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与成功有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好孩子,好性格,好未来

第一节
有主见的孩子才有未来

一直以来,人们的看法就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听话就变成衡量一个孩子好坏、是否懂事的标准。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误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在家里要听父母等长辈的话,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但是孩子听话过程中也有困惑。比如,妈妈叫孩子做某件事情,但是爸爸却不同意,那么孩子该听谁的话?听妈妈的话,被爸爸骂成不听话的孩子,反之又被妈妈骂了。因此,做一个听话的孩子都这么难。

对于父母来说,要求孩子听话时,能否思考一下,自己的话是否说对了。如果什么时候都叫孩子听话,那么孩子就失去个人主见,长期下去,就变得如一台复印机一般。到时,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处理,都需要问父母,否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实际上,有主见的孩子才有未来。这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在思考之中判断是非,而不是被别人灌输思想。或许,很多父母内心仍然有很多困惑,但是本书这一节将解答你心中的困惑,从而你会发现以前的那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听话的孩子讨人喜欢,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成才的角度来看,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成功。如果一个孩子什么都听从长辈的,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孩子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话去做,就可以走上康庄大道,成就一生的辉煌。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往往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县委书记,那么你希望全县的老百姓听话还是不听话?老师也经常抱怨自己的学生不听话,管理起来很困难。因此,听话的孩子管理起来成本低,是一件省心的事情,这就是他们讨人喜欢之处。

其实,听话的孩子之所以能够讨人喜欢,并不是因为他们比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成才,而是管理成本的因素。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量给孩子灌输听话这个价值取向,甚至在听话问题上采取一票否决原则。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一切都不用管了。有时候,他们为了解决听话孩子的后顾之忧,就和孩子说,只要听他的话去做,即使出了问题,爸妈也可以给他扛住这一切。这就给孩子一种信息,只要执行好父母的意志就可以,做得对与错都和自己无关。

如果孩子过多听父母的话,就相当于一台复印机,从而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有的家长还炫耀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听话,叫他向东走,他就不敢向西走。很多时候,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知识、思想、观点等东西强加给孩子,但是很少思考自己这些东西是否正确。这样的话,孩子拥有知识往往是记忆性的,而不是思辨的东西。面对很多东西,这些孩子不会思考原因,只是懂得复制别人的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话孩子的思想不会走得很远,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能力。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可能只会模仿,而不懂发明创造。这些听话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更多的是对权威思想的服从,但是却不敢提出质疑和挑战。就读小学二年级时,数学老师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题目,100米的路,每隔10米种了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数学老师的答案是10棵,这个答案明显是错的,正确答案是11棵。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坚持答案是11棵,全班其他同学都认为数学老师的答案是对的。虽然我向数学老师提出质疑,但是她连搭理都不搭理我。

有的父母很是自负,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什么都懂。因此,认为孩子只要听他的话,按照他的模式去做,就一定能成功。尽管这种模式短期来看,可能看起来是很成功,但是却留下很大的隐患。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在强化作用下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而做出抵触。这个和经济学家杨小凯说的后发劣势的原理差不多,也就是说一个国家通过模仿技术而发展起来,然而制度问题没有解决,必然会出问题。道理很简单,就像父母要求孩子练习钢琴,并且带有强制性。在这种外力作用下,或许孩子开始会很积极练习,但是兴趣慢慢失去了。要是再继续强压下去,就会造成孩子的抵触心理。

其实,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更容易成才,就应该给孩子一些不听话的权利。如果不给孩子自由的思想,而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情,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从秦到清,这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里,不杀功臣的只有北宋。因为北宋能够给知识分子不听话的自由权利,所以文化成果就丰盛。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给他不听话的权利,那么他才有机会去做出一些实践。这样的话,才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否则他更像温室里的花朵。如果什么都听别人的,那么只是台复印机而已。

谁规定孩子就一定要听妈妈的话?

有这么一个案例,是关于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妈妈说:“好孩子听话,赶紧写作业。”可是孩子却说:“我想先看少儿节目再写作业。”妈妈接着说:“不行!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先写作业,好孩子听话!”孩子做出质疑:“听话,听话,为什么我一定要听你的话呢?”妈妈就解释说:“因为我是你妈妈。”孩子听了,反问一句话:“谁规定孩子就一定要听妈妈的?”

孩子的“谁规定孩子就一定要听妈妈的”这句话,对很多家长来说,都觉得这个孩子有一点想造反。毕竟,一直以来,人们的观念都是认为晚辈听从长辈的话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案例中的妈妈似乎无法说服孩子,从而就来一句用身份压人的话。这就给孩子一个信号,他之所以听妈妈的话,并不是妈妈的话有道理,而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妈妈。

如果作为父母,不是从道理上去说服孩子,而是动不动就来一句,“因为我是你妈妈”的话,这只能把孩子逼上造反之路。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她就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她的孩子内心里就会这样想,这个妈妈没什么水平的,除了用身份压人之外,只是喜欢胡说而已。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就说明,如果父母能够用知识去说服孩子,这个力量远远比身份压人的作用要大。要是孩子听从父母的原因,不是身份因素,而是父母拥有的学识让孩子产生一种敬畏的话,孩子就不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可以说,很多父母对孩子教育往往缺少一种讲理的精神。很多时候,他们总是觉得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孩子在外力压迫之下,无奈去做一个乖孩子。因此,孩子内心里就有这种想法,等到自己做了父母,就有这种特权。这种文化氛围下,就无形中影响了孩子对权力产生迷恋。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当班干部,比如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组长等职务。其实,这个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关。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管理,所以就希望自己能够当个班干部来管理别人,享受一下权力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社会很多问题,和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很多人对民主呼吁的声音是很强烈,但是为人父母时,却不懂对孩子讲民主,而是用身份压迫孩子。

有的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时,没有耐心去以理服人,而是采取讲理之外的方式。不是身份压人,就是喜欢采取道德绑架方式,那么就不可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其实,父母不能仅仅要求孩子听话,同时要做到听孩子的话,只要孩子的话有道理。

如果不是到了特别紧急的时刻,对孩子尽量不要动用家长的“权力”,否则只能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时候,父母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失去理性,比如动手打孩子,这都是不好的。当然,必要时还是要惩罚的,但是必须有个原则,而不是以个人心情的好坏来决定。

要是父母以“因为我是你妈妈”的理由,而来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滥用这种特权的结果,就是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同时背后隐藏更是一场灾难。

听话的孩子是父母的悲哀

传统的看法,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因此,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真听话,父母都觉得很开心。有的父母还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比如说:“我家孩子不知有多听话呢!长这么大从来都没有做过让我们生气的事情。”

如果父母是完美的,是一个全知的上帝,那么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是没问题。可是父母也是一个普通人,知识结构也很有限,不可能做出的决策都是对的。实际上,中国很多家长都很自负,总是理所当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所以就要求孩子去听他们的话。父母的话往往就是一种指示,孩子必须无条件去执行。面对孩子时,父母有一种倚老卖老的心态,说自己是过来人,经验是非常可靠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这个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如果孩子问为何要努力学习,很多父母都不会做出解释,而是采取很粗暴的方式说,别问这么多,努力学习就是了。他们不会和孩子解释,努力学习有什么收益,不是以理服人,而是动用权力。

很多父母都没有真正反思过,孩子凭什么要听自己的话?难道仅仅因为自己是父母,就有权力要求孩子无条件听自己的话?他们不会换位来思考,为何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是自己的话没有道理,还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有的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听话的思想,却不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有的父母却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如果能够做到双方地位平等,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给予指责,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通过辩论之后,真理更容易浮出来。

要是自己的孩子正在读高中,但是他突然说不想读书了,那么父母听了很伤心。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都会用权力去强制孩子读书,命令孩子必须读完高中,然后考大学,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如果用这种语气和孩子说话,可能这个孩子要么和父母对抗,要么假装听话,但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他的父母是理性的,找孩子好好交流,前提是双方地位是平等的。比如,给孩子做放弃上学的成本分析,就当作一场学术交流会,我想这样孩子可能更乐意听从父母的话。要是父母能够对孩子说:“我不要求你听我的话,但是如果我的话有道理,还是希望采纳一下。”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的,只是很多时候,父母因为面子,无法放下这个架子。

真正好的父母,要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孩子是否听父母的话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孩子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不是听话原则高于是非原则。有的孩子从小就听父母的话,父母叫他干啥,他就干啥。有的男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遇到事情无法做决定,甚至很小的事情,都要问父母,否则就不知道该怎样做。

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小时候往往不是听话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天马行空的思想。中国家长要求孩子听话,结果往往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其实,如果你是父母,要是你孩子什么都听你的,你叫他干啥,他就干啥,甚至是非都不分,这不是悲哀是什么?

给孩子灌输知识是愚蠢的做法

一直以来,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陷入误区。他们喜欢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却不懂教会孩子思考的能力。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喜欢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答案是这个。家长把大量知识传输到孩子的大脑里,那么孩子的大脑就相当于一个硬盘,只有储存功能,没有创造功能。

长期给孩子灌输知识,就会降低孩子求知的欲望,从而形成个人思维的惰性。如果什么事情都有人告诉他答案,那么孩子就不会积极思考问题。要知道,人是有天生的惰性,往往不愿意动脑筋想问题。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喜欢从别人那里获取答案,而不是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不断给孩子灌输知识,那么孩子的思维就容易被固定下来。同时,家长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一种观点灌输,那么就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了,从而缺少怀疑精神。一旦形成这种思维定式之后,就很难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当然,个人创造力就会受到束缚,自然就不会走得很远。

知识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被动灌输进来,往往是有害无益。对于家长来说,并不需要教给孩子太多的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是孩子遇到什么不懂的东西,就应该鼓励孩子思考,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不断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立刻就把答案告诉孩子。不管孩子的答案是否正确,都不应该打击孩子的信心。要是孩子的答案错了,就鼓励他继续思考,一起和孩子寻找答案。比如,100米的道路,每隔10米种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或许,很多孩子都会说是10棵,但是家长不可以骂孩子愚蠢,然后就告诉他,答案是11棵。我觉得好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答案不对,叫他再思考一下。要是他还是没有想出来,就可以和他一起模拟一条100米的道路,然后每隔10米就种一棵树。种好之后,就叫孩子点一下,到底是多少棵树?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孩子灌输答案要强得多,最重要的就是启动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是和孩子说,记住是11棵,那么孩子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并且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分辨能力差,所以就剥夺了孩子对事物的分辨权利。同时,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接受了有毒思想,就给孩子拼命灌输所谓的正确知识。有的家长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聊天,把陌生人说成恐怖分子。其实,这对孩子的成才是不利的,从而造成孩子内心的恐惧。因此,很多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我想可能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

可以说,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往往都是知识灌输方式。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是照本宣科给学生灌输知识。因此,这些知识并没有成为一种力量,反而是一堆废物。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输给别人,就拼命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那么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

不要剥夺孩子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的理想却被家长剥夺了。很多孩子无法给自己的理想做主,而是被迫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做。从孩子高考报志愿,到大学毕业的志愿选择,有的家长全部替代孩子去做了。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自己的理想,只需按照家长安排好的路去走就可以了。

中国有很多家长都喜欢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给下一代,所以就刻意左右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理想不符合家长的价值理念,就会想方设法去说服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放弃这些理念。如果家长觉得当医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就会要求孩子在这方面争取,却从来都没有尊重孩子的理想。要是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就骂孩子任性,一点都不懂事,不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不会换位思考问题。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难为孩子,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长不懂事,不懂得体谅孩子。我觉得家长可以思考一下,要是别人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很多家长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非常好,就要求孩子将来也考公务员。有的家长整天在干扰孩子的生活,说人家孩子考上公务员了,多么有出息,可是自己的孩子却一点都没有要求进步。对于孩子的婚姻,要是女儿的话,就要求她嫁给一个公务员等体制内工作的人。个别的家长,甚至用以死相逼的方式。总之,理由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你的幸福着想。

事实上,这些家长只是打着为孩子谋幸福的名义而已,但是往往让孩子更加痛苦。即使公务员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要是自己孩子不喜欢的话,这就是一种折磨。很多家长的思维都有问题,自己觉得苹果很好吃,就以为别人也觉得苹果很好。这些家长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个人意志出发,从而剥夺了孩子的理想。

虽然不能保证孩子的想法都是从实际出发,但是他们是当事人,毕竟在感受方面更深刻。其实,孩子的理想也是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根据情况不断变化而调整。很多家长都没有看到这一点,却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命令孩子。

要知道,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权利拥有自己的理想。不管他的理想是否对了,这需要他个人来承担,所以自然就有这个权利。可以说,理想是每个人的私产,干预别人的理想,就等于侵犯他的财产。

不管孩子的职业理想,还是婚姻理想,我觉得家长都应该尊重。说实话,并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任意干涉孩子的理想,这和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觉得真正的好家长,就应该懂得保护孩子的理想。

要给孩子思想的自由

方馨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有一次,她在语文课上举手向任语文老师、班主任的母亲就一处表述提出质疑:“要么是鲁迅写错了,要么是国家教委编错了!”但是想不到,她的母亲当场发飙:“鲁迅怎么会错?!国家教委怎么会错?!”结果,坚决不认错的她受到严厉的惩罚,她在全班同学面前高声朗读检讨书,重复三遍:“是我错了!”

实际上,和方馨的母亲有一样想法的家长不是个别的。在他们看来,权威这东西是神圣的,不可以质疑和挑战。在方馨的母亲看来,鲁迅和国家教委都是完美无缺,绝对不会错。一旦有人提出质疑,她在感情上自然接受不了,所以就失去理性去惩罚女儿。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喜欢把自己心中的是非标准强加给孩子。在很多问题上,有一些家长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而表现得很傲慢。他们不给孩子思想的自由,甚至害怕所谓“不良”的思想毒害了孩子。如果孩子对权威东西进行质疑,就会给孩子泼冷水,甚至进行讽刺。比如,有的孩子对政府一些政策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就会发脾气:“你懂什么啊,这些政策都是很多专家研究出来,难道他们的智慧还不如你这个小孩子?”

除了我已故的父亲相对开明,允许我胡思乱想之外,那些长辈都是对我的异端思想进行打压。不管我有什么想法,都必须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否则就要面对他们的嘲笑和讽刺。读初中时,我就对钱币收藏很感兴趣,但是却遭受长辈们的讽刺。当时,我在收藏第三套人民币时,外公就骂我,说到时一旦国家停止流通之后,这些钱币就立刻变成废纸。同时,他还说要想赚钱的话,就要辛勤劳动,这种行为是投机取巧。由于没有得到长辈的支持,我收藏的旧币并不多,但是我当年以等价兑换的第三套人民币的2元,现在已经涨到2000多元。更有讽刺意味的就是,曾经嘲笑我的那些长辈,有的却悄悄去搞这种投机行为。

可以说,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想法,但是那些长辈都是打压我,甚至指责我已故的父亲纵容我。我在三四岁时就对周围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不管我问什么,父亲总是想方设法回答我的问题。关于通胀现象、灯塔的故事等经济现象,父亲都和我交流了他的想法。读幼稚园时,老师教给我们二减去一等于一,但是我却反过来问老师,一减去二等于多少?老师却和我说,傻孩子不许捣乱。后来,我问父亲,他就和我说一减去二等于负一。他举例说,比如这件商品价格是2元,但是身上只有1元,要买它的话,还欠1元。

其实,中国很多家长都不给孩子思想的自由,甚至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控制。事实上,这种控制往往导致孩子产生极端的思想,造成孩子心理的抵触。有一次,我母亲单位的同事所教的学生犯错误,同时他还把学生家长一起叫过来。不管他怎么苦心相劝,他的学生就是不肯承认错误。当时,这位学生的家长也在场,也是用心良苦。这种局面僵持很久,但是这位学生就是不肯承认错误。客观来说,这位学生确实错了,我看得出他是放不下面子。当时,我也在现场,终于忍不住说了话。我和这位学生说,既然自己做错了,就应该勇敢承担,而不是拒绝认错。认错不会有损自己的面子,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因你认错而瞧不起你,反而让人钦佩你。认错的话,给了自己台阶,也给了老师台阶,对大家都有好处。认错的代价这么低,收益这么大,何乐而不为?就这样,这位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了。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说教式的教育并没有什么效果,而是让他明白收益和成本之后,产生的效果更明显。可是现实中,家长往往不会给孩子这样自由的思考。

要让孩子的思想变得成熟,不是给孩子灌输什么东西,而是让他保持自由的思想。可惜中国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点,甚至把“自由”视为毒品,从而赶尽杀绝。

替孩子做主是一种祸害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非常不放心,所以什么事情都替他做主。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决策权,纯粹就是执行命令而已。有个案例说到,一所幼儿园为大班的孩子举行了毕业典礼文艺会演。会演结束后,幼儿园还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孩子在吃自助餐时,有的家长跟在孩子身后,恨不得替孩子拿这拿那。“孩子你怎么不拿虾?孩子你怎么不吃鱼?孩子别拿黄瓜,那个咱在家天天吃。”

该幼儿园的园长金巧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幼儿园为孩子们安排自助餐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个本意是相当好的,但是却被有的家长破坏了。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停地在替孩子做主。有的父母喜欢用自己的尺度衡量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家长肚子饿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肚子也饿了,所以就叫孩子吃东西。有的家长不会和孩子沟通,耐心向孩子咨询,了解孩子是否真的饿了。因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判断自己是否饿了,所以需要大人帮他做主。

有的父母往往喜欢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按照个人偏好去替孩子做主。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父母觉得读理科更有前途,所以就要求孩子去读理科,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本来,孩子对历史感兴趣,想读历史专业,但是父母却不同意,从而强迫孩子去读理科,比如计算机、通信工程等专业。他们觉得孩子读历史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到时就业困难,所以还是理工科比较容易找工作。或许,这个逻辑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于孩子是否对理科感兴趣,要是一点都不感兴趣,那么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实际上,虽然历史专业在就业时相对困难,但是如果孩子学得有兴趣,从学习之中获得快乐。可能因这份兴趣存在,他历史专业会学得很好,到时同样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相反,他对理科一点都不感兴趣,可能会学不进去,先不说就业问题,或许能不能毕业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偏好。因此,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绿色,有的人喜欢黄色,这都是很正常的。道理很简单,你不能把自己喜欢绿色的偏好加强给别人,父母也应该如此。对于父母来说,不能自己觉得当教师有前途,就强迫孩子去当教师,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幸福这东西,是没有任何标准的,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要是有两份工作给孩子选择,一份是体制内的工作,一份是体制外的工作。当然,很多人都会选择体制内的工作,这是让人羡慕的工作。如果有一个人,他认为体制内的工作给他带来幸福的效用值是50,体制外的工作是70,那么他选择体制外的工作是实现了个人幸福最大效用化。通俗来说,就是他选择体制外的工作更能够给他带来幸福快乐。要是他的父母不同意他的做法,强迫他选择体制内的工作,那么他就不会那么幸福。是否幸福,当事人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不是他的父母。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是无知的,不懂为自己的幸福着想,所以必须要替孩子做主。这就好比政府为了改善租房人的环境,从而一张纸令就禁止合租。政府担心务工人员不会为自己的幸福着想,选择合租方式,这是多么差的居住环境,所以要通过法律禁止合租,从而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可是我们冷静思考一下,难道这些人不知道合租环境是不好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没钱租不起房子,所以就被迫和别人合租。道理也是一样的,并不是孩子不懂为自己的幸福着想,而是觉得父母安排的模式,并不能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对于婚姻问题也是如此,父母的意志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喜欢凭着个人喜好判断,从而拆散原本很幸福的恋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女儿跟着这个穷小子是不会幸福的,所以强迫女儿嫁给有钱人就有了幸福的保证。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有了钱就一定幸福。金钱只是幸福的一个变量而已,而不是全部变量。

要知道,金钱、自由、名利、感情、健康等东西都可以带来幸福的,所以金钱只是一个因素而已。当然,这几个变量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交换,但是这个是有极限的。金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买到健康,增加生命长度,但是却不能使死人复活。实际上,幸福快乐往往取决这些变量综合起来的最大值。可是很多时候,有些父母的想法总是很单一的,只是看到金钱这个变量,却忽略其他变量。

我想有很多人想嫁给富二代或者娶到富二代,但是我却曾经拒绝一位所谓的富二代的女性,并且我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这并不是我个人对富二代的偏见,而是选择她给我带来的幸福效用值远远低于选择一般女孩的。这位千金小姐性格相当不好,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顺从她的意志,消费很高,但是赚钱能力却差。她之前谈过五次恋爱,但是每个男友都无法接受她的性格。她的虚荣心非常强,喜欢和别人攀比,也不懂得学会和别人相处。同时,她的价值取向就是不准自己的男友或者丈夫拥有比较好的异性朋友。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很明显看出拒绝她是理性的。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并不是嫁给富二代或者娶到富二代就一定幸福,而是看具体情况。对于父母来说,也要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拆散女儿和穷小子的恋情,强迫她嫁给有钱人。

幸福这东西是相当主观的,完全取决于当事人。其实,不管是学业还是婚姻,父母都应该尊重子女的选择。就拿一瓶水来说,不同情况下喝它,幸福感也是不同的。如果非常口渴,那么喝它的感觉是非常好,但是一点都不口渴时,喝它反而会带来负效果。要是有的父母在口渴时喝水的感觉非常好,就认为喝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就要求孩子喝水,这是非常错误的。或许,孩子一点都不口渴,喝水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

父母替孩子做主,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当事人不了解,这个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尽管孩子本身做出的决策也可能出错,但是由于掌握自己情况的信息永远比父母对孩子的信息要多,所以出错机会还是远远小于父母替他做主。要是父母总是把自己当作上帝,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要替孩子做主,那么最终还是祸害了孩子。

小 结

父母作为过来人,人生阅历肯定比孩子要多,这都是不可否认的。即使一个人知识很多,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显得那么无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敬畏,而不是表现得什么都不懂。

有一些父母,总觉得什么都懂,并且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强烈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即使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觉得自己很厉害。正是这种偏见,很多父母把孩子害惨了。

我觉得作为父母不要老是叫孩子听话,而是应该和孩子说,要是长辈的话不对,可以不听。要给孩子多一点思考空间,即使孩子做错了,也应该鼓励他反思,而不是把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他,然后就叫他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主见,而不是让他盲从去听长辈的话。因此,要让孩子有主见的话,父母就应该少点干预,给孩子多点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够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往往都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因此,所以孩子的不听话,虽然一时增加父母的管理成本,但是可能意味着这个孩子更有前途。当然,不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成功,可是听话的孩子往往不怎么有前途。比如,我小时候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是很乖巧、很听话的那种,然而现在却没有什么出息。

因此,我觉得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不要以孩子听话而自豪。其实,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