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鼠疫
接着刘云龙、贝喜鲁视察水泥厂。
因目前还没有混凝土振捣器,目前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主要用于修筑道路。
谭真向他汇报了水泥生产情况后,刘云龙让谭真生产水泥膨胀剂。
谭真问水泥膨胀剂的配方是什么?
刘云龙就把水泥膨胀剂的配方告诉了谭真。
水泥膨胀剂主要是由水泥和膨胀剂组成,膨胀剂的配方主要是明矾石、石灰、高岭土、氧化镁。
刘云龙在后世是搞建筑的,建筑上有种膨胀混凝土,用于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有时需要在闹市区破碎混凝土,不能用爆破手段,也不能用风镐来破碎,就用膨胀混凝土。
谭真记下膨胀剂的配方后,问这种水泥膨胀剂有什么用?
刘云龙说道,有些矿山距民居很近,如查长根的清明山石英石矿、余良栋的南爪山磁铁矿,不能用炸药。有了水泥膨胀剂后,开矿速度也能加快了。
刘云龙在七子山视察结束后,问贝喜鲁:“这里有多少巡更人员?”
贝喜鲁说道:“这里总共有200多个巡更人员。”
刘云龙说道:“这里要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化工生产中的很多剧毒品需要严格管制,化工合成救人治病的药需要技术保密,200个巡更不够,再招聘100个。五峰山那边也要加强巡更,以后对公司的巡更实施统一管理,由李鸿雷负责。”
贝喜鲁说道:“好的。”
刘云龙视察了七子山后,又来到纺织厂视察。
这几天,吴江盛泽镇、同里,嘉兴的魏塘、西塘、王江泾,湖州的南浔、织里,松江的华亭、上海的几十个掌柜来预定了4000台机器,有纺线机、拉细机、纺纱机、缫丝机、织布机。
苏州府的嘉定县几乎所有的田地夏作都用来种植棉花,似乎苏州府应该是棉纺业老大,其实不然,在苏州广泛使用新式织布机前,真正的棉纺业老大是松江府,丝织业老大是嘉兴府(毛纺业老大是山东)。
在明代有句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府有七成以上的耕地种植棉花,棉布产量超过苏州府,故有“买不尽松江布”之说。
嘉兴府的嘉善县与嘉定县类似,几乎所有的田地都用来种植桑树了,生丝产量在江南地区一直是第一名。魏塘镇是嘉善县的县治所在地,所以有“收不尽魏塘纱”之说。
吴江盛泽镇在嘉靖年间还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到了崇祯年间因纺织业的发展成了5万人的纺织、丝绸大镇,号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即使在后世,吴江盛泽镇也是中国的“绸都”,丝绸的年交易额都在千亿元以上。
吴江的同里,嘉兴的西塘、王江泾,湖州的南浔、织里等都是江南的纺织大镇、丝绸重镇。
这些机器是赚钱的大头。这段时间刘万禄天天在木渎、松陵、枫桥、蠡墅各镇间奔波,联系着机器零部件的生产。4000台机器,利润近100万两,即使跑断腿,刘万禄也极为乐意,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在缫丝车间,缫丝女工在往陶瓷槽里加着化工厂生产的“太古油”。
化工厂用蓖麻油与硫酸反应磺化后,再用烧碱中和后得到的磺化油酸钠称为“太古油”。太古油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乳化剂、渗透剂、湿润剂、扩散剂。缫丝时,太古油是作为渗透剂使用的。
蚕茧丝的外面包裹着一层丝胶,缫丝时须把这层丝胶化解。
以前缫丝时,缫丝工只是将蚕茧加入汤盆中,再加入烧碱,这种方法脱胶的速度慢。
现在大华公司纺织厂缫丝车间缫丝时,使用了渗透剂“太古油”后,将蚕丝脱胶速度提高了30%。
在染色车间,工人们将已烧毛、退浆处理过的棉布浸入水中,加入漂白粉次氯酸钙。
以前染房漂白是用氢氧化钾,将石灰乳与草木灰拌合,沉淀、去杂后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用于织物漂白,也有用硫磺熏白的。
现在大华公司使用漂白粉来漂白后,速度比平江大街、临顿路的染房快一倍。
棉布漂白后,捞出、挤干后放入另一个水缸中,再加入氢氧化钙、纯碱,最后加入磷酸钠。水和织物中含有铁、锰、钙、镁等杂质,加入氢氧化钙、纯碱后就去除了这些杂质,加入的磷酸钠是把水中多余的钙离子生成磷酸钙沉淀。
工人们将棉布从水中捞起,挤干后,再放入另一个染缸,加入“太古油”、“平平加”。
平平加是用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反应合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纺织上具有良好的分散、乳化、湿润性能,用作匀染剂。
棉布漂白后,进行“丝光”处理
......
视察了纺织厂后,刘云龙心想卖了4000台机器后,手中又多了近100万两银子,就让贝喜鲁在七子山安排化工厂二期工程开工,扩建化工厂,建设电石车间。
这天,刘万禄从松陵镇回家后,忧心忡忡地对刘云龙说道:“不好了,真被你说中了,吴江在闹瘟疫了。”
刘云龙忙问道:“你说是哪里闹瘟疫?”
父亲说道:“吴江。吴江已在闹瘟疫了。”
去年嘉兴、湖州因旱灾、蝗灾饿死了好多人,苏州府尽管有米,但吴江还是有人饿死。今年入春后,因青黄不接,湖州、嘉兴那边又饿死了好多人,饿死的人多了,就开始闹瘟疫,仅桐乡一下子就死了500人。十几万饥民听说苏州不缺米,就逃难到了苏州,把瘟疫传了过来。
刘云龙心想,怎么刚刚安排杨茹良配伍治鼠疫的方剂,瘟疫就来了呢?忙问道:“你见过得瘟疫的人?”
刘万禄说道:“我躲都来不及呢,还敢去见得瘟疫的人?据说吴江盛泽、铜锣、平望、黎里几个镇的隔离坊已关押了好几百人。”
中国在宋代就已有比较完善的瘟疫防控体系,朝廷专门设立太医院、方剂局、惠民局、药坊等机构。当瘟疫流行时,这些机构就会派出官员,携带药品,到疫区向病人发放药品,救治病人。
大明继承了宋、元的疫病防控体系。在地方上,地方官必须亲临现场指挥,调拨各类疫情防控物质,建立病坊,隔离病人,派遣医疗人员救治病人,对传染源如排泄物、尸体及时掩埋,对井水进行杀毒。
大明自开国以来,已闹了74次瘟疫,尽管没有治愈过鼠疫,但各级官员都有了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这一次瘟疫是从崇祯十三年从山西开始爆发的,去年开始传入北京,到今年是愈演愈烈,终于越过长江向江南地区蔓延。
一六si二年最先爆发的是腺鼠疫。腺鼠疫并不会对周边无关人群产生影响,病人如有幸不死的话,还能终身免疫。但后来掺杂了肺鼠疫,肺鼠疫会通过病人的口沫来传染。历史上,一六si二开春后江南地区的田野、村庄到处都是死去的老鼠,“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这些老鼠都是感染了鼠疫杆菌死亡的,如此多患病的老鼠,导致在江南地区也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死于鼠疫人数就达到了七十万多万。
对这种病,目前中国所有的郎中都把鼠疫当做伤寒来治疗,不仅毫无疗效,而且因肺鼠疫的原因导致鼠疫失控。
历史上要到今年年底,吴派名医吴有性总结了自己的诊疗疫病经验,认为这个瘟疫不是伤寒,而是由“疠气”引起的。吴有性根据他的理论写出了《瘟疫论》,对苏州患病的病人用自创的几个方剂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1642年-1644年初,苏州死于鼠疫的人数是全国最少的。吴有性的“瘟病”理论直到1643年底才渐渐被中医界认可,可惜为时已晚,当李自成的军队围困北京时,崇祯帝在京城的部队已被瘟疫折磨得奄奄一息,皇宫内的几千名太监却成了京城内最精锐的部队,京城哪有不被攻破的道理?
清兵入关后,由于清军大多是骑兵,跳蚤讨厌马身上的味道,不太会叮咬马及身上有马味的人,而且清军对染有瘟疫的病人,包括投降了清军的原明军士兵,不管是鼠疫、羊毛瘟、伤寒、麻风病,并不予以治疗,而是一律采取就地击杀的方法,因此清军占领北方后的3年中,瘟疫确实很少再爆发,否则入关的十几万清兵恐怕也活不了几个。但太平几年后,1647年瘟疫再次爆发了,死亡了近百万人。
清军入关后,不仅对抵抗清军的城市进行了屠CHENG,还杀死了几百万患有各类疫病的汉地病人,导致汉族人口大量减少。
满清占据中原后,由清廷主导编制的史书为了证明清廷取代明廷是顺应天意,故意回避了清军屠sha几百万病人的事实。
刘云龙知道,要消灭鼠疫,必须预防和治疗并行。
预防鼠疫就是要消毒和灭鼠。
公司生产的甲醛、环氧乙烷、苯酚都是消毒剂,但苯酚的毒性较大,只能用于对排泄物的消毒。环氧乙烷的有效杀毒效果需要环境温度在37℃—63℃之间,因此刘云龙决定用甲醛(即福尔马林)来对生活场所、工作场所消毒,用苯酚来对排泄物消毒。
以前常用的灭鼠药是砒霜,砒霜是白色的粉末,有淡淡的气味,尽管人类的嗅觉觉察不到砒霜的气味,但对于老鼠来说,它敏感的嗅觉足够能闻出砒霜的味道来,绝大部分老鼠遇到有砒霜的诱饵,并不会去吃,对啮齿类动物来说,这叫老鼠的“初级拒饵”,时间长了后,老鼠遇到这类诱饵就会避开,这叫“祛饵”,因此用砒霜来毒杀老鼠的效果并不好。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用新型灭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