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生生之德 变易之道

《易传》确立了中国哲学的宇宙生成论的思想。《系辞上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即是“道”,是宇宙的本原、开始。由混沌状态的“太极”生出天地阴阳之气(两仪),由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阖辟、动静、往来、屈伸,于是生化出四象(春、夏、秋、冬,少阳、老阳、少阴、老阴),由四象生成八卦。八卦在这里模拟万物,如天、地、山、泽、风、雷、水、火等物象;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象征万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人们协调、把握其中的主要关系,可以在变化的世界中趋利避害,创建人类文化与制度文明。《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该传作者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以及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规范。这就表明,不仅自然界,而且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生命微粒之气生成、发育的关系。《易传》显然继承、弘大了“气”的宇宙论,即存在的连续性的模式,把自然、社会、人生放在同一个“场”中。

《易传》认为,乾阳与坤阴二气是生成宇宙万物万事的本源与动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彖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彖传》)乾坤、阴阳二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乾阳为主动性的精神与物质的微粒及能量,坤阴为承接性的精神与物质的微粒及能量;阴阳合和,化生万物。乾元的运动变化,如云行于天,雨施于地,促成万物生长;万物依坤元凝聚成各各不一的形态而存在、发展;坤元柔顺,资生、包容、承载万物;地德与天德结合,作用广大无穷;地包容宏大的阳气,发扬光大,使万品物类无不亨通。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传》)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系辞上传》)

阴阳合德就是阴阳交感;刚柔指阴阳的特性,刚柔有体与阴阳合德是互文见义,指阴阳交感可以产生有形可见的物体。天地不言而百物滋生,万象森然。通过自然现象,人们可以体会到天地的作为好似无言的撰述,天地的造化好似鬼斧神工。《易》的爻卦之变也就是模拟天地造化的,《易》之理即其中的神妙的智慧。一开辟一闭藏,一动一静就是变;往来无穷叫作通。显现出来的是象,有形体的是器。《周易》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效法自然,制裁象、器并加以利用。人们在利用时有出入、改动,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所由来,以为神奇。

“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系辞下传》)缊是天地阴阳二气交相感应又浑然一体的状貌;男女泛指万物的阴阳两性;构精指异性交合。“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传》)《易传》的作者把宇宙视为生机无限的宇宙,一切都是生命的流衍,天地精神即“生生之德”。也就是说,“乾元”具有刚健创生的功能,“坤元”具有柔顺含容的功能。两者相感相应、相互配合,就是万物生长的根据。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系辞上传》)

这是说,天上的日月、风雷、云雨,地上的山川、草木、鸟兽等物及其形态,不停地变化。阳刚与阴柔的力量相互摩擦,八种物象相互激荡。雷电鼓动,雨水滋润,日月运行,寒暑往复。阳道成为男,阴道成为女。阳气成为伟大的原创性的力量;阴气相承顺与协调,造作万物。乾坤共同创生万物,但只是以简单平易显示其智慧与才能。《易》模拟宇宙无边无涯;从远处讲无穷无尽,从近处讲洁静而端正;在空间上无所不有,广大如天地。乾阳静止时专一,活动时刚健,具有“大生”之德;坤阴静止时收敛,活动时开辟,具有“广生”之德。乾坤的大生广生之德与天地相匹配,其变通的道理与四时相匹配,其阴阳的道理与日月相匹配,其平易简单的道理与人的最高的智慧相匹配。

由阴阳二气感通交合,自然生成宇宙万象的过程、道路即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传》)“阴阳”不是“道”,“一阴一阳”才是“道”。“道”就是阴阳之气运动不息、动态统合的过程。这是生命之道。其生育万物的德业无以复加:“富有”指在空间上广大富有,大而无外;“日新”指在时间上悠久无疆,久而无穷。这即是“可大可久”!阴阳之道化育万物,不断地新陈代谢,这种状貌就是“生生”,就是“变易”。

《易传》的自然生化之“道”是没有形质、不露形迹、变化莫测的,也不具有目的性,而由“道”生化出来的东西是实有其形质的器物。所以《系辞上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之“道”具有包容性,综合了天、地、人三大系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系辞下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说卦传》)

《周易》作为书,内容丰富,一切具备。八个经卦是三画,六十四个别卦是六画,都是天、地、人三材统一的象征。《周易》以卦体中的爻的变动和卦之间的变动,象征三大系统之间及各系统内部的内在的生命力的作用与变化。古代圣人集中民间智慧,取象于天地人事,编撰了《周易》,并用来顺应天地自然、事物本性的原理。由此确立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一阴一阳的相对相关是宇宙变化的自然法则;一柔一刚的相对相关是地上万物变化的根本原理;一仁一义的相对相关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兼天地人三材再加重复,所以是六爻成为一卦。既然统合了天地人三大系统,所以《易传》之“道”是普遍、客观的。

儒家的这个普遍、客观的“天地之道”的确有它的形而上的性格。所谓《周易》与天地准(相当),“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系辞上传》)。这是说,《易》道至大至广,百物不废,无固定方位形体,神妙莫测。世界上只有永恒变易是不可改变的客观法则(“不易”);宇宙、社会、人生的普遍之“道”是生生不已的发展变化,创造趋新,变动不居,“感而遂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易”);这个法则并不复杂(“简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系辞下传》)即是说,天地的道是以正示人的。天下人的行动,端正在一个道上。

创造发展、趋时更新、生生变易,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周易》的生命哲学。“《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系辞下传》)《周易》之书不可离开,其道是变动不居之道,其卦爻的象征性是多样的,不可拘泥于某一种象征意义;其爻周流于六位之间,或升降,或错综,在上下位置上没有定准;卦爻变动象征宇宙万物及其内部力量的阴阳消长、刚柔相推、流动转换,没有定规;世间没有什么不变的教条,只有发现、适合、因应、把握事物的变化之道。《周易》就是把天地自然、社会人事之中的这种生生不息、动态整合的原理提炼、概括出来,又运用于天、地、人三大系统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