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临床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康复涉及的重要临床指标

一、血压、脉搏、呼吸

1.血压

血压(blood pressure,BP),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之一。

1)血压标准

正常:舒张期血压60~84 mmHg和收缩期血压90~129 mmHg。

正常高值:舒张期血压85~89 mmHg和(或)收缩期血压130~139 mmHg。

高血压:舒张期血压≥90 mmHg和(或)收缩期血压≥140 mmHg。

1级高血压:舒张期血压90~99 mmHg和(或)收缩期血压140~159 mmHg。

2级高血压:舒张期血压≥100 mmHg和(或)收缩期血压≥160 mmHg。

(《国际高血压学会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

2)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高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2)低血压:急性的持续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休克、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3)双侧上肢血压差别显著:双侧上肢血压差超过5 mmHg可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和先天性动脉畸形等。

(4)上下肢血压差异常: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应考虑主动脉缩窄等。

(5)脉压改变:脉压明显增大可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小可考虑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等。

3)测量方法

图1-1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工具一般包括台式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等(图1-1)

(1)台式水银血压计:将袖带缠绕上臂并且充气到估测收缩压值上20~30 mmHg,将肱动脉血流阻断,逐渐缓慢放气时血液重新流过肱动脉,这时在袖带下方肱动脉之上的听诊器即可闻及声音(也称为柯氏音)。袖带压力下降时听到的第一次清晰敲击声对应血压为收缩期血压;声音突然变小,短促而低沉且即将消失时对应血压为舒张期血压。

(2)电子血压计:佩戴袖带前,向受测者说明测压的注意事项。自动测量血压时,佩戴袖带的上臂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如果发生袖带位置明显移动或松脱,则应及时纠正。

4)注意事项

血压测量最常采用坐位或卧位,有时需加测站立位时的血压。不同体位测量的血压值可不同。袖带应紧贴皮肤缚在受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0~2.5 cm。听诊器应当平坦紧贴放置,不能过分用力压,否则会导致动脉变形,产生杂音。

2.脉搏

脉搏(pulse)是指动脉搏动,可通过触摸浅表动脉(一般为桡动脉)来确定血液从主动脉输送到末相动脉时产生的波动。一般来说,心率和脉率是一致的。

1)脉搏标准

新生儿:120~150次/min

幼儿:120~140次/min

儿童:85~90次/min

成人:60~80次/min

老人:60~70次/min

2)临床意义

(1)通常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某些生理、病理情况或药物因素会使脉搏增快或减慢。心房颤动或期前收缩时可使脉率小于心率。

(2)脉搏的强弱与心输出量、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相关。脉搏增强且振幅大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主动脉关闭不全等;脉搏减弱且振幅小见于心力衰竭、主动脉狭窄和休克等。

3)测量方法

一般用示指、中指、环指3指触摸腕关节附近的桡动脉。

4)注意事项

受试者不存在心率不齐时,可通过测定15秒脉搏数乘以4得到1分钟脉搏数,受试者存在心率不齐时,需测定1分钟脉搏数。

3.呼吸

呼吸(breath)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临床意义

(1)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0次/min,见于疼痛、发热、贫血及心力衰竭等。

(2)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剂过量等。

2)听诊方法及要点

(1)听诊方法

前胸、背部听诊点分别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肺部听诊点(正面)

图1-3 肺部听诊点(背面)

(2)听诊时的要点(图1-4)

①由上而下,比较左右两侧的声音。

②从吸气开始观察到呼气结束。

③在呼气结束时再移动听诊器。

④尽量进行深呼吸时的听诊,最少也要听每处1~2次的深呼吸。

⑤听音时听诊器体件一定要贴紧皮肤。

⑥务必把听诊工具捂热后再接触患者的皮肤。

图1-4 听诊

二、生化指标检查

1.一般血液检查项目(表1-1)

注意:由于测定方法和测量机器的不同,检查值常因不同医疗机构而略有不同,有时单位和正常值也有不同。

表1-1 生化指标检查

(续表)

(续表)

2.动脉血气的标准值

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动脉血气的标准值如表1-2所示。

表1-2 动脉血气标准值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成像

1)颈椎

(1)颈椎正面像(图1-5)

观察椎体的横突、棘突、钩状突起和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图1-5 颈椎(正面)

(2)颈椎侧面像(图1-6)

观察椎体的横突、上关节突、椎间隙、枕骨、环椎后弓、轴棘突起、C3棘突、下关节突起、椎间关节和椎弓板。

图1-6 颈椎(侧面)

观察颈部软组织阴影图像、椎体形状、棘突和椎间隙。

2)肩关节

(1)肩关节(前后像)(图1-7)

观察锁骨、关节上结节、喙突、关节窝、关节下结节、肩胛棘、肩峰、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结节间沟、小结节和外科颈。

图1-7 肩关节(前后像)

(2)肩关节(轴位像)(图1-8)

观察肩胛骨上角、锁骨、喙突、小结节、肱骨、肩锁关节、肩峰、肱骨头、关节窝、肩胛骨体、肩胛关节和肩胛骨下角。

图1-8 肩关节(轴位像)

检查肩胛关节、肱骨头、肩峰、喙突,确认肩胛骨体部的位置关系等。

3)骨盆

骨盆前后像、髋关节前后像(图1-9)

图1-9 骨盆(前后像)

检查骨盆左右差异、臀部左右差异、颈体角、骨小梁密度、骨头形状、髋臼形状,以及量化指数如CE角、Sharp角。检查小转子的左右差异(下肢长度差异),以及闭孔的形状(骨盆的前后倾斜)。

CE角:股骨头中心点的垂线与髋臼外侧边缘的夹角(图1-10)

Sharp角:髋臼外缘和泪滴下缘之间的连线与骨盆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图1-11)

图1-10 CE角

 

图1-11 Sharp角

4)膝关节

(1)膝关节前后像(图1-12)

观察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髁、腓骨头、腓骨、胫骨、胫骨平台、髌骨、髌骨尖端、股骨内侧髁、髁间隆起、胫骨内侧髁和胫骨粗隆。

图1-12 膝关节(前后像)

(2)膝关节侧面像(图1-13)

观察股骨、股骨髁、髌骨底、髌骨、髌骨尖端、胫骨内侧髁、胫骨粗隆、胫骨、髁间隆起、腓骨头和腓骨。

图1-13 膝关节(侧面像)

检查股骨、腓骨、胫骨和髌骨的位置关系。股骨髁和胫骨髁的宽度几乎相同。股骨的长轴和小腿的长轴的外翻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为165°~175°。

5)足关节

(1)足关节(前后像)(图1-14)

观察胫骨、腓骨、内踝、胫骨后方外侧缘、胫骨前方外侧缘和外踝。

图1-14 足关节(前后像)

图1-15 足关节(侧面像)

(2)足关节(侧面像)(图1-15)

观察腓骨、胫骨、内踝、距骨、舟状骨、外踝、跟骨和载距突。

6)胸部、肺野分区

(1)胸部X线图像

胸部X线的影像学征象如表1-3所示。

表1-3 胸部X线的影像学征象

(2)正常(正面)(图1-16)

观察锁骨、肩胛骨、肋骨和心脏。

图1-16 正常胸部X线平片

(3)胸部解剖图(图1-17)

图1-17 胸部解剖

①右肺

● 上叶:1—尖段,2—后段,3—前段;

● 中叶:4—外段,5—内段;

● 下叶:6—背段,7—内基底段,8—前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②左肺

● 上叶:1+2—尖后段,3—前段,4—舌叶上段,5—舌叶下段;

● 下叶:6—背段,7+8—前内基底段,9—外基底段,10—后基底段。

四、脑血流分布及功能区域

1.大脑的动脉分布

1)冠状面(图1-18)

观察脉络膜前动脉、晶状体核纹状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图1-18 大脑(冠状面)

2)水平面(图1-19)

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域。

图1-19 大脑(水平面)

2.大脑皮质功能分布

1)外侧面(图1-20)

观察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运动中枢、中央沟、躯体感觉中枢、感觉语言区(Wernicke区)、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

2)内侧面(图1-21)

观察运动中枢、中央沟、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和嗅觉中枢。

图1-20 大脑皮质(外侧面)

图1-21 大脑皮质(内侧面)

3.脑梗死的部位特异性症状

不同部位脑梗死的特异性症状如表1-4所示。

表1-4 不同部位脑梗死特异性症状

五、心电图

1.心脏解剖(图1-22)

观察左颈外动脉、左颈内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静脉、动脉韧带、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右心耳、左心耳、右肺静脉、左肺静脉、右心房、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腔静脉和心尖部。

图1-22 心脏解剖

2.主动脉解剖(图1-23)

观察颈内动脉、颞浅动脉、椎动脉、面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动脉、腋动脉、颈总动脉、肱动脉、主动脉弓、胫前动脉、心脏、胫后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尺动脉、足底动脉、股动脉、腘动脉。

图1-23 主动脉解剖

3.心电图

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构成(图1-24)

图1-24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1)心率测量(次/min)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图1-25)

图1-25 心率测量及心电图测量

①P波幅度;②PQ间隔;③QRS间期;④PP(RR)间期

2)基本波形指南

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如表1-5所示。

表1-5 心电图各波段及正常值

六、物理治疗评估—呼吸功能

1.肺功能

1)肺活量测定(图1-26)

肺活量测定所用到的指标有: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潮气量(tidal volume,VT)、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最大吸气位(maximal inspiratory position,MIP)、安静吸气位(end-inspiratory position,EIP)、安静呼气位(end-expiratory position,EEP)、最大呼气位(maximal expiratory position,MEP)。

图1-26 肺容量常用参数

在吸气肺活量测定中,不能获得残气量,因此不能测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

2)Hugh-Jones分级

临床上常用Hugh-Jones分级来判断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表1-6)

表1-6 Hugh-Jones分级

3)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分

临床上常用mMRC评分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表1-7)

表1-7 mMRC评分

2.呼吸机治疗

表1-8为呼吸机治疗模式。

表1-8 呼吸机治疗模式

1)脱机指征(表1-9)

表1-9 脱机指征

2)肺分区

(1)前面(图1-27)

● 右肺:S1(肺尖区)、S2(后上叶区)、S3(前上叶区)、S4(外侧中区)、S5(内侧中区)、S7(内侧肺底区)、S8(前肺底区)、S9(外侧肺底区)、S10(后肺底区)。

● 左肺:S1+2(肺尖后区)、S3(前上叶区)、S4(上舌区)、S5(下舌区)、S8(前肺底区)、S9(外侧肺底区)、S10(后肺底区)。

图1-27 肺分区(前面观)

(2)后面(图1-28)

● 左肺:S1+2(肺尖后区)、S3(前上叶区)、S4(上舌区)、S6(上、下叶区)、S9(外侧肺底区)、S10(后肺底区)。

● 右肺:S1(肺尖区)、S2(后上叶区)、S3(前上叶区)、S4(外侧中区)、S6(上、下叶区)、S9(外侧肺底区)、S10(后肺底区)。

图1-28 肺分区(后面观)

3.体位排痰法(图1-29)

S1(肺尖区):坐位靠后(锁骨上部、肩胛骨上部)。

S2(后上叶区):向前方45°的半侧卧位(肩胛骨上角)。

S3(前上叶区):仰卧位(第二至第四肋骨的前方)。

S4(外侧中区):向后半侧卧位45°(第4~6肋骨前胸侧面)。

S5(内侧中区):下肢抬高10°,侧卧位。

S6(上.下叶区):俯卧位(肩胛骨下角)。

S7(内侧肺底区):下肢抬高20°,侧卧位(第6~8肋骨前面)。

图1-29 体位排痰法

S8(前肺底区):下肢抬高30°,仰卧位(第6~8肋骨前面)。

S9(外侧肺底区):下肢抬高20°,侧卧位(第8肋骨与腋窝线交点上方的侧胸部)。

S10(后肺底区):降低头部的腹卧位(或者倾斜胸部,第10肋骨以上的后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