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冰川的足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难忘的珠西冰川

雀儿山

我真正走近冰川、走上冰川,触摸冰川、考察冰川的第一次则是在西藏南部浪卡子县境内的卡惹拉山附近的枪勇冰川。

我们是1975年5月31日上午到达枪勇冰川未端附近的一个黑色的沙滩平地的色的沙滩平地的。枪勇冰川谷地主要由两种色彩对比十分明显的岩石构成。

卡惹拉山口的悬冰川

一种是白色花岗岩,另一种是黑色页岩。

花岗岩坚硬无比,古冰流只能将它们的表面磨成浑圆光滑状,有的形态酷似动物的脊梁,我们把它们称为羊背岩或羊背石。有的在冰流长期缓慢地流蚀剥磨过程中形成波状起伏的光滑面,我们将之称为第四纪冰川的磨光面。枪勇冰川谷地的羊背石和磨光面都比较典型,是第四纪冰川教学与科研的理想场所。黑色页岩容易风化,尤其历经千百年的研磨冲蚀,不少由页岩破碎而成的粉砂沉积在较平坦的河流阶地上,松软舒适,因为其颜色较深,易于接受高原上太阳光的辐射而吸热增温,赤脚踩在上面既软和又暖和。帐篷搭在黑色的砂砾滩上,夜里受到热辐射的影响,睡在帐篷里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枪勇冰川谷地位于浪(卡子)亚(东)公路卡惹拉山口东南一侧。多少年之后,电影《红河谷》中有一组冰川背景镜头就在卡惹拉冰川末端附近拍摄,其实导演及剧组人员只要多花半个多小时就可以走到与之隔河相望的枪勇冰川谷地,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及眼光来看,我觉着要是在枪勇冰川谷地来拍摄那一组冰川背景的镜头,那场面、那效果一定会强十倍百倍。《红河谷》电影上映后,有记者说那一组镜头是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拍摄的,其实就我所知卡惹拉冰川未端的海拔仅4900来米。

枪勇冰川的羊背岩和磨光面

枪勇冰川长度不足5千米,是一条分流复式冰斗山谷冰川,雪线海拔5600米,末端海拔4900米,为了测试冰川的积累、消融和运动速度,我们在冰面上布设了四个观测断面,最高一处花杆断面埋设在海拔5900米的高度。在枪勇冰川的考察中,我们在冰川终碛垄和侧碛垄上发现过当年藏汉军民抗击英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工事遗迹和部分武器残件。当时,根据这些发现有人曾经建议将枪勇冰川更名为“抗英冰川”。

1996年,当我赴珠穆朗玛峰考察路过卡惹拉时特意停车,再次进入枪勇冰川,发现冰川末端己后退到更高更远的位置,不过当年建立在那片黑色沙滩上的石房仍矗立在那里。2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也由一个不到30岁的青壮年变成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时空流转,世事变迁,令人感慨不已。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虽不是那从天而降的冰川悬谷,却也相去不太远,因为珠西沟距卡达桥不过20多千米而已。

沿卡达桥西侧桥头,也就是波斗藏布江的西岸,有一条乡间公路。公路一直通到波斗藏布西支河流的尽头。西支流域内面积广大,冰流四溢,森林密布,农田阡陌纵横。光区级行政建制(现已改为乡)就有三处:倾多、育仁和许木。珠西冰川就在倾多区的管辖范围之内。

我们是5月下旬乘汽车从队部所在地昌都经八宿、波密来到倾多区的。

1976年青藏队共分三个分队:阿里队,由队长孙鸿烈带队;藏北队,由行政副队长王震环带队;昌都分队,由青藏队政治部主任刘玉凯带队。昌都分队队部设在昌都汽车运输站的一座两层砖木小楼内,主要科学考察研究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西藏东南部。我们冰川组则将考察重点放在波密县倾多区的珠西冰川、察隅县境内的阿扎冰川和丁青县境内的波戈冰川,首选冰川则是波密县境内倾多区附近的珠西冰川。

当年的解放牌大卡车的司机叫杨祖泉,他个子和我差不多高,我们都叫他大杨。大杨是四川金堂人,部队转业分到青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