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年
自从两家人在一起吃过饭之后,胡思韵和杨成就经常以各种理由往对方家里跑。从最开始的学习上有问题要问,到后面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之类的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理由层出不穷
杨振国和叶辰倒是很希望看到这一幕,杨振国乐呵乐呵着看着两孩子跑来跑去,同时还得意于自己比叶辰知道的更多一些。叶辰作为女方家长,看到孩子们关系亲密起来,欣喜是肯定的,不过也担心自家孙女会不会被欺负,整体旁敲侧击杨成
两孩子的父母倒也不为此担心什么,据他们对杨成和胡思韵的了解,他们都是热爱学习的好青年,肯定不会早恋…应该?好吧,这次是杨振国瞒住了所有人
不管怎么说,两家的关系在杨振国和叶辰的友谊、杨成和胡思韵的恋情之下,也走得更近。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杨康一个商人还是能和胡任俊这个教育体系内的官员相谈甚欢,两人谈的内容也都是国家大事,社会状况之类的大主题,默契地没有提及对方职业内容
两家地母亲就关系更密切了,她们可没有男人聊天时的那么多约束,女人之间是有什么就可以谈什么,没几天就跟姐妹一样了
得益于这种环境,杨成还能像在学校里一样给胡思韵做辅导,在他的帮助下,胡思韵的缺处几乎都被填满了,杨成也从胡思韵跳脱的思维中领略到语文的要领,潜移默化加强了语文能力,可谓是相互促进
寒假只有不到一个月,两人只能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可以说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时间之外,两人都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拼了命的学习,这搞得两人身心俱疲,恨不得第二天一醒来就是高考
。。。
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村里格外热闹,村口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每家每户都在门前挂上一串灯笼。杨成帮爷爷把写好的对联贴在门上,撒上一把金粉,这就算贴好了
今年的对联还是爷爷写的,字体板正,气势雄浑,看起来确实有吓走年兽的那股味。通常爷爷都要自己来写这份对联,他说:“只要我这身老骨头还能动笔,就一定要我来写这对联!”那真是谁劝都不好使,来一个就质问一句“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好吧,这确实有作用,谁都不敢来替他写这对联
简单的早餐之后,按照习俗,杨成一家人背着祭品,登上了旁边的一座小山坡,那里是奶奶长眠的地方。过去这么多年,爷爷也已经淡然了,他从杨康手中接过祭品,缓缓放在碑前,低声对着墓碑,用温城方言说着一些祈福的话。在碑前插上三根香便走到一边,示意杨康上前
杨康夫妇各插上三根香后,对着墓碑拜了三下,倒是没有像杨振国那样口中念念有词,想说的话都在心中抒发
杨成跟在父母身后走上前,看着眼前这一方小小的土台,不由感慨生命的脆弱,手中握着香遥遥拜了三下,心中念念有词:奶奶,请您保佑我和胡思韵感情和睦,永远在一起!冥冥之中,杨成像是听见耳边传来了什么声音,睁开眼却只发现了墓碑上多了一只青色的蚂蚱
。。。
祭祖之后,温城人要在除夕完成的任务就只剩下了年夜饭。在古时候,温城人世代经商,常年不能归家,到了除夕这天,离家的游子就会豁出一切返乡,为亲朋饭桌上带来各地特色的菜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桌上不仅有游子带回的各地特产,还有亲朋积攒一年屯出的腊肉、海货,也有养了整整一年的老母鸡和菜地里新收的油菜,这些丰盛的菜肴为一年的操劳苦困画上一颗美好的句号
现在通信发达,交通便利,温城人的年夜饭里反而省去了其他地方的特色,转而全都替换为温城人自己的特色美食。从山上下来,杨振国就把屋后晾着的腊肉和咸鱼都收下来,咸鱼要稍做处理才可以上桌,腊肉清洗一遍,切成小块在锅中蒸上一会就可以吃了。
杨振国把整条腊肉分成两份,一份做中餐一份做年夜饭。杨康在旁边撕开一袋年糕,把年糕倒出来浸在冷水中浸泡15分钟,等它一根根分开后用大碗装好放在灶台上备用,这是年夜饭的主食,得提前准备好
除了炒年糕,还有笋干蒸肉,螃蟹,黄鱼等等,温城的年夜饭要凑齐十冷十热才算得上圆满,算是全国范围内,除夕过得比较丰盛的地方了
为了留下更多的时间准备年夜饭,中午又是随便应付一下,就着清炒油菜和一盘腊肉就完成了午餐。杨成在这种准备大餐的场面里完全插不上手,只能看着书闻着味学习。另一边胡思韵也同样没能参与进来,平时差不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怎么会做饭?这时候倒和杨成一样只能坐在旁边看书
等到夕阳堪堪落在家门上,年夜饭也差不多准备好了。杨成去洗了个澡,出来就看到十个红色的高脚碗围着一盘炒年糕,在高脚碗旁边则是九个红盘子装着九道热菜冒着蒸汽。
看到这一幕真是让人食指大动啊!杨成凑上去,伸出右手食指,忍不住去掐上一块尝尝…嗯~真不错!再来一块!杨成跟上了瘾似的,一块接一块地吃着。“杨成!”母亲走出厨房,看到这一幕,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揪住杨成的耳朵,“你怎么每年都要偷吃啊!”
“痛痛痛,错了错了!”
一家人环在桌旁,享受着一年难有的团聚时光。路边上,几只晚归的喜鹊眨眨眼,在树梢上扑棱着翅膀。看来,明天是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