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一个应该被永远学习的楷模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可雷锋这个名字和雷锋精神一直都陪伴在我们身边。时间的推移让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不变的是雷锋精神对一代代中国青年的感召与激励。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朴实无华的言语,对于经历成长困惑的青年来说,是那么的动人心魄,这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的正能量,始终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有人说,雷锋是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是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看过雷锋的照片,听过雷锋的故事,会唱歌颂雷锋的歌曲。每年的学雷锋日,我们在各种报刊和媒体上也都能看到雷锋的名字和身影,但是,这些都是印象中的雷锋,是宣传中的雷锋,一个真实的雷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网络上出现了针对雷锋的质疑。有人说,雷锋一个月的津贴是6元,而他一次就捐款200元,他在银行有存款,手上戴着手表,箱子里放着皮夹克,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还有人说,雷锋怎么有那么多的照片?那个时候照相机还没有普及,普通老百姓要想照个相是个不低的消费。为什么雷锋做好事都被抓拍下来,真的就那么巧吗?

其实,要回应诸如此类的质疑非常简单。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曾经进行了解释:雷锋入伍之前,当过县委公务员,当过拖拉机手,当过鞍钢工人,这些职业在当时都是工资很高的,再加上雷锋是孤儿,平时特别节俭,很少有花钱的地方,所以在入伍以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积蓄。雷锋还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我左思右想,后来拿出自己在部队一年零九个月所集留下来的全部津贴费(一百元),支援了干沟民办小学校。”雷锋入伍之后一年零九个月的津贴基本上都存下来了,他之前在地方工作的钱也都攒下来了,这就是他捐款的来源。

至于照片,雷锋的事迹在部队传开后,被树立为沈阳军区的标兵。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于是展览筹备小组为雷锋补拍了一部分照片。参与补拍照片的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助理员张峻回忆说:“(沈阳军区)后于1962年2月初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展览筹办班子,由我和季增同志负责展板照片的编选和补拍,季道逵和杨宝威两位同志负责绘制幻灯片,赵志华同志负责展览的文字说明,宣传处副处长黄汉同志任展览筹备组组长。”

张峻还回忆了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对补拍照片工作的三条指示:一是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事;二是必须是能够补拍的事迹(无法补拍的可绘制幻灯片);三是不准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

张峻接受命令后,草拟出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内容。补拍照片的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事迹报告《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忆苦思甜》,以及他的口述、日记等资料为依据拟定的。

质疑的出现是由于时代的变迁造成的,然而这种质疑不仅不会颠覆雷锋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质疑的声音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更亲切、更加有血有肉的雷锋。

雷锋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个子不高,长相普通,出身贫苦。他的一生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辈子都是在做小事。甚至于他的牺牲,也只是由于一起普通的事故,并没有像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壮烈。

实际上,正是由于雷锋在平凡中所做的那些“小事”,才真正能够体现出雷锋精神的伟大不凡之处。雷锋在和平时期的坚守,是属于平凡日子的感动,是属于日常生活的善意。雷锋精神的光芒,恰恰是因为他所处位置的不起眼。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黄继光或董存瑞,但是雷锋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雷锋。

无可否认,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那一代人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差别,不啻天壤。今天的青年一代,是吃着爆米花、看着大片、拿着手机、对着电脑、玩着游戏长大的,他们追逐新潮、时尚活跃。但是这种差别并不代表雷锋和雷锋精神就已经过时了,新时代,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新形势。时代前进,社会变迁,引发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文化矛盾,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思想观念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想意识纷繁复杂,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价值观的分化与冲突,分化的价值观又影响着社会生活。在这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形势下,雷锋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201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小品节目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聚焦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热点问题:“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扶不扶”原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雷锋这个名字,本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代名词。对于雷锋来说,只要人民需要,无论分内还是分外,他都乐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曾几何时,一些善良被邪恶压制、道德被谎言绑架的特例,却颠覆着这个优良传统。扶助跌倒老人反被诬陷是肇事者,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陌生老人摔倒,再也不敢自告奋勇将其扶起来。当“扶不扶”真的成为现实中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陷入深深的反思,为什么社会会陷入这样的道德困境?

每一次反思,我们总会想起雷锋,我们需要雷锋,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对雷锋精神的期盼从来没有如此迫切。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来凝聚人心,每一个人都在对社会道德滑坡产生强烈的焦虑,每一个人都希望雷锋精神真正回到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