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书
第一本书长什么样子?
它是在印刷厂印制出来,还是用鹅毛笔写成?用的是纸张,还是其他什么材料?还有,假如它还在的话,在哪家图书馆可以一睹真容?
听人说,曾经有这么一个怪人,满世界到各家图书馆去寻找第一本书,并且长年累月待在书页发黄、散发难闻味道的旧书堆里。他的身上和皮靴上面,落满厚厚的一层灰,好像刚长途旅行归来。有一次,他从靠在书架上的一个高梯子上掉下来,摔死了。但即使他再活一百年,他的努力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第一本书,早在他出生前几千年,就已烂在了土里。
第一本书跟现在的书完全不一样。它有手有脚,不是躺在书架上。它会说,甚至还会唱。这是一本活的书——人书。
在那个时期,人类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因为那时没有字母,没有纸,没笔墨。古代的传说故事、法律和宗教信仰,不是保存在书架上的书籍中,而是在人类的记忆里。虽然人的寿命有限,可是传说故事仍得以保留。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叫作“传说故事”,是因为它们就是由人传承下来的。
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这些传说故事会发生一些变化。或添加点什么,或落下点什么,都有可能。时间荏苒,如流水磨石。也许关于某个英勇部落首领的传奇,演变成了某个勇士的故事:他不惧长矛,也不畏弓箭,像森林中嘶吼的一匹野狼,像苍穹中翱翔的一只雄鹰。
我们北方至今还有不少说书人,男女都有。他们记得许多无人记录的英雄之歌。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说书人。古希腊人传颂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关于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传说与英勇事迹——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才最终被人们记录下来。
说书人,或希腊人称“说唱家”,任何时候都是宴会上最受欢迎的客人。瞧,他在背靠高大柱子的雕花椅上端坐。他的里拉琴挂在他头顶墙上的钉子上。宴饮快结束了,大盘的肉被吃光了,小篮子里的面包一扫而空,双柄的金色高脚杯也全部挪走。客人们酒足饭饱,就只等说唱啦。说唱家拿起里拉琴,调了调琴弦,开始唱起贤君奥德修斯注1和勇士阿基里斯注2的颂歌。
说唱家唱得再好,还是好不过我们今天的书。花上那么一个卢布,每一个人都能在书店里买一册《伊利亚特》,我们很轻松就能将它放进口袋里。它不吃也不喝,也不会生病或死去。
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关于活图书馆的故事。
古罗马有一位叫伊策尔的富商,关于他财富的传说有许多。伊策尔的宫殿大得可以容下整座城市。
伊策尔每天宴请的宾客达三百人之多。他家的餐桌不是一张,而是整整三十张。
伊策尔用最精美的菜肴招待客人。不过,那个时代款待客人不但需要佳肴美酒,还必须穿插一些有趣的俏皮话。
伊策尔应有尽有,唯独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学识。斗大的字他认不了几个。
到他家来吃饭的客人们倒都很乐意,只是会暗地里取笑他。
饭桌上,伊策尔不太会接话头,偶尔插上几句嘴,发现大家都忍不住笑。这让他无法忍受,但他还是嫌看书麻烦,不喜欢下那个功夫。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他吩咐自己的管家从数不清的奴隶中挑选出两百名聪明能干者,每个人各自背诵不同的书。例如,一个人背诵《伊利亚特》,另一个背诵《奥德赛》,如此这般。
大管家想方设法折磨人,奴隶自然少不了挨打,伊策尔的要求才算得到了满足。现在,伊策尔干吗还要干读书这活儿呢,他已有了两百人的活图书馆。宴请结束后,大家开始高谈阔论了,他只需跟管家使一个眼色,站在墙壁后面的那群奴隶中,马上就会走出来一位,当场说出跟话题对应的格言警句。奴隶们的名字也是这样取的:有的叫伊利亚特,有的叫奥德赛,还有叫埃涅伊德注3的,都是书名。
注1 奥德修斯(Odysseus),希腊神话英雄。在特洛伊战争旷日持久的对峙中,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破了特洛伊城,取得了战争胜利。(本书注释除特殊说明外,均为译注)
注2 阿基里斯(Achilleus),特洛伊战争中最勇敢的英雄之一,最后脚后跟中箭而亡。谚语“阿基里斯之踵”来源于此,意为“致命的弱点”。
注3 指《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由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用拉丁文写成,主要讲述古罗马英雄埃涅阿斯的故事。
终于,伊策尔如愿以偿。罗马城都在谈论这一家前所未有的活图书馆。可是,伊策尔为自己的灵思妙想沾沾自喜的时间并不太长。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它让这位不学无术的富豪遭到了整个罗马城的嘲笑。
跟往常一样,午宴过后,海阔天空的聊天开始了。这天说到有关古代如何宴请的话题。
“《伊利亚特》里有这方面的精彩描述。”伊策尔说完,跟管家使了一个眼色。
但是管家并没有向奴隶做手势,而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因为害怕,他战战兢兢地说道:“对不起,先生!伊利亚特没在,他肚子疼!”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但时至今日,尽管已拥有了无数的书籍和图书馆,我们依然需要活的书籍。
倘若从书本里可以学到所有的知识,我们就没必要去上学,不需要听老师们讲故事和授课了。书并非万能,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请老师为你讲解。
但是,假如说活的书对我们还时有用处的话,活的信件却一无是处。
在古代,人们不会书写,当然也没有邮局。如果需要传递什么重要的信息,就派一个送信人去送口信:他只需重复别人告诉他的那些话即可。
要是送口信的人完全取代了邮局,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恐怕很难找得到一个每天都可以背熟几百条口信的人。即使能找到这么一位,估计也没什么好的结果。
打比方说,有一位邮差,他来找当天过生日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
主人在家正等着客人上门。他打开门,问:“什么事儿?”
“有您一封信。信是这样的:亲爱的伊万·伊万诺维奇,您好!祝您生日快乐!您很早就出嫁了吗?兹通知您,今天中午十二点前,务必出庭女公民西多洛娃的财产争夺诉讼一案。请她要多来我们这里做客……”
伊万·伊万诺维奇惊讶不已。这位可怜的邮差!他脑袋瓜里两百个口信搅和在一起了,此刻他还在像一台打字的机器一样,说个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