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04:数字市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首文|市井新景观

何为“市井”?吕思勉先生于《中国社会史》一书中有过一段考证——

《公羊》何注所谓“因井田而为市”,宣十五年。……颜师古曰:“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总言之也。……注引《春秋》井田记云: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此说较为有据。”愚谓此说与《公羊》何注盖系一说。市之设,所以便农民,而设市之处,则因众所共汲之井,颜说亦此意也。

“市井”源自商周以来的井田制,是一种封闭的城市空间管理制度。“市,交易之处”,围绕生活所需出现的商肆集中的地方;“井,共汲之所”,市民的生活单元。市井一词,涵盖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区域和生活方式,市井阶层、市井文化、市井商业,某种程度上都被纳入“市井”的概念范畴之中。因井设市,围绕生活所需的商业活动,加速了市井的开放与繁荣。至唐中期前,市场管理推行坊市制,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分隔,市场有固定的经营地点与开放时间。唐后期开始发生变化,至宋朝实现坊市合一,并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商业活动的全面渗透,刷新了城市生活的空间边界与时间刻度。市井,可以说是一种自发的、生活化的、“野蛮发展”的商业形态。

市井的繁荣,根植于同时也塑造了市井文化的丰富多元。自下而上生长的市井文化,反映着市井阶层的生产生活、民风习俗、宗教信仰、娱乐活动。汉乐府、南朝民歌、唐宋传奇、元杂剧、明清小说……不同时代的市井文学样式,表达着市井阶层的精神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真实风貌。市井,用生活生产内容,不断塑造独特的在地文化形态。

市井商业的活力与市井文化的活跃,还从根本上推动着城市空间的功能转变,开放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市井街道开始成为一种公共的娱乐活动空间,并且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活动空间。”市井,成为社区生活错综复杂的交融处。

追溯历史,城市发展与市井繁荣彼此成就,附近的商业、日常的娱乐、开放的社区,构成了市井的具体面向。审视当下,城市发展与市井繁荣逐渐走向对立,“城市的胜利”让市井不再、附近消失。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侵蚀着关于市井的感受,烟火气、人情味、邻里、身边……也带来新一轮的封闭,不是城市空间管理的封闭,而是被效率反噬的、人们主动选择的、与附近关系的封闭。

人类学家项飙提出“附近的消失”,一度引起巨大的社会共情。大众的共情,来自切身可感的对附近生活的逐渐陌生。项飙在访谈中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附近不是消失,而是在发生转化——“肉体感知意义上的附近,转化为数据的附近”,外卖的送达时间、导航的到达时间、餐厅的等位时间……项飙从人类学角度解释,这是“时间征服空间的过程”。

数据的附近、数字化生活,征服城市空间的同时,又无时不在塑造市井新景观。线上的天涯若比邻、朋友圈里的数字邻居,以及重新定义的真实生活半径,小酒馆、城市露营、打卡运动、15分钟社区……数字时代的附近酝酿新的多样性。

时间征服空间,感受丈量时间,市井百态呈现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意义之网,也生长出市井生活、市井商业、市井文化的全新命题。

数字市井,由此提出。

文/孟幻

©图片源于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