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特洛伊战争(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特洛伊战争

第一章 《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史诗集成》中记载的传说

那些在高中或大学里阅读过《伊利亚特》或《奥德赛》的人,阅读过近年来出版的一部或多部译著的人,或者看过好莱坞电影《特洛伊》的人,都对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十分了解。奇怪的是,尽管它们篇幅很长,也描述了很多细节,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没有着重描述现代读者所熟悉的许多事件,包括在古代土耳其一处小山坡上发生的决定性遭遇战,使用中空木马的计策攻陷特洛伊,以及后来除奥德修斯之外的古希腊勇士跨海返家的漫长旅途。举个例子,“特洛伊木马”只在《奥德赛》第四卷中墨涅拉俄斯描述其旅程及辛劳时被提及过一次。在《伊利亚特》中则完全没有被提及。

要想了解特洛伊战争及其后果的全部故事,我们必须通读由十二部叙事史诗共同组成的作品集——《史诗集成》,该作品集最有可能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概是荷马所处时代或稍后不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作品集中仅存的两部完整诗集。其余的早期史诗大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散佚,只有部分内容因后世作家们的引用或者摘要才得以保留至今。一位自称为普罗克洛斯(现在一些学者认为他叫欧提基奥斯·普罗克洛斯)的人把这些文学作品片段收集到了一起,他是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罗马皇帝马卡斯·奥里欧斯的语法学家和家庭教师。另有些人将这部作品集归功于另一位名叫普罗克洛斯的人,此人精通柏拉图哲学(一名“新柏拉图主义者”),生活在三百年后的公元5世纪。

但无论如何,其中一位普罗克洛斯将这些来自不同史诗的简短摘要和零星引用集合起来,出版了一本书,名为Chrestomatheia Grammatiki。这本书的书名源自希腊语,意为“对学习有用”,是我们现代词汇中“诸家名文选集”的来源,通常定义为“选自一位或多位作者的精选文学作品集”。通过将这些零散的史诗结合起来,普罗克洛斯把此前迥然不同的多个故事创造成了一个似乎天衣无缝的传说。

荷马所描述的细节有时很少,而其他史诗的文学片段正好丰富了这些细节。这些文学片段集合起来之后,提供了有关特洛伊战争起源的信息。它们还描述了希腊人首次入侵特洛伊的失败尝试,并且完整介绍了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后来,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时期的剧作家对特洛伊战争进行了论述,维吉尔、奥维德、李维和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等更后来的作家提出了不同版本的叙事,拓展并延续了这一传说,增添了更多细节,让这个传说变得有血有肉,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故事。因此毫不奇怪,这些后来增加的内容经常与最初的故事情节相矛盾,比如战争期间海伦是否真的在特洛伊等细节。

《塞普里亚》

《塞普里亚》是《史诗集成》的开篇,最初有十一卷(章),讲述了引起特洛伊战争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特洛伊战争发生后九年间发生的事。《塞普里亚》目前只余一份概要存世,虽然冗长,但十分有价值。普罗克洛斯告诉我们,《塞普里亚》的原作者不是荷马,而是一个据说来自萨拉米斯岛的名叫赫格西亚斯的人,或者是一个据说来自塞浦路斯的名叫斯达西努斯的人。还有一种不同的传统观点认为,这部史诗实际上是由哈利卡纳苏斯(位于土耳其西海岸)的一个名叫塞普里亚斯的人所写,书名取自他的名字。书中所提到的这三位可能写作此书的人大概都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

《塞普里亚》刚开篇就告诉我们,(出于未指明的原因)宙斯密谋发起特洛伊战争。为此,他派遣纷争女神厄里斯去参加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珀琉斯不仅是一位战争英雄,而且是埃伊纳岛的王子。他们后来成为尚未出生的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

在他们的婚礼上,厄里斯在赫拉(宙斯的妻子)、雅典娜(代表智慧与战争的女神)和阿芙洛狄忒(代表爱与美的女神)之间主动挑起争论,争论主题是她们三人当中谁最美丽。后来的资料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出厄里斯故意向一群宾客当中扔了一个刻有“献给最美丽的人”字样的金苹果,从而引发了争吵。由于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当之无愧,所以她们无法自行解决争端。因此,宙斯命令信使之神赫尔墨斯带领这三位女神来到位于今土耳其西部(古代称安纳托利亚)的伊达山,她们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年轻人。

书中把这个年轻人称为亚历山大,而后来一位注解者在一部最早的现存版本中所作的旁注指出,《史诗集成》中第一次出现的这个亚历山大,具体说来就等同于帕里斯。尽管荷马和早期的希腊诗人称呼他为亚历山大的频率更高,但现代读者更熟悉帕里斯这个名字,这或许是为了避免与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混淆。在荷马写作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还没有出生。书中将亚历山大/帕里斯描述为“凡人中最公平的人”,他同意为三位女神做出裁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帕里斯的裁判”。彼得·保罗·鲁本斯的那幅画作——《帕里斯的裁判》为我们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图像,展现了据说在伊达山上所发生的事。

尽管亚历山大/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但他在还是新生儿的时候就被驱逐出了宫廷。据说普里阿摩斯做过一个梦,梦到他的妻子赫克犹巴生出的不是儿子,而是一把带有火蛇的火炬。火炬的火花点燃了特洛伊城周围的高草丛,烧毁了整座城市。当普里阿摩斯把解梦人召集到一起时,他们声称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将成为这座城市及其父亲的祸端。他们建议,应当把他遗弃在森林里自生自灭,这样预言可能就不会实现。

刚一出生,这个孩子就被送到了普里阿摩斯的牧民那里。牧民把婴儿带到伊达山,并把他放在野外自生自灭。然而,一只熊救了他,并且养育了他。后来,牧民返回那里,发现这个男孩还活着,于是就把男孩带回了家,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在做出三个女神中谁最美丽的重要决定时,亚历山大/帕里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有皇室血统。直到后来他去了特洛伊,才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与他的父亲、母亲和整个家庭团聚。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才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在出生时或与家人团聚后获得的名字,另一个是牧民给他起的名字。当然,关于他为何会有两个名字,还有许多其他可能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特洛伊人和古希腊人使用了不同的名字;另一种解释认为,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传说融合在了一起,其中一个传说刻画了帕里斯,而另一个则刻画了亚历山大。

第二种解释,也即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类似故事合并的结果,似乎最有可能,因为正如前文指出的,在这些史诗中名字重复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名字重复两次,有些甚至会重复三次。不仅存在亚历山大和帕里斯这两个名字,特洛伊附近的一条主要河流也有两个名字(分别是“斯卡曼德罗斯”和“桑索斯”),对迈锡尼人也有另外三种不同称呼(亚该亚人、达南人和阿尔戈斯人)。比如,亚历山大和帕里斯这两个名字在《伊利亚特》第三卷中同时出现(可以参见第16、30行与第325、437行),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就发现了重复的情况。总体来看,《伊利亚特》共有七卷使用了帕里斯这个名字,共有五卷使用了亚历山大这个名字。《史诗集成》中对两个名字都有提及。

至于特洛伊城本身,它也有两个名字。尽管荷马和其他所有作者总是把当地居民称为特洛伊人,但在《史诗集成》中,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有一次被称为特洛伊,有六次被称为伊利昂。在《伊利亚特》当中,荷马还交替使用了这两个说法。比如,在第一卷中(参见第71行与第129行),荷马既把这个城市称作伊利昂,也称作特洛伊。学者们早就知道,伊利昂(Ilios)这个名字用古希腊语书写时,原本的首字母在拼写和发音上都和“W”相近,因此原本是Wilios,而非简单的Ilios。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字母消失了,这个城市的名字简化成了Ilios。

不管怎样,这个相当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被认为是一种“建城神话”,在上古时代,这一概念通常用来形容和解释某人意外登上王位或成为民族领袖的崛起故事。发生在古代世界其他地方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有:公元前23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阿卡德王萨尔贡、公元前13世纪埃及的摩西、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的罗慕路斯和瑞摩斯,以及尤为著名的公元前6世纪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故事都与亚历山大/帕里斯的故事相似。

根据《塞普里亚》中的说法,以及其他古希腊神话和著作中重复讲述的内容,亚历山大/帕里斯选择阿芙洛狄忒作为三位女神之间选美比赛的获胜者,原因在于阿芙洛狄忒承诺他将赢得海伦的爱并娶到海伦。海伦被描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其他两位女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财富与力量女神赫拉)提供的贿赂显然不如娶到美丽海伦的前景那么诱人。

《塞普里亚》略去了亚历山大/帕里斯与家人团聚并搬回特洛伊的旅程,直接讲述了他在那之后穿越爱琴海前往希腊大陆的远航。在那里,他受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和他美丽的妻子海伦的热情款待。

墨涅拉俄斯要么是过于轻信别人,要么就是不怎么聪明,因为他在亚历山大/帕里斯到达后不久便前往了克里特岛。尽管当时他仍在款待亚历山大/帕里斯及其随行人员,但《塞普里亚》中没有讲清楚他为何会离开。为什么他不带海伦去克里特岛?这个摘要用语谨慎,只是简单写道:“墨涅拉俄斯离开后,阿芙洛狄忒将海伦和亚历山德罗斯(亚历山大/帕里斯)带到了一起,两人成婚之后将大量珍宝装上船,并在夜间航行离开了。”当然,希腊人声称海伦是被绑架的,而特洛伊人则声称她是自愿与亚历山大/帕里斯一起离开的。无论如何,墨涅拉俄斯都有充分理由以“挑拨感情”提出控诉,或者与希腊人交战夺回海伦。

这可能不是海伦第一次被“绑架”。后来,生活和写作于公元300年前后的希腊作家瑙克拉提斯城的阿特纳奥斯曾经写过报告称,海伦在还是年轻姑娘的时候就被英雄忒修斯绑架过。让忒修斯更为出名的或许是,他在杀死克里特岛上的弥诺陶洛斯(人身牛头怪物)之后,与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阿里阿德涅交往的故事。

有趣的是,《塞普里亚》没有说亚历山大/帕里斯和海伦直奔特洛伊,而是说赫拉由于被拒绝依然有点恼火,掀起了一场暴风雨拦截他们,以至于他们的船被刮到了西顿,即现在的黎巴嫩境内。亚历山大/帕里斯并没有轻易下船,而是暂时停止了他与海伦之间的调情,攻击并占领了这座城市。在那之后,这对情人才继续前进并返回了特洛伊。荷马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他们在到达特洛伊之前曾在西顿停留,他在《伊利亚特》中写道:

那里摆放着西顿妇女精心制作的绸缎长袍,这是神明的亚历山德罗斯(亚历山大/帕里斯)从西顿带回家的。在那次穿越广阔大海的旅程中,他也带回了身为显贵后裔、光彩照人的海伦。

(《伊利亚特》VI:289—292)

不管怎样,《塞普里亚》只是简短提及了这次针对西顿的进攻,没有做出进一步解释。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听说过《塞普里亚》中这个版本的描述,因为他提到了这段话,而且还引用了上面给出的这几行话作为证据,指出荷马对此也略有耳闻。由于荷马根本没有暗示这次停留是出于敌对,因此他的论点不是很令人信服。但是,希罗多德还详尽地叙述了该故事的另一种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亚历山大/帕里斯和海伦被大风吹得偏航了,他们登陆的目的地是埃及而不是黎巴嫩(《历史》II:113—118)。有关这一点的情节有些扑朔迷离,因为接着就发生了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所写的类似的故事情节。欧里庇得斯在他的戏剧《海伦》(创作于公元前412年)中写道,真正的海伦被赫拉匆匆带走,并在埃及待了十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她相像的幽灵和亚历山大/帕里斯一起去了特洛伊。

根据《塞普里亚》的说法,在得知所发生的事情后,墨涅拉俄斯便回到家,并计划与其兄弟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一起远征特洛伊,试图夺回海伦。然后,他环游希腊大陆,动员了皮洛斯国王涅斯托尔和奥德修斯。奥德修斯最初假装精神失常,后来才勉强同意参与这次行动。该摘要中没有提及其他希腊城邦领袖和同意参与的人,但《伊利亚特》中所谓的“船舶目录”(《伊利亚特》II:494—759)给出了完整的清单。这里列举了各位国王以及他们各自带来的舰船和士兵,克里斯托弗·马洛在《浮士德博士》一书中概述了他们的数量,关于海伦他如此写道:

是这张面孔发动了数千艘船,

烧毁了高不见顶的伊利昂塔吗?

甜美的海伦,一个吻让我永生。

根据《塞普里亚》的记载,来自迈锡尼的舰船及士兵聚集在希腊大陆维奥蒂亚东海岸的港口城市奥利斯,在那里向众神献祭,然后出发前往特洛伊。不幸的是,在其中一场无法预料的战争灾难中,他们在安纳托利亚大陆特洛伊城南部的一个名为铁乌特拉尼亚的地方登陆,将其误认为特洛伊,并摧毁了它。在他们纠正错误并攻击特洛伊之前,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们,驱散了他们的船只。他们不得不在若干年——可能长达九年——之后才能在奥利斯重新组织起来,这是研究《史诗集成》片段的德国学者们提出的一个有趣的推测。这场为期九年的延误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整个特洛伊战争花了十年时间,但是《伊利亚特》只描述了发生在战争最后一年的一部分事情。

正当他们等待第二次从奥利斯起航时,一系列悲剧事件发生了,这些事件由于后来希腊剧作家们的记述而永久留存。女神阿尔忒弥斯刮起大风,阻止了舰队航行,她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让越来越不耐烦的阿伽门农采取了我们认为非常极端的措施。为了安抚女神,他计划用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然而,《塞普里亚》给这些事件塑造了一个美好的结局,里面写到,在最后一刻阿尔忒弥斯抢走了伊菲革涅亚,并在祭坛上伊菲革涅亚所在位置留下了一只雄鹿,这使她永垂不朽,就像《希伯来圣经》中《创世记》第二十二章记载的那样,亚伯拉罕原本打算用以撒献祭,后用一只羔羊代替了以撒。欧里庇得斯创作于公元前410年的戏剧《奥利斯的伊菲革涅亚》使用了同样的情节,在祭祀时用一只鹿代替了伊菲革涅亚。但是其他作家,比如稍早时期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他创作于公元前458年的戏剧《阿伽门农》中,最后真让伊菲革涅亚充当了祭品。

不管怎样,这支远征军最终再次起航,首先到达特内多斯岛,其后再到达利姆诺斯岛,最后抵达了安纳托利亚海岸的特洛伊。这次他们袭击了正确的城市。但是攻击失败了,希腊人被特洛伊人击退。《塞普里亚》对这次战斗、其主要参与者以及后续发生的事情都有简要的描述,值得详细引述:

然后,希腊人试图在伊利厄姆登陆,但特洛伊人阻止了他们,普罗忒西拉奥斯被赫克托杀死。然后,阿喀琉斯杀死了波塞冬的儿子库克诺斯,并将特洛伊人击退。希腊人运回了他们战死疆场的人,并派遣特使前往特洛伊,要求交出海伦和她所带走的宝藏。特洛伊人拒绝了,希腊人首先袭击了这座城市,撤出后又蹂躏了周边的邦国及城市。此后,阿喀琉斯希望见到海伦,阿芙洛狄忒和西蒂斯设法促成了阿喀琉斯和海伦的会面。亚该亚人的下一个愿望是返乡,但被阿喀琉斯制止。随后,阿喀琉斯赶跑了埃涅阿斯的牛群,攻陷了吕耳涅索斯和佩达索斯以及许多邻近的城市,并杀死了特洛伊罗斯。帕特洛克罗斯抓走了吕卡翁,把他带到利姆诺斯岛当作奴隶卖掉了。在这些战利品当中,作为奖励,阿喀琉斯获得了布里塞伊斯,而阿伽门农获得了克律塞伊斯。之后,帕拉墨得斯去世,宙斯计划让阿喀琉斯脱离希腊同盟,从而为特洛伊解围。最后还有一份特洛伊联军的目录。

《塞普里亚》的内容摘要至此结束,这同时为荷马创作《伊利亚特》第一卷奠定了基础,也拉开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和国王阿伽门农之间战利品之争的序幕。正是因为这一点,《伊利亚特》才与众多史诗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史诗集成》。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详细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发生的一些故事,故事情节终止于特洛伊城被占领和洗劫之前。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争是第一卷的序幕,为其余部分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之间之所以发生争执,是因为根据裁决,阿伽门农必须将战利品之一——来自特洛伊的俘虏、阿波罗祭司的女儿克律塞伊斯交还给她的父亲,而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喀琉斯从之前战斗中得到的战利品布里塞伊斯。反过来,阿喀琉斯发誓,在阿伽门农把布里塞伊斯归还给他并且向他道歉之前,他不会再参与战斗。阿伽门农拒绝这样做,结果希腊人失去了他们最优秀的战士阿喀琉斯的支持,虽然这只是暂时的,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十年,但《伊利亚特》只讲述了其中不到五十天的故事。书中的信息详尽且令人印象深刻,但内容并不均衡。例如,第一卷讲述了约二十天的故事,而第二卷至第七卷只讲述了两天的故事,其中含有大量细节。第二卷中逐项列出了希腊部队和舰船的目录,还描述了一份相似但更简短的特洛伊部队目录。第三卷讲述了亚历山大/帕里斯和墨涅拉俄斯之间的一对一战斗,这场对决的赢家可以得到包括海伦在内的一切,目的是在不进一步战斗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但是,战争并非如此容易结束,因为在最后一刻阿芙洛狄忒解救了亚历山大/帕里斯。在这个故事里,墨涅拉俄斯几乎快要胜利了,当时他抓住亚历山大/帕里斯头盔上的头巾,正要把他拖出战场,这时阿芙洛狄忒设法让头巾断裂,从而在几乎必死无疑的情况下拯救了亚历山大/帕里斯,确保了战争将继续下去。第四卷至第七卷首先讲述了奥林匹斯山上诸神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转向战场,描述了更多的战斗场面。

接下来第八卷至第十卷这三卷详述了一天中的战斗细节,包括亚历山大/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与希腊巨人英雄埃阿斯之间一场漫长但未分出胜负的决斗。后来,埃阿斯自杀。第十一卷至第十八卷这八卷,占二十四卷本《伊利亚特》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同样极为详细地介绍了一天中的战斗情况。部分原因是,第十六卷讲述了有关阿喀琉斯的同伴帕特洛克罗斯的一系列事件。帕特洛克罗斯借用了阿喀琉斯的盔甲,由于一整天内都在战斗而被误认为是阿喀琉斯,最后被赫克托杀死。第十七卷记述了在赫克托剥去阿喀琉斯的盔甲后,双方为了抢夺帕特洛克罗斯的尸体进行的战斗。

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又记述了另一天的战斗。在第二十卷中,阿喀琉斯勇猛归来,参与到战斗当中。众神现在也加入了战斗,波塞冬制造了一场地震来影响战斗的结局。在第二十二卷中,阿喀琉斯杀死了赫克托,并且把赫克托的尸体拖回了希腊营地。第二十三卷至第二十四卷是《伊利亚特》的最后两卷,描述了接下来二十二天里发生的故事,或许是为了再现第一卷中所描述的那二十天里发生的事。在第二十三卷中,帕特洛克罗斯的遗体在一个巨大的火葬柴堆上进行火化,人们还举行了葬礼活动。第二十四卷是《伊利亚特》的最后一卷,描述了阿喀琉斯的愤怒与悲伤。尽管有疑虑,但他最终还是被说服了,把赫克托的遗体交还给了国王普里阿摩斯。在停战的十二天期间,赫克托的遗体又被火化于他自己的火葬柴堆,这作为最后一幕为《伊利亚特》画上了句号。

其他并不完整的史诗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剩余事件。这些史诗包括《埃塞俄比斯》、《小伊利昂》和《伊利昂的毁灭》(意为“特洛伊的毁灭”),据信这些史诗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这些剩余事件在更晚一些的一部著作中也有记述,这部著作创作于公元4世纪,作者是史诗诗人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士麦那的昆图斯)。昆图斯写了一首长诗,标题是《续荷马史诗》,又名《特洛伊的陷落》,共有十四卷(章),涵盖了从《伊利亚特》结局到特洛伊城陷落的这段时期。绝大多数现代学者都认为,昆图斯可能使用了这些早期的史诗来撰写自己的作品。

《埃塞俄比斯》

《埃塞俄比斯》从《伊利亚特》结束的地方写起,由米利都的阿克提努斯创作,最早可能写于公元前8世纪,大概与荷马的著作属于同一时期。《埃塞俄比斯》共包含五章或五卷。故事始于阿喀琉斯先后杀死亚马孙女王彭忒西勒亚和埃塞俄比亚王子门农。门农是普里阿摩斯的前任特洛伊国王拉俄墨冬的孙子,也即普里阿摩斯的侄子、亚历山大/帕里斯和赫克托的堂兄弟。被杀死的二人当时正带领军队支援特洛伊。

在阿波罗的协助下,亚历山大/帕里斯杀死了阿喀琉斯。由于我们只有这部史诗的简短摘要,所以我们不知道阿喀琉斯是如何被杀死的。但是从后来其他的著作,比如奥维德的《变形记》(12:580—619)中得知,阿喀琉斯被箭射中了脚后跟,这是他身上唯一脆弱的地方。为了使阿喀琉斯刀枪不入,在他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抓住他的脚后跟将他浸入冥河中。在为阿喀琉斯的尸体而战之后,希腊人将他带回了自己的船只,在火葬柴堆上将他火化,并为纪念他而举行了葬礼活动。影响这些事件的一件事是,奥德修斯和埃阿斯为了抢夺阿喀琉斯的盔甲而发生的争执阻碍了葬礼,但他们之间的争执要到《史诗集成》的下一部史诗《小伊利昂》才能解决。

《小伊利昂》

普罗克洛斯告诉我们,《小伊利昂》由米提林尼(莱斯沃斯岛上的一座城市)的莱切斯所创作,共有四章。通常认为他生活和创作于公元前7世纪。在这部史诗的开头,奥德修斯战胜了埃阿斯,并且赢得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和武器。决出胜负之后,埃阿斯自杀,这个剧情后来成为索福克勒斯在公元前5世纪创作的一部戏剧的主题。在这之后又发生了多场战斗,双方都有大量人员战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帕里斯。亚历山大/帕里斯被一个名叫菲罗克忒忒斯的人所杀,后者后来成为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所创作的戏剧中的主人公。亚历山大/帕里斯死后,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名叫厄帕俄斯的人,按照雅典娜的指示建造了一匹木马。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史诗集成》中第一次引入木马这个概念。

《小伊利昂》暗示这是厄帕俄斯的主意(“厄帕俄斯在雅典娜的指示下建造了木马”)。《奥德赛》(VIII:492—494;另参见XI:523—535)中多次把这个主意归功于厄帕俄斯,其中写道:“但是现在,改变你的主题,为厄帕俄斯在雅典娜帮助下建造的木马歌唱吧,奥德修斯曾经奸诈地带着这匹木马攻入了城堡。”然而很久以后,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把这个主意归功于奥德修斯,只是将建造木马归功于厄帕俄斯:

唯一想到这个主意的聪明人,

就是拉厄尔忒斯的儿子(奥德修斯),

他在讲话中说道:

“众神最为敬重的朋友,

如果这是命中注定,尚武的亚该亚人

会通过欺骗的方式攻陷普里阿摩斯的城池,

必须建造一匹装着领袖的木马,

我们将欢迎一场伏击的到来。”

(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续荷马史诗》XII:23—29)

《小伊利昂》简要陈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其中写道:“然后,在将最优秀的战士藏进木马并烧掉临时营房之后,希腊大军驶向特内多斯岛(紧邻海岸的一座岛屿)。特洛伊人以为自己的麻烦结束了,于是摧毁了一部分城墙,将木马推入城中,并盛宴庆祝,就好像他们已经征服了希腊人一样。”后来包括昆图斯·斯密尔奈乌斯(《续荷马史诗》VII:314—335)在内的希腊作家们,通常将木马内的人数定为三十人(有些传说将人数增加到四十人),并给出他们的名字,包括首领奥德修斯、小埃阿斯、狄俄墨得斯和墨涅拉俄斯自己。然而,《小伊利昂》的摘要很简短,甚至都没有给出这些人的名字,而是戛然而止。故事将在下一部史诗《伊利昂的毁灭》(又叫《特洛伊的毁灭》)中继续。

《伊利昂的毁灭》

《伊利昂的毁灭》(又叫《特洛伊的毁灭》)仅由两章组成,但情节丰富,使这一阶段的史诗传说进入了尾声。它的作者是米利都的阿克提努斯,此人也创作了《埃塞俄比斯》。在这部史诗中我们了解到,虽然特洛伊人将木马拉入了城中,但对此感到可疑,而且就下一步该怎样做进行了辩论。最终,他们决定将其献给雅典娜,并“相信战争已经结束,转而享受欢乐和盛宴”。然而,还有些人仍然持怀疑态度,在《埃涅阿斯纪》第二卷中,罗马诗人维吉尔让特洛伊的波塞冬祭司拉奥孔警告他的同胞们,他这样说道:“特洛伊人民,不要相信这匹木马。无论是什么,我都怕希腊人,甚至是那些带着礼物的希腊人。”从这里引申出我们熟知的一句谚语——“小心带着礼物的希腊人!”此外,由此也引申出了特洛伊木马作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这种病毒是现代技术的灾难,尤其是因为它让黑客能够通过秘密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后门”程序进入系统。

拉奥孔的警告很有先见之明,因为《特洛伊的毁灭》接下来就写道,希腊军队在夜幕掩护下从特内多斯岛返航,同时木马中的勇士“冲出来进攻敌人,杀死许多人并猛攻这座城市”。普里阿摩斯在宙斯的祭坛前被杀,赫克托的小儿子阿斯蒂阿纳克斯被敌人从城墙上扔了出去。

由于希腊人战胜了特洛伊人,墨涅拉俄斯重新得到了他的妻子海伦,并把她带到希腊的船只上,准备返家。在杀死更多人和分配完包括女俘虏在内的战利品之后,胜利的希腊人启程回家,并不认为雅典娜会计划在途中消灭他们。至此,《特洛伊的毁灭》的剧情就结束了。这部史诗讲述了特洛伊木马和希腊人征服特洛伊城的故事。它把战争结束后的故事留给了另外一部史诗《诺斯托伊》(又名《返乡》)。

《诺斯托伊》

根据普罗克洛斯的说法,共有五章的《返乡》由特洛伊西纳的阿基亚斯所撰写,其他资料认为这部史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或公元前6世纪。特洛伊西纳是希腊大陆上的一个小镇,恰好也是传说中的英雄忒修斯的故乡。《返乡》讲述了除奥德修斯之外其他希腊英雄如何穿越爱琴海返回故乡和王国的故事。

在《返乡》中,皮洛斯国王涅斯托尔和赫拉克勒斯的侄子、阿尔戈斯国王狄俄墨得斯都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家中。然而,曾与阿伽门农争论何时离开特洛伊的墨涅拉俄斯在航行返家过程中却被困在了暴风雨里。到达埃及时,他的船队只剩下了五艘船。《返乡》中没有告诉我们更多信息,但是荷马在《奥德赛》(III:299—304)中充实了这部分内容,包括让墨涅拉俄斯后来告诉忒勒马科斯,他到埃及后在地中海以东地区游荡了八年,除了埃及之外还去了塞浦路斯、腓尼基、埃塞俄比亚和西顿。然后,他继续返回斯巴达的旅程。史诗中这样写道:“我四处游荡,经历了很多苦难,在第八年的时候我才用船只把财富带回了家。我游历过塞浦路斯、腓尼基和埃及,遇到过埃塞俄比亚人、西顿人和埃雷比人,然后我又去了利比亚,那里的羔羊从一出生就去掉了角。”(《奥德赛》IV:80—85)

另一方面,阿伽门农最初为了安抚雅典娜而留在了特洛伊,后来终于航行返家,却和同伴一起遭到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情夫埃癸斯托斯的谋杀。这个插曲以及随后关于他的两个孩子俄瑞斯忒斯和厄勒克特拉的事件,在后来的公元前5世纪希腊剧作家的作品中得到详细阐述。这些剧作家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部史诗在结尾部分简单提到,墨涅拉俄斯在阿伽门农被谋杀后才最终返回了家,据推测海伦和他同行。

《奥德赛》

荷马所作的《奥德赛》是《史诗集成》中现存的另一部完整史诗,按照顺序排在《返乡》之后。《奥德赛》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长达十年的归家旅途,以及旅途中所遭遇到的艰辛。《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一样,也包含二十四卷(章)。经过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之后,这个故事已经广为人知。

奥德修斯的旅途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本质上并不相关,但这部史诗确实时不时地让奥德修斯或者他的某位战友有机会回顾一下战争年代,提供额外的细节,进而充实其他史诗概要中只是简短呈现的内容。经历了许多冒险之后,奥德修斯最终得以返回家中,并在儿子忒勒马科斯的帮助下,杀死了妻子珀涅罗珀身边成群结队的追求者。然后,他重新坐上了伊塔卡岛国王的宝座。

《泰列格尼》

在《奥德赛》之后,《史诗集成》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泰列格尼》问世。根据普罗克洛斯的说法,《泰列格尼》仅由两章组成,作者是昔兰尼的欧伽蒙。昔兰尼是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建立的殖民地,也即现在的利比亚。人们认为,欧伽蒙在稍后的公元前6世纪就创作了这部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奥德赛》的后记。《泰列格尼》始于珀涅罗珀追随者的葬礼,终于奥德修斯被杀。奥德修斯死于他的另一个儿子忒勒戈诺斯的手中,忒勒戈诺斯是奥德修斯在战后归国途中与女神瑟茜同居一年期间生下的儿子。

后期作家

后期的希腊剧作家,以及奥维德、李维和维吉尔等罗马作家,都在不断充实从《史诗集成》中发现的细节,尤其是战争后发生的事件。由于在时间上更接近特洛伊战争,因此早期史诗中发现的细节可能比后期作品中描述的细节更值得信赖。但是读者应该意识到,即使是这些早期的史诗,也是直到公元前8世纪,即最初战争后五百多年才由作家记录下来,并且可能是在两百年之后,即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成文。因此,对于荷马时代的学者和青铜时代的爱琴海地区考古学家而言,这些细节的准确性值得关注。同样,荷马本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是不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也是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