太过突出补品价值,食疗功效被掩盖。科学的观点为:保健食品、中药膏方均不可盲目进补,因为食疗比药补更好。

不过,进补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严遵医嘱,随意进补不但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引发各种身体不适。

有的保健品中可能含有激素,而激素是把双刃剑。就拿女性保健品来说,很多补品在驻颜的同时,还可能会诱发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有统计显示每年大概有120万女性患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导致乳腺癌的原因很多,不过影响最大的就是体内的雌激素。几乎所有女性养颜保健品里面都含有雌激素。

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这种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保健品不安全,那就吃中药吧,中药无非是些植物、动物,应该不会有毒副作用吧?你要是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是中药成分的保健品也是不能盲目食用的,要知道,“是药三分毒”。中药最大的长处、特点就是针对个体差异,在进行辨证施治后拟方用药。一般情况下,中医会将人的体质分成寒热、虚实两大类型,所以,中医养生保健首先要做的就是区分不同的体质,辨清虚实情况。如果诊断之后确实需要服用中药保健品,最好先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要补还是要泻,该温还是该凉,是需要补气还是需要补血,否则,很可能导致药证不符,危害身体健康。

此外,由于人的某些生理原因,食用保健品时要注意不同生理期的不同特性。比如,中医认为,女性生理期时不宜服用各类滋补中药,否则容易由于进补不当而影响身体中经血的正常排泄。女性孕后的身体调理宜凉不宜温,产后宜温不宜凉。因此,妊娠期间女性不宜服用大量人参、党参、黄芪、鹿茸制品等温性滋补之品。产后不宜大量摄入含生地、珍珠粉,或是龟、鳖制品等成分的滋补品。因为此类保健品的很多原料本身就是药,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等均会产生负面影响,随意服用会扰乱女性生理周期、激素平衡。

分析到这儿,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保健品的真实面目了,有的是陷阱,有的是双刃剑,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保你健康,还会损及健康。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轻信保健品广告,否则,出了问题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