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梦游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梦游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既有寻常的,也有离奇的梦游。
梦游有哪些离奇表现
在梦游时,人会不自主从床上突然爬起,胡言乱语;甚至有条不紊穿好衣服做饭;或跑到外面绕了一圈后,又回来接著睡,次日醒来,却对夜间发生的事没有任何记忆。据报导,有个医学院的学生得了梦游症,常常独自在夜间起床走到解剖室,破门后咬食尸体的鼻子,然后再回到宿舍躺下睡觉。后来,学校发现许多尸体的鼻子不见了,经过调查,才真相大白。
梦游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据说有一位法国的梦游症患者,竟一次梦游了二十年之久。一天晚上,他熟睡之后突然爬起来,离开了妻子和五岁的女儿,来到伦敦,并在那里找了工作,娶妻生子;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晚上,他一下恍然大悟,便急匆匆返回法国。第二天早晨,阿里奥才一觉醒来,他的法国妻子看到了白发苍苍、失踪二十多年的丈夫,悲喜交集问道:“亲爱的,你逃到哪里去了?二十多年来音讯全无。”可是,阿里奥却伸了个懒腰,若无其事地说:“别开玩笑!昨天晚上我不是睡得好好的吗?”这听起来实在像一个传奇。
据统计,在全球人口中,梦游者的人数约占百分之一~百分之六,其中大多是儿童和男性,尤其那些活泼与富有想像力的儿童,大多都出现过数次。而患有梦游症的成年人,大多是儿童时代就会梦游的人。如果将仅出现一次梦游的儿童也算进去,有四分之一的人出现过梦游。一般来说,梦游对于儿童不算大毛病。相比之下,成人梦游则少得多,但成人梦游通常是一种病态行为。
梦游是怎样形成
过去,世人对梦游一直存在误解,大都认为梦游者是魂不附体或鬼怪上身,使得梦游症笼罩著一层神秘和恐怖的面纱。经心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深入研究,现在证明,梦游其实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而已。
那么人为什么会梦游呢?关于梦游症的成因有两种理论,不过都缺乏充足的证据。
一种是催眠理论。在创立催眠术时,梅斯梅尔(Franz Anton Mesmer)就发现,被催眠者往往会出现梦游症状。根据现代催眠态的分类标准,梦游是催眠可导致的最深状态。当被催眠者进入梦游状态以后,催眠师可以命令被催眠者做一些日常事务,被催眠者就能够像正常状态下那样顺利完成。催眠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根据言语暗示,在大脑中枢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同时抑制其他部位的活动。梦游也是如此,有一部分大脑中枢会兴奋起来,而其他部分则还在睡眠之中。从催眠状态醒来以后,患者会忘记催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正如被催眠者一样,梦游者不过是排演一次预先设计好的剧本。当然,这只是一种近似比喻的解释。
另一种理论是精神分析论。佛洛伊德认为,梦游表现为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时候的发作。确实,梦游患者总是有些痛苦的经历,透过精神分析的理论,我们可以很直观解释梦游症: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冲破自我的警戒,而面对气势汹汹的本我力量,值勤的自我只可逃避不管,有个别值勤的自我还被拿来帮忙,因为人的言行都是自我的职责。本我任性一阵以后,消耗了不少能量,自我的值勤者就会把本我赶回。而为了逃避超我的惩罚,自我的值勤者隐情不报,结果梦游者醒来后,便对发生过的事一无所知。虽然这种解释看起来有点荒诞,但从逻辑上能够讲通。
梦游的缓解与治疗
由于梦游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并造成别人的不安,影响到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因此最好还是预防和治疗。
梦游症的治疗,必须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儿童易出现梦游,所以不必过于惊恐,绝大部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随著年龄的成长发育成熟,梦游也就不治而愈。如果一周出现三次以上,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延续到成年。总之,家庭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并要进行如门窗加锁、房内不生火、不放危险物品等必要的安全防范。一般在患者梦游期间不主张唤醒他,以免出现过分反应。
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辅以适当剂量的镇静安眠药物,如安定(Diazepam)、安定(Meprobamate)、利眠宁(Librium)等。据报导,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于临睡前口服三环类抗忧郁剂(Imipramine),也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