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懂社交礼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讲礼,让人怎么尊重你

人际交往必须靠礼仪维持

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业业务来往,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仪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人,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久而久之必然使他自服,这样始终以礼服人,恭敬无礼则徒劳,谨慎无礼则畏惧,勇猛无礼则谋乱,正直无礼则绞乱。如果你对人无礼,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你。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讨厌他们的人所以自恶,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凡是你加给别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

日本的东芝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大型企业,创业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拥有员工8万多人。不过,东芝公司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士光敏夫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任董事长的。他决心振兴企业,而秘密武器之一就是“礼遇”部属。身为偌大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他毫无架子,经常不带秘书,一个人步行到工厂车间与工人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酒瓶去慰劳职工,与他们共饮。对此,员工们开始都感到很吃惊,不知所措。渐渐地,员工们都愿意和他亲近,赢得公司上下的好评。他们认为,士光敏夫董事长和蔼可亲,有人情味,我们更应该努力,竭力效忠。因此,士光敏夫上任不久,公司的效益就大力提高,两年内就把亏损严重、日暮途穷的公司重新支撑起来,使东芝成为日本最优秀的公司之一。可见,礼,不仅是调节领导层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调节上下级之间关系,甚至和一线工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无疑,与人为善、坦诚待人、谦恭有礼,是士光敏夫成功的法宝之一。而他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将几者融为一身,形成了自己与人交往的风格。正是这种融为一体的风格,才使他在复杂的商海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位魅力与实力并存的人物。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有句古老的格言是这么说的:只有能赢得民心的国王,才会拥有最安泰的国家,才是持续保有权力的国王。大臣的衷心诚服,强过任何的武器;而大臣的忠诚与敬爱,比任何武器更有功效。我辈凡人的情形亦同,能赢得人心便可说是掌握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不能和悦地对待身份地位低下的人,且一味地将注意力倾注于名人,或是特别出色的人——地位高、特别美丽、人格高超的人身上,如此的态度,连最基本的礼貌也谈不上。事实上,士光敏夫在年轻时也曾如此。他只是一心注意魅力十足的一小部分人,认为其他的人全是虾兵蟹将,微不足道,以为对待他们,即便是一般的礼仪也不必顾到。

此种行为的结果,使士光敏夫树立了许多敌人。正是这些被他看不起的人,每每在他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给他致命的一击,使大家对他的评价向下调整。这些经历给了士光敏夫很大感触,使他认识到无论彼此的关系如何,都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礼节。打这以后,他便一直把这个“礼”字记在了心上。

没有尊重,就不会再有和谐

尊重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谁若是反其道而行之,谁就会众叛亲离。

朋友关系的存续就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否则,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胡志强常常发牢骚说:“我这一辈子净帮别人了,就没见别人帮我!都说是以心交心我对朋友哪点不够意思了,他们怎么就这么对我呢?”其实这话胡志强应该问问自己,检讨一下自己的处世态度,胡志强对谁都是大大咧咧,说话办事不懂得尊重别人,别人给他指出这点时,他又总是一副“这有什么呀”的样子。比如说,小陶的录放机坏了,怎么修也修不好,这时胡志强来了,几下就给弄好了。小陶刚说声“谢谢!”,胡志强却撇了一下嘴,“什么大不了的事!这点小东西都修不好,亏你还大学毕业的呢!就这水平啊!”一句话把小陶噎得开不了口,满腔感激之情也烟消云散了。在单位里也是如此,胡志强不尊重别人是出了名的,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乱看人家的短信,说起话来口气生硬,一点也不懂得照顾别人的自尊心……因此,尽管他帮了别人很多忙,别人却不愿领他的情,大家都说“宁可不要他帮忙,也不想受他的那份气!”

胡志强说话办事太不尊重别人,结果失去了别人的好感,即使他再努力帮助别人,也只是在做无用工。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反之,你就只能得到大家的排斥。

懂得尊重别人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格,简单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际交往中,对对方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无视他的自尊,当友情或者某种合作的工作关系发展到难以维系的程度时,许多人会从心里冒出这样一个想法:管他呢,反正维持不下去了,即使自己做得过分一些也没关系。

所以,要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只有尊重了别人,才是尊重了你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如果忘记尊重别人,别人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别人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还怎样能作战呢?因此,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都要切记“尊重”两字。

尊老与否是考察人品的基准

尊老敬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有尊敬老人之心,才会有赡养老人的行为;尔后才会有孝悌之德。而这种教养,对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持家立业,都是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对老人没有敬爱之心的人,是不能对他寄予信任和希望的。

考查一个人的品质与教养,也许从他是否能够尊老敬老、把老人放在心上这个角度入手,能够最容易地获得最深刻的结论。

1959年,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其中有位老人叫毛宇居,他是毛泽东当年的老师。这位老师当年深感毛泽东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很是喜欢。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最敬佩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特立先生。

杨怀中先生又名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教过修身、教育、伦理学等课程。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为有这样一位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师而欣慰。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毛泽东,称赞他“资质俊秀”、“殊为难得”。

徐特立先生后来参加了革命,并于1927年入党,是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五老”之一。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对徐特立一直是非常敬重的。1937年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更为感人的是,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老师,毛泽东也能正确对待,对当年的湖南一师校长张干就是这样。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校长。由于他维护旧的教育制度,引起学生不满,毛泽东带头发起了“驱张运动”,使张干不得不离开了一师。解放初期,毛泽东了解张干离开一师后,没有在反动政府里做官,而是一直在学校教书,感到难能可贵。在与朋友谈话时说,张干当时很年轻,很有能力,完全可以往上爬。他不向上爬,而是老老实实教书,这就说明他不错。后来,毛泽东对张干从思想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帮助。

心怀敬老之心,知孝道,通大理,自有一番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见识。这种人,无论是在做人的智慧上,还是处世的策略上,都比一般人要来的实在、顺达。

尊老敬老,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的是真情实感,是要在心灵上给予老人一股永恒的温暖。倘若将敬老爱老用来作秀,那真的让人心冷,让人不齿。

透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的老人,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馈赠,更多则是精神上的关怀与抚慰。他们为社会、为我们的今天奉献一生,在无法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正是我们这些后辈的理解和尊重。

尊老敬老,这是一切善德的基础,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尊老敬老绝非一家之事,更不该是一时之风。我们应将尊老敬老作为构建社会风尚的重要内容,由心而发,从点滴处做起,给予可爱的老人最真挚的关爱。

信誉是你安身立命的根基

一个人立身处事,信用很重要,这是人的名誉的根本,是魅力的深层所在。但信用绝非一朝一夕便可树立。吹牛皮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嘴巴将火车吹着跑。人的信用,不是靠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吹”得起来的,得看实实在在的行动。说得天花乱坠,而做起来又是另一套,只会让人更厌恶,更看不起,何谈为人的信用?

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

有一次,我国一艘海轮通过美国主管的巴拿马运河,可是该船抵达外锚地已是下午4点,这里已有30余艘船正在排队等候通过。如果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我国这艘海轮最早也要等到第二天下午才能过巴拿马运河。时间就是金钱。光排队耗费的时间,就会使这艘海轮损失一笔可观的费用。正在中国船员为这件事十分懊丧时,美国方面却通知:中国海轮早上5点起锚,为第二名通过的轮船。

这艘中国海轮为什么会受到优待呢?原来,主管巴拿马运河的美国管理机构不讲情面,却重信誉。他们从计算机调出的档案资料表明:这艘中国海轮三次经过巴拿马运河,每次都是船况良好,技能颇佳,可信度高,所以决定让中国海轮领头先行。

望着运河中缓缓而行的船队,中国船员想着自己海轮所受到的优待,更觉得“信誉”不但重千金,而且是永久性成功的生命力。

人要获得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信誉。优秀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从来不给别人留下不诚实和不守信誉的印象。正如有人比喻的:信誉仿佛是条细线,一旦断了,想接起来,难上加难!

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高中,一批高二的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的过程中,其中28个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

此事被任课的女教师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不但这28名学生的生物课成绩为零分。并且还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及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领导要求女教师修改那些学生的成绩。这位女教师拒绝校方要求,结果愤而辞职。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市市民关注的焦点。

面对巨大的社会反响,学校不得不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与会者都支持女教师。

该校近半数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降格满足了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

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程更重要。

被辞退的女教师每天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聘请她去工作的电话。一些公司已经传真给学校索要作弊学生的名单,以确保他们的公司今后永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谁会想到呢,一些中学生的一次作业抄袭行为所引的事件,竟在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美国人是在小题大做,这样想错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感受到的是“信誉”两个字那沉甸甸的分量。信誉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根本。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机会、失去事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一个没有信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将会举步维艰。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这里的“信”,就是信用、守信,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一个良好的信誉,是做不成大事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交友、学习、工作,我们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诚实这种美德。

言行举止都应该恰到好处

一个人立足于社会,靠什么聚集人气,靠什么取得资本?无论古今,都必须以自己的言行来取得朋友的信任,赢得威望。一旦朋友对你的言行看不顺眼,那么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免谈了。

人作为自然人,当然有私欲和野性的需要,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是口舌还是行为。然而这种放纵必须放在礼义的制约之下,否则,为逞一时之快,而做出完全不合适的举动,可能使你的整个形象都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人气骤落,以后还靠什么出来打“天下”?

有一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到家中吃饭庆祝。

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未来。

这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

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这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我们天天说话,未必真会说话。有些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让人浑身舒服,忍不住会同意你的说法;有些人说起话来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觉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厌烦。

克制自己,言行合礼,这不仅是一种作为人的文明表现,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智慧和策略。任何想要在生活中站得牢固,并且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都应该也必须做到这一点。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生活理想也不尽相同,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须善于把各种各样的人团结起来,形成能够帮助自己的一股力量。这就像把许多木板箍成一个水桶一样,我们要善于做那个箍桶匠,而“合适的言行”就是那个箍桶绳。故事中的那个人不知克制,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礼适宜更不以为意,结果呢,弄得人人都看他不顺眼,甚至心中无比厌恶憎恨。这样下去,谁还会愿意与他交往?

人活在复杂的现实中,应对形形色色的人,要积聚起自己的力量,没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是不行的。人格魅力靠什么产生?当然首先是具有亲和力的言语行为。试看古今有一番作为的人,哪一个看上去不是谦谦君子,仁厚长者?起码从表面上看去是如此。

唯我独尊,别人就不尊

人们可以容忍很多,但不会容忍自大。这个世界缺了谁都会照样精彩,这个地球没了谁也不会停止转动。不管你的事业多么成功,不管你把事务处理得多么井井有条、服服帖帖,都不要过高地估量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不管未来会经历什么,还是让我们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支持唯我独尊的思想,如果你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强大,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在自我陶醉中体味到跌落谷底的痛苦。

面对人生,谦卑是福,只有懂得谦卑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前进,不断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不是什么时候都正确,有些时候过分的自信是一种自负,它总是会把我们引向偏离正确轨道的另一个世界。

爱迪生说:“有许多事我以为是对的,但是实验之后,我却错了,因此无论对任何事我都没有一种很自信的判定,如果某事临时让我觉得不对,我便可以马上抛弃。”一个人要具有随时能改变自己错误判断的勇气,这样才能使自己少犯错误。

所以不要说太过自信的话,这是一条很好的交际原则。假如你能坚持这一条原则,即使将来发现你曾经说过的话有错误时,也不必收回。你应该知道:你所表达的意思或信仰,毕竟还只是你个人的意见和信仰而已,而他人也还保留着他自己的意见与信仰,并且拥有取舍的权利。做到这一点,他人自然不会盯着你的错误不放,而你也不用为自己的面子而坚持错下去,这样一来,自然就避免了陷入唯我独尊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越不牢靠,就越容易导致武断和自以为是。过度的肯定,无非是想遮掩对自己意见的些许疑惑。假如你能够摆脱这种想法,就会养成“我和别人是平等的,我不应该用命令式而应该用协商式去和别人相处”的好习惯。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男人和女人都不过是长大的小孩儿。生理年龄无论有多大,也不可能事事都处理得娴熟自如,大人也会犯和小孩儿同样的错误。因此,人们在有些交际场合中,无意的失误是常有的事。有时不妨“有意破坏”一下自己的形象,拿自己开个玩笑,或“揭自己的短”,或许反而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同时,还可以调节一下气氛,让别人觉得你平易近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抛弃了唯我独尊,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而凡事逞强好胜的人,则往往不会受到欢迎。那些姿态高的“强人”们往往由于缺少人情味而让人们敬而远之,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可能一直是常胜将军。自负的人习惯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往往因为一次的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闪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他们把别人给予他们的荣誉看作是理所当然,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总认为曾经的成功能长久,总认为他人一直会甘拜下风。因此,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伺机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会因无法承受长期形成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的扭曲。

唯我独尊的人往往把自己看得很重,在他们的视野内,没有人可以与自己相提并论。不可否认,在此其中很多人确实有才华、有能力,但是他们目空一切、子的自满,于是不求进步,最终导致了人生的失败。可以说,恃才傲物是他们的显著特征,他们孤芳自赏,不愿与人交流,故步自封,最后难免导致悲剧性结局。

当今时代的竞争就是性格的竞争,具有唯我独尊性格的人即使才华满腹,如不知克服性格缺点的话,也很难成功。我们只有坚定地采取谦卑的态度去经营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人生,才能搬开前进道路上由自己设置的那块过于“自我”的绊脚石,才能更和谐地和大家相处在一起,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和幸福。

以势压人,不如以情礼服人

我们想要说服一个人,往往会遭遇对方的抵抗情绪,一般来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说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不宁;二是对对方的态度和看法。所以在进行说服前,要设法了解对方当时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成效,是个重要的环节。

某市剧场门前不许设小摊,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妇人例外,用剧场管理人员的话说:“老太太年岁大,嘴又厉害,不好对付。”某日,市里要检查市容与卫生,剧场管理人员要老太太把摊子拆了,老太太大声嚷道:“天天都让卖,今天却不许卖,难道世道变了吗?”

“世道没变,检查团又来了,影响市容要罚款的。”管理人员加重了语气。

“市容关我屁事!”老大大干脆利索地结束了对话。

管理人员无计可施,只好悻悻而退,这时分管这一片的经理走了过来,哈哈一笑说:“您一大把年纪,没早没晚的,又能挣几个钱呢,检查团来了,真要罚了你,您还能打场官司不成?再说,检查团不会天天来,饭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呀。”

老太太一听,这分明是在为她着想,立刻收拾起摊子离开了,显然,劝说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两样。

由于说服的对抗性特征,或多或少地会给受劝人带来心理上受胁迫的感觉,产生冷漠、反感等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因此,以礼服人虽说是说服的基本方法,但仅仅有“礼”不一定能服人,还需辅之以“情”,用“情”来填补对方自尊的“空洞”,平衡对方的挫折心理,拉近与对方的情感距离,情通后理达。

以势压人不如以礼服人,以礼服人又不如以情动人。

因此,我们想要对某件事进行说服时,一定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有时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集体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怕拿出来被人瞧不起,难于启齿。如果人们能真正了解对方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以礼用人能使员工更忠心

怎样处理上下级关系,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一次,鲁定公问孔子:“国君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国君,各应该怎样去做呢?”孔子是这样回答他的——“国君使用臣子应该按照礼节,臣子侍奉国君应该忠心耿耿。”

孔子的解答方案,是要求双方都要有自律精神,这种“礼”和“忠”的双向伦理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有重要的启发。我们常听到一些人抱怨别人“不够意思”,其实他首先应当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能够换取对方“够意思”的礼节,同样地,反过来也应当如此。俗话说以心换心,即使是上下级关系,也要“使人以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对方的忠诚效劳。

日本企业的很多管理者都十分重视“使人以礼”。

50年代末,八百伴拟贷款2000万日元为员工盖宿舍楼,银行以员工建房不能创效益为由一口回绝。

但是和田夫妇以爱护员工、员工才能努力为八百伴创利的理由说服银行,终于建起了当时日本第一流的员工宿舍。

那些远离父母过集体生活的单身员工,吃饭爱凑合,和田加津总像慈母一样,每周亲自制定菜谱,为员工做出香喷可口的饭菜。

在婚姻上,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他先后为97名员工做媒,其中有一大半双职工都是八百伴员工。

5月份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和田加津想:远离父母、生活在员工宿舍的年轻人,夜里一个人钻进被窝时,一定十分怀念、留恋父母。于是,她专门为单身员工的父母准备了鸳鸯筷和装筷匣。当员工家长在“母亲节”收到孩子寄来的礼物后,不仅给他们的孩子,也给公司发信感谢。一些员工边哭边说:“父母高兴极了!我知道了,孝敬父母,父母虽然高兴,但是只有让父母高兴,做子女的才最高兴。”

为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除每天班前会之外,每月还定时进行一次实务教育。实务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包括创业精神、忠孝精神、奉献精神等。和田清楚孝敬父母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把对父母的诚心变成服从上司的领导。正因为能孝敬父母,所以能尊敬上司。所以他总是教育员工要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

日本三多利公司董事长岛井信治郎对员工要求十分严格,部下们都十分敬畏他,但私下里他对部下的呵护,却像一个充满慈爱的父亲一样。有一次,岛井无意中听到店员抱怨说:“我们的房间里有臭虫,害得我们睡不好觉!”于是夜半时分,店里员工都睡着后,他悄悄地拿着蜡烛,从房间柱子的裂缝里以及柜子间的空隙中抓臭虫。公司一名员工的父亲去世,他带着公司同仁前去致意,并亲自在签到处向前来拜祭的人一一磕头。事后这名员工回忆说:“当时我感动不已,从那时起我就下定了决心,为了老板,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双向互动在人际关系中是多么重要。事实上,如果管理者过于冷漠,就极有可能令下属寒心而丧失工作热情,那样,也不可能共同创造出令双方都满意的业绩来。

从细微之处入手,以礼驭下,既方便又有效,还可以体现出管理者对于下属的关心。实际上,真正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非凡业绩的下属,毕竟只是属于少数。而且,即使对这些少数而言,他们也不是总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更普遍的情况是,大家每天都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汇合起来后,便共同成就了管理者的事业。

因此管理者要注意从细微处着手,多关心、爱护、体贴、理解下属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这样做,是加深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心理联络的有效途径。比如,下属满怀心事,未必是因为工作不如意或身体不适,有可能是被外在因素影响的。例如至亲的病故、家庭纠纷、经济陷于困境、爱情问题等,都会使一个人的情况波动。作为管理者,应予以体谅,并就下属某方面的良好表现加以赞赏,使他觉得自己的遭遇并非那么糟。

所以,凡是卓越的管理者,都是善于以礼用人,使下属感到自己受到了上级的重视与关爱,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因而愿意踏实工作、尽己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

不要用争吵的方式解决问题

与人打交道,对一些事情产生分歧和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若是一个明智的人,就不会随便指责任何人。尽管你已经知道事情的整个过程,尽管你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也要展现出自己成熟的风度。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做人原则,因为那个动不动就翻脸的年代已经不再属于你了。

年少时,我们会因为与对方发生争执而相互指责,你认为你是对的,他认为他是对的。就这样,两个人互不让步,甚至恶语相加,既影响到了彼此的心情,也给彼此的自尊心带来伤害。长大以后,我们的心境平稳了很多,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记得自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来的。就算与对方发生了分歧甚至争执,也一定要学会以礼待人,做一个明智而文雅的人。这不但代表着你已经步入成熟,也向对方展现了你理智的一面,这样的行为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无论他做得有多么不对,他都宁愿自责而不希望别人去指责他。别人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在你想要指责别人的时候,你得记住,指责就像放出的信鸽一样,它总要飞回来的。要记住,指责不仅会使你得罪了对方,而且也使得他一定会反过来指责你。即使是对下属的失职,指责也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你得想想,这种不满不仅不会为对方所接受,而且还会为你树立一个敌人;如果你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那为什么不去诚恳地帮助他分析原因呢?

手段应当为目的服务,只有怀有不良的动机,才会采用不良的手段。许多成功者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很少指责别人,从不说别人的坏话。面对可以指责的事情,你完全可以这样说:“发生这种情况真遗憾,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不过为了防止今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们最好分析一下原因……”这种真心诚意的帮助,远比指责的作用明显而有效。

另外,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像你故意要显得高明,因而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牢记,如果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已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了满足,于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口头上的牺牲有什么要紧,何必为此结怨伤人?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既然你原意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何必用伤人的举动来凸显自己。

如果你能确定,在你一整天55%的时间是对的,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如果你不能确定,你一天中55%的时间是对的,你凭什么要指摘人家的错误呢?

你可以用神态、声调或是手势,告诉一个人他错了,这样就像我们用话一样的有效……而如果你告诉他错了,你以为他会感激你吗?不,永远不会!因为你对他的智力、判断、自信、自尊,都直接地给予强有力的打击,他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而且还想对你进行反击。如果你运用柏拉图、康德的逻辑来跟他理论,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的,因为你已伤了他的自尊。这时候你千万别说:“你不承认自己有错,我证明来给你看。”你这话,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用事实来纠正你的错误。”那是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开口,他就已经准备接受你的挑战了。即使你用了最温和的措辞,要改变别人的意志,也是极不容易的,何况处于那种极不自然的情况下。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今后会相处得更好。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了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回泄”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演绎流传千古的“将相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得争上风不可。请相信这一点,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你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真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决不要采用争吵的方式。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如果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论,就更应避免争个高低。如果你一面公开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样会致使自己被孤立并成为众人的仇恨对象。如果你经常如此,那么你的意见再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在场时别人会比你在场时更高兴。你知道得这么多,谁也不能反驳你,人们也就不再反驳你,从此再没有人跟你辩论,而你所懂得的东西也就不过如此,再难以从与人交往中得到丝毫的补充。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而使自己树敌,这实在不是聪明的做法。

这些隐雷,一不小心就毁掉社交

一些人常常抱怨自己莫名其妙就得罪了人,其实这都是由于他们不小心闯进了社交雷区造成的。因此年轻的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下社交中的禁忌,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1.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迁怒于人

社会交往讲究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如果把怒气发泄在朋友或者同事身上,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其实,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这种现象经常可以看到。譬如,某位领导在电话里遭到了上级的批评,满肚子火气没处发,就把秘书叫过来,挑点毛病猛批一顿。迁怒就是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这实际上就是损人不利己。

要想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就必须严禁自己迁怒于人。

(1)心胸宽广,受得了委屈,不要随便生气发火。

(2)保持头脑清醒,把不同的事分开对待,不要纠缠不清,自己一人受了委屈,也让周围的人跟着遭殃。

(3)遇事冷静,即使遇到不快的事情,也不要动辄发火。有句话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保持心平气和,这样迁怒于人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减小。

(4)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感情和自尊。不能因为自己受到伤害,就一定要让别人也跟着受到伤害。

2.不要开伤人的玩笑

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适当地开开玩笑,是双方关系融洽、互相信任的表现。在社交活动中,善意的玩笑可以活跃气氛,促进交流和沟通,但是,也会发生因为开玩笑而闹僵的事情。开玩笑并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开得适当。

(1)对象。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别人跟自己开玩笑。每个人的习惯和性格都不一样,有些人习惯于同别人开玩笑,有些人则对任何玩笑都反感。最好不要在长辈、上司和女性面前开玩笑。

(2)场合和时间。有些场合和时间是不宜于开玩笑的。譬如,当对方心情极坏的时候,根本没有听笑话的心情,就不要跟他们开玩笑;在庄重的场合,也不应该开玩笑,譬如在丧葬仪式上,或在某人失恋的时候。

(3)方式和内容。有些人喜欢开一些低级下流的玩笑,这种玩笑庸俗无聊,不但有损自己的形象,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3.不要搬弄是非

俗话说:“道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当面若无其事,甚至甜言蜜语,但背地里却搬弄是非,说别人的坏话。这种人无论到哪里,都会遭到众人的唾骂。当然,搬弄是非的行为虽然可恶,一些人也确实希望通过背后损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涉世未深,他们本来没有害人利己的目的,搬弄是非纯粹是由于无知,由于好奇,甚至有些还是因为疾恶如仇,对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喜欢发表议论。对于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年轻人,更应该多学习做人的基本知识,改掉搬弄是非的坏习惯,做一个正直善良受人欢迎的人。

其一,要正确对待是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你可能看不顺眼,但是,无论你如何讨厌一个人,都不要背着他在别人面前随意议论。如果你对他确实有意见,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委婉地向他提出来,或者干脆闷在肚子里,保持宽容谅解的态度,对谁都只字不提。

其二,不要相信小道消息。

很多人从别人那里听到一些消息,就信以为真,觉得好奇,于是也随着别人一起散布,以为既然已经有人比我先知道,那就没有必要保守秘密了。

其三,应该有同情心。

散布流言者,往往对别人的不幸不但没有同情心,反而感到幸灾乐祸。因此,一定要富有同情心,对不幸的人们给予关心和帮助。

4.不给别人取绰号

其实,多数人还是希望别人用他们的真实姓名称呼自己,不喜欢别人给自己取绰号。即使是夸奖自己的,很多人也仍然觉得不舒服。所以,在社交活动中,应该遵循称呼的礼仪,尽量尊重别人。不要动辄用绰号代替真名。滥用绰号,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因为绰号本身就带有评价人品的意思,而在社会交往中,随便对别人的人品发表看法,是对别人极端的不礼貌。

5.交谈要文明有礼

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如何说话,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极其重要。交谈中除了要讲究谈话技巧之外,还应该了解说话时的禁忌。

(1)避免说脏话。在日常生活中,脏话主要是骂人的,而且脏话也多半是在骂人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2)避免说气话。气话一般指的是赌气泄愤的话。在社交场合,应该保持高度的自控力,避免被不顺心的事或者不顺眼的人所激怒。即使心中有火,也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发泄。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心与人沟通。气话只会妨碍双方的进一步沟通,既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又容易使矛盾激化。

(3)避免说下流话。有些人喜欢同别人讲黄色下流的故事,专门谈论别人的艳史、绯闻,拿男女关系为谈资,开口不离性。说下流话往往是那些心术不正、缺乏修养的浅薄之徒的嗜好,在社交场合应该杜绝。

(4)避免说怪话。有些人跟人谈话,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总爱发表奇谈怪论,阴阳怪气,吓唬别人。其实都是无稽之谈,不足入耳。

社交场合应该使用文明语言,对他人表示尊重和礼貌。俗话说:“言为心声。”纯洁的灵魂,见诸语言,必然文明、高雅;相反,粗话、脏话、气话等低劣的谈吐,反映的只能是鄙俗狭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