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农忙
三年级的课程虽比一年级的有些深度,但沈驰依旧觉得无聊,偷偷的拿出六年级的数学书看了起来。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沈驰就把数学书看完,顺带把数学练习册也做了,一共得到了一万三千多点知识点。
晚上放学回家时沈驰把两块钱还给了母样,桂淑珍一脸好奇的道:“你不是要买书么?”
“校长说不要我的钱,书送给我了。”沈驰说罢顿了顿又道:“妈,校长让我跳级了,我现在在上三年级。”
桂淑珍听了大惊道:“三年级,你跟得上么?”
“跟得上。”沈驰笑道。
沈芳却在一旁道:“你上三年级也不和我说一声,害我在一年级班里找你找半天。”
晚上放学排队回家时,沈芳还不知道沈驰去了三年级,还跑到一年级的班里找他,还是夏老师告诉沈芳她沈驰去了三年级。
“这不是来得太突然来不及么?”沈驰弱弱的回道。
桂淑珍将钱收起朝沈芳道:“你弟弟都上三年级了,赶明跳到你前头看你羞不羞。”
沈芳做了个鬼脸也不找同学去玩了,而是拿出自己的课本来专心的做起作业,她还真担心母亲说的变成了现实,弟弟跳到自己前头去了那她真不要去学校了。
沈驰的三年级生活并没有过多久,随着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很快暑假来了。
三年级的期末考沈驰以语数两门满分的成绩再度惊讶了学校一众老师。
拿成绩单的时候当沈驰看到成绩单升留级那一栏里老师写的一个“跳”字的时候,他不禁惊愣当场。
过完暑假他就升四年级了,如果再跳一级的话岂不是要上五年级?好在过完暑假沈芳也上六年级了,要不然还真应了桂淑珍的话了。
因为沈驰的跳级给了沈芳很大的压力,都不敢随意的出去玩了,有时间就开始认真做暑假作业,要么就是在学习。
只是农村放暑假这个时候也正是抢收的时候,给沈芳学习的时间也不多。
每当这个时候人手不够,家里的孩子,有些人家六七岁的都要下田插秧。十一二的算是半个硬劳力了。
是以农村的孩子,等暑假过完开学时,一个个晒得像黑碳一样。
沈驰家就只有沈长林和桂淑珍两人,奶奶胡氏身体不好下不了田,沈芳就算半个劳力了。
沈驰为了锻炼自己也跟着父母一起下田了,不过沈驰一直害怕田里的蚂蝗,是以沈驰便让奶奶给他缝了件吊带裤,裤口用鞋垫缝死,有些像是下水裤,这样就不怕蚂蝗了。
桂淑珍见了朝沈驰道:“你就好好在家呆着吧,别去田里见那个鬼了,你这个样子哪像个干活的?”
沈驰不听,等奶奶给他做好了后,立马主穿上跑去了田里。
前世沈驰没怎么插过秧,听母亲说了行距间隔后,就有模有样的插了起来。
插秧需要臂力手劲,沈驰的手臂融合熊抱技能,只见他双手交织如梭,禾苗插得飞起,一时间就连沈芳都插不赢他。
沈长林和桂淑珍看得也都惊呆了,沈驰家旁边紧挨着的是黑蛋家的水田,他妈赵伯娘挑着扯好的秧来栽时,看到沈驰穿着连体裤在水田是插秧,一脸惊奇的道:“天呐,七岁的伢都栽了一厢田了哦。”
沈驰听了,忙甜甜的朝她叫道:“赵伯娘。”
“长林,这小的伢你就要他下田,你心过意得去啊。”赵伯娘边把秧苗往田里抛边朝沈长林开玩笑道。
“他自己要来的啊。”沈长林笑回道。
“我家黑蛋一天到黑只晓得捉鱼摸虾,跟他爹一样滴个东西,赶别个伢半丫都赶不到。”赵伯娘看到沈驰如此乖巧懂事,再想到自己儿子,越想气越不顺,开始在田里骂骂咧咧起来。
桂淑珍笑接口道:“小伢,大了就好了啊。”
沈驰一脸的无语,他可不是有意要让黑蛋挨骂的。
沈驰忙着刷知识点和技能熟练度,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一亩田竟然提前栽完,待到收工时系统提示道:【叮!插秧苗5035株,获得知识点8000点,种植术熟练度加1000点。】
当初种丹参时沈驰就知道,种地这种劳动性的举动获得的知识点,是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那种。
平时没什么机会用到,可一但有了施展的机会,获得的知识点是海量的。
“赵伯娘,回去吃饭了。”桂淑珍朝还在田里插着秧的黑蛋他妈叫道。
“把这厢栽了再回,你家人多今天收早工啊。”赵伯娘语气不无羡慕的道。
沈驰跟父线他们一起去水塘里洗沾了泥的手脚,他穿得严实,只洗了洗手就好。
沈芳一边看着自己的腿上有没有蚂蝗,一边羡慕的道:“回去我也叫奶奶给我缝件防蚂蝗的裤子。”
“你们让你奶奶好好歇会吧,活没干多少,事情还挺多。”桂淑珍白了沈芳一眼道。
回到家中,胡氏已经把饭做好了,正在炒菜,见到一家四口回得有些早,忙道:“这么早就收工了?”
“插完了回的,小驰表现不错,都顶得上大半个劳力了。”沈长林夸赞着沈驰道。
沈驰谦虚的笑了笑,便到后面林子里去看自己的丹参了,在沈驰的精心照料下长势极好,照这个势头等入秋后就可以采收了。
路过菜园子时又悄悄的给园子里的竹叶菜催生了一下,自从发现吃了经过自己催生过的蔬菜后,会有改善体质,增加气血和精力的功效后,沈驰每天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催生蔬菜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改善,沈驰的气血已经增长到了63点,精力则有55点了。
刚将竹叶菜催生完,前院沈芳就扯着嗓子喊沈驰吃饭了,沈驰应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心的吃着,沈驰见气氛正好,忙向父亲说道:“爸,等咱家农忙忙完,我想去新华书店买套初中的课本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