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及时扫除心理阴霾,让孩子向着阳光
别让恐惧心理笼罩孩子的童年及未来
每个人的胆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胆大,也有懦弱。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儿时的教育方法。孩子一出生,还分辨不出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软弱,也分不清什么是陌生、什么是熟悉。但是随着逐渐长大,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某种性格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开始凸显。对于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非常软弱会让他们觉得心痛,难以接受,殊不知,这种性格正是他们为孩子营造的氛围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所致。
周峰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小时候,他非常顽皮,整天在外面和小朋友玩耍,不到吃饭的时间不回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爸爸妈妈又在外面为事业打拼,没人管教他。在这种情况下,周峰的奶奶想了个办法,每次孙子想出去淘气时,奶奶就会对他说:“楼底下有推小车的人,专门拐卖小孩,你要是再出去人家把你偷走了,你可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在爷爷奶奶的恐吓下,周峰再也不敢出去淘气了。
爷爷奶奶见这个方法好,便经常在孙子不听话的时候用各种谎言吓唬孙子。时间久了,周峰竟然像个小姑娘一样,每天只知道闷在家里看电视,哪也不敢去。这回,爷爷奶奶让他出去玩他都不去了。
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在跳高比赛中,周峰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全班同学都嘲笑他,还给他取了“娘娘腔”的外号。周峰在爷爷奶奶的吓唬声和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成长,性格变得越来越懦弱,就连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也不敢反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可是过于听话其实就是懦弱。如果把孩子管教得面对任何事情都无力反抗,那么哪怕他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是不敢反击的,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了。
培养孩子的勇气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案例中周峰的爷爷奶奶经常吓唬孙子,导致孙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可见家庭影响是有多重要。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懦弱,让他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呢?
1.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的重要法宝,懦弱的人大都缺乏自信,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件事表示怀疑,结果就会由于紧张和拘谨导致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被搞砸。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做事之前先为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能行”,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就可以了。
2.扩大孩子的交际面和接触面
通常来说,懦弱的孩子的目标常常充满了不安,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逐渐安抚孩子那颗不安的心。没事可以带着孩子出门,比如带着孩子去拜访自己的朋友;购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自己结款;带孩子去异地旅游等。等到孩子的见识增长之后,再面对别人的目光就会多上几分坦然。
3.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品质
父母应当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品质,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到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不能一味地包办,而是要让孩子独自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开始时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去怎么做,之后让孩子逐渐适应独自处理事务。不要一下子就把孩子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事,否则孩子会觉得不安,变得更加懦弱。
4.不要因为懦弱而辱骂孩子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懦弱就不由地辱骂孩子,岂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家长应不失时机地和孩子沟通,并鼓励、表扬孩子,引导孩子克服自身的弱点,尽量避免孩子由于胆怯造成的心理紧张,进而缓解孩子的胆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鼓励孩子当众表演
如果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多参加几次,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如果孩子在参赛的过程中没有表现好,你可以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告诉他:“你已经尽力了,下一次一定要做得比这次好哦!加油!”
淡化顺从心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有的孩子虽然乖巧懂事,但是做什么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就连玩什么玩具都要问妈妈,穿什么衣服自己都拿不定主意。这样的孩子其实也是值得家长提高警惕的。
为了女儿陈欣欣更有主见,妈妈给她报了自由绘画班。第一天送她去绘画班的时候,妈妈最担心的就是陈欣欣太老实,被人欺负。陈欣欣从小乖巧听话,不吵不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让做的事坚决不做,从来都不会说一个“不”字,亲朋好友都夸她是个让家长省心的好孩子。但是现在陈欣欣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妈妈担心如果她还是保持原来“逆来顺受”的性格,在学校很可能会被人欺负,进而影响到学习。
后来绘画班的老师反映,当多种材料摆在陈欣欣的面前时,她的第一句话总是:“老师,我要画哪些画?我该用哪些东西?”陈欣欣已经习惯了不去思考,被大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突然给她很多选择空间,她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没有主见的性格已经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如果家长不对其进行培养引导,孩子长大后做事就很容易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其实,类似案例中陈欣欣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如果家长强势主观,用个人的经验判断孩子的需求,就会阻碍孩子在选择决定中“权衡思想”的锻炼。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虽然自认为很民主,可实际上他的教育方法并不恰当,比如家长很爱给孩子一个很大的空间让他们做决定,等他们在宽泛的选择中迷茫时就会将选择权返给家长,这个时候“随便”“你说了算”等放弃决定的词语就会脱口而出,这个时候家长会为孩子决策,导致孩子失去思考的机会。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做主呢?
1.将宽泛的选择细化
面对空间宽泛的选择问题,家长可以把它细化,比如,不要问孩子“今天晚上吃什么?”而是要问孩子“今晚我们是吃馅饼还是炖菜?”,孩子在面对这种选择性的问题时更容易做出判断,选择其中的一个之后,家长可以继续让孩子决定馅饼吃什么馅的或者炖菜里面都放什么,一层一层剥茧抽丝,形成习惯之后,可以增加选择范围,时间一久,孩子就不会再在选择面前感到迷茫了,自主决定的思想也就能得到巩固了。
2.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一会儿做做那个、一会儿试试那个的行为感到担忧,生怕孩子会染上不良的学习习惯。岂不知,很多时候,父母越是干预、阻止,孩子就越是要做。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告诉孩子,不管他做什么样的选择,爸爸妈妈都会相信他,并告诉孩子要做出让爸爸妈妈相信的事,在确保不会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会走错路,习惯为孩子做决定,从来都不怎么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自己的意愿就会大加责备。家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自主表达的机会。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探索,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给孩子制定规则。如果家长一直不允许孩子做这个、做那个,那么孩子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胆怯的懦弱者。
4.不要总是对孩子颐指气使
有的家长非常喜欢以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这做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家里的主人,而孩子只能听话,只能服从自己安排的一切。家长不妨将命令的口吻转化成启发式的语句。比如“你应该……”应该改成“你是否应该……”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进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动去处理事情。
5.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生于不同家庭的孩子,自然性格、长相、家庭背景都不同。很多家长埋怨,我的孩子因为长相普通,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还有的家长说,由于我们家的家庭条件不好,我的孩子在学校常常沉默寡言……孩子的自卑现象很普遍,但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家长找不到为孩子摆脱自卑的方法,那就非常可怕了。因为他不仅会在小时候自卑,长大了还会继续自卑着,难成大事。
孙培培今年5岁,孔月月今年5岁半。孔月月的妈妈经常对孙培培的妈妈说:“我的女儿什么都不会,你看你儿子,画画得多好啊,我女儿什么都不会画。个头还矮,长得也不好看,比你儿子还大半岁呢,却没你儿子高,以后可怎么办啊?”
一天,孔月月的妈妈又对着孙培培的妈妈抱怨。孔月月在爷爷家住了两天,妈妈非常想念女儿,于是给孔月月打电话。谁知,电话那头的孔月月吵着闹着要爸爸接电话,说想爸爸不想妈妈。
孔月月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白白胖胖,整洁干净,非常懂礼貌,但是妈妈却一点儿都看不到孔月月的优点,而且还经常放大她身上的缺点,在外人面前贬低她。这让孔月月的心中形成了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
其实,孔月月真的不会画画吗?不一定,可能只是因为妈妈经常把孔月月不会画画这件事挂在嘴边,使得孔月月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个不会画画的孩子,有了“你说我不会,那我就不会,连笔都不拿”的心态。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孩子身上的缺点在悲观的妈妈眼中会被放大,让她们看不到一点儿希望;而在乐观的妈妈眼中,这不过孩子身上的众多优点中极小的不足之处。让孩子远离自卑的阴影,从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开始,从妈妈对孩子的赞美起步。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远离自卑呢?
1.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表达个性的方式和审美眼光,而家长很多时候却不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表面上你的孩子听话、懂事,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是非常自卑的。比如,你无意中的一句“你不如×××”就可能让他们胡思乱想,甚至产生郁闷、愤怒的情绪。
2.教会孩子掌握消除自卑的方法
语言暗示:家长可以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说话,让孩子产生积极情绪,进而拥有积极心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积极言语给孩子加油,给予孩子鼓励。每天在孩子上学前给孩子打打气,让他信心十足地去上学。
储蓄成功:对孩子来说,摆脱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获得自信;而获得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某件事上获得成功的经验。研究表明,每次成功后,人的大脑就会出现一种刻画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人在重新想起以往成功的动作模式时,便会重获成功的喜悦,进而消除自卑感,自信十足。为了让孩子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成功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读读上面的内容,提升孩子的信心,让他更有信心去克服困难。
长处比较: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优点,也有其特定的短处、劣势。如果家长只能看到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而看不到孩子的长处,就会让他丧失信心,变得自卑;反之,如果可以扬长避短,强化自身长处,那么他就会信心十足,充满快乐。所以,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应当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优势,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条件。用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做比较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摆脱阴影:孩子自卑通常是有原因的,与失败的阴影之间有很大关系。自卑的孩子遇到的挫折、失败通常更多,及时帮助孩子摆脱这些阴影,克服自卑,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保持自信。摆脱阴影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家长帮助孩子把失败当成学习机遇,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帮助孩子将不愉快、痛苦的事情彻底忘掉,或用成功经历抵消失败阴影。有时候,面对一个大目标,孩子会有些胆怯,一时间恐怕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家长可以为孩子细化目标,将其分成小的阶段,让孩子一步步进行,这样实现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能够获得多次成功,并从成功之中获得自信、远离自卑。
将孩子的嫉妒心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孩子都有好胜的心理,希望自己可以超越别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好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别人就产生嫉妒和愤恨,甚至通过一些不当的方法来发泄,要知道,孩子的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
郑丽是夏沫的好朋友,比夏沫大一岁,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夏沫的妈妈也非常喜欢郑丽,觉得她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有一次,夏沫的妈妈把新买来的一大盒橡皮泥拿出来给两个孩子玩,让她们比赛看谁捏得好。
两小孩子玩得很开心,没过多久,夏沫就跑到客厅,手上拿着自己捏好的橡皮泥模型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恐龙是我捏的。”妈妈看了看,不是很像,可是为了鼓励孩子,妈妈就对夏沫说:“继续加油!”
过了没多久,郑丽的手中也拿着一个捏好的橡皮泥,比夏沫大一岁,郑丽的理解、动手能力也比夏沫强些,捏的恐龙更形象。于是,妈妈就夸郑丽捏得真像,小家伙开心得又蹦又跳。没过多久,妈妈就听到了郑丽的哭泣声。妈妈跑出去一看,见到郑丽正伤心地坐在地上哭泣。
原来,是因为妈妈对郑丽的夸赞惹得两个孩子起了争执。郑丽在得到夏沫妈妈的称赞后,走到夏沫的面前得意地说:“你妈妈说我捏得真像!”可就是这句话惹恼了夏沫,小家伙冲上前抢过郑丽手中的橡皮泥捏得乱七八糟、扔在了地上,郑丽急得哭了起来。夏沫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女儿的行为是由于嫉妒心。
每个人生活在一定范围内都会不自觉地和别人作比较,但是等到发现自己的才能、体貌、家庭条件等不如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羡慕、崇拜、奋力赶超的心理,同时还会产生羞愧、消沉和怨恨等负面情绪,而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孩子虽然也渴望友谊,但与此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友谊的最大杀手——嫉妒,因为同龄孩子间难免会有竞争,所以,有的孩子在面对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成功的朋友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心态,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让孩子明白竞争不该是狭隘、自私的,竞争的过程中应当有宽广的胸怀,而不是阴险、狡诈和算计。
1.让孩子了解到嫉妒心理的危害
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意识到嫉妒的危害性:(1)对自己而言,嫉妒是一种自我折磨,会在痛苦中煎熬,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心怀嫉妒的人,通常她的人际关系不好,因为他们常常会对被嫉妒的人冷言冷语,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故意搬弄是非,设法让对方难堪等。(2)对别人而言,被嫉妒者反而更勇敢、优秀,当你对被嫉妒者给予伤害的时候,对方的斗志就会更强,对方的进步更大,而嫉妒者只有无尽的自我折磨。(3)嫉妒是丑陋的,它不仅会破坏友谊,而且会将自己置于被嘲笑和孤立之下,让自己的道德一落千丈。
2.教育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宽容
大部分竞争失败的孩子会在竞争的过程中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对对手充满敌意,可见这些孩子还无法通过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这就需要家长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培养孩子拥有好的竞争心态,同时告诉孩子,竞争的过程中宽容对待他人,让他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
3.教育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双赢
当今社会的竞争讲究的不是置一方于死地,而是在合作中共赢。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人只能变得孤立,人际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对自己以后的成长不利。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可以和×××合作,取长补短就好了,你们俩都一定会变得更棒!”“我知道×××的在投篮方面比你优秀,但是你在攻防方面比他强很多,如果你们两个联手打一场比赛,胜算的概率一定很大。”
帮助孩子赶走抑郁这片浓重的阴云
家长要能认识到自己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压力,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家长不可能解决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助他们成长为快乐、能适应社会的人。
陶静小的时候是个非常活泼的孩子,每天活跃于众多小朋友之间,学习成绩也不错,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她也会主动和老师、长辈们问好。但是,自从陶静读初中之后,父母离婚了,她和妈妈一起生活,从那之后,她就不怎么喜欢主动与人打招呼了,上课的注意力也不怎么集中了,成绩一落千丈。虽然到医院检查并没有什么疾病,但是陶静的精神状态确实很差,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最后妈妈带着陶静去看心理医生,才得知她得了抑郁症。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出现过抑郁的情况,比如突然沉默不语、逃课,甚至饮酒、吸毒等,进而表达自己对于家庭的漠视和反抗。总之,任何形式的抑郁都能让孩子感到孤立、恐惧和不开心。抑郁的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可他们就是不开心、不快乐,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在这个时候,如果烟、酒、毒品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他们就会走向这些东西。抑郁严重的患儿甚至会选择自杀。既然抑郁的危害这么大,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抑郁,重新恢复童真的笑脸呢?
1.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
家长应当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比如,孩子3岁的时候允许孩子选择午餐吃什么,孩子4岁的时候允许他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孩子5岁的时候允许他告诉妈妈自己想买什么玩具……只有从小让孩子享有选择“民主”的权利,孩子才能感受到快乐自立。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多数抑郁的孩子都不怎么善交际,他们由于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感到孤独寂寞。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要多交一些性格开朗、活泼的朋友。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内心光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父母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和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3.让孩子爱好广泛
乐观开朗的孩子大都涉猎广泛,兴趣颇多,如果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爱好,那么他是很难保持长久快乐的,试想:如果孩子只喜欢玩电脑,除了手机电脑没事可做,那么他很容易郁郁寡欢。如果孩子喜欢看书的同时还能热衷体育活动、饲养小动物、参演话剧等,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获得的快乐也会更多。
4.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哪怕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顺心,但他们中的大多人都可以迅速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同时将一时的沮丧丢到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应付困境和逆境的能力。如果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之中找到另外的精神寄托,如球赛、游戏、聊天、逛街等。
5.让孩子拥有自信心
自卑的孩子很难做到每天开开心心,笑对一切。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和快乐性格是远离抑郁的良药。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且充满自卑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开导显得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同时审时度势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对孩子将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大有帮助。
6.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案例中陶静原本也是个快乐的孩子,可是自从父母离婚后,便逐渐变得抑郁。要知道,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他们没有安全感,而且会由于父母的失败婚姻而感到亲情缺失。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远离抑郁。
适当安慰及时疏导,缓解孩子的委屈心理
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小群体中,也难免有受委屈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指责,其实不管何种委屈,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人生当中的必修课,没有这些经历,如何让孩子了解这些事情呢?
王金龙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了班主任的道歉电话,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老师的失误当众批评了他。
王金龙回到家后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妈妈想要询问他的情况,但是看到他委屈的样子,就想等他情绪缓和之后再安慰他。这一天他就这样无精打采的,儿子的萎靡不振让妈妈非常心疼,怕他抑郁出毛病来。于是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轻轻地说:“妈妈可以体会你此时的心情,被人误解确实很委屈,委屈就大声哭出来。”
王金龙听了妈妈的话,扑到妈妈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一边抚摸着王金龙的后背,一边给他递面巾纸。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停止哭泣。妈妈问:“现在好受些了吗?”他点点头。妈妈说:“可不可以把事情给我从头到尾讲出来?”
于是王金龙开始仔细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次一向成绩很好的王金龙语文测验居然没有及格。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骄傲自大、马虎大意等,由于言语有些过重,王金龙心里很难受。卷子发下来后,王金龙发现老师把成绩加错了。重新加过后,他还是第一名。语文老师把分数给他改了过来,但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却无法收回。了解情况以后,妈妈劝他:“老师批评你的话虽然有一些夸张,但是你想过没有,他为什么这次狠狠地批评了你?”
王金龙说:“嫌我考少了呗。”
我说:“对啊,是你自己太看重了。你想,你语文成绩再好,对老师有什么好处?”
王金龙:“我知道了,老师是为了我好。”
受到委屈之后,孩子最迫切想知道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得到别人的关爱,以及理解。此时一个倾听对象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必须适当地安慰孩子,调整孩子的状态,并且向有益的方面引导孩子。
1.家长要耐心听完孩子的讲述,认真判定
可能有时候只是孩子的一种感觉,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即使受了委屈,家长对于情况的一种倾听,本身也是在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家长可以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判断,为安抚劝慰孩子赢得时间。
2.家长千万不能火上浇油
当你顺着孩子的话很难把握其中的度量时,说不如不说。当你表现得更加委屈的时候,替孩子大肆鸣不平时,你认为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实际情况往往是火上浇油,让孩子感觉委屈。更重要的是,当你激动起来的时候,你更不能进行冷静的思考。《中庸》上说过“静而后能虑”。不能冷静下来,你的智慧如何能够展现出来?
3.要能给孩子一些有益的帮助
方法非常多,做事有法,做无定法。虽无定法,但是家长应该掌握一定的原则。原则就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帮助,最起码有利于孩子很好地把目前发生的问题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你自己主观的想法而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引导价值倾向,从小淡化孩子的虚荣心理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丰盈,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溺,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心理。很多家长都抱怨,“我的孩子整天要这要那的,我的工资都不够他买一部手机”。每个人都有攀比之心,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差,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很容易在彼此影响下产生攀比的心理。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其实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不管孩子提出什么都无条件满足,自然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自从王宏伟读初中后,除了学校硬性规定上学期间一定要穿校服外,他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名牌,鞋子一定要阿迪达斯,平常休闲衣服也是三五百元一件的,就连皮带都要选鳄鱼的。
去年妈妈才给他买的手机,现在就吵着要换一款3000元的新手机,嚷嚷着说自己的手机已经落伍了。平时妈妈每个星期都会给他固定的零花钱,可他总说钱不够用,要求每星期多点儿零花钱。妈妈问他钱为什么花得这么快,他说有时和同学们互相请客吃饭,有时候同学过生日送点小礼物就花了。妈妈没答应给王宏伟增加零花钱,他居然气得几天不和妈妈说话,而且摔碎了家里的餐具,最终妈妈妥协了。
以前王宏伟上学的时候总让妈妈骑电动车送他,现在却不用,理由是别人家的父母都开奔驰、宝马,最次也是现代、本田,妈妈骑电动车送他会丢他的面子。王宏伟最近经常和家境富裕的同学来往,导致他的攀比心态越来越严重。王宏伟的妈妈非常不解,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得如此爱慕虚荣?
如果家长为自己孩子的问题感到困惑时,不妨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不当教育方法的家长。案例中的家长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平时自己买衣服时是不是经常买名牌,经常将“名牌”之类的话语挂在嘴边,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家长的手机是不是更新换代很频繁?其实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攀比之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远离爱慕虚荣的心态呢?
1.不要放纵孩子的消费欲
很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特别是初中以上的孩子,甚至觉得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殊不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和迁就,很容易让孩子滋生攀比心理。家长没有原则地给予满足,会助长孩子的攀比之心。因此,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家长都不要放纵孩子的消费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逐步纠正孩子对穿戴、吃喝方面的虚荣心。
2.给孩子灌输节俭的观念
现在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很严重,甚至很多孩子以此为荣,认为谁花钱多,谁的威信就高。导致很多孩子为了赢得比同学更高的威信而想方设法问家里要钱,之后在同学面前炫耀,通过请客、购物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大方。而且,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花钱没必要限制,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而且孩子穿着体面,自己的脸上也有光,自己是从苦日子中过来的,不能让孩子跟着自己再受苦。殊不知这种教育思想在无意中助长了孩子贪慕虚荣的意识。
3.改变孩子攀比的方向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心理,说明他的内心有和他人竞争的意识,想超越别人,所以,家长要适时抓住孩子的这种竞争意识,将孩子比吃穿、比消费的倾向引导成在学习和好习惯等方面的攀比。比如,如果孩子说××的爸爸开着奔驰去接他,你可以告诉他,到学校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最终考入比别人都理想的大学,要知道,即使开着价值千万的车也买不了名牌大学的学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事物,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钢琴、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如培养孩子在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兴趣。等到孩子的攀比方向转移了,就不会太局限于和其他同学的攀比了。
4.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上“正途”
作为家长,想让孩子不贪慕虚荣,自己就不能再虚荣下去了。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嫌贫爱富或是做没有意义攀比之事,时刻为孩子做出正确表率。教育孩子不攀比、不比阔,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买昂贵的衣物、玩具或学习用品等。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驱散孩子心里的孤独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自己反倒成了外人,他们什么都不愿意和自己说,整天捉摸着自己的小心思。是的,孩子稍大一点儿,就会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不能与人诉说,他们的内心其实也很孤独。
付宇佳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性格开朗,常常是一群孩子的“头”,带着他们到处去玩耍。但是自从付宇佳读小学六年级之后,性子就突然收敛了很多,好像变得有些孤僻,很少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
一天,付宇佳不在家,妈妈在收拾家务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日记本,日记本是天蓝色的,外面还有一排密码,不过没有设锁,妈妈便打开读了起来,原来,儿子想要考入最好的初中,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感到心里的压力有些大。还有一篇日记写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子从开学那天就和她前后桌,两个人经常一起下象棋,但是前几天小女孩被调到了第一排,再也不能在象棋课上和儿子一起下象棋了,他很失落。看着看着,儿子突然走进卧室,妈妈吓了一跳,赶忙将日记本放在了桌子上,可是儿子还是很生气,他愤怒地拿起日记本跑了出去。从那之后,日记本的被上了密码,妈妈再也打不开了……
案例中付宇佳的妈妈偷看儿子日记本的行为让他更加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孩子长大之后,会对父母以前灌输给自己的种种思想表示质疑,他们甚至不愿意再相信他们,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文字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应该懂得保护孩子的日记,同时找机会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1.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包括突然变得孤僻。家长不用因此而焦虑,而是要调整心态,用平常心来对待,否则不仅不能帮孩子走出孤独,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2.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一直以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逐渐向对待成人的方向对待孩子,对孩子应该有尊重意识,孩子是个独立个体,家长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方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管教孩子,如此才可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3.尝试着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等到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后,他们会有一些独立自主的表现,要求和成人建立起和以往不同的朋友式的关系,他们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理解自己,如果到了这个时候家长或老师仍然将他们视为小孩,对其严加监护,而且惩罚孩子,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就会通过相应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孩子上学之后,更愿意和同龄人说话、交往,找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他们的交往对象最初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随后扩大到全校范围,甚至校外范围。家长要懂得放手让孩子独自处理一些问题,尊重、信任孩子,主动和孩子商量家中事务,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培养宽广胸怀,送给孩子豁达的性格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人做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而心境豁达的人对这些事不会耿耿于怀,也不会过分计较,可以一笑了之。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豁达,太小气,一点儿小事就乱发脾气,与别人起争执。那么该如何做才可以让孩子形成豁达的性格呢?
姜萍萍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孙女,爷爷奶奶对她很是娇惯,不允许别人和姜萍萍争任何东西。有一次,姜萍萍和其他小朋友起了争执,爷爷竟然一气之下伸手打了那个小朋友,对方的家长很不满,但是碍于面子也就没有说什么,只是从那以后,再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姜萍萍一起玩了。看到爷爷奶奶会为自己出头,姜萍萍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欺负其他小朋友。
姜萍萍7岁后,妈妈将她接到了城市里去上学,没过多长时间,妈妈就发现了姜萍萍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起争执,很“占尖儿”,什么都要自己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碰都不能碰。妈妈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以后会没有朋友,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转移女儿的注意力。从那之后,在女儿和别的小朋友起争执的时候,妈妈经常会温柔地对她说:“萍萍,你是姐姐,要懂得谦让,这样才能显示出你比她更懂事、更有礼貌。”妈妈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姜萍萍到处旅游观光,每天处在开心状态的萍萍早就已经看淡了平时和小伙伴之间的那点琐碎的事情,和小伙伴起争执的次数越来越少。
案例中姜萍萍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狭隘,不愿意和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东西,甚至想要从其他小伙伴的手中抢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占有,因为她心里清楚,凡事都有爷爷奶奶为自己“撑腰儿”,这时候的她不知道和伙伴友好相处才是最重要的。而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之后,姜萍萍逐渐懂得,拥有豁达的性格可以让自己更快乐,而这也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精神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可以坦然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竞争。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避免孩子变得胸襟狭窄。
1.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
书籍之中有很多值得孩子学习、借鉴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孩子的启迪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可以让孩子阅读成语故事,当孩子读到《负荆请罪》的时候就会懂得,蔺相如心胸开阔,凡事以大局为重,所以秦国才不敢冒犯赵国,廉颇得知蔺相如的为人后羞愧不已,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孩子可以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宽广的胸怀对一个人而言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年纪还小,不能从故事之中有所领悟,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故事,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计较?”一点点引申下去。
2.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带孩子游览名川大河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总是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是心胸豁达之人,平时不与人斤斤计较,待人友善、大方,那么孩子就不容易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别人起争执。平时多带孩子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美丽而壮阔的风景,孩子的心境自然会更加豁达。
3.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我们都知道,绘画的过程中选取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画像也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家长想要培养孩子拥有豁达的性格,就要教孩子多从好的一面考虑问题。面对糟糕的情况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该是“完了”,而是要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坏的一方面自然就有好的一方面,多想好的一方面,内心自然会更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