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对于生物的起源,宗教中有解释,比如《圣经》中称,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人和万物;中国古代则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但这些终究只是人们的想像。那么,世界上千姿百态的生物,到底是怎么来的?人类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人们提出很多假说,而其中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就是达尔文的演化论。
达尔文其人
查理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生于一八〇九年二月十二日,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达尔文的青年时代游手好闲,经常被父亲指责:“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整个家庭的耻辱!”这时的达尔文,除了跟当时的男孩子一样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外,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一八二五年,达尔文被送进了爱丁堡医学院──老达尔文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只是,小达尔文对医学提不起兴趣,再加上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鲜血,于是两年后,达尔文从医学院退学。
后来,达尔文又听从父亲的安排,进了剑桥修神学,但他对神学也毫无兴趣,以致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的时间,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很多。不过最终也在一八三一年毕业,准备当一名乡间牧师。
虽然达尔文并没有在学校课程获得太多知识,但他在课余时却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并接受了科学训练,他在博物学(Historia Naturalis)上展现出来的天赋,也得到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一八三一年底,达尔文随小猎犬号远航,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的对象包括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把它们运回英国,为往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小猎犬号历经五年,最后才回到英国。
一八三七年,小猎犬号之行已经结束一年,达尔文开始秘密研究演化论。他的第一份笔记,是家养和自然环境下动植物的变异,根据这些笔记他进一步推导:任何物种的个体都各不相同,都存在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会影响生存能力,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有强有弱。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能产生较多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优势,而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其结果是使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达尔文称为天择(Natural selection)。
在达尔文看来,长颈鹿的诞生并不是因为用进废退(Use and discard),而是因为在长颈鹿的祖先中,本来就有长脖子的变异;而当环境发生变化、食物稀少时,长脖子有了生存优势,因为牠们能吃到高处的叶子,一代又一代天择的结果,就是长脖子的性状在群体中扩散,长颈鹿这个新物种于是诞生。
达尔文于一八五九年发表《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这本书在科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物种起源》最终获得广泛认同,天择理论也被称为“达尔文主义”,至今仍在沿用。
《物种起源》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指出,生存竞争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在生存竞争中,能更适应生存环境的有利变异,将被保存下来,后代也有相同性状,而那些不利的变异将消失,即“天择”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不是特殊的创造物,而是少数几种生物的直系后代。经过物竞天择,逐渐诞生新物种,从而逐渐演化。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由低等向高等发展,这从无数事实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整个欧洲掀起了滔天巨浪,引起了激烈的论争。牛津大主教认为,达尔文的演化论与上帝的教义格格不入,但达尔文面对攻击毫不妥协,并认为他们的攻击,证明了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他知道,演化论取代神造论,将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许多进步的学者,都拥护达尔文的演化论。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英国博物学者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表示支持达尔文,说即使会受到火刑,他也要拥护。同样支持达尔文的,还有英国植物分类学家虎克(Joseph Dalton Hooker,不是跟牛顿不和的虎克)。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生物演化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造论,并在严格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学,从而成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演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