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来睁大好奇的眼睛(代序)
时光如梭。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不经意之间,可能皱纹就爬上了你的眉梢,白发就出现在了你的鬓角。
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精神,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持续地成长呢?
每一位老师都在帮助他人成长,但是,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又该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对明天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还是充斥着焦虑和烦躁呢?
前不久,读了一本钱颖一先生的对话录,里面记录了他在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期间,与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知名人士进行的对话。
我注意到,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就是“好奇心”。
当被问及什么是科学家最重要的东西时,他们几乎都没有选择勤奋、努力、文化基础等作为答案,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好奇心是驱动人类发现和发明的原始动力。不仅仅是科学家,许多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在被问及类似问题时,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好奇心”作为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
苹果公司的CEO蒂姆·库克说,他认识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是好奇心非常旺盛的人,而乔布斯是他认识的人中最具好奇心的人,“他对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个性,它能够让你的生活充满色彩,它能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乔布斯教给我的很重要的一点”。
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曾说:在教育方面,最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仅仅要求老师要教授多少知识。因为有了好奇心之后,学生一定会继续追求和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奇心不是培养出来的。儿童的好奇心是最旺盛的。有人统计过,儿童10分钟内提出的问题几乎比成年人10天内提出的问题还要多。心理学家乔治·兰德的某项研究显示,参与研究的儿童5岁时的创造力平均分是98分,10岁时是30分,15岁时是12分,参与研究的成人创造力的平均分只有2分。我们几乎可以说,儿童就是好奇心的化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他们的好奇心或者因为受到呵护而保存下来并有所增强,或者受到侵害而被摧残乃至消灭。因此,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作为老师,呵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保护儿童、保护童年,首先就是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是要认真地对待儿童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每一个探索未知的行动。
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深知,我们有了好奇心才能更好地呵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我们自己拥有好奇心,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葆有好奇心,同时它也会成为我们处理复杂世界的各种问题的“终极武器”。因为,好奇心会对我们的身心发起“总动员”,驱动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只有拥有好奇心,我们才能走出“舒适区”,去重新思考我们的日常,挑战各种各样的“不可能”。
有人说:顶级的成长,是拥有好奇心。拥有好奇心才能实现更好的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睁大好奇的眼睛,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孩子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好奇心就在重复之中消弭了。我们需要学会在已经习以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精彩。好奇心会引领我们拓展对世界的认知,探索对教育的变革。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睁大好奇的眼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每天都要应对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是对我们已有认知结构和行为习惯的挑战和重构。面对困难,好奇心强的人不会轻易被击退,在探索新概念、新世界时,他们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力,甚至在好奇心的持续推动下,他们会更有毅力、更顽强。
教学相长,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向学生学习那始终葆有的炽热的好奇心;我们要像孩子那样,对世界保持好奇,与孩子一起成长。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睁大好奇的眼睛,一起行动起来,在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