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生家庭的“罪过”(二)
先讲我一个同事的亲身经历: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期末数学考试中得了99分,回到家被母亲关起门暴揍,母亲打坏了一只笤帚,因为他母亲认为只有特别马虎的人才会做错那道题。他小时候很喜欢在写完作业后去大街上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玻璃球,可是每次他都是站在一边看着其他的小朋友玩,因为他口袋里的玻璃球有扁的、凹凸的、棱角多的,唯独没有一个是圆的,所有圆的玻璃球都被他母亲没收了,他口袋里的玻璃球还是他偷偷地在玻璃店门口的废料箱里捡的。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已经渐渐显露出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于是,他干了一件在他看来特别勇敢的事,他给在千里之外的某个煤矿工作好几年都没有回家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对母亲的不满。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封对母亲的控诉书。信邮寄出去后,他想着父亲能回家看看他,甚至想像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跟着父亲去外面读书,即使打工他也愿意。等了一个多月,他终于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但不是写给他的,而是写给他母亲的。和往常一样,初中未毕业的父亲写给家里的信只有一页信纸,信中提到他的话依然只有寥寥几句,不过相比往常叮嘱注意学习和安全之外,多了一句嘱咐的话——“打得还不够”。一句“打得还不够”,彻底击碎了他的勇敢和反抗意识。他说原本对父亲的记忆有点儿模糊了,父亲只是他心底最后的一根稻草,结果他被稻草甩进了一片灰色的海里。此后,他一直感觉自己的人生是灰暗的。
他变成了一个按部就班或者说特别听话的人,在家听母亲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外出玩耍的时候听朋友的话,做事情不想思考,只想别人吩咐和安排。大学毕业后进入职场,他还是不敢鼓起勇气跟别人提要求,总是勤勤恳恳地做好工作。一次我问他,你不想有所突破吗?就打算一直这样下去吗?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没想过。
我的这位同事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可谓是灾难性的,因为当一个人在职场上没有突破时就意味着没有进步,而没有进步则意味着要被淘汰。近些年来,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总是动不动就掀起一股“中年失业”的热潮,尤其经常出现“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35岁后的出路在哪里”这样的话题。每当看到相关的文章或话题推送时,我总是会想到我的这位同事如何去面对他的“中年危机”,并想到他的原生家庭问题。假如,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我该怎么面对呢?我能想到的答案是,我一定会克服缺点,努力改变自己。难道我的这位同事没有想到这个答案吗?我想他一定想到过,只不过他有答案却做不了,也许他的原生家庭磨掉了他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欲望,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我在成长之路上从来没有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因为我的原生家庭状况不允许。小时候我家所在矿区的环境条件比较简陋,在三伏天时有的厂区没有风扇,整个房子像个大蒸笼一样。父母每天工作很忙,但是为了不让我太热或中暑,父亲总是塞钱给我,让我去买冰糕等冷饮,但是要有节制,发现吃坏肚子或生病了是要减少零花钱的。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我学会了自己思考和规划,做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落实。
那时候,矿区附近有供销社这样的“商业区”,它们除了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日用商品百货,平日里还会回收一些野菜、花生等,方便周围的家庭换些零用钱。那时候的钱特别值钱,几毛钱都能派上大用场。虽然我父母的薪资还算不错,但我也特别想帮助他们减轻负担。因此,我经常跟着村子里的同学及他们的父母一起去山上采蕨菜等,然后在供销社排队卖出去,每次我都能赚上两毛多。晚上的时候,我把钱给母亲,心里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可以为家里贡献一份力量了。当然,年少的我不会把自己的零花钱也交上去,毕竟冰糕等冷饮还是很诱人的。
有想法又会落实,而且还有点儿机灵,这让我在回到城里读五年级的时候,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当上了班长,一直到小学毕业。后来,老师跟我父亲说:“一开始觉得你女儿从郊区转学过来,担心学习跟不上,多关心关心,没想到她又自立又爱动脑筋,现在可是我得力的小助手了。”
我母亲是一个性格比较直爽的人,跟她聊几句就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开心的时候笑声响亮,生气的时候脾气也暴得敞亮。小时候我父亲从不动手打我,顶多训斥我几句。可我母亲会对我发脾气,尤其是在我做事情犹犹豫豫的时候。有一次,我跟她上街买衣服,当我为选一件红色的衣服还是蓝色的衣服而纠结的时候,她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不能马上决定吗?有什么好犹豫的?”结果,在母亲这种严厉训诫的影响下,我很敢做决定。这是我母亲给我的礼物。
另外,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就不把我当小孩儿看,当家里的很多事情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十分尊重我的意见。当时我父亲的工作完全可以不用一年一调动,因为原工作单位也不愿意让我父亲走,但会让我父亲自己做决定。在我父亲每次接到新任务的时候,他整个人特别有干劲,可每到这个时候,真正决定父亲工作调动的人其实是所有人不会注意到的我。我母亲是无条件支持我父亲工作的,但是她又特别尊重我的意见。每次父亲工作调动的时候,她就会说先问问英子的意见。然后,她就会告诉我新的矿区学校怎么样,生活环境如何,并引导我去思考怎么面对新生活。不过当时我年纪小,觉得父亲的每次调动很有新鲜感,折腾起来挺有意思的,所以每次我都会选择同意。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中,我变得爱思考,善于分析,敢决断,也喜欢折腾。如果现在回到我那位同事所面对的人生困境,我想我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先开始折腾起来吧。自己折腾起来后就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如何去得到,而且会让你一直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不停地去探索,因为你总会觉得前方有更有意思的事情等着你。
我要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及和我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家长的朋友们:爱自己,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放手,不要想着什么现世安稳,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不停地折腾。当你或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听话并按部就班的人时,等着你们的不一定是安稳的平静生活,很可能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人生,只要有风浪就一定很难避开,因为从来没有人知道风浪从哪个方向突然来袭,只有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自面对的勇气,才能无惧风浪并战胜风浪。所以,原生家庭给的枷锁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折腾掉这层枷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