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服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凉爽透气的萨龙

一、马来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影响因素

马来服饰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马来半岛的环境气候、民族的交融性及文化的宗教性息息相关。

从气候上看,马来西亚属于低纬度海洋国家,有着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不仅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催生出独特的植根于热带雨林的服饰文化。

综观马来服饰,造型上的纤细秀气,色彩上的大蓝大绿,面料上的纯棉真丝等都体现出马来半岛的热带雨林风情。如当地女性在常穿的一种萨龙的一侧缝制出折痕,马来人称其为“起伏的波浪”;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花被用于服饰图案上,热情又不失雅致。选取棉布、丝绸、雪纺等轻薄凉爽面料做成宽松的长袍、萨龙、单鞋、拖鞋等,都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马来西亚民族众多,传统服饰可谓集百家之长。印度服饰、阿拉伯服饰、中国服饰以及西方服饰的特点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主动或被动地交融。印度人是最早拜访马来半岛的外来居民,他们不仅带来了佛教、印度教,其服饰文化也渗透进马来西亚民间,如马来人的萨龙就脱胎于印度的多缔,至今马来人一些传统仪式、词汇和王权概念还有印度的影子。

在外来宗教文化荟萃的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国教,政治和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3世纪,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商船的抵港来到马来半岛,与此同时,大批中国穆斯林的到来也使得伊斯兰教开始被广泛传播。15世纪,马六甲王国建立之初,国力衰微,统治阶层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宣扬伊斯兰教,用以增强国民精神内聚力,反对暹罗国佛教王朝,并与苏门答腊岛伊斯兰教国波塞王国联姻,定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影响下的马来服饰必定以伊斯兰教义为根本的价值观,统摄服饰文化、着装心理以及审美取向等各要素。归纳其要义即为遮盖“羞体”(Awrah)。“羞体”是伊斯兰教的经堂用语,教法规定,凡人体不许外露或不能为他人所见的部位即是羞体,遮羞体被定为道德准则之一。在严格的教义下,马来男性服饰至少要遮盖从肚脐到膝盖处,不许暴露大腿和臀部,马来女性戴头巾,为的是盖住头发、耳朵、脖颈,着装只可露出面孔和双手。衣服的布料严禁透明或肉色,忌讳裁剪过于紧身的衣裤暴露身体曲线。装饰上忌奢侈豪华,以保持谦卑、优雅的美德。

二、马来半岛萨龙的基本形制

萨龙(Sarong),主要是指居住于马来半岛或太平洋诸岛男女皆可穿着的一种围裙、布裙,基本形制为筒形。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筒形服饰在不同的地区名称也不相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称其为“萨龙”,在缅甸被称为“龙基”(Longyi),老挝为“希”(Shil),而泰国则为“帕·弄”(Phanung)。(见图15)

图15 马来人萨龙(王家斌绘)

在气候闷热潮湿的东南亚地区,萨龙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水浴的传统。在河流中、公共水渠旁和水井边,人们常常当众冲凉并换洗衣服,干净的萨龙从头部套下,浸湿的萨龙在水里脱掉,这种筒形的服饰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萨龙的材质一般为优质的蜡染棉布,其特点是布料颜色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而愈发鲜明,手感也会越来越好,可以像丝绸般爽滑柔软。

萨龙的尺寸是以人体为基准,根据人体和人的动作幅度计算出来的。制作萨龙的布料一般由手工织机完成,幅宽大都在1米左右,正好满足萨龙从腰部到足踝的长度需求。萨龙的围度可以人为控制,一般周长的1/2是人两手张开时的长度,非常适合单人独立穿着。

萨龙的穿法虽因地区而异,但大多都是人套入圆筒中,再把多余的量打成褶固定在腰部。褶的倒向没有特别的规定,位置也不尽相同,如泰国的萨龙就是在前身中央叠出几条纵向的直褶。人们穿着萨龙时动静皆宜,站立状态下萨龙紧裹腰臀,勾勒出优美的人体曲线;行走、跑步或蹲坐时,又因为打褶处的松量,而让人们行动自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萨龙除了当下裳,还被戴在头上,防晒防风,像斗篷一样。

印尼主要岛屿爪哇岛上女性的日常装束为:上身着内衣“科坦”(Kotan),外衣“卡巴亚”(Kebaja),下身穿萨龙,腰系633厘米的带子“斯塔根”(Stagen),身背既可盛放物品又可背孩子,还是一种装饰的布袋“斯伦丹”(Selendang)。她们穿的萨龙基本采用白棉布染成的蓝色“巴蒂克”印花布,布上的花纹由“卡帕拉”(Kepala)和“巴丹”(Badan)这两个不同的花纹构成,幅宽1米左右,长约1.5—4米,穿着时,把下半身套入萨龙中,使萨龙在右侧贴身,所有余量都归到左侧再折回右侧,并把余量的布端掖进腰里或用带子斯塔根扎系固定。

在马来西亚,蜡染面料的萨龙搭配蕾丝上衣卡巴亚是当地女性的节日盛装,它们的原始造型都由印尼传入,但因受时装潮流的影响,萨龙的下摆变窄,卡巴亚的腰部也趋于合体,衣长变长,更加凸显了女性身体曲线的美感,曾作为民族正装多次出现在国际性场合。

与其他国家相比,马来西亚女性所穿着的萨龙圆筒更宽大些,长1.1米,围度大约2米,接缝处用暗缝的针法缝合,常见的面料为绿色棉布上织进金线纹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纹样并不是满幅织绣在布料上,而是像现代定织定染一样,只在整圈下摆织绣7厘米宽的纹样,还在裙子的纵向,即包裹身体的部分(非叠褶部分)织绣45厘米宽的花纹。这种布料叫作“吉兰丹布”,是马来西亚北部吉兰丹州(Kelantan)的特产,棉布或丝织物上的定位丝线纹样是它的重要特征。因其面料的特殊性,使得这种萨龙在穿着方式上也与其他国家略有区别。首先把人体套入萨龙,裙子的长短以露出脚尖为宜,让纵向部分45厘米宽的花纹位于身体的前中央,圆筒的右侧贴身,余量拉向左侧,然后由左侧的布端向内折叠出若干个6—7厘米宽的纵向直褶,直至余量全部折叠完,褶裥紧贴左侧身体,最后把褶山部分倒向身前,贴在左侧的身上,腰部用橡胶带或腰带扎系。

在马来西亚,与萨龙搭配穿着的上衣虽然也叫卡巴亚,但其造型结构与印度尼西亚的卡巴亚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卡巴亚为套头小圆领,前领口中央有3厘米长的纵向开口,开口处用盘扣固定,其功能主要是让头部能通过领口。卡巴亚的衣长80厘米,下摆宽82厘米,袖肥21厘米,腋下有三角形的插片,整件衣服为直线裁剪,松量较大,是一种宽松的罩衣式上衣,所用面料与萨龙一样。

在马来西亚的传统服饰中,除了萨龙和卡巴亚,还有一种从葡萄牙传入的“乔霍尔式”(Johorestyle)服装,主要为上层妇女在节庆或婚嫁时穿用,也用于王室正装,面料配色沉稳华丽,织有金银色花纹。

马来西亚的男子也穿着萨龙,但搭配、形制、穿法等都与女性的有所区别。以常见的婚礼服为例,马来西亚男子的婚礼服由上衣卡巴亚、裤子、萨龙和帽子“颂科”(Songkok)组成。

男子的上衣卡巴亚是一种立领的宽袖口(20厘米左右)衬衫,版型结构与女式卡巴亚很类似,结构线都是直线,腋下有三角形插片,女式的没有口袋,而男式的则在左胸前和左右腹部缝制贴袋。裤子很宽松,裤口宽大约为31厘米,像睡裤一样。它们所采用的面料大都为丝缎,白色为多,有时也会在裤子里面穿衬裤,衬裤的结构与外裤基本一致,只是尺码略小而已。

男性所穿着的萨龙长105厘米,圆筒周长186厘米,比女性的窄一些,也采用暗缝的手法拼缝接缝。面料为相同的吉兰丹织物,并织有金线纹样,上下布边对称织绣8厘米宽的花纹,纵向也有一条约8厘米的花纹。穿着时,先穿上衣和裤子,再套上萨龙,因男子萨龙的长度只要及膝或没过膝盖即可,所以长出的部分从腰围处向内折叠。人体居于圆筒中央,纵向花纹放在身后,余量均匀分至左右两侧,再分别向前中折叠,腰围处的布角掖进腰内,左右两侧的布端在前中心呈较窄的“人”字形。为了让腰围处固定得更紧实些,前腰中心向外翻卷,带动整个腰围顺势向外侧翻卷下来,形成前中央向后散射的褶,更加贴合穿着者的体型特征。

颂科是马来西亚男子在举行一些特定的仪式时穿戴的首服,因马来西亚人保持着信仰伊斯兰教的传统,所以这种帽子的造型类似于土耳其帽,体现出当地的宗教文化。

三、萨龙影响下的缅甸“龙基”

在缅甸,萨龙式的下装被称为“龙基”(Longyi),与衬衫“恩基”(Eingyi)搭配成套,男女皆可穿着,但具体形制有所区别。

缅甸女性穿着的龙基是长度及踝的筒裙,面料多用粉红色或明快华丽的花色,裙长为117厘米。这里的裙长是在龙基面料105厘米幅宽的基础上,再拼接一块15厘米的黑色棉布,主要是为了更紧实地将筒裙固定在腰上。龙基的圆筒周长为150厘米,穿着时,把身体套入龙基至胸下,使后腰部贴身,余量归于身体右侧,再自右向左反折回来,布角掖进筒裙的上缘。为了更好地固定龙基,可将胸下拼接的黑色部分向内反折进腰内,或用带子扎系。(见图16)

图16 萨龙影响下的缅甸龙基 (王家斌绘)

固定好龙基后,再穿衬衫恩基。虽然称之为衬衫,但其形制完全不是西方的翻领开襟式,而是一种类似于中国清代琵琶襟马褂的连袖收腰短袄,一字盘扣连接。面料一般多为淡色或白色的薄丝绸,或是尼龙面料。也许是为了追求现代时装潮流的缘故,恩基的布料与龙基的自然凉爽相比,不仅透气性差,而且较为透明,因此,缅甸的女性都穿用西式的内衣,或再在恩基外边披上披肩。

从视觉上看,因腰部拼接一截而呈高腰款式的龙基搭配短及腰线且收腰的恩基,让女性身材比例更加完美。再梳上一个不高不低的发髻或编成发辫斜垂在右后方(发辫仅限于未婚女子),随手插上兰花、茉莉等清新淡雅的鲜花做点缀,让缅甸女子呈现出亭亭玉立的美感。

缅甸男子的主要装束也是由龙基和恩基组成,但龙基的穿着方式与女性不同,较为多样。其中一种较为简单,身体居于龙基中间,左右两侧的余量分别折回前身中央,再将两个布端掖进腰里。另一种穿法前面的步骤与第一种相同,只是左右两侧布角在折回前中时交错在一起拧了一下,然后再掖进腰内。

缅甸男子的恩基比女性的略长一些,为连袖直襟,缝钉一字盘扣,左胸和左右腰部缝制了三个口袋。近些年,许多人用西方的衬衫代替了传统的恩基与龙基搭配。龙基、恩基作为礼服时,还要戴一种叫作“冈帮”(Guang-baung)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