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晋安
宁长逸正欲言语,面前的程起端却先开了口。
“你这根簪子本为女婢所戴,未免粗陋,定是配不上这位姑娘的。”他对一旁的青楼女子说道,语气颇有些严厉。
后者闻言,立即识趣地收了起来,笑道:“小妹考虑不周,姐姐莫怪。”
宁长逸端起桌上的茶抿了一口,茶是刚刚侍女端来的。
在本朝,人们习惯“吃茶”,实际上用的是“茶羹”,所谓茶羹,便是混合了姜、枣、桂花、橘皮、薄荷等料物的茶。
不过,近些年由于宫廷和寺院讲究茶道,文人雅士也开始追求茶的“真味”,吃茶变为饮茶,以前的料物便不再放了,品清茶蔚然成风。
比如,此时宁长逸和无心面前的茶,便只加了少许盐。茶也是好茶,鼻尖能闻到微甘的清香。
程起端对无心露出个温和笑容,可惜属于抛眉眼给瞎子看。
他将挽着自己的红倌人,不动声色地推开,整了整自己的衣衫,笑道:“宁小弟,听闻你已离了谢家?”
这指的自然是宁长逸与谢以兮和离之事,却没有直接点明。
宁长逸又喝了口茶,随后才道:“程兄见笑了。”
程起端神情惋惜,“小弟不必担忧,天涯何处无芳草啊!”
宁长逸笑了笑,没有言语。
程起端又道:“宁小弟既然离开了谢家,那可有安身之所?”
宁长逸道:“还没有着落。”
程起端拍了拍宁长逸的肩膀,这一动作引起了无心的注目,但他并未察觉到。
他说道:“愚兄倒可帮衬一二,我们程家有个商号还缺一位账房,不知小弟可有意愿?”
宁长逸尚未说话,却见对方又开了口。
程起端笑眯眯道:“程家可出每月三百文钱,如何?”
闻言,宁长逸嘴角抽了抽。
每月三百文钱,也就是每日十文,而钱塘城中,每日收入起码要二十文钱,才能勉强糊口。每日十文,怕是只能去乞讨了。
这个程起端,他纯粹是来找茬的,偏还要装出一副大发善心的模样。
程起端又道:“我建议,宁小弟还是莫要推辞,毕竟我们程家的账房,有机会提拔为掌事的,若是做得好,被调到我们本家当管事,也并非毫无可能。”
他笑眯眯的,似是真诚建议多考虑考虑。
宁长逸笑道:“程兄费心了,在下另有打算。”
他们此来是为了命灯之事,而幕后主使为余杭郡守,据姑姑所说,郡守想搞死自己。他们现在就在钱塘城中,还是低调些为妙。
程起端见状,勾了勾嘴角,也不再多说。
他重起话头道:“今晚诗会,头名可与雏风姑娘共赏明月,宁小弟可有佳作?”
今晚中秋诗会,重头戏自然是吟诗作词,在场众人也多为才子。
他所提到的雏风姑娘,便是朝露阁的花魁,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宁长逸淡淡道:“没有佳作。”
虽然抄诗是穿越者的保留曲目,但还是如先前所说,在钱塘城中低调为妙。
程起端还想说什么,此时却有另一人走到他面前。
“程公子,许久未见。”那人抱了抱拳,淡淡道。
程起端转过头,也同样笑了笑,面色却有些不自然,“晋安兄,别来无恙啊。”
来者身量颇高,一身月白儒生袍,腰间束了条带子,并未佩玉,模样显得霎时朴素。
此人面容浓眉大眼,薄唇挺鼻,虽是拱手做礼,脸上却无半点笑意,整个人看上去甚是严肃。
宁长逸暗中叹口气,也站起身拱了拱手
来者正是谢家的二公子,谢以兮的兄长,谢晋安。
程起端见状,便道:“你们兄弟相聚,我便先行告退了。”
说着,他便带着身旁的青楼姑娘转身离开,回到了先前的众人相聚之处。
谢晋安转过头,看见宁长逸对面,坐了个年轻的黑衣女子。他微微皱眉,但终究什么都没说。
宁长逸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谢以兮的二哥。
谢晋安皱着眉,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便移开了目光,却站在原地没有离开。
宁长逸同样不知说什么好,这是他与谢以兮和离后,第一次碰见谢家人。
两人的婚约,是已逝的谢老太公力主之下,才履行的。
谢宅,不,现在应该是谢府了,谢以兮崭露头角后,谢家地位水涨船高,牌匾已从谢宅换成了谢府。
可见谢以兮对于整个谢家举足轻重,让家族从商贾之家,成功步入了江南权贵的圈子。
宁长逸与谢以兮的婚事,谢家大部分人都是反对的,他们觉得这并不门当户对。
因此,对于两人和离这件事,应有不少人会拍手称快。
比如刚才的程起端,虽然宁长逸对他没什么印象,但这般年纪的公子哥,过来找茬的原因,多半也和谢以兮有关。
应是听闻两人和离,有意上前奚落一番。
谢晋安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
他皱着眉对宁长逸道:“我早让你多读读圣人经典,倘若考取了功名,何至于此?”
他语气颇有些严厉,像是恨铁不成钢。
宁长逸挠了挠头。之前在谢家时,谢晋安的确常劝自己走科举之路,发扬圣人学问,但这可是穿越到了仙侠世界啊,脑子里想的肯定是修仙。没听说过谁穿越到修仙世界,结果要走科举的。
宁长逸道:“宁某实无那份文采。”
谢晋安闻言,神色却更怒了几分。
他痛心疾首道:“我观你平日所做诗词,皆是极好,怎可折没了这等才华!”
宁长逸之前在谢家时,除了给谢以兮搞点修仙小说,偶尔也会写点诗词歌赋,当然都是前世背过的。
只是随意写写,权当无聊时练字。前世诗词,他从未公开发表过一篇。
因此,看过那些诗词的,只有谢家的寥寥数人。
谢以兮自然看过,但对那些传世名篇,她根本毫无兴趣,诗词哪比小说有趣?可以说这个人是毫无艺术细菌。
而其他看过的人,便是谢以兮的兄长,眼前这位谢晋安。
初见那些诗词文章,谢晋安简直惊为天人。他深信宁长逸能做出这等辞章,必然有着盖世之才。
因此,他才一直不留余力地,劝宁长逸走科举之路,发扬圣人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