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合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

“展转腾挪”这个说法,是我这次校补过程中大致总结出来的,是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必须使用的一种方法。展,就是把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先铺展开,译者把其中的意思吃透;转,就是把上下左右的位置重新调整;腾,就是把某句话或者某个词儿腾空;挪,就是把该挪动的东西,挪进腾空的位置。还有,宾语变成了主语,被动式变成了主动式,一句话的主语由多个简化为一个或两个,等等,大致的一种总结吧。

我在拙著《译事余墨》里,使用了四个英语单词谈英译汉:meaning,information, message and image. 前两个单词标志一个翻译阶段,即严格按照字面意思做翻译,依靠查英汉词典解决疑难,译文比较准确但不通达,甚至显得生硬和拘谨,因此主张“三分原文七分中文”,这是目前翻译界的普遍写照。后两个单词标志着更高级的翻译阶段,译者依靠自己中外文的高水准,依靠自己对原文的理解,构成自己理想的汉语表达,创造出不仅准确而且传神的译文,因此主张“七分外文三分中文”,这样的译文越来越难得了。

朱生豪就属于这样的译文,以下列举一些例子:

比如A,Sweet remembrancer! 当今的译家会译成“温婉的提醒者”,可这样的译文放在对话里,算什么意思呢?朱生豪根据上下文把这句话的含义展开,理解透,该显露的显露,把暗中的东西转进来,因此他翻译成了:亲爱的,不是你提起,我几乎忘了!“我几乎忘了”全部是根据语境腾挪进来的。一个短语,译作三句话,现在审稿标准恐怕肯定通不过。

比如B,Spotted, detested, and abominable,朱生豪展开并理解之后,译作“污秽可憎”四个汉字,腾空的地方太大,挪进来的体积太小,按照现在的译法,也是不行的。可是,朱生豪觉得需要简练,便没有往里面再转什么东西。

比如C,It shall advantage more than do us wrong,译成“这样不但对我们没有妨害,而且更可以博得舆论对我们的同情”。和上面一句话相比,腾出去的东西不多,挪进来的东西不少。

比如D,Lesser than Macbeth, and greater,译作“比麦克白低微,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朱生豪根据本剧里所发生的事实,把greater一个词,翻译成“可是你的地位在他之上”这样一个短句子;这样的腾挪就不容易了,不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还需要坚实的汉语功底。

比如E,Women are not In their best fortunes strong: but want will perjure The ne’er-touch’d vestal,译为“女人在最幸福的环境里,也往往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一到了困穷无告的时候,一尘不染的贞女也会失足堕落”,显然腾出去的东西没有转进来的东西多,可你不能说莎士比亚不是这个意思。

比如F,And not a man, for being simply man, Hath any honour, but honur for those honours That are without him, as place, riches, favour, Prizes of accident as oft as merit: Which when they fall, as being slippery standers,The love that lean’d on them as slippery too, Do one pluck down another and together Die in the fall,译成“在他们的俗眼中,只有富贵尊荣这一些不一定用才能去博得的身外浮华,才是值得敬重的;当这些不足恃的浮华化为乌有的时候,人们的敬意也就会烟消云散”,朱生豪的译文几乎是脱离原文,编写了一段文字,好像和原意搭界,但搭界的东西太少了。原文的意思是:人,只单单的人,是不会有什么荣誉的,所谓荣誉只是那些不包括人的种种荣誉,诸如地位、富贵、名誉、偶得的奖赏以及功绩,一旦下落,如同容易滑倒的站立者一样,就会一个接一个跌落,全部倾覆,化为乌有。朱译略去如此之多,译文算展转腾挪还是属于漏译呢?

除了A,B和F三种,其他我都视为朱生豪成功的展转腾挪;并不是朱生豪非要这样做不可,而是莎士比亚的诗剧英文要求这样做。小说里不需要这样做,诗歌里不需要这样做,现代戏剧也不需要这样做,只有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写作的语言要求这样做。除了朱生豪,目前为止,所有别的译文都疙疙瘩瘩或者不伦不类或者拖泥带水或者澥、溏、饧都占了,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没有学会展转腾挪这个手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遇到长的、比较长的和很长的台词,朱生豪基本上不用展转腾挪,而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原文翻译的,这是他的主要贡献、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手段,只能在散文体里施展,这恐怕是朱生豪最终选择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