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5—17世纪的喃字文学的兴起
以存世文献观之,15—16世纪,越南文人仍多撰写汉文作品,但在汉文著述过程中,仍注意喃字文学的创作。例如15世纪大儒阮廌存世作品有《抑斋遗集》,共7卷,最后一卷即为《国音诗集》。阮廌的《国音诗集》是越南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喃字诗集,被认为是越南喃字文学兴起阶段的开山之作,整部诗集共254首,分为无题、时令门、花木门、禽兽门四大类。
阮廌的《国音诗集》问世之后,越南又出现了一部完整的喃字诗集——《洪德国音诗集》。这是黎圣宗与其臣子用喃字创作,并采用唐律体或唐律变体的诗集。
黎圣宗同时还是继胡季犛之后,另外一位重视喃字诗歌创作的帝王。其曾专门提示礼部侍郎梁如鹄:“昨阮永祯不学国语诗体,作诗不入法。吾意尔知,故试问尔,尔皆不知,且吾见尔洪州国语诗集,失律尚多,吾便言之。”6《洪德国音诗集》共328首诗,诗歌内容有既有咏景颂物之作,也有咏人怀旧之篇;既有描写中国历史人物之事,也有谈及越南风物之诗。
除黎圣宗之外,黎朝襄翼帝也颇重视国语诗。史载:“(1510年),夏四月,(襄翼)帝作国语诗,大臣文武入侍奉和,惟东阁校书陈翼和合格,赐钱五贯。”7此外,阮秉谦的《白云国语诗集》也是16世纪喃字诗集的代表作之一。
仍根据文献的记载,16世纪,越南士大夫把喃字文学与杀身成仁精神相融合,同时也把喃字文学用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史载: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越南文学史上出现了无名氏创作的喃字唐律体叙事诗。这些叙事诗多借用中国历代典故,以诗体叙事,主题或以古讽今,或反映对封建制度的不满,或寓意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结合越南的历史背景,我们不难想象这些主题的根源所在。在这些喃字唐律叙事诗中,较具代表作的是《王嫱传》、《林泉奇遇》和《苏公奉使》。
16世纪初期,黎德毛(1462—1529)的歌筹——《三甲奖赏歌妓唱曲》中出现了后来为越南古典文学名著所多采用的“六八体”和“双七六八体”诗体形式的雏形,这首歌筹共128句,尽管仍不够完善,但它标志着喃字诗的新诗体“六八体”和“双七六八体”的诞生。16世纪末,曾充当来华贡使的冯克宽创作的《林泉挽》和《桃源行》等诗篇的问世,标志着喃字“六八体”诗式的定型。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黄士凯创作的《四时曲咏》问世,标志着喃字“双七六八体”的成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