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重点培养“贵族学生”的做法合理吗?
情景再现
某中学开设了“国际班”“培优班”等特殊班级,以培养部分特殊学生群体。学生家长可根据自己对孩子未来的规划,选择相应的班级项目,例如打算让孩子出国留学的便上“国际班”,打算让孩子参加特招考试、保送项目的则上“培优班”。学校为了达到“培优”目的,给特殊班级配备了最雄厚的师资,还安排了一些普通班级没有的课外活动和项目,如话剧表演、高尔夫等,连校服都更加“高级”,单独向知名品牌采购。由于配套设施成本高昂,特殊班级需缴纳的费用也比较高昂,该校特殊班级的学生渐渐理所当然地成为“贵族学生”。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生家长的热议,一部分家长认为,花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天经地义,学校开设这些班级没有什么不妥。而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这种分化严重、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之间产生攀比心理,对没有条件上特殊班的学生极其不公平。学校也因为家长的异议难以顺利展开特殊班级的发展和优化。
法律分析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优势,许多学校已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区别对待也会让普通学生产生落差,有不公平的感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对家庭困难、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应当提供关爱;对行为异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帮助。”《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这条规定的目的就在于缩小教学差距,避免不平衡的教育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校可以拥有自己的教学办法和特色,但应当以公平教育为原则。上述案例中,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合理增设相应班级本身没有问题,但安排不对等的师资条件、配套设施就失去了特殊班原有的本质,使得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
所以,学校在实施自己的特色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整体的受益情况,以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尽量避免差异化的教学。例如,既然有“国际班”“培优班”,那么也可以设置与普通班级同等条件的特长班或兴趣爱好班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设置一定的门槛,让一些没有条件的学生不得不变“普通”。在课外活动、校服等配套方面,学校也应当做到一致,避免学生产生不公平和攀比的心理,给未成年人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