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个体差异:最佳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睡眠人人需要,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睡眠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个人需要的最佳睡眠时间不尽相同。
虽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才算是拥有优质睡眠。”可事实上,8小时睡眠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曾经担任英国睡眠协会会长的尼克·利特尔黑尔斯也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8小时的睡眠时间,因为这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反而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42岁的马华在某医院担任医务科科长,他身兼数职,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睡眠时间常常达不到8小时,但他看上去总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工作效率也很高,让同事们非常佩服。
有好奇的朋友曾经观察过他的睡眠情况,发现他入睡很快,躺在床上没几分钟就睡着了,睡着后呼吸深长、均匀,睡姿比较固定,很难被唤醒,但醒后自我感觉疲劳全消,头脑也非常清晰。
与马华相反,25岁的陶乐对“8小时睡眠”理论极为信服,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睡足8个小时,周末如果没有什么事情还要在床上多睡一会儿。
可是她的睡眠质量却明显比不上马华,她入睡比较困难,上床后最少需要半小时才能入睡,睡着后呼吸较浅、不太规律,四肢偶尔会出现抽动情况。而且她很容易被唤醒,醒来后头脑昏昏沉沉,精神不足,就像一夜不曾入眠一样,白天还经常打哈欠,说自己“很困”。
对比马华和陶乐的睡眠情况,你会发现两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有很大差异。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会像马华一样,每夜睡6~7个小时,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会表现得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处理事务井井有条。
因此,如果你也有入睡快、睡眠深、精力恢复较好等情况的话,就不必追求8小时睡眠,否则难免会像陶乐这样因为睡眠时间过长而引发神经系统紊乱、心脏功能减弱,最终会造成失眠、头昏脑涨、身体疲倦等不良后果。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的一项研究,成年人的睡眠若是在6.5~7.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但若是睡眠时间少于4.5小时或高于9.4小时,死亡率就会明显升高。
也就是说,睡眠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不利于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睡眠时间”呢?
1.根据自己的睡眠周期安排睡眠时间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了解到,睡眠周期可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而研究发现一个睡眠周期为90~100分钟。一个周期结束后,你可能会醒过来,之后会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但你通常不会记得自己曾经醒过。
在一夜之间,大概会出现4~5个睡眠周期。如果某个周期还没有完成,比如正处于深睡眠状态的时候,却被突然惊醒,你便会感到头昏脑涨、精神不振。
因此,你可以按照睡眠周期来计算自己需要的睡眠时间——先给自己选择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再倒推入睡的时间。假设你希望获得5个睡眠周期,按照一个周期90分钟计算,你需要450分钟的睡眠时间,即睡足7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在早上7点起床的话,你就得在晚上11点半入睡,考虑到上床入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你还得把这段时间也算入其中:若你每天上床后需要20分钟才能入睡,你就得坚持在晚上11点10分前上床,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5个完整周期的睡眠。
2.逐渐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睡眠周期
由于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一样,所以你在规划睡眠周期时,还可以自行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安排。
比如,你可以尝试5个周期(7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坚持1~2周后,如果睡眠质量没有提升,醒后仍然感觉疲倦,就说明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适合你。
那么你可以尝试4个周期(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你感觉没有睡够,还可以将睡眠时间调整为6个周期(9个小时),直到找到自己理想的睡眠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就像每天不必强求睡足8小时一样,你也无须强迫自己一定要睡足几个周期。偶尔因为特殊的工作或生活安排打乱了一两天的周期,你也不必耿耿于怀,否则反而会影响正常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