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规范化与国家通用手语研制
手语是聋人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最有效途径,是聋人群体获取知识、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与媒介。加强手语规范化建设,关乎聋人语言文字权益的实现,关乎聋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融合发展,关乎聋人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手语规范化工作,成绩显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成立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并公布试行了《聋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改革开放以来,手语研究与规范工作进程加快。1979—1982年,我国试行推广《聋哑人通用手语图》;1987年,在《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共4辑)基础上新增500多个手语单词,合编为《中国手语》;1990年,正式出版《中国手语》;之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手语》的续集和修订版,编辑了计算机、美术、理科、体育等专业手语以及《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常用手语》;同期,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广使用《中国手语》。新时期以来,研制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成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核心任务。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规范、推广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2012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发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首次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建设列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任务,提出“研制通用手语国家标准”;2015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了新时期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手语盲文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快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系列规范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关于手语规范化的研究,讨论了手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手语规范化的方略措施,探讨了手语规范化的相关理论问题,论证了在《中国手语》基础上研制国家通用手语的必要性。
——手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孟文(1994)、戴目(1999)、崔淑云(2007)等专门论述了手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包括六个方面:有利于全国各地聋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聋人和健听人之间开展社会交往,有利于聋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聋人手语的研究,有利于开展对外手语交流。此外,杨树山(1999)、王欢(2015)分别指出手语规范化对特殊教育中提高手语授课质量,以及对手语信息服务中提高手语电视节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手语规范化的方略措施。沈玉林(2008)指出,手语规范化工作需要以手语为母语的聋人参加,应该是聋人群体自身的任务和责任,他们应该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聋校是手语规范化工作的重要领域,要重视聋校的作用;手语规范化工作要上升到国家语言规划的高度对中国手语的语言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崔淑云(2007)提出,手语规范化要将推广中国手语作为一项社会化工程,政府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手语推广提供法律保障,营造手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发挥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中国手语的重要作用,加强手语师资培训,努力营造聋生学习、生活的校内环境,开设手语课程、加大中国手语的研究工作。
——手语规范化的相关理论问题。(1)基础概念及其内涵。沈玉林(2008)探讨了“中国的聋人手语”“中国手语”“中国标准手语”“《中国手语》”等概念的不同内涵:“中国的聋人手语”是对中国各民族聋人群体使用的民族手语的总称;“中国手语”是中国聋人群体的共同语,存在着变体和方言;“中国标准手语”是中国手语的规范形式,是在中国手语的诸多变体中,按一定的条件被选出来,作为规范在全国聋人群体中推广的手语“普通话”;“《中国手语》”反映的是中国手语中的部分“标准”词汇,它不能代替中国手语的全部内涵。沈玉林(2008)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手语规范化工作已经不是在多种手语体系中选择一种作为共同语的问题,而是在中国手语的多种变体中选择出标准手语作为中国聋人群体的规范手语”。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政策文本中的“国家通用手语”实际上就是沈玉林(2008)辨析的“中国标准手语”。(2)手语性质。黄伟(2009)、葛遂元(2012)等指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还是依附于有声语言而存在,始终是一个理论研究热点,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国外的发展趋势是视作一门独立的语言。(3)手语拼打规则。这也始终是手语规范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使用汉语语法规则还是尊重聋人习惯的分歧,“但聋人日常使用手语习惯尚未总结出来”(黄伟2009)。
——研制国家通用手语的必要性。沈玉林(2008)指出,中国手语规范化工作应该是推广中国标准手语的语言系统,包括推广使用规范的语形、语汇和语法,而不是单单推广手语工具书,编纂和推广《中国手语》不能作为中国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全部。顾定倩等(2005)等的实证调查显示,《中国手语》存在以下不足:词汇数量不足;缺乏专业词汇;对偏僻词汇无法翻译;有些手语动作不够形象,理解困难;不该采用同音字借用;和地方手语差别太大,不便推广应用。沈玉林(2008)和顾定倩等(2005)的研究显示,克服《中国手语》存在的缺陷,并在其基础上研制内容更加全面的国家通用手语,迫在眉睫。
2017年,历经六年研制的《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通过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是新时期手语规范化取得的重大成果,研制课题组成员魏丹、顾定倩(2017)发表文章介绍了研制和试用过程,值得重点关注。同时,顾定倩(2017a,2017b,2017c)对国家通用手语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述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手语规范化经历了从融入手指语到减少手指语、从注重书面语到注重自然手语等的发展,显示了手语规范化指导理念和基本原则的不断进步、对手语性质理论认知的日益深刻,以及对聋人主体作用和使用习惯的充分尊重。
2017年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摘编如下:
一 早期手语规范化探索
(一)手语规范化与通用手语研制
“通用手语”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7月29日,中国聋哑人福利会成立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标志我国有领导有组织的通用手语整理研究工作正式起步。
……
从当时的文件用语可以看出“通用手语”与手语的“规范化”是连在一起的。通用手语其始在整理、制定通用手语词汇,其终在收规范统一手语动作之效。 【顾定倩(2017a)】
(二)手语规范化的迫切需求
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史料,进行通用手语研究制定有两个背景:一是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它成为全民认读汉字的工具,聋人特别是聋生自然也不例外。那么表达汉语拼音的手指字母方案也需要尽快出台,以取代聋校当时使用的表示注音字母的手指字母。当时研制汉语拼音手指字母不仅考虑要起帮助学音认字的作用,还想用其表达常用虚词和抽象概念。二是方言性的家庭手语和地方手语不适应聋人参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需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绝大多数平民百姓的聋人缺少教育、就业和参与社会活动机会,加之分散居住,聋人难得遇上与自己一样的聋人进行交流,即使有也不多。与听人不同,聋人交流的范围狭小自然会形成只有家人看得懂的家庭手语或者只有本地聋人看得懂的地方手语。由于缺少交流的机会,手语不同给聋人带来的影响还不明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工农业生产建设让众多的聋人投入其中,被组织起来的聋人需要彼此交流时手语不同导致的障碍就凸显出来,克服此障碍最合适的方法是形成大家都学都会的通用手语,以准确、完整地传递信息。
……
语言的交流互鉴和丰富只有在人的相互交往中才能实现,而人的交往机会有无、范围大小、频度多少、内容深浅等显然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因此,提出制定通用手语是我国社会发展和聋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顾定倩(2017a)】
(三)初始期的手语规范化原则:融入手指字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聋人的主体在农村。他们绝大多数是文盲,既不懂文字,又没有语言。不仅不能与周围的听人沟通,聋人之间也无法很好地交流。尽管少数有文化的聋人中存在地方手语,但远远不能满足全国范围聋人掌握语言、获得文化、参加生产和社会活动的需要。所以,一方面挖掘当时现行手势,另一方面大量编制聋人没有但又迫切需要的新手势成为通用手语初始期工作的必然选择。
1958年,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确定了以下几个手语规范化的路径:一部分完全新创,不同于各地区的手势;一部分加工修改某一地区表现方法较好的手势;一部分保留各地区原来相似的手势,包括已经使用较普遍的汉字式手势,如“工”“人”“公”等。关于编制新手势,当时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共识:“利用手指字母使聋人手语逐步规范化”“要使手势语和手指字母两者互相结合起来,手势语能够借助手指字母来改善它的表现方法,使它向口头语、书面语靠拢,具有文理;而手指字母可借助规范化了的手势语,传播更深广,使用更普遍”。规范化的手势语是使手势语和指语相结合,这种两结合的手的语言我们叫它为“手语”。
在初始期的1960年,研究者提出“结合手指字母修订手势符号的原则”,并具体指出三种使用指式的方法:不便使用形象化动作表达词的时候;用指语缩写法表示常用词和短语;与形象比画动作结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手指字母开始大量进入手语中,原本是要去表达不便于用形象动作表示的抽象的词,像虚词以及“如果”“但是”“虽然”这样的连词,但后来又扩大用于表达专用名词,如各省省名。这种做法使得手势更多地朝表音方向转变。 【顾定倩(2017b)】
(四)发展期的手语规范化原则:编手语
在经过“十年动乱”的停顿后,20 世纪70年代末通用手语研究再次启动,当时仍然是把补充新词新手势作为主要工作,进而在80 年代再编《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和新编《中国手语》过程中,除继续坚持适量使用手指字母,表达难以用手势动作表达的词的思想外,还提出了以下四个新的原则:一是统一基本词的原则。将词义相同,而各地手势不同的基本词动作予以统一。二是保留手势的形象化原则。制定手势动作力求形象直观。三是同字异义动作有区别的原则。对同字异义的词设计不同的手势。四是加索引,提高检索力的原则。
《中国手语》问世后,编者发现,仅仅从手势动作设计方面提出指导原则还不够,作为通用手语性质的手语书还必须从选词角度提出指导原则。另外,设计手势动作时的各条原则如何协调贯彻,也需要进一步梳理。对此,1994 年编者在续编《中国手语》(下集)时将手语的编纂原则明确分为选词原则和动作设计原则两个部分,并首次总结提出通用手语书的四个选词原则:
一是常用性原则。手语书要收录日常生活中聋人最经常接触和使用的词汇。这是使用频率的指标。二是通用性原则。手语书要收录对不同群体的聋人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的词汇。这是适用范围的指标。处理普遍性用语与行业性用语的关系。三是规范性原则。手语书的选词和义项动作的表达要有依据,这主要是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性的语言工具书,避免随意化。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解释手势动作设计的含义。四是易编性原则。手语书在选词阶段就要考虑所收录的词汇是否容易编出手语动作,所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打,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而被理解。
另外,在手语动作设计方面,在《中国手语》原有四条原则的基础上编者补充提出第五条科学性原则,即选择和设计手势动作应尽可能比较准确地表示和贴近词目的含义。
2003年编者在修订《中国手语》时,在手语动作设计方面,又补充了方便学习和使用的原则,即手势动作的设计既要体现科学性、形象性的原则,还要尽量做到简单统一,便于聋人学习和使用。这是第一次从学习者的角度提出手语编纂的原则。 【顾定倩(2017b)】
二 新时期国家通用手语研制
(一)需求与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化工作,成绩显著。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各地聋人使用的手语仍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形成一种通用的手语。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各地聋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增多,手语沟通不顺畅已经影响到他们有效参与社会生活……
我国手语研究起步晚,从事手语研究、规范和推广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亟待提高;手语的社会服务也十分缺乏。手语的现状与广大聋人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国语言文字事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及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加快手语规范化进程已经成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对残疾人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信息以及更加公平地参与社会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魏丹,顾定倩】
20世纪末,手语语言学理论逐步传入我国。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我国手语语言学研究者对于手语的认识出现了重大变化。这给新时期通用手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2011年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将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研究列为国家语言研究的重大项目。 【顾定倩(2017b)】
(二)方向与目标
国家通用手语研究的方向是:在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在手语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尊重手语的自身表达规律和特点,克服以往让手语对应汉语的思维定式,汲取《中国手语》因许多手语与现实脱节而被诟病的教训,力争使新的通用手语反映或接近于聋人日常使用的手语。 【顾定倩(2017c)】
“国家通用手语”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丰富聋人手语词汇表达的内容,分析聋人手语句法表达特点,形成具有规范性、引导性的全国通用手语,为聋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的沟通条件,并为今后我国通用手语的研究与发展完善奠定基础。
研究的具体目标是:在手语词汇方面,补充手语常用词数量,使词汇量达到8000个左右,基本满足聋人学习、工作和日常交流的需要;对《中国手语》(修订版)一书中不符合聋人手语表达特点的手势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规范性的常用词通用手语动作方案。在手语句法方面,依据手语语言学理论,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以本课题采集的聋人手语语料为基础,归纳、分析手语词和句法表达的主要语法现象与特征,提出例证,引导聋人和从事聋人工作的人员重点认识、理解在句子中如何运用手语,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魏丹,顾定倩】
研究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增加新的、弥补缺的、改正错的。根据调查结果,反映出手语动作不一致和词汇量不足是目前手语使用中面临的两大问题,表达同一概念的手语动作不一致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手语沟通产生困难。 【顾定倩(2017c)】
(三)基本原则
尊重聋人主体地位的原则。聋人是手语最主要的使用者。因此,在整个研究中以聋人手语为对象,以手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聋人为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充分听取聋人的意见,平等交流。
实用性原则。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的研究,根据聋人的生活需要,将接受教育和享受公共服务作为重点,增加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所需要的手语词汇,句法说明也力求通俗,以便于聋校教师和手语翻译了解运用。
求同存异原则。手语具有语言的任意性性质,使用灵活,差异多样。同时,对手语本体的语言学研究起步不久,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各界对手语的认识和使用水平尚不统一。因此,在词法方面,本研制标准既将形成一致或基本一致共识的手语动作载入,也将使用普遍但有南北差异的手语动作列出。在句法方面,也仅列出目前聋人手语句法研究中一些认同度比较高的研究结果。 【魏丹,顾定倩】
(四)方法与过程
通用手语研究分成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聋人占课题组成员总数的3/4,体现了手语的第一使用者聋人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广听各地意见,从中筛选手语,而不以某一地方手语作为国家通用手语的工作传统。这是与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来确定普通话是完全不同的,体现了多学科人员参与的作用。
通用手语研究采取了田野调查法和文本调查法。在词汇方面,前者通过呈现图片、场景以及现场调查方式采集手语语料,后者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词典》和《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选择词目,通过书面呈现方式调查聋人表达词义的手语动作。每一个词都逐一讨论比较,最后,以各地聋人普遍使用的或课题组中多数人认同的手语作为通用手语的选择方案。在句法方面,从性别、年龄、耳聋时间以及几代聋人等因素考虑,通过自选话题和看图打手语方式采集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9位聋人的手语语料,然后采用国际通用的ELAN软件进行手语语料的标注、转写。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手语句法数据库和手语文献资料库,用于查询、统计和研究手语句法语料及手语文献。 【顾定倩 (2017c)】
(五)通用手语词汇研究
《国家通用手语词汇方案》(试用本)共三册,共收入词目8100多条。其中,主词6400 多个,列入括号内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同一手势表示的其他词1600个。相对于《中国手语》(修订版),新增词目约2900多条,删除词目170多条。
《国家通用手语词汇方案》(试用本)大量增加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不断出现的新词手语……增加了与聋人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方面的手语词、国家名称的手语词、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手语词。
《国家通用手语词汇方案》(试用本)中,保留与《中国手语》(修订版)手语动作完全相同的词目约2300多条,约占原书总数5586条的42%;部分改动手语动作的词目有1600多条,约占原书总数的30%;完全改动手语动作的词目有1400条,约占总数的25%;删除词目约占原书总数的3%。
根据实际使用的经验,对《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的文字说明及个别字母指式,如字母“L”的指式呈现位置提出修改意见。 【魏丹,顾定倩】
国家通用手语词汇试点方案相对于《中国手语》有如下一些主要变化。
首先,增加了词目。国家通用手语词汇试点方案目前收入词目8100多条。其中,主词6400 多个,列入括号内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同一手势表示的其他词1600个,比《中国手语》新增词目近3000个。
第二,重视体现手语视觉语言的表达特点……
第三,大量减少手指字母的使用。同一个手指字母表示多个不同的词义极易混淆,也很难理解,不符合聋人手语交流的习惯。现在,国家通用手语词汇方案中凡是能用手语表达的就不用手指字母,使用手指字母做词素的词目不到200个,数量大大减少。例如,过去在40个少数民族名称手语中使用了手指字母指式,现在只有4个。改动后的表达少数民族名称的手语均来自田野调查收集的当地聋人的打法……另外,按照“名从主人”的原则,民族名、地名、国名主要采用当地聋人的手语。
第四,对于一词多义、一个手语多种含义和南北方手语差异大的手语列举多个手语,以体现表达的准确性,改变过去强调词根手语不变的做法。
尽管国家通用手语词汇发生了不小变化,但与《中国手语》词目相同手语也相同的约占原书总数的42%,词目相同手语动作有部分改动的约占原书总数的30%。也就是说,大多数原《中国手语》的手语动作仍然被迁移到国家通用手语中,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还有用。说明国家通用手语不是“另打鼓,新开张”,而是对我国60多年手语规范化研究工作的继承、变革和发展。 【顾定倩(2017c)】
(六)手语句法研究
手语句法是手语研究中另外一方面特别重要的内容。手语句法研究以语言学和手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聋人自然手语为研究内容,从手语词、短语、句子的不同方面研究聋人手语句法现象,总结手语句法的一些基本特点,并进行概貌式的描写,以期对聋人教育工作者和手语学习者认识和理解聋人手语起到帮助作用。
……
田野调查是语言调查和采集语料通常使用的科学的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方法,通过无文字的诱导材料“命题说话”和“看图打手语”采集手语语料,以供研究聋人自然手语句法。
……
对手语语料的切分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情。手语语料直译的切分,主要依据聋人转写者的语感,由聋人与聋校教师合作进行。在反复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不能简单地按手势动作切分,也不能按词素切分,原则上应按手语能够独立使用的最小语义单位切分(地名、单位名称视为一个语义单位)。
……
国际上手语研究多使用ELAN软件进行手语分析,我们也采用ELAN软件进行手语语料的转写和标注。为了配合研究,我们建立了手语句法数据库,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手语句法语料的查询、统计,以便对语料进行分析。 【魏丹,顾定倩】
(七)试点与总结
选择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地的18 所院校和15 个省级聋人协会作为试点单位。
2016年上半年,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配合试点工作先后举办了面向聋校教师、手语翻译、聋人教师、聋人协会工作人员的四期“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220多名。之后,试点单位又开展了二级培训。2016年上半年,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实地调研了17个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试点和征求意见活动,并提出了补充、修改意见。聋人和聋校教师参与手语研究的积极程度是多年未见的。
……
试点单位在汇报发言中普遍认为,国家通用手语试点方案丰富了词汇量,大幅减少了手指语的运用,手势更加形象、生动、简练,增加了手语的表达力,更加接近聋人的自然手语,对国家通用手语词汇认可度、接受度高。同时,也对通用手语词汇提出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意见,对国家通用手语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为进一步完善通用手语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丹,顾定倩】
来源文献
[1]顾定倩.我国通用手语的发展沿革(一)[J].现代特殊教育,2017a(3):22—23.
[2]顾定倩.我国通用手语的发展沿革(二)[J].现代特殊教育,2017b(7):16—17.
[3]顾定倩.我国通用手语的发展沿革(三)[J].现代特殊教育,2017c(9):11—13.
[4]魏 丹,顾定倩.《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的研制与试用[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7(1):17—29.
相关文献
[1]崔淑云.浅谈中国手语的规范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86.
[2]戴 目.中国手语的规范化问题[ C] .中国手语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3]葛遂元.中国手语两派之争解谈[J].绥化学院学报,2012(3):20—26.
[4]顾定倩,刘 扬,冬 雪,王娇艳.关于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4):3—10.
[5]黄 伟.手语发展60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3):42—44.
[6]孟 文.推广应用《中国手语》之浅见[J].中国残疾人,1994(9):37—38.
[7]沈玉林.手语多样性、标准化及手语语言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从荷兰CLSLR2会议看中国手语规范化工作[J].中国特殊教育,2008(6):34—40.
[8]王 欢.手语电视节目“非标准化”问题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1):46—48.
[9]杨树山.从手语授课看普及规范手语的重要[J].中国残疾人,199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