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原则
第1章
真实
生活中本没有什么既定规则必须遵循,我们要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不盲目遵从他人。我们闭上眼睛不愿接受的,我们试图逃避的,我们一味否认、排斥、鄙视的,往往就是将我们打败的。那些看起来艰难、痛苦和邪恶的东西,最终会变成美丽、愉悦与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将变得弥足珍贵。
——亨利·米勒
个人成长的第一条基础原则:真实。
作为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们获得成长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持续发现更多关于我们自己、关于外部世界的现实真相。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必然会从这种生活中获得某些经验。但是,如果你能够清醒自主地探求真相、远离虚伪和排斥,那就能极大地提升个人成长的水平。
真正的个人成长,首先必须是真诚的成长。你不能假装成长。你需要做出的第一个承诺就是:无论有多困难,无论有多不情愿,你都要选择去发掘并接纳生活的真相,而不是谎言。
如果你根本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就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如果你不承认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那又怎么找到真正满意的工作?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感到空虚和孤独,那又怎么改善感情关系?如果你不承认现在的生活习惯是不健康的,那又怎么变得更健康?
现实就是检验真实原则的终极标准。如果你的思维、信仰、行动没有遵从真实原则,那么结果就会出问题。选择遵循真实原则,这并不能保证让你获得成功;但如果固守错误的信念,那你迟早会遭遇失败。
当你遵循真实原则时,生活中的问题并不会一夜之间自己解决;但你至少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你否认问题的存在时,你就违背了真实原则。谎言会带来更多谎言,谎言把错误的信念植入你的内心,最终变成了你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于是,你变得脱离真实自我,生活得就像一个影子,而不是本该成为的那个很棒的人。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变成这个样子;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创造自己选择的生活。我没法告诉你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是,我会尽自己所能帮你找到那个答案。
在这一章接下来的内容里,我将带你走上探索真实原则的道路,帮你学会发掘自己生活中的真相,并学会接纳这些真相。这些理念可能会比较抽象,你的目标就是尽量熟悉它们。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你将学会把这些抽象理念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到时候你就会看到,这些理念将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真实原则的五个组成部分:觉察、预测、准确度、接纳、自我认知。
觉察
真实原则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就是觉察。
如果你想改变生活中的某个方面,首先就需要关注这个方面,知道此刻的现实真相。比如,你想搞清楚自己的感情关系到底怎么样,那第一步就是问问自己:我对这份关系的感觉如何?哪一部分感觉很好?哪一部分需要改善?也用同样的问题问问伴侣,然后对比一下你们俩的答案。弄清楚当下的现实真相,然后你才能知道该做出什么改变。
觉察是个人成长中极其关键的一环,因为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对自己觉察到的现实做出的反应。直面现实真相,改变的欲望才能被激发。只有当你站上体重秤发现自己已经超重的时候,你才会想:我要减肥了。
当你搞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的时候,你往往会更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改变的欲望会推动你走上积极的新方向,但说到底,首先你要承认自己想要做出改变,否则就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你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就是能够意识到:当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你想要达成某个目标,暂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完全可以;但不可以的是,你跟自己说谎,假装现在的一切都很完美,而你心里知道其实并非如此。最好的生命状态,就是能够欣然享受漫漫人生中成长的过程,包括其中短暂存在的那些问题。
要直面生活的真相,嘴上说说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你很难承认,自己对当前的感情关系并不满意;你很难承认,自己选择了错误的职业道路;你很难承认,面前镜子里这个人已经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但无论多么不容易,承认问题依然是必须要有的第一步。如果你固执地不承认自己正站在A点,那就永远没法从A点走到想要的B点。你否认A,抗拒A,拒绝接受A,这些只会让你一直停留在A。
你现在能够觉察到,自己想改变生活中的哪一个部分吗?你想改变一些成瘾的、不健康的习惯?你想换一份更满意的工作?你是不是更愿意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睁开自己的双眼,看看如今生活中的一切,看看哪些东西是你喜欢的,哪些东西是你不喜欢的。
先别担心该设定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先看清楚,自己觉察到了什么,以及自己对于这份觉察的真实反应又是什么。
预测
预测指的是,你从自身经历中获得经验,进而能够判断真实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每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新问题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现实结果符合你原本的预期,或者现实结果跟你的预期不符。如果现实结果符合预期,那说明你拥有的心智地图是准确的。但如果现实结果跟你的预期不符,那说明你需要更新自己的心智地图,以匹配最新的现实情况。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你得以从过往经历中学到经验,然后不断发掘新的现实真相。
你的预测能力是极其灵活的。每当你有了一些新的经历,大脑就会对这些经历进行归纳总结。而且,大脑喜欢存储通用的规律,而不是具体细节。这就是为什么,你回忆细节时记忆往往很模糊,却能比较清楚地记住抽象规律。比如,你能看懂一段文字,但不可能记得其中每个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学会的;你知道各种食物的味道,但不可能记得以往吃过的每一顿饭是什么味道。
大脑会自动对未来进行预测,即便你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你看到书柜上露出某个物体的一角时,大脑就会预测那是一本书,还会预测那本书大概多重,是什么材质,外观如何……如果预测跟现实相符,那就说明你的心智地图是准确的。
根据你以往的阅读经验,你应该已经对本书后面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预期。最终如果所有内容都在你的预料之中,那意味着你没学到什么新东西,读这本书是浪费时间。为了能让你有所成长,这本书就肯定要打破你的某些预期,让你在某些时刻感到惊奇。
你的大脑持续从过往经历中总结出规律,储存这些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个过程是自发的,通常你根本意识不到。然而,一旦你知道了大脑的这种运作机制,就能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加清醒自主的层面。
你可以通过两种强有力的方法,运用心智地图的预测能力,推动个人成长。
第一种方法:拥抱全新体验,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体验。
通过这种方法,你实际上能够变得更“聪明”:新体验让你的大脑切换到学习模式,获得新的经验;大脑得到更多新经验,总结出更多规律,你就能在未来对现实世界做出更准确的预测,于是你也就变得更聪明了。
读一本完全陌生领域的书,跟以往不打交道的人交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之,延展你原有的心智地图。如果想获得成长,你就要持续迎接新挑战、思考新点子,为你的大脑带来新的信息输入。如果你只是不断重复以前做过的事,就会变得停滞不前,心智能力也就随之衰减。
你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经验,经常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达·芬奇在很多方面都被公认为天才,他掌握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技能,包括美术、音乐、科学、解剖、工程、建筑,等等。一些人会说,涉猎如此广泛,是因为达·芬奇“智力过人”;而我认为也许正好相反,正是因为他涉猎如此广泛,最终才变得智力过人——涉猎广泛至少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让自己接收如此多样化的信息输入,达·芬奇的大脑总结出了不同领域背后的规律,从而极大提高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东西是常人察觉不到的。在一个领域很平常的知识,往往可以在另一个领域形成非常有创造性的应用。
过度常规化的人生,是智慧的一大阻碍。一遍又一遍接收相同的输入,这无法让你成长。你只是在获得某种自我满足,而并没有推动大脑去构建新的认知。如果你想变得更有智慧,就需要去持续拥抱新挑战;常规只是一个稳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向未知领域发起探索。让大脑不断接收新体验、新思想,你见过越多挑战现有认知的东西,就越能快速学习,也就越能变得更有智慧。
第二种方法:运用预测能力,做出清醒自主的预测,并用这些预测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想想自己正在前进的方向,问问自己:“坦诚地讲,我认为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观察者,他能够仔细审视你目前的生活状况,并根据现在的行为习惯去预测你20年后的生活。那么,他预测你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足够有勇气,不妨问几个非常了解你的人,让他们给你一个坦诚的评估——在他们看来,20年后的你应该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回答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只有当你能觉察到自己预测出的长期结果时,才能停止一味地否认,开始直面生活的真相。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让积极的预测变成现实,让消极的预测得以改变。
积极的情绪源于积极的预测,而消极的情绪源于消极的预测。如果你感觉良好,说明心智地图已经预测出了一个你想要的未来;而如果你感觉糟糕,说明心智地图已经预测到了一个糟糕的未来。消极的情绪是一个警示灯,它提醒你要改变当前的行为,这样才能避免未来面对不想要的结果。
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预测。不要反驳或者试图否认,因为那只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学会接纳这些预测,进而合理应对它们。如果你觉察到内心预期会得到一个消极的结果,那么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判断的依据到底是什么,然后持续改变,直到预期结果发生改变。如果你发现内心预期的未来是积极的,那也看看是什么在给你提供支持,然后做更多这样有支持性的事情。
准确度
你的心智地图跟现实世界匹配的准确度越高,你的能力就相应越强。更高的准确度意味着,生而为人,你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的生活。带着一幅准确的心智地图,你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推动自己向期望的方向前进;而如果心智地图是不准确的,你就更容易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打击。
对现实世界拥有完全清晰的认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你选择了一个职业,你就没法再知道其他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当你选择了一个伴侣,你就没法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更合适。无论何时,当你做出了一个选择,你就很难再知道如果做出不同选择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最让人难受的是,就算你自己感觉非常确定,那也没法完全保证这个感觉就是对的。你以前肯定也犯过错,对吧?经验告诉我们,现在认为正确的一些东西,很可能以后就被证明是错的。
对于当前的真实情况,你可以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清晰感,这种想法没什么错。但是,你永远没法抹除所有的不确定性。所以你其实有两个选择:否认生活中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给自己建立起虚假的安全感;或者,你可以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并与这种多变性和谐相处。
第一种选择,实际上你是在按自己的想法描绘心智地图,无视现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而第二种选择,你是在努力提高心智地图的准确度——虽然你也许并不喜欢现实真相,但那就是现实。
当然,第二种选择是更好的。
当你学会接纳人生的不确定性时,你做出决策的准确度也会随之提升。你会发现,避免一些显著的错误是很容易的,比如把自己的钱都赌掉,或者进入一段虐待式的亲密关系。你将能够更好地抓住真正的机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清醒自主地管理风险,而不是否认风险的存在。学会在不确定性中获得成功,甚至享受不确定性。
除了不确定性,还有一个问题是:你的预测可能是错的。随着经验和认知的提升,你的心智地图中一部分不准确的地方会自动修正;但还有很多时候,有问题的地方本身会自我强化,结果变得越来越严重。这里有一些例子,可以看到心智地图是怎样误导你的。
- 过度归纳:你有过一些不好的约会经历,于是内心就总结出了一个规律——约会是让人失望的。结果你不再去尝试约会了,因为你内心里把约会看作应该避免的事情。遗憾的是,这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再获得好的约会体验了,反过来又印证了你的想法。旧的错误信念会一直霸占你的心智,直到你发起挑战的那一天。
- 预先偏见:你偶然听到同事说,一个新来的同事特别难相处,这让你内心里对那个新同事产生了消极的判断。然后,当你第一次跟这个人共事时,你自然而然感觉会出问题,于是就没那么配合工作。这个同事发现了你的消极态度,于是也用相对消极的态度来回应。结果,这就符合了你最开始的预期:这个人果然有问题。在缺乏直接经验的情况下做出草率的评判,这通常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 自证预言:你的几个朋友之前尝试过互联网创业,结果都失败了。根据他们的经历,你得到了一条经验:互联网创业很难,失败的概率很高。一年之后,你决定在网上开启自己的生意。你的潜意识开始作怪,你开始犯一些本来能避免的错误。结果最后你也放弃了,变得跟你的朋友们一样。
这些错误的心智地图都有一个共同点:做出的预测过度悲观。这种思维习惯会放大恐惧,降低自尊,带来担忧、焦虑等各种消极的情绪。在最坏的情况下,过度悲观的预测会造成抑郁、无助甚至自杀。然而,过度乐观也是有问题的,会导致自负、不合理的冒险等丧失理智的行为。
准确度最高的预测,才是最好的预测。考虑到自我强化效应,预测最好能够提升自尊、积极情绪以及适度的创造性,而避免降低自尊、消极情绪或者不合理的退缩。实际上,预测并不是被动地观察——预测会成为最终结果的原因所在。
接纳
当你能够觉察自己所处的真实现状,并能够基于此做出准确度足够高的预测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全然接纳这个真实现状,以及接纳根据现状所预测出的未来结果。
看看你自己的身体,它健康吗?强壮吗?或者,它很不健康,肌肉松弛,而且很虚弱?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生活习惯,你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你接受那个结局吗?你愿意这样生活吗?
再看看你的财务状况,你能创造足够的财富,让自己不陷入贫穷吗?或者,你正在朝着贫穷发展?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理财习惯,发自内心地问一问自己:我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我接受这个真实的情况吗?
在预测未来的时候,当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根据当下获取的信息,你依然可以得出一个足够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判断。如果你作为旁观者看着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现在的生活方式跟你一模一样;然后,你要打个赌,去预测这个人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会怎么下这个赌注?如果你是福尔摩斯,要根据当前的信息做出判断,你真实的预期会是什么样的?
个人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全然承认自己真实现状的能力。即使你不喜欢,即使你感到无力做出改变,你都至少要先承认真实的情况。当你面对不好的现状时,内心通常会产生抗拒;这种抗拒会迫使你逃避真实情况,陷入持续的分心、逃离、否认和拖延。但只有直面真相,你才能够唤起自身能量,去清醒自主地解决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你害怕的东西,正是你迟早必须面对的东西。
当面对一些不喜欢的现实情况时,你往往会感到无力做出改变;这个时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接纳。没关系,尽管告诉自己:目前的状况是有问题的,但我暂时还缺少做出改变的力量。
开放心态,对自己保持坦诚。虽然你对自己的生活负有全部责任,但当下你可能还没有能力改变存在的问题。承认这一点就好了,这就是目前的真实情况,不要一味否认。永远不要假装喜欢一个你其实很厌恶的工作;永远不要假装享受一段你其实并不满意的关系;永远不要假装自己的财务状况很好,实际上却非常糟糕。如果你想让情况变得更好,首先就要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全然接纳现状。
只有当你全然接纳现状时,才能开始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因为高质量的决策需要基于事实而不是空想。只有当你承认自己的身材确实走样,才能不再假装自己很健康,才能不再接受自己糟糕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能开始明白:如果想让情况好转,就必须做出不同的选择。生活并不会自己改变。
你全然接纳现状之时,就是开始创造理想生活之时。
自我认知
随着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生活的真实现状,你会获得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包括充分理解自己的强项、弱点、天赋、知识、偏好、行为依赖、欲望、情绪、本能、习惯,以及内心的状态。
生而为人,我们内心经常充斥着很多矛盾的想法。一部分自我想要变得健康快乐,高度自知;而另一部分自我却只想吃、睡、玩,当个懒鬼。如果缺乏清醒自主的意识,我们就会陷入自己的本能反应无法自拔,像动物一样生活,而不是拥有高度觉知的人。
你要明白,人的自我认知并不是每天都稳定在相同的水平。有些时候,理性思维占据优势;而有些时候,情绪会冲昏你的头脑。有些时候,你感觉自己超脱了世俗;而有些时候,你又开始担心下个月的收入问题。有些时候,你会吃更健康、让自己充满能量的食物;而有些时候,你又会吃一大堆垃圾食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当你在某种心境状态下做出选择并且采取相应行动时,这些行动就会反过来强化这种心境状态。结果就是,在未来遇到相同问题时,你更可能再次用相同的方式去应对。
比如,你用愤怒去应对问题,这种行为会反过来强化你的愤怒习惯;你用宽容去应对问题,这种行为也会反过来强化你的宽容习惯。既有的自我认知总是倾向于使自身维持不变,所以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总是在重复同一种行为模式。
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随着你达到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最终得以改变低认知状态下的习惯依赖。具体来说,就是远离各种成瘾习惯、消极情绪和基于恐惧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选择的、基于原则的行动。如果想要改变行为习惯,你首先必须建立对内心想法的充分认知。
一个建立自我认知的好方法,就是让你所有的重要决策,都建立在自己最高质量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你感觉自己头脑清醒而机敏的时候,就是做出选择的最好时机。把人生中的重要决策都放在这样的时候,比如职业转换、处理感情关系,或者搬到一个新城市,等等。
学会信任自己在这种更高认知状态下的判断。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做出郑重承诺;之后,在你进入低迷状态,不再有那么高认知的时候,依然坚持遵守已经做出的承诺,即便你这个时候不再觉得那么情愿。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周围的环境会慢慢改变,反过来推动你保持更高认知的状态。通过持续实践,在生活中保持清醒自主将变得越来越容易。
我曾经在自我认知处于很高水平的时候,做出了放弃游戏生意、转向个人成长领域的决定。那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的游戏生意其实运营得不错,而且手上正做着好几个项目。但我对做出的决定感觉良好,我知道这是正确的。然而几个星期过去了,我依然在做着与游戏相关的事情,始终停滞不前。当我进入较低的自我认知状态时,我就怀疑起了当初关于职业转换的决定。于是,我必须再次提醒自己:在处于更高认知状态的情况下,我已经做出了选择,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帮我打消了心中产生的抗拒,坚持原本做出的选择。
我做出的决定可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只要我遵循这样一个程序,至少能确保自己是在正确的状态下,基于真实现状做出选择。
当你持续在高认知状态下做出重要选择时,这些选择最终会变得更加和谐一致,你也更有能力避免陷入模糊不清的状态,在各种选择中犹豫不决,来来回回无法下定决心。请注意:如果你在愤怒、恐惧、悲伤、愧疚的状态下做出决定,就很难遵循真实原则,因为你的判断会受到这些状态的消极引导。
自我认知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真相的认知。当你处于较高的认知状态时,会更加接近真实原则。如果没有遵循真实原则,你的选择就会带来错误的结果;如果遵循了真实原则,你的决策会更准确,最终带来更好的结果。关键点在于:运用你的自我认知,判断出自己是在遵循真实原则,还是在违背真实原则;然后,只有在遵循真实原则的状态下,才做出重要的决定。
真实原则的阻碍因素
一些因素会让你无法完全遵循真实原则,而这会提高心智地图的出错概率。这些因素中有很多会自我强化,改变它们并不容易。但是,当你充分了解这些阻碍因素时,就能更好地避免被它们影响。
媒体引导
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而为了让投放广告的商家获利,就需要引导你消费(如车、药品、食物等)。心智地图准确的人,只会购买自己真正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于是,广告商往往就只展现部分事实,或者干脆传播完全虚假的信息,以此来促进利润增长。举个例子,如果一家酒厂能让你觉得喝酒会变得更受欢迎、更性感,它就能赚取更多利润;相反,如果它传递更真实的信息,告诉你酒精有哪些危害,那它的利益当然会受损。
如果你想完全相信一家媒体所传递的信息,那就必须确定这家媒体不会违背真实原则。但问题是,当利润和真实原则相冲突时,商业性质的媒体并不总能坚持原则。
大量媒体信息的持续影响,会引导你产生对现实世界错误的认知——广告商更喜欢的认知。你越多地沉浸于各种媒体(比如电视)信息中,你的心智地图就会变得越偏离现实。而且,你把越多时间花在各种媒体信息上,就只能剩下越少的时间去进行直接的体验与学习。长期来看,这不是清醒自主的个人成长,而是一种懒惰,一种无趣,一种自我堕落。
如果想减少社交媒体的影响,一个办法是,你可以学着通过直接的体验,而不是通过媒体信息获得快乐。每当面对媒体信息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明白这些媒体其实能扭曲你的认知,引导你相信一些并不真实的东西,然后以此来获取利益。
我有一个乐观的想法:社会最终会发展到一个阶段,那时不再需要媒体的各种操控手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发挥影响和保持真实并不一定要相互冲突。你会在本书第5章中看到,能量原则和真实原则相结合,实际上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这两条原则会组成一个新的衍生原则——主导。
社会引导
社会引导跟媒体的影响很相似。你身处的社会关系——家人、朋友、同事、各种弱社交,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现实的认知。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你持续地被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宗教等因素影响着。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领域可能会把其他的一些价值观置于真实原则之上。于是,你会感到自己被迫也要这么做。长远来看,这种偏离真实的状态会导致自我怀疑,最终使你放弃自身的能量,变得脆弱而又迷茫。重新回到真实原则,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回自己的能量。
在某些方面,社会引导对我们是有用的。比如,正是因为有全社会统一的语言,人们才能彼此交流、建立联系。但是社会引导也会给我们植入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会削弱我们,比如我们对公开演讲毫无根据的恐惧。
有一点很重要:对自己脑子里的信念保持觉知,学会清醒自主地对这些信念进行审视,因为它们都是被社会引导过的。当你觉察到信念、行为和感觉之间存在某些冲突时,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相信曾经被教导的那些东西?我的信念是真实而准确的吗?这些信念跟我感知到的现实一致吗?
为了遵循真实原则,你最终必须放弃那些错误的、不准确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信念。
我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曾经在天主教学校里待了12年,我的所有家人、大部分朋友都是天主教徒。所以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其他信念体系的信息。然而,到了青春期时,我开始怀疑自己被灌输的那些知识,因为这些知识经常跟我观察到的现实相违背。
最终我承认,天主教体系的信念已经没法让我信服,我感到终于能自由探索自己真正认可的信念体系了。有些时候,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排斥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但是我明白,相比一味遵从社会教条,相信自己显然更为重要。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贬低任何一种信念体系,而是想告诉你:要对自己的判断报以充分的信任,即使别人不理解你,那也没什么。自我信任让你获得自由,自我怀疑则让你变成他人信念的奴隶。
错误信念
有时候你会持有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有的只是部分错误,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有一些错误信念是你自己偶然获得的,也有一些错误信念是被他人有意灌输的。这些错误信念带来的影响就是:你做决策时会被误导,于是最终得到错误的结果。
我刚毕业创建自己的游戏公司时,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关于生意的错误信念,结果造成了很多愚蠢的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比如,我错误地认为对方只要签订合同就一定会遵守,却忽略了任何交易本身都有风险;我签下了几个重要的项目,之后它们变成了公司收入的支柱,后来却迅速失败了。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摆脱自己原本持有的那些错误信念。随着我把这些信念一个一个地清除,我做决策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原本快倒闭的生意也慢慢开始赚钱了。
真正清醒自主的个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能定位自己持有的错误信念,并将其彻底清除。请对新信息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如果你怀疑自己的原有信念存在问题,那就尽管对这些信念发起挑战。在本章的后续部分,我会提供一些简单的方法帮你做到这一点。
情绪干扰
强烈的情绪会削弱你准确觉察现实的能力。恐惧、愤怒、悲伤、羞愧、沮丧、压抑、孤独……这些情绪都会导致你无法清醒思考,从而把错误信息当作真相。而另一面,积极情绪也可能导致你过分乐观,于是做出不合理的冒险行为,或者给出不可能完成的、过于激进的承诺。
通过提升自我认知,当自己的判断正在被情绪影响的时候,你就能够意识到了。情绪可能会让你无法准确觉察现实,而高度的自我认知则让你避免在错误判断下做出行动。
生活中重要的决定,应该在你头脑清醒、足够理智的时候去做,而不能放在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时候做。但同时需要注意,很多时候情绪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性,能够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可以把情绪看作潜意识对未来预测的一种外在信号。所以,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去做出那些能给你带来积极感受的决定。
成瘾行为
吸烟、喝酒、不停地刷手机……这些成瘾行为让人很难接纳现实真相,因为这些行为天然就助长盲目和否认。比如,你每天都吸烟,这种行为本身就让你难以真正接受一个事实:吸烟有害健康。如果你害怕戒烟,觉得那样会很难受,那么你就会更倾向于忽视关于烟草的真相,因为这些真相会驱使你面对恐惧,驱使你戒烟。
成瘾行为给错误信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人会对自己的成瘾行为感到羞愧,所以尽可能地把这些行为隐藏起来。于是,维持一个虚假形象变得比保持真实更加重要;秘密、欺骗、谎言……这些东西最终代替了坦诚的沟通。
克服所有成瘾行为的第一步,就是承认现实真相:我确实有成瘾问题。克服习惯可能会很痛苦,但如果你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问题的存在,这就有助于避免进一步逃避和否认。你不妨告诉自己:我现在有成瘾行为,我想要改变,但暂时还无力改变。这完全可以。
对自己保持完全坦诚,远好于生活在一味的否认中。你往往会发现,当跨出第一步之后,能帮你完成改变的内部和外部资源会进入你的生活,他人对你的反应会是热情和支持的,而不是鄙视或者评判。
心智不成熟
想做到全然接纳现实真相,实际上需要一定程度的心智成熟,而心智成熟往往来自经历。你积累越多不同的经历,心智就越能更快成熟;你越是从逃避、幻想中寻求舒适区,就越会因心智不成熟与错误信念长时间经受折磨。
小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最不准确的,因为他们缺少经验积累,所以他们不太能对外部世界做出准确的判断。随便用一点小把戏就可以骗过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虽然这些把戏可能在成年人看来很容易被识破。很好理解,因为成年人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经验,所以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但小孩子并没有这个能力。
你不能一边遵从真实原则,一边又逃避它。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真正清醒自主的人,就必须摒弃心智不成熟的逃避习惯,拥抱更深度的成长——只有成熟的心智才能得到。
次要收益
次要收益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每当你拥抱虚假信念,并从中获得了短暂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次要收益。比如,你在公司里撒了一个谎,但用这种方式避免了被炒鱿鱼;你否认亲密关系中存在问题,但用这种方式维持了暂时的和平;你吃了一顿垃圾食品,但好处是它比较方便……
长期来看,偏离真实原则从来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偏离源于你无法接纳根据真实现状做出的真实预测,源于拒绝开放坦诚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仔细回顾过往,你会发现,次要收益背后总是有某个更深层次的、你强烈否认的错误信念。你拒绝解决问题,最终会形成一个持续的恶性循环。当前的表面好处取代了长远的收益,于是你被拖入一个充满压抑和逃避的状态。你越屈服于次要收益的诱惑,就越活得自欺欺人。
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在做一份工作,你觉得这份工作很不适合自己,你知道继续做下去是个死胡同,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你就是不能让自己接纳当前真实的状态;相反,你一直活在逃避里,假装情况会在某天自动变好。
你没有选择直面真相,而是寻找其他方法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于是陷入次要收益的诱惑中。你放弃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转而去追求金钱、他人的认可,或者仅仅是当下的舒服;你放弃了真实的成长,而只求在一家公司里升职加薪;你放弃了长久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而只得到一大堆通讯录名单,其中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你、接纳你,喜欢真实的你;你放弃了人生中真正值得尝试的挑战,而停留在虚幻的安全感里。
屈服于次要收益,带来的将是长久的不满、空虚,以及不快乐。次要收益只是短暂的解药,永远无法带来让你真正感到满足的结果。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这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请拿出一些时间,去做一些深刻的内省。哪怕你暂时还没有能力解决长远的问题,但至少先承认自己的真实现状。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浪费在维护一份虚幻的成就感上。
怎样让自己活得更真实
你可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很多虚假信念和逃避行为,这很正常。你可能会因此认为,让自己重新回到真实原则的轨道上,这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不要灰心。你在真实原则上前进的每一步,都会让之后的成长变得更容易,进而不断达到更高程度的坦诚、自我认知和接纳。你并不需要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
下面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练习,你可以用这些方法让自己更接近真实的生命状态。
自我评估
获得更多真实认知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做一个快速的自我评估。给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分,最低1分,最高10分。1分代表着,在这个方面,你完全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10分代表着,在这个方面,你当下完全在过着自己渴望的生活。请花几分钟时间做一下这个评估:
你的答案会提供一个有效的快照,从中可以看出自己在相应方面做得怎么样。通常你会发现,一些方面落后于其他方面,有时候甚至是远远落后。有趣的是,通常就是在那些评分最低的方面,我们最明显地屈从于虚假和逃避信念——因为这些方面正是最难面对的。但这些问题并不会自动变好,除非你开始直面和接纳真实现状。
我希望你看一看这些不同方面的分数。把那些评分低于9的挑出来,打一个叉,然后写上一个新的“1”。所以现在,各个方面的评分要么是1分,要么就是9分或者10分。
如果你没法给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打9分或者10分,那么很显然,你并没有在这个方面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当你给某个方面打7分的时候,会尤其难以承认这一点。乍一看7分似乎还不错,但是真正的9分和10分,要远远超过7分的状态。尤其是10分的状态,实际上比7分好了太多。打个比方就是,7分连10分的尾灯都看不到。
你让太多虚假和逃避信念进入自己的生活,这就是7分的状态。7分是一个很有欺骗性的分数,本质上是一个被伪装了的1分。
要么你已经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要么你就没得到,清晰分明。6分、7分、8分——当你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想要的状态时,经常就会给这么一个分数。你只是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真相。
我知道这话不好听,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我对其他很多人的观察,人们通常会给自己的生活打7分,而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罢了。7分是一个工作,而不是一份事业;7分是一张让人过得还算舒服的契约,而不是一段真正满意的亲密关系;7分是一笔能覆盖生活支出的收入,而不是真正的富足。当你给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打7分时,你其实是在说: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做得更好,所以就假装现在已经足够好吧,很多人可能还不如我呢!
然而真相是:你并没有在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已然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一个坦诚的评分,更大程度上是关乎你前进的方向,而不是你当前所处的位置。举个例子,我当然是热爱自己现在的职业的,我肯定打10分。我在个人成长这个领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这并不是我打高分的原因。如果我回到刚起步的时候,虽然那时还没有获得任何外部成就,我依然会给这份职业打9分或者10分。原因是,我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当你给生活的某个方面打7分时,意味着你其实走在错误的方向上,但你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正走向一个没有前途的未来;所以换个角度,你开始基于现状进行打分:看啊,我已经在这条(错误的)路上成功地走了这么远呢!
你给自己打出一个7分,是基于自己在这条路上所处的位置,是基于已经走完的距离,但问题是,这条路本身是一条1分的路。
你所在的位置并不重要,你的评分要基于这条路的方向。你可以什么都还没有,刚刚开始一个新的职业、一段新的关系、一次新的精神探索,但你依然可以打10分,只要你是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的。
现在,请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生活的各个领域,然后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什么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我犹豫、不敢承认,因为我觉得自己无法得到?我想体验什么样的人生?
你想要自己想要的东西,请学会坦然接纳这一点。别再否认自己真实的渴望,别继续活在逃避里。
写日记
获得新认知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日记。把自己的想法从脑子里提炼出来,写在纸上,你会看清一些原本可能错失的东西。
一些人只是把日记当成记录每天生活和想法的工具,但日记真正的威力在于:让你超出日常的思维,从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用日记做很多事,比如解决难办的问题,头脑风暴想出新点子,看清模糊的现状,评估自己对目标的完成情况,等等。在基本的记录功能之上,日记其实能极大地促进你的个人成长,只要你抱着这样的目的去使用它。
很多人喜欢把日记写在纸上,也有人喜欢用Word,还有一些人喜欢用专门的记录软件。我在很多年里都用纸质日记本,但是在2020年换成了日记软件。软件的好处太多了:打字比写字更快,你写下的内容会保存在安全、私密的数据库里,可以很快地搜出以前保存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整理分类,可以很容易地备份,可以保存图片、录音、视频、电子表格、文件、网站链接……一旦你尝试过软件,就再也回不去了。
媒体戒断
减少媒体信息干扰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尝试一个30天的“媒体戒断”。在这30天里,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任何网上信息。完全隔绝各种媒体信息,看看会发生什么。
在《不看电视之后,我体验到的8个变化》这篇文章里,我记录过自己的社交戒断体验。连续30天不看电视之后,我感觉自己又能够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了。我花了更多时间去跟朋友相处,也花了更多时间外出而不是待在家里。这次尝试让我很受启发,建议你也试一试。在这本书的第8章中,你会了解到更多关于“30天尝试”的知识。
——
在本章的结尾,我想把《镜中人》这首诗分享给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第一次听到它时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其中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希望你也像我一样喜欢它:
当你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获得所求,
当世界加冕你为一日之王,
请走到镜前照见自己,
聆听那镜中人有何心声。
他人的评判终将逝去,
既非父母,亦非伴侣,
你生命中真正的主宰,
正是面前这镜中之人。
他才是你应该取悦的人,不必多虑其余,
只因唯有他伴你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
艰难险阻都可逾越,
只需镜中之人与你为友。
你或许像杰克·霍纳挖出珍宝,
于是自认卓绝之才。
镜中人却说,若你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你就只是一个乞丐。
你可以欺骗整个世界,
赢得身后无数掌声。
但你若对镜中人欺瞒失信,
最终将只有悲伤与泪水。
——德尔·温布罗(1895—1954),作于1934年
希望你能够听从这首诗第一节的指引。走到镜子前,看看自己——镜子里的这个人,称得上是我的朋友吗?
如果你希望获得清醒自主的成长,就一定要学会拥抱现实真相,放弃错误信念。真知推动成长,而错误信念只会阻碍成长。无论何时,如果你感到自己偏离了人生的正轨,那就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是否依然遵循着真实原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付出努力,让自己看清更多现实真相,提高认知,以及全然接纳自己所处的真实现状。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下一条基础原则;正是有了这条原则,我们才得以发掘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