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言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之所以用这句话开头,是因为本书最初的翻译工作起源于2020年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彼时,上汽通用五菱刚刚凭借它超群的“创新创造与卓越执行”能力,在全国抗议物资严重匮乏、生产资料供应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76小时就完成了生产口罩并生产口罩机的壮举,引发了国内对于这样一个60年民族企业的深深好奇。过完春节回来,大家刚开始适应居家办公的时候,我和我的团队在想,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DFSS)的培训与项目辅导工作。
除了多进行实践,学习方法论最好的方式还要有自我深度学习的过程。当时搜遍了国内的各大平台,没有一本完整且有信誉的六西格玛教材。于是我想到了身在美国的杨凯教授与Basem El Haik博士所著的英文版六西格玛教材,这本书在国内的六西格玛专家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没有中文版。现实情况是,国内广大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还没有足够的英语学习能力,尤其是涉及统计学内容。于是,我和卓越运营六西格玛团队一拍即合,在获得了杨凯教授和McGraw Hill出版社的授权后,开始制订了执行计划。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以小步快跑不停步的形式,每周完成一千到两千字的翻译,终于在2020年元旦来临之前,完成了大家起初不敢想象的近40万字的翻译工作。
我本人的质量与研发方法论的学习与推广工作开始于十几年前,不同于经典的精益六西格玛方法论(DMAIC)在业内的广泛流行和丰富资料,我在学习六西格玛设计的时候发现相关著作太少,大量资料都来自东西方的发达国家。这可能与国内制造业的现状、发展年限和发展趋势有关。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设计阶段的质量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80%以上的质量水平和70%以上的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学习各发达企业的先进经验,并形成适合自己行业或企业的研发经验。所以,我们也希望本书中介绍的基础方法论能够帮助汽车行业和更多行业的研发以及帮助质量工程师攻坚克难,提升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
本书之所以从2004年第一次面世以来仍然不断地被大家学习与传播,是因为其中包括了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的基础质量工具的内容,也包括了初级与高级统计学的六西格玛工具,它还包括了六西格玛设计中非常经典的传递函数、质量功能展开QFD等内容,用来做客户需求分析的VOC与卡诺模型等工具,提升工程领域稳健设计水平的田口技术,以及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创新方法论TRIZ与普氏矩阵等的介绍。回想日本丰田等车企的发展、德国大众与博世等企业的发展、韩国三星的发展、美国的GE、通用汽车和丹纳赫等企业的发展,无不能够发现这些方法论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和翻译团队衷心地希望,这份中文版完整的六西格玛设计的著作,能够助力中国的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在这次的翻译与校对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困难,我代表团队衷心地感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博士自始至终的大力指导与支持,感谢技术中心总经理吕俊成博士对DFSS在研发工作的推广应用和本书的指导,感谢规划与运营高级总监许冰博士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与审阅,感谢海外事业与工程中心的总经理李淑英女士从六西格玛工作刚引入公司伊始就给予的指导与支持,还有赛科科技的高级总监黄清敏博士从翻译工作开始到出版过程给予的大力指导与支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领导们的指导与支持工作,比如胡强、沈伟、邱泉、胡健斌、黄春笋、范文健、刘作梅、邢田、张耀元、黄靖、汪杰强、黄元毅、Amy Deng(邓丰)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要特别感谢编译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付出的努力,包括了主要的编译人员奚玉富、刘晶、陈茂胜、袁绍军、余义和梁小妮,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卓越运营团队在翻译和校对的工作中的通力合作,包括任俊杰、李伟、邓梦蝶、李盛、蒋玲丽、文敏、王露涛、唐惠仲、宋建懿、张兰、廖飞、刘学雷、刘烨、王希方、唐涛、刘金强、贾永辉、王根锋等人。当然,还有我所在的通用汽车中国的卓越运营团队的各位黑带大师的帮助与理解,包括幸韶锋、平卫华、肖鹏和刘旭,还有质量副总裁Edson Monteforte和质量总监Jairo H Prado的大力支持。
由于内容的专业性和时间的限制,为了尽快给国内的从业人员带来这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的金隼教授,McGraw Hill出版社的廖丹编辑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与这样的团队一起合作,完成了这本书最终的编写与出版。
仝 伟
上汽通用五菱编译团队
2022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