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合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的确,我对梁实秋的译本,始终怀有敬意和尊重。

首先,这项事业,他举一人之力,断断续续坚持了三十多年,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其次,他利用了朱生豪所不具备的条件,每篇都有序和注释,简练而到位,不啰唆,不自以为是,给文人学者和外国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方便。

其三,他翻译的态度比较严谨,给自己立下了如下规矩:

1.译文根据的是牛津本,M.J.Craig编,牛津大学出版部印行。

2.原文大部分是“无韵诗”,小部分是散文,更小部分是“押韵的排偶体”。译文一以白话散文为主,但原文中之押韵处以及插曲等则悉译为韵语,以示区别。

3.原文常有版本困难之处,晦涩难解之处亦所在多有,译者酌采一家之说,必要时加以注释。

4.原文多“双关语”,以及各种典故,无法移译时则加注说明。

5.原文多猥亵语,悉照译,以存其真。

6.译者力求保存原作之标点符号。

其四,他以英国大学者、莎评第一人塞缪尔·约翰生为楷模,主编了一本厚重的《远东英汉大词典》。

其五,也是最重要一个原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投交人民文学出版社,不计稿费,但求出版,但是编辑室通过严格审查,最后退稿了。我当时是小字辈,没有资格参与意见,但是老编辑审查的全过程,我都目睹了。若果我有发言权,我会说:仅仅出于参考,梁译应该考虑出版。至今,我还是这个态度。

其六,他根据牛津版译出,和朱生豪的选择是一样的,这对汉语译本有益。

其七,他选择了散文体翻译莎剧,在这点上与朱生豪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所见略同的还有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在他的名著《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女》中,他郑重声明:

是的,就是在这些章节中,莎士比亚也在语言上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可是这种特色,以韵脚跛随思想的韵体译者永远也不能忠实反映出来。韵体译者在舞台语言的平凡辙道上,丢失了这些非凡的章节,连施莱格尔先生也摆不脱这个命运。如果诗人的精华因之丧失,仅有糟粕得以保存,韵体译者又何苦乃尔呢?一种散文翻译比较容易复现某些章节的质朴、率真、近似自然的纯洁性,因此无怪比韵体翻译更为人所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