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可是陆地神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八月十八

八月十八。

余杭郡有两件事最为惹人瞩目。

第一件事。

中秋佳节,少不了各种诗会雅集,文人士子一展才华,必有不少佳作问世,这几天正是众人品鉴之时。

两天前在止水园举办的中秋诗会,出了件了不得的大事。

——天下第一才子诞生了。

这件事从止水园迅速传播开来,第二天早上钱塘城就已人尽皆知,等到了下午,整个余杭郡的书生们,都听说了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头。并且,这还在飞速朝江南其他地区传去。

据传,中秋当晚,程家的程起端公子拿出一篇《水调歌头》,惊艳当场,众人皆以之为魁。

但雏风姑娘宣布头名时,却言此词是程起端偷来的,作者本是一个叫宁长逸的人。

谢家二公子谢晋安也站了出来,直言此词为贤弟宁长逸所作。

众人自是不服,谢晋安却直接叫来纸笔,就这样写了起来。

《定风波》《赤壁赋》《江城子》《满江红》《破阵子》《青玉案》《一剪梅》……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据谢晋安所言,此皆为宁长逸所作,一直不曾示人罢了。众人观之,皆被惊得不能言语。

于是,钱塘城的士子们,不过是睡了一觉,八月十六醒来,便发现身边突然多了个天下第一才子。

后来,就连江南文坛宗师、当世大儒钱珉乙都被惊动了,对这些词作赞不绝口。

“此人文风多变,既有立马横刀之豪迈,又有柔肠百转之婉约。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余杭的才子书生们,都有点懵。在八月十五前,根本没听说过宁长逸这号人物哇!

“此人到底是从哪蹦出来的?!”

众人随即寻找此人来头,但关于宁长逸,各类说法都有,有的还互相矛盾。

有人流传,这个宁长逸本为神霄宫仙子的夫君,后来不知怎么,两人似乎是和离了。

有人悄悄说,宁长逸是某位大儒的关门弟子,大儒将他未来的路都铺好了,拜相肯定是没问题的。

还有人说,此人好像是从前的宁家后裔,不过宁家被抄家已经十多年了,所以谁也不能确定。

也有人传,这位宁公子是丹阳郡江宁县人,与自己是同乡。

一时间大量士子上门拜访,以求那人引荐自己拜访宁长逸,据说那人还借此敛了不少银子。

第二件事。

八月十八,是流传千年的钱塘江观潮节。

钱塘大潮,天下四绝之首。每年八月,钱江涌潮最盛,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尤其中秋前后,文人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而且,关于大潮,还有一个有关仙人的传说。

据说二百年前,钱塘有位小乞丐,是个女儿身。

这小乞丐在城中无恶不作,虽不过六七岁,犯下的事却一桩接一桩,关键她还总能逃脱官府的追捕。

后来,有个道姑听闻此事,见到了小乞丐,对其颇为喜爱,便将她收为弟子。

道姑给小乞丐取名李星阑,细心教导她修行之事。

但是,李星阑在坑蒙拐骗上造诣颇深,对修仙这件事,却一窍不通。

道姑教导数年,她依然是毫无寸进。

李星阑此人,实乃天资愚钝,修道数载,仍是个凡夫俗子。

再加上她对修行一事,也多有懈怠。师父每叫其参悟道经,李星阑多半跑去睡大觉。

道姑的朋友皆言,此女毫无仙缘,汝还是放弃吧。

师父后来也想开了,不再强求。

后来有一年,道姑带李星阑去了钱塘江观潮。

那一年的冬天,魔族铁蹄踏破长江以南。

魔族南下,北方沦陷,国破家亡,江南大地亦是满目疮痍、生灵涂炭。

山河破碎,家国将倾,不少修士武夫挺身而出。

但道姑却不在此列,她直言那些对抗魔族之人,皆是送死。

天下家国,关自己什么事?她只顾好徒儿李星阑便够了。

但乱世烽火,岂是你说避就能避得过了?

道姑与李星阑,也不由得被卷入了那纷飞的血与火。

魔族铁蹄踏过,也由不得你。

为保护徒儿,道姑拼死抵抗,终于给李星阑争得了一线生机,而她自己却就此殒命。

李星阑悲痛欲绝,誓要雪恨。

但她自己只是个凡人,一个修道十年,身无半点灵气的凡人,如何才能报仇啊?

第二年的八月十八。

李星阑再次来到钱塘江边,背着师父留下的青铁重剑。

她坐观钱塘潮,耳畔尤是道姑教诲。

似乎师父还站在身旁,揪着耳朵嗔怪自己不认真修行。

恍惚间,少女已泪流满面。

这天,李星阑一朝悟道。

潮来尚是凡躯……

潮去已登仙人境!

是岁,李星阑年十六。

其时异族仍在神州肆虐,少女负剑而出,一战破了魔族大军一万三千甲,震惊当世。

因其身负青铁重剑,遂得号“铁剑仙”。

那一战,神州百姓无不受其鼓舞,纷纷投袂而起。

二十年后,大周建立,天下一统,一百年之乱世宣告终结。

因此,每年八月十八,除了文人士子和八方游客,修士和武夫亦来观潮。

这些修士武夫,并不奢求能像李星阑那般,一朝从凡俗踏入仙人境。

但他们期望能领略些许这钱塘潮意,哪怕只有一二分也好,便足以破境登道。

据传之前有位剑修,从这钱塘潮意中,领略了李星阑的一丝剑意,便直接连破两境,从九品踏入了七品。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谣传,实际根本没有这回事。

但这些修士武夫,显然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毕竟,这可是仙人的机缘啊。

观钱塘秋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最佳地点。

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有“海宁宝塔一线潮”的美誉。

今日,这里很是热闹。

江边已聚集了很多人,有身穿书生长衫的文客,坐在华贵马车中的达官贵人,也有身背各种兵器的武夫和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