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罗浮屠
人未到,声先至。
“江州不愧是人杰地灵之地,十七岁的精神念师,放眼整个华夏国,恐怕也不超过百人!”
声若洪钟,笑声爽朗,自带一股豪侠气概。
方涵闻声抬头向门口看去,见到一个精瘦凶悍的英俊男人,浓眉大眼,目露精光,身着黑色劲装,胸口绣着金银丝线绘制的长枪图案,精气神和常人迥然不同。
“这不是一般的武者!”方涵内心笃定。
他和柳不悔说笑着走了进来,腰板挺得笔直,走路带风,隐隐间在细节处显露出彪蛮之气。
如果说柳不悔令人联想到柔情缱绻、杏花春雨江南,那么这男人则是相反,给人一种“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的苍茫荒凉的大气感。
“小朋友,我来介绍下,”男人和柳不悔并排坐在方涵对面,以长辈的语气说道:“我叫赵恒,万兵学院的授业讲师,也是从钩沉武馆青训营走出的武者。这次找来你,诚邀你加入我们万兵学院的长枪系。”
方涵早已收起了餐具,后知后觉地说道:“我就说嘛,拍宣传照也不用急得大早上抓我过来。”
赵恒闻言大笑:“逼不得已,出此下策。小兄弟,对不住了!”
“没事,”方涵能说什么呢,只好干笑着寒暄。
“但说句你们小年轻不爱听的,我这也是为了你好,”赵恒笑完后,请了下嗓子,认真说道:“我看了你昨天晚上的试炼录像,只想说,你和长枪有缘,命里羁绊。”
方涵:“……”
怎么画风转到了神棍片场?!
见方涵一脸懵逼,赵恒不甚在意,也不着急解释,问道:“来,唠唠家常吧,说说你对各种兵器的初始印象。”
“我没——什么印象,”方涵老实的回道。
这话属实,原主的记忆停留在了武徒阶段的功法和战技,压根没多余的精力关注大学后才会接触的兵器。
方涵在原主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在江州风头正盛的三大武馆:青莲武馆、太阴武馆和血饮武馆。
这三大武馆追根溯源,祖上都是圣兵一脉,分别是:青莲剑、太阴剑以及血饮刀。
钩沉武馆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因为圣枪上苍没落了,便收缩规模,转型主打高端武馆,因此在平民间的名声略逊一筹。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余的十几个圣兵武馆影响力差,只能说是因为地缘关系,它们选择放弃了江州的市场。
“别紧张,也别太正式了,就当成朋友间喝着酒在吹牛皮,”赵恒笑了笑,摸了摸裤兜的香烟,眼角余光扫到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啧了一声,又放了回去。
“那我就说说在网上的见闻,”方涵盛情难却,就硬着头皮说道:“网民们都在调侃,圣枪、仙剑、魔刀、乞讨棒,说的就是枪、剑、刀、棍棒。
从这些字眼可以看出来,枪字带圣,这是有历史缘由的。因为元力入侵后,人类社会陷入了弱肉强食的失序状态,诸多人口聚集地各自为营,互相算计,抢夺物资。
没有了法律,一切只凭借拳头说话,人类陷入了内耗,这个时代也称作暗黑时代。据统计,暗黑时代的死亡人数中,内斗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大于元兽和灵兽爪牙下的亡魂。
暗黑时代末期,武者的进化速度日新月异,逐渐拉开了层次,在一位惊才绝艳的武者站了出来,结束了人类自相残杀的暗黑时代。
因为他的武器是一柄名叫上苍的长枪,人们也以圣这个字来命名他的兵器,也用圣枪来纪念罗浮屠的壮举,从此武兵的最高等级也命名为圣兵。”
方涵侃侃而谈,当初在课堂《高武历史大事记》上读到关于罗浮屠的生平纪事,因此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元力入侵后的一段时间,人类社会就和前世的末日小说一样,各自为政,绝不合作。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元兽和灵兽威胁完全比不上内部的信任崩塌。
就像是发生某种聚集性灾难事件,可能该灾难本身的杀伤力不大,但群体恐惧造成的踩踏事件反而成为罪魁祸首。
而罗浮屠能凝聚人心,靠的也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人品德,而是用手中的一柄长枪,武力镇压一切。
从此,人类明白一个道理:律法的基础是绝对的武力保障。
高武时代的篇章徐徐开启。
“至于仙剑呢,则是说剑修潇洒自如,率性而为。”
“……”
说到最后,方涵笑道:“我就知道大概这么多了。”
赵恒鼓掌:“不错,不错。看来你没有把这段历史当成枯燥的知识点背诵,而是融入了个人体悟,是一个有自我思想的武科生。”
“本来就是嘛,”柳不悔插嘴笑道:“人家方涵同学是精神念师,我就没见过哪个精神念师是书呆子,哪个不是心眼儿比煤球还多的机灵鬼?”
“方涵同学今天还要上课吧,那我就长话短说了,”赵恒瞄了一眼钟表,心中很是宽慰。
虽说今天的名义目标是招纳方涵,但这其实也是双向选择,目前来看,方涵很对他的胃口。
赵恒能从方涵眼中看到光彩,那是自己当年读到罗浮屠武力镇压暗黑时代的崇拜之情,也是因此,他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钩沉武馆。
“方涵同学,我个人对你很满意,很欣赏。我想单方面提高学院开出的条件,所以要和学院里的同事商量,我们晚上再谈?”赵恒说道。
柳不悔诧异地瞧着这位师兄,心中不解:高庭基地的人才济济,赵师兄为什么如此看重方涵?
“当然,双向选择嘛,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帮你引荐青莲剑、太阴剑和血饮刀的招生老师,”赵恒微笑着说道。
方涵连忙道谢,三人寒暄了一段时间。
临走时,赵恒送给了他一份自己批注过的《钩沉枪决十三式》。
坐在公交车上,方涵迫不及待地翻开泛黄的古朴书卷,就着五月天的晨曦暖光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