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67珍贵的文物
今天我在整理物品时看到了一个老信封,是《衡阳日报》编辑部寄给“耒阳市仁义乡第十中学,夏年开转蒋凡同志收”。信封里是空的,在信封左下角写着:邮稿费单(20元)字样。这是我的笔迹。信封背面写着:《父亲》于2007、12、22日见报。
我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散文《父亲》曾发表在《衡阳日报》。信封里面的稿费单不见了,信封还留着。
那年我在广东打工,开始在中山,年底又去了珠海。我一边打工,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写点东西。一是把打工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二是充实打工生活。因为多年对文学的爱好也会常常把写好的稿子向一些报刊杂志投稿。那是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投稿都是抄好稿子后用信封寄去。
因为打工人四处漂泊住无定所,所以我在投稿的时候怕收不到编辑部的回信,我的收信地址写我妹妹的,那时她老公在乡中学教书,我要妹夫转就给我。可惜的是这篇文章的样刊没收到。后来我去《衡阳日报》社取稿费的时候,我向报社索要样报,已经找不到了。离文章发表的时间太久了。
后来我又在《衡阳晚报》上发表了《那个年代的母亲》一文。这篇文章的样报我收到了。稿费也不用去报社取,是从邮局寄来的。
如今早已不用写信,有手机、电脑做什么都方便。找个人,写封信,手指一点就OK,写文章投稿更是便捷。我们已有十多年没用信封寄信了。我家里收藏的老信封有几大捆,都是文友和报刊杂志编辑部寄的,如今都成了珍贵的文物。
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