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化,习俗,传统,禁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元节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民间传统节日,俗称“鬼节”。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著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七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而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中元节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天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14

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透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在华人民间的传统习俗里,中元节是个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众生的日子,家家户户必大事庆祝一番。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

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七月十五日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外还有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替每个人捏一个大花馍。送给晚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羔羊跪乳,希望晚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长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喜好,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

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用花、鸟、蝴蝶、蜻蜒、松鼠来点缀。个头较之前的小,做为拜访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庆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场也十分讲究,一些民间团体或公司的中元会也纷纷成立,从这种趋势来看,这个华人传统习俗,在新加坡,一般都会拜祭大烛大香,一排一排的排开去,有的高十几二十英尺,很是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