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在中原的发展
唐朝以后,从西域传来的这种曲项梨形的琵琶开始大盛,成为唐朝音乐,尤其是燕乐里的主奏乐器,也出现了一批非常著名的琵琶演奏家。除了曹善才、曹刚、裴神符,还有一位琵琶演奏家,叫康昆仑,号称“长安第一手”。据说有一年关中大旱,宫廷下诏祈雨。我们现在听到的“祈雨调”,几乎都是近似哭泣的悲音惨调,很多影视剧里表现的也是人们头戴柳圈,赤膊跪拜,痛苦不堪地乞求老天爷下雨。实际上,唐朝祈雨并没有那么凄苦的哀求,而是高高兴兴地演节目,让老天爷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因为老天高兴才下雨,所以要让老天高兴。
图1.12 琵琶(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品)
当时,长安东市、西市各搭一台,与其说是祈雨,不若说是斗乐。东市请来康昆仑,相当于请来了整个唐朝的首席琵琶演奏家。在东市“粉丝”们的欢呼声中,康昆仑说:我弹一首新曲子,叫《新翻羽调六幺》。《六幺》也叫《绿腰》《录要》,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首琵琶曲。《新翻羽调六幺》就是不用原来的调,把这首曲子转到羽调上弹,有新的创造。一曲弹完之后,没想到西市这边上来一位盛装华贵、珠翠耀眼的女郎,女郎说:我也弹刚才这首曲子,但是,我再转一个更难弹的调,叫枫香调。结果,“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不但观众惊讶,康昆仑也心悦诚服,马上到对面台去,要拜女郎为师。女郎让康昆仑先等一下,待换了衣裳出来,满座皆惊,原来此人并非女郎,而是一个和尚,是长安庄严寺的出家人段善本。因为穿着袈裟的和尚不便到这样的场合演奏,故妆成女郎。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琵琶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明清时期,琵琶音乐越发成熟,开始出现了流派。由于琵琶的广泛流行,还出现了私印的琵琶谱。19世纪,有两本琵琶谱在琵琶界非常重要,一是《华秋苹琵琶谱》,收录了琵琶小曲62首、套曲6首;二是19世纪末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这两个谱本的出现对琵琶艺术在近代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近代,琵琶作为民众所熟悉的乐器,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同的流派在流传,南方更多,如浦东派、无锡派等,尤其在江浙一带非常流行。1920年,在上海创建的大同乐会把琵琶和其他的民族乐器放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近代民族乐队的雏形。到今天,不但琵琶成为各种编制的民族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也涌现了一批技艺超群的琵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