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图书馆界的危机应对

一、日军的文化暴行

一八”事变,尤其“一·二八”事变中,日军滥用武力,摧毁中国文教机关,主要表现在焚毁东方图书馆、损毁上海各中国大学、劫毁私人藏书等三个方面。

(一)焚毁东方图书馆

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的附设机构,由涵芬楼演变而成,1926年建成开馆。东方图书馆藏书丰富,在“一·二八”事变前,藏书46万余册62,与北平图书馆馆藏43万册相差无几63。该馆共5层,最上层为杂志报章保存室及商务印书馆版保存室,四层为普通书库,占地4 600平方尺,书架56排,370余架,可容纳书籍40余万册。四层一部分及三层为善本室,内藏涵芬楼善本书及全国方志,二层为阅览室、杂志陈列室等,下层为流通部藏书室等。在其南面建有西式平房5间,作为附设儿童图书馆所在地。1932年1月29日,商务印书馆总厂遭日军飞机轰炸。2月1日,东方图书馆及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为大火波及,烈焰冲天,纸灰飞扬。东方图书馆付之一炬。

东方图书馆被焚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根据民国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大学及专科学校概况,截至1931年,全国大学有统计的50校藏书总数为260万余册64,平均每校5万册。东方图书馆一馆即相当于8所大学藏书。其中宋本达数百种,其他精刻本2万余册,历年购买的西文书籍,约8万册。而其日久积累所得全国各省府县志,多达2 000余种,在全国图书馆中,包括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内,也最为完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报道东方图书馆惨遭焚毁时称:“上海东方图书馆所藏古籍,多系孤本,其一部分寄存于租界金城银行。此次沪战之前,又移出一部分,但均为数无几。大部分宋元版本皆已无存。全国省县通志一整部,在全国仅有该馆之一份,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所无,全部价值实不能以数计”65,令人扼腕叹息。日本图书馆事业虽然发达,但其最大的图书馆——东京帝国图书馆藏书当时也仅424 377册,而日本藏书最多的私立图书馆庆应义塾图书馆,只不过155 824册66,仅为东方图书馆的三分之一。因此,东方图书馆无论在藏书数量和质量上,都堪称一流,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及的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存大量书稿、字典单页、图稿,其中当不乏精品之作,大多没有底本,也随之付之一炬。东方图书馆被焚,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浩劫,也是世界文化的一大损失,足见日军摧毁人类文化事业的罪恶行径。

(二)损毁上海各中国大学

上海众多大学在“一·二八”事变中也惨遭焚毁或损坏,其中在吴淞有同济大学、中国公学、中央大学医学院、水产学校等校;在江湾及闸北有复旦大学、劳动大学、上海法学院、持志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等校;在真茹有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一度成为日军司令部所在地,虽然屋舍多有留存,而图书仪器大多损失。上海法学院与持志大学,则几乎全部焚毁。持志新建的四层宿舍及大礼堂图书馆,建设几经艰难,法学院原本赁屋开办,六年来逐渐购地建屋,大礼堂去年刚刚落成。所有这些私人惨淡经营获得的成绩,一时全部化为灰烬。此外有些大学或则全毁坏,或则残破不易收拾,有的长期被日军占领。这些大学物质损失的估价,据中大商学院送市长转为向日本抗议所报的损失为104万元,法学院呈报教育部损失为43万元。时人估计,这10所学校的损失当在1 000万元左右。事变后这些大学或迁地开学,或全部停顿,其在学术教育上的损失,更不能言喻。各校的停顿,对中国教育文化的损失,无法估量。

(三)劫毁私人藏书

私人藏书在“一·二八”事变中也惨遭损毁,其中以易培基、刘士木、周越然等较为严重。易培基长期供职中央,历任农矿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在江湾水电路建筑住宅及藏书楼一栋,共三层,大小房间30多间。易本世家,平生酷爱书籍、金石、字画,30年来收藏丰富。日军入侵突然,除运出少数书籍外,留有书籍、字画等物,尽付一炬。易氏藏书宋元明旧本甚多,精抄本、殿本也不少。损失清单为:书籍207箱,内有宋元本7种,精抄本40余种,明刻本450余种,殿本50余种。碑帖1 300余种,内有明拓本20余种,故宫铜器拓片200余种。瓷器7箱,内有明瓷器及乾嘉瓷器40余件。铜器30余件,内有楚宫钟及汉鼎彝弩洗17件,六朝唐造象10尊。石器23件,内有汉石经13方,魏唐墓志3方,魏唐造像4方,雕漆器24件,等等。以上各项尽成灰烬。媒体评价,易的损失“关系我国文化,实非浅鲜”67

刘士木,教育部华侨设计委员会委员,一向藏书丰富。刘氏专攻移民殖民问题,以研究南洋文化教育为终身事业。20余年来尽其心力,搜罗关于南洋、美洲各国文字书籍杂志不下五六千册,南洋各属精细地图200余种,博物标品10余箱,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以及人种等类珍贵照片5 000余幅,剪报资料200余巨册,编成文稿80余部。凡是关于华侨、南洋及中国向海外发展的移殖民问题、各种参考资料,无不应有尽有,且多为绝版本。如日文南洋丛书,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书店已经绝版;又如日本“台湾总督府”与东京南洋协会所出版的禁卖品南洋丛书,刘均极力设法托人罗致,备为国人参考。此次被日军全部焚毁,实乃“文化界之浩劫”。国人莫不为之痛惜68

周越然,英文专家,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副社长及英文编辑主任,其著作尤以英语模范读书著名,为当世所传诵。周平生节俭,没有不良嗜好。20多年来辛勤著述,积聚筹资多用于采办中西典籍。近数年来得到大量中西名贵古籍,收藏在闸北天通庵路三省里五号,自建寓所,其藏书处名言言斋,藏有宋元明清精本约二千数百种,计167箱,西文三千余册,内有绝版者数百种。沪变后,周氏所藏,全部毁于日军战火69

除了易培基、刘士木、周越然外,还有不少学者的藏书及手稿等也都尽遭厄运。爱国女学校长季融五藏书严重损毁,邓翥青于1931年7月刚刚将南昌所藏旧籍数千卷运到上海庋藏,不意为日军摧毁。俞剑华历年所积文学美术、书画碑帖数千卷,也都损毁。世界语学会图书馆历年搜藏世界语珍贵书报数百种,全被焚毁。方聪甫藏有宋元明版善本书籍甚丰,在这次事变中也被盗劫,全部损毁70

日军的军事行动,多在闸北江湾吴淞一带。而这里大学林立,学者众多。中国学者向来有藏书习惯。其间私家藏书,无论古籍新书,乃至中西珍本,都很可观。如商务编译所人员共300余人,假设平均每人有值1 000元的书籍,即达30万。那些居住在这些地段的学者,莫不有书籍荡然无存之诉说。至于手稿札记,为个人心智积累而成,其中应有不少佳构,今全不可复见。日军投弹纵火,闸北江湾屋宇荡然无存,藏书也莫不随之而去,众多文化瑰宝瞬间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