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儿汤姆·琼斯史:上下卷(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二章

在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一番更加动人的光景,远过于斯威克姆和卜利福身上的血以及二十个别的人同样的血所能引起的。

和威斯屯先生一同散步的那伙人,现在来到跟前了,那正是这场战斗刚刚完结的那一刻。这伙人里有那位忠诚老实的牧师,我们以前已经在威斯屯先生席上见过;有苏菲娅的姑姑威斯屯老小姐;最后有那位令人可爱的苏菲娅自己。

在那一会儿的工夫里,这场血战的战场上是这样的光景:在一边儿,长卧地上的,是那个败军之将卜利福,脸色完全灰白,几乎连气儿都喘不上来的样子。靠近他身边站着的,是战斗得胜的琼斯,几乎全身是血;这种血当然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另一部分则刚才不久,还属于那位牧师斯威克姆先生所有。在第三个地方站着的就是刚说的这位斯威克姆,像泡罗斯王87一样,垂头丧气而悻悻恚愤地向他的征服者屈服。在这幅图画里最后的一个角色就是伟大的威斯屯先生,正荣耀光辉地对他征服了的敌人显示了极为宽容之态。

卜利福声息俱无,生机几失,躺在那儿,所以起初是每一个关心者的重要对象,尤其是威斯屯老小姐;她从自己的口袋儿里掏出一瓶鹿角精来,正要亲自把它放在卜利福的鼻孔上,但是就在这一刹那间,突然一下,全部人众的注意力又从可怜的卜利福身上转移开了;他的灵魂,如果魂而有知,也许正要乘机,不顾任何礼节,蹑迹潜踪,走向另一个世界。

因为现在,另一个更令人惆怅,更使人可爱的对象,一动不动,躺在他们面前。这并非别人,而恰恰是追人魄、迷人魂的苏菲娅自己。她,也许是由于看到鲜血淋漓,也许是由于为老父担心,或者也许是由于另外其他的原因,在任何人能赶到她跟前进行救护的时候,就昏迷晕厥,倒在地上。

威斯屯老小姐首先看到这种情况,并且尖声一叫。跟着马上就有两三个人大呼:“威斯屯小姐死了!”鹿角精、凉水,每一种医疗药物,人们都几乎同时同刻抢着去找。

读者也许还记得,我们描写这片丛林的时候,曾说到一条淙淙的小溪,这条小溪所以来在此处,并不像鄙俗的浪漫事里这类潺潺溪流一样,只是为了发淙淙之声而已。不是,绝不是。命运给了这条小溪更值得引为光荣的任务,使它高尚起来,远远过于流过阿卡狄亚平原任何溪流88所应得到的。

琼斯正给卜利福摩擦太阳穴,因为他开始害怕起来,认为自己把卜利福打得过于没轻没重了,正在这时,“威斯屯小姐”和“死了”的喊声一直钻到他的耳朵里。他一跃而起,把卜利福撂在那儿,管他死活,跑到苏菲娅跟前。这时候,别的人正手忙脚乱,慌里慌张,互相交撞,来往乱跑,在干燥的路上寻找凉水。他却一把把苏菲娅双手抱起,抱着她跑过一块田地,来到前面说过的那条小溪边;在那儿自己先涉身水中,站在小溪里面,尽力往苏菲娅脸上、头上和颈上,洒了大量的水珠儿。

当时一片混乱,这片混乱,既然阻止了她别的朋友帮她的忙,也同样阻止了他们妨碍琼斯的救护工作,这是苏菲娅侥幸的地方。原来琼斯已经抱着苏菲娅走过一半的路了,大家才知道他要干什么,等到他已经使苏菲娅完全缓醒过来,他们才来到水边。正好在她父亲、她姑姑和牧师走到跟前的时候,她把两手一伸,把两眼一睁,喊了一声,“哦,我的天!”

琼斯在这时候以前,一直把这个可爱的负担抱在怀里,现在看见人们来到眼前,便把手松开;但是松开之前,把她温柔地抚摩了一下;如果她的知觉完全恢复了,这一抚摩绝不会逃出她的注意。但是既然她对这样一种狎昵举动,并没表示不悦,因此我们认为,她那时还没完全从昏迷中缓醒过来。

这番悲剧性光景,现在一变而为突然出现的欢乐性光景了。在这番光景里,我们这个男主角当然是主要的人物。因为他当时十有八九,因为救了苏菲娅的命,感到魂飞天外的快乐;苏菲娅就因为自己得救也感到快乐,但是他的快乐却远远超过于苏菲娅的快乐,这也就像大家向琼斯祝贺,比向苏菲娅祝贺,远远超过一样。祝贺他的人中最剧烈的是威斯屯先生自己。他先拥抱了他女儿一两下以后,就没完没了地抱琼斯,还没完没了地吻他。他叫琼斯是苏菲娅的救命恩人,当众宣称,除了他女儿,也许还有田产,再就无论什么,他都可以送给琼斯,但是他想了一下以后又说,他得把他的猎狐狗群、雪花骊和丝络琦小姐(因为他就这样叫他宠爱的一匹骒马)除外。

现在,一切为苏菲娅而担忧的情况都已经去得无影无踪了,琼斯于是成了那位乡绅关心的对象。“来,我的小伙子,”威斯屯说,“把尼(你)的刮子(褂子)剥了,把尼(你)的连(脸)洗一洗;因为,我实对尼(你)索(说)吧,尼(你)这副尊容真跟鬼似的,能把人下(吓)死。来,来,来,快洗一洗,咱们好一块儿回价(家);回价(家)我再给尼(你)造(找)另外一件刮(褂)子穿。”

琼斯立即恭谨如命而行,把褂子脱下,走到水边,把脸和胸脯一齐都洗了一遍;因为他的胸脯也同样赤裸,同样血污。但是溪水虽然能把血污洗掉,却不能把斯威克姆在他脸上和胸脯上打的青紫伤痕洗掉。这些伤痕让苏菲娅看见了,于是她不自觉地喟然长叹了一声,满脸带着无可形容的温柔看着琼斯。

琼斯对于这种情况,完全看在眼里,而这种情况对他的影响,比他所受的痛打创伤,更无限地强烈。但是,那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那样使人感到温柔,那样令人觉得舒服,假使琼斯以前所受的拳打脚踢都是剑砍枪刺,那这种影响也会有一晌的工夫,使他不觉得疼痛。

这一帮人现在打道往回走,一会儿就走到斯威克姆把卜利福搀扶起来的地方了。我们在这儿忍不住要表明一下我们的虔诚愿望。我们只愿一切交锋,都只用自然供给我们的武器一决胜负,因为自然知道什么武器用起来最合适。金戈铁矛之类,除了用作刺掘土地的腹心而外,不做他用。这样一来,各国君王所爱好的消遣——战争89——就可以变得无害无灾,两军交战也可以由几个显贵妇人的意愿而发起,而进行;她们和国王一起,都可以亲临阵前,同睹战况。这样一来,战场之上,这一会儿,可以布满人类尸体,而在下一会儿,所有的死人,或者他们最大的一部分,却可以挺身而起,像倍斯先生的军队90一样,或者踩着鼓点儿,或者合着琴声,整队离去,像事先所协议的那样。

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把这个问题说得滑稽可笑。怕的是正经八百的人们和纵横捭阖的政客也许要对之大肆呵斥,大加鄙夷;因为我知道,这种人,如果你只跟他们开开玩笑,就要大发脾气的。不过,说真格的,一场战斗,难道就非得用一大堆一大堆折腿断臂或者丧生送命的躯体来决胜负不可吗?难道就不能同样用多数头破血出、鼻青脸肿的人来决胜负吗?争城夺地,难道就不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吗?固然不错,可能有人认为,这种办法,对法国的利害来说,损失很大,因为这样一来,那一国在工兵方面优于别国的长处就无用武之地了。但是,我想到这一国人的义侠勇武,那我就深信不疑,他们绝不会拒绝把自己和他们的敌人放在平等地位上,或者和敌人来一个拳对拳、脚对脚,当面鼓、对面锣,像通常说的那样。91

但是这种改善战争的办法,大概只能是空中楼阁,绝不能如愿以偿,因此我就这样浅涉辄止,仍旧书归正传好啦。

威斯屯先生现在追问起交锋的根由来历。对于这番追问,不但卜利福,而且连琼斯,都一声不响;但是斯威克姆却阴沉气愤地说,“我敢说,要寻根觅底。并不要远去,你只要把这片灌木丛敲打一番,92你就可以把她揪出来。”“把她揪出来?”威斯屯先生回答说,“怎么!你们刚才打这一架,是因为一个女人哪?”“你问那儿那位只穿着背心的先生好啦,”斯威克姆说,“他知道得最清楚。”“那么,那就不用说啦,一准无疑,是为了一个女人。哎呀,汤姆,汤姆啊,你可真是个爱吃腥闻臊的小狗儿。不过,不必管啦,来,诸位先生!大家都和好,跟我一块儿回到我家,大家借酒消气,把疙瘩最后解开。”“我得请你把我免了吧,先生,”斯威克姆说,“我只是尽力想要把那个淫荡的烂污货找出来,好依法办理,这是我职责所在,应该做的事。但是我可在一个孩子手里,这样横遭侮辱,叫他拳打脚踢,这在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决不能看作是小事一桩。其实,要把话都说出来,这主要都得怨奥维资先生和你自己,因为如果你们按法办理,这本是你们应该做的,那这块地方上这一害早就消除了。”

“我倒是想把这块地方上的狐狸全都消除了,”威斯屯喊道,“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把打仗每天损失的一支一支人马补充上。但是这个丫头在哪儿?我说,汤姆,你可得告诉我。”说到这儿,他开始敲打起来,他表现的样子、使用的语言,都跟他敲打树丛,驱赶兔子一样。他敲打到后来,大声喊道:“嗬嗬!这个小兔儿远不了啦。你瞧,我敢跟你赌咒,她的窝不就在这儿吗?我相信,我可以喊,从窝里跑掉了。”而且他也一点儿不错可以这样喊。因为他现在发现的那个地方,就是斗殴刚一开始的时候,那个可怜的女孩子从那儿偷偷地溜走了的,用的是和兔子平常旅行的时候同样多的脚。

苏菲娅现在愿意她父亲回家;她说,她觉得又晕晕乎乎的,恐怕又要犯病。乡绅一听这种要求,连忙答应不迭(因为他是最慈爱的爸爸)。他非常诚恳地尽力邀请那一伙人,请他们都到他家,和他一同吃晚饭。但是卜利福和斯威克姆却坚决拒绝。卜利福说,他所以谢绝打扰,有好多理由,但是那时却不便说,在哪儿叫别人看见,都不雅观(这也许未尝言之无理)。

琼斯因为能和苏菲娅待在一起,高兴得不得了,所以万难拒绝。因此他就跟着乡绅威斯屯以及他带来的女士,一块儿拔步前行,牧师殿后。牧师一点儿不错,曾自动地停了一下,劝他的同行斯威克姆;他说,他冲着他们同穿法衣之雅,也不能让斯威克姆脱身离去;但是斯威克姆却没接受他这份情意,而把他推向威斯屯先生那面,推的时候,还很不客气。

这样这场斗殴就结束了,这样我们这部史书第五卷也结束了。

1 西洋悲剧或戏剧之结构有三一律之原则,据说本自亚里士多得。亚里士多得在《诗论》中说,“悲剧基于单一的行动,自身完整而齐全。”他提到时间的一致性,但并没说它是非要不可的。至于场所的一致性,他根本没提。三者并提,源于1570年意大利批评家兼语言学家卡斯推勒维特娄(Lodovico Castelvetro,1505?—1571)所编行之《诗论》。英国诗人兼批评家西得尼(Philip Sidney,1554—1586)和法国17世纪的戏剧家兼批评家如高内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等皆从其说,从那时以后,遂皆谓其说起于亚里士多得。此处之韵文,对散文而言,只是有格律的文字,包括有韵、无韵二者。

2 这是三一律时间一致性的规定。

3 这个批评家是贺拉斯,他在《诗艺》第189行说,一本戏不要多于五幕,也不要少于五幕,否则其剧将无人过问,难再现于舞台之上(大意)。

4 1660年英国王政复辟后,剧院关闭18年重新开放,但伦敦只一剧院,专供宫廷、朝臣及少数流氓之娱。其时这般人以道德为伪装,穷奢极欲,戏剧则迎合这类人之趣味。其时占舞台之戏剧家为艾色锐济(George Etherage)及维切利(William Wycherley)。其猥亵淫秽,至于极点。如维切利之《乡妇》中,有一男角色,伪为阉人,以得出入幽闺密室,随其诱奸之计。故17世纪末有考利厄(Jeremy Collier)写《英国舞台之失德及亵渎简论》以攻击之。这种坏风气,影响深远,直至19世纪,有教养之青年,尚不许涉足剧院。至于“下流”(low),可用下面注释阐发之。勾勒得斯密斯在《优雅典丽文学之现状》中说,“我们的批评家,借用一个单音字(即low)之力,几在我们中间,战滑稽而胜之。如果诗人描写了下等社会中人的荒唐乖谬,那他就是下流!如果他夸大了愚昧,使之更可嘲可笑,那他就非常下流。简而言之,他们把喜剧性或讽刺性的缪斯,除了在高级社会中,一概摈之于其他生活之外。”英国现代批评家默锐(John Middlelon Murry,1889—1956)在《为菲尔丁辩护》一文(载于《非职业性论文集》)中说,“菲尔丁同时代的批评家,对其小说之攻击,尽以下流二字概之。一个用假名给报章写信的人说,‘在这一回里,所有的妙语警句和谐语趣句,只能于酒肆中求之,从这句话里看,在他身上好像就表现了这个通信者认为的事实。’不但妙语警句和谐语趣句,并且慈行、义举、忠诚老实的感情,亦莫不皆然。诚然不错,他坚决相信并分明表示,优美的天性——对人同情,——与人为善,见于高级社会中,亦同样见于低级社会中。……就是这种立场,我们觉得,主要地使他赢得了不体面的下流之称。”

5 英国18世纪,仍特别注重死板的礼貌,而客厅为最讲礼貌之地,所以“死气沉沉”,而此处以之为喻。但此处所指,或为当时英国宫廷中“客厅”(或“引见室”,英语谓之为drawing-room of state。“引见”亦叫作drawing-room)。盖英国宫廷,向为政治、社交、时尚、文学、艺术等等活动之中心。但1688年革命后,首有严肃拘泥之威廉第三,继以多病之女王安,又继以不会英语的德人乔治第一、第二,宫廷遂变为英王退食隐居之地,其宫中之“客厅死气沉沉”,遂成谚语。

6 拉丁文,意为“精于其业者,不论何人,定须信从”。

7 欧洲中古,由5世纪末期到11或13世纪,称为黑暗时期。

8 “言必称夫子”那类的话:原文为拉丁文ipse dixit,拉丁文又出于希腊文αὐτòς ἔφα,意为“他(大师或夫子)自己说的”。据说,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门徒们,称某句话为其师所说时,就用这两个字表示。

9 《伪经·伊克利昂艾斯提克斯》,“凡物皆成双,有彼即有此,善与恶对,生与死对。”

10 英国17及18世纪,妇女以黑绸剪成各种形状,如星形、月牙形等,贴于脸上,以衬托面貌,谓之patch。黑绸剪成的式样和贴在脸上的位置,都是颇费心思的。此处所说,指这种东西而言。

11 巴斯(Bath),在英国西南部,为萨默塞特郡最大城市。在罗马时即以温泉著,但其最繁荣的时期则为18世纪。当时因欧陆有战争,无法旅游,故巴斯遂为当时英国最时髦之地。来此地者,非但寻求健康,更为寻求娱乐,故上等社会男女纷至。其中当然有风流韵事,故妇女在此地,尤重容貌仪态。菲尔丁为曾游此地名人之一。

12 此为维吉尔的《伊尼以得》第6卷第663行。原指唱诗人(bard)而言。原文inventas后有aut(“或”),省略。

13 指瑞赤(John Rich,1682?—1761)而言。他于1716年在林肯法学院广场开办剧院,于1717年始演英式哑戏,自演其中的哈里昆,普遍认为他是哑剧的创始人,故有“哈里昆之父”之称,其实是下注所说。谓之英式,以别于原来之罗马哑剧及同时之法式哑剧。他又于1732年开办考芬特园剧场,亦称皇家歌剧院,官称考芬特园皇家剧院。

14 哈里昆(Harlequin),在哑剧后部(即谐部)里,与其他三个角色组成喜剧,愚弄其中丑角,赢得其中女角,而终之以二人之跳舞。菲尔丁的讽刺喜剧《派斯昆》第二部分,以讽刺哑剧为主。他讥笑瑞赤和他那哄小孩子玩的“娱情悦性之戏”。其实,这种娱情悦性之戏,并非瑞赤所发明,而是朱瑞巷剧院一个跳舞师约翰·维菲(John Weaver,1673—1760),把他叫作是“有情有景的跳舞”,第一次搬到舞台上。那就是说,不用台词儿,只凭姿势和动作,就能把故事演出。瑞赤把这个发扬而光大之,于是有哈里昆之奇式怪样,神奇性的脱骨换胎,天神、魔鬼、巨人、毒龙以及种种超乎自然的怪形异相,皆须归功于瑞赤。从1717年到1760年,先在林肯法学院广场剧院,后在考芬特园剧院,每年必演哑剧。他自己亲演哈里昆,无人能及之。菲尔丁虽不赞成瑞赤和他的表演,亦不能不承认“他的默剧技术有惊人之才”。

15 这种哑剧,在彩画的布景前,先演出一场小歌剧,普通为一传说中故事(由奥维得的《变形记》或其他适合的古典神话中取之),连跳舞带歌唱。在这种较庄重的演出中间歇时,默不作声的哈里昆完全以动作、态度、姿势、表演一系列惊奇情节,在表演中,做出顶险绝、惊绝的武功巧技,其中包括迥绝人世的景象效果及易象变形,用很繁杂的机关控制。这种怡情悦性的娱乐并非取代正式的喜剧和悲剧,而是和它们并演,作它们的大轴子。前面的戏为给它时间,往往删节。哑剧票价更贵,演此剧者也多拿戏份儿。菲尔丁在《摔跟头的狄克》里曾讽刺之。在《派斯昆》中亦说,“我常常觉得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明事达理的人,在赏识了三个钟头的天才作品演出之后,却会再坐三个钟头,看一些人在台上你追我赶,半个字都不说,只看一些戏法儿。为了这个,满城的人,不但要多花票价,还要丢掉最佳剧本的好多段落,为的是好给这样的玩意儿腾出工夫来。”

16 “温”:汉语谓“少精彩,乏兴趣”,多指戏剧、文章等言,如言“温戏”。

17 贺拉斯这两行诗是他的《诗艺》第359—360两行。英译文可能为菲尔丁自己所作。

18 蒲伯这两行诗,见于他的《椎士录》第1卷第93—94行。欧勒得米克孙(John Oldmixon,1673—1742),英国历史作家(已见前),所作冗长无味,为蒲伯讽嘲对象之一,见《椎士录》第2卷第283行以下。

19 诙谐作家,指斯梯勒(见本书第4卷第1章注)而言。他死于1729年。距《汤姆·琼斯》之成书二十年。这儿所引的这句话,见于《闲谈者》第38期。

20 意译。原文只是“恕而忘之”,为英谚语。

21 英谚,首见载于赫勃特(George Herbert,1593—1633)的《处世箴言》,“上帝的磨磨得慢却准。”源于希腊一句格言,“天神的磨磨得慢但碾得细。”据浦露塔克《论神所以缓于处罚人》里所说,此言起于一后世不甚知名而活动于190年前后之医生兼作家名叫经验派赛克斯特斯(Sextus Empirieus)。其言“慢”,因其大,大者无不笨重,故慢。

22 拉丁文,“我已使我的灵魂得到解脱。”引自法国克莱尔否寺院方丈圣伯尔纳尔(Bernard of ceairvaux,1091—1153)《书札》第371。

23 徒利即西塞罗,其拉丁全名为M. Tullius Cicero。徒利即徒流斯之英语叫法。其《特斯邱兰的辩论》以斯多噶派为主要观点,掺以别派,共5卷。第1卷论死之可鄙,第2卷论苦之可忍。其第2卷第5节,先提出痛苦为一切恶中最大之恶,第6节驳斥主张此说的各派,第13节以下,以斯多噶派为是,以其主张坚持道德,而道德使人之意志藐视痛苦。要教育儿童受痛苦,斯巴达儿童受鞭笞,流血甚而至死,不出一声,可见痛苦之可忍受。理智亦可使人忍受痛苦,严于自制,抱定决心即可。最后结论为:痛苦如为恶,亦只一轻微之恶,道德应使之变为不足道,死亡可使之随时得解脱。特斯邱兰,拉丁文为Tusculanus,读徒斯库拉奴斯,为古罗马附近一重镇,西塞罗心爱之别墅所在地。别墅之拉丁名为Tusculanum,读徒斯库拉奴姆。辩论在此处进行,故名。

24 即夏弗茨伯利伯爵第三(Anthony Ashley Cooper,Third Earl of Shaftsbury,1671—1713)。其主要著作几尽包括于《众生、殊相、心声、世态之特点》中。其人为伦理家,喜斯多噶派及柏拉图学说,而以广博、折中的基督教教义融合于其中。他在《关于道德之探讨》一文(载于《特点》第2卷)中,以“凡物之存在,皆以至善为归”及“宇宙之间并无真正之恶存在”为命题,而阐明发扬之。蒲伯《人论》结尾所说,“不论任何事物,凡存在者,皆有其存在之理”,和他的理论是一致的。(蒲伯之《人论》,即受其影响。)在这种理论下,则人之苦难亦为应有之一部分,为人所当忍受,自不待言。

25 此处谓医生之利喜人之打架受伤,他就有生意可做。

26 所罗门说了许多关于戒损友的话,如《箴言》第1章第10节以下,第4章第14—17节,第5章第3节以下、第20节以下及第7章第5节以下等。但菲尔丁此处所引,见《哥林多前书》第15章第33节,“滥交败坏善行”,为圣保罗所说。此语已变英语格言。其源实来自希腊戏剧家米南得(Menander)。又《伪经·伊克利昂艾斯提克斯》第13章第1节,“弄沥青者,必为所污染”。

27 意译。原文petticuoat,即威斯屯嘴里的petticoat。Petticoat有几种意思,主要的为妇女所穿之“衬裙”,但除别的意思外,还有“牧师所穿长袍之下摆”,于表示幽默或鄙视时用之,即此处所用之意。汉语“装裹”,也是骂人语。

28 菲尔丁对英国乡间绅士,态度是严厉的,盖因他们多为詹姆斯党之故。“他们在欢饮时,吼鸣、叫嚣、狂喝、欢呼,让一个生人见了,以为他们是酒神狂欢节里的著名醉鬼,而不是一帮拥护自由的正经人,以饮酒至醉为有贡献于国家。”(见《考芬特园双周刊》)但这班粗犷而酗酒的乡间绅士也自有其优点。他们永住宅内,照顾佃户,改良牛羊种,采用最新办法经营土地。虽在区议会中,对教堂管事人、贫民监视员甚至牧师,专断独行,对乡民更无论矣,但这种专断独行,多出善意。故一般说来,尚非不得民心。参看本书第1卷第2章注。菲尔丁除在本书写威斯屯外,早在《堂吉诃德在英国》里还写过乡绅白劼,在《父辈,或善心人》里写过格莱格锐·肯纳勒,为威斯屯之先声。威斯屯则以一人为基本底本而增益掺和别人于其中。其人物几莫不皆然。

29 苏格拉底形貌极丑,不像一个哲学家,而像一个脚夫。但即使从传世的雕像上看,也可以看出来,他为人和蔼天成,质朴单纯,丝毫不拿架子,因而使这个相貌丑陋的思想家成为一个教育家,为雅典最优秀的青年所爱戴。他成天价在市场上或其他人群所聚的地方悠悠闲游,遇到他认为可以教育的青年,就捉住不放,把年轻的人和有学问的人,聚在他身旁,把他们引到庙宇廊下的阴凉角落,诱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对自己所用的词语给以定义,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聚在他身边的人,什么样的都有。这儿说,他可以称为人类的爱慕者,即由此而来。(此称由希腊文译出,ανδρoφιλoς,即“人类的爱慕者”。)

30 英国谚语,“庞大的事情,回旋于小小的枢纽之上。”又“庞大的机器,旋转于小小的轴心之上。”贺拉斯《诗札》第2卷第1札第125行,“即便伟大的结局也都受助于琐细的小事。”利维的《历史》第27卷第9节,“有严重结局的大事往往起于无足轻重的微细。”菲尔丁在《阿米莉亚》第1卷第1章和第12卷第1章都说过同样的话。

31 引自维吉尔的《伊尼以得》第2卷第196—198行。此依原书之英译(得莱顿手笔)译出。原英译偏于意译,戴欧米拉丁文为提第代斯,意为提第代欧艾斯之子。赛荑丝之子拉丁文为拉锐赛乌斯的阿奇莱斯。拉锐赛乌斯为阿奇莱斯的出生地。奸诈的泪眼,拉丁文为奸诈的巧计。特洛伊之陷是中了希腊人木马兵之计,而其中计则因受西囊苦肉计之骗。详见《伊尼以得》第2卷。又所引拉丁文,coacti原作coactis。

32 指希腊文第四个字母δ的大写Δ而言。

33 指犯人在通衢戴枷示众而言。这种枷是竖着的,犯人的头和手都从竖板的窟窿中伸出。所谓“不是在那儿受罪……”,是指群氓对这种人的态度而言。因为,群氓对这种人穷凶极恶,他们用死猫死狗及一切脏臭的东西扔他,甚至报以石块、砖头,往往把他打得半死不活。这种说法儿,当然也是菲尔丁对群氓这种态度的看法儿。

34 西塞罗在《特斯邱兰的辩论》第2卷第4节说,“有多少哲学家,只把他们的主义当作知识的展现,而非当作生活的规律?他们之中,有些人陷入轻浮、炫耀……有些就贪财、好名、做了淫欲的奴隶。所以他们对别人之所言,与个人之所行,完全不一致。”又英国格言纂辑家约翰·锐(John Ray,1627—1705)的《英国格言集》里说,“许多人言如哲人,行如愚人。”

35 英国作家约翰·克利伦得(John Cleland,1709—1789)恰于1749年出版臭名昭彰的《蘩妮·奚勒》(Fanny Hill)或《烟花女回忆录》(The Memoirs of a Woman of Pleasure),与此处所写似不无关系。该书曾有人称为英国“烟花古典”之作。菲尔丁在《考芬特园双周刊》上说,该刊物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提高当时英国人的宗教、道德意识观念,因为当时人们都不信宗教,不讲道德。其堕落情况之一,即表现在猥亵淫秽刊物为每个成年男女幽房密室中之爱物,猥亵淫秽之画图,备极色相,公开陈列于画店,而伦敦此类画店之多,与面包房相等。切斯特弗勒得也在《常识》期刊上提到动人肉感、激人欲火的书,一般都严紧锁起,遇有人来,则急塞之于垫子之下。勾勒得斯密斯在《世界公民》里则说到,有危害的小说,简直是诲淫的工具。菲尔丁还认为,当时有人以诱奸为风流韵事,对通奸男子无法律制裁,对卖淫熟视无睹,也都表示风俗之坏。

36 《旧约·传道书》第4章第9节“两个比一个强”。比较英谚:“两个脑袋或智者比一个强。”

37 英国戏剧家万布罗的剧本《惹翻了的妻子》里一个角色。亢斯屯特与一有夫之妇有情,二人趁夫不在,在妇家相会,其夫突回,但不敢与情夫决斗。

38 英人认为妇有外遇之丈夫额上生角。西欧别的国家,也有同样概念(已见另注中)。

39 拉丁字母拼的希腊文,本作καλδν,读卡朗,“美德、理想之善、至高无上之善”之意。

40 英国谚语,也是《旧约·传道书》第10章第19节里的一句话,“钱能叫万事应心。”

41 旗手或者代讼师的录事:这两种人,都是英国18世纪时青年人进身的起码阶层。旗手为军队中最低级的军官,虽无力迁升,但却俨然以尉级军官自负。录事也勇于巴结,虽居绅士派头最低一层,却俨然看着就是从事未来自由职业的绅士。故18世纪,常提到这两种人的狂妄自僭。菲尔丁在《斗士》期刊(1739—1741)的一期里谈到“厚颜无耻是飞黄腾达必需的本领,有之则成功,无之则失败。想取得这种本领并使之达到完善”,他认为,“一个青年,应由爱尔兰奶妈奶大,由法国教师教育,在一个代讼师手下当二年学徒,然后再送到步兵近卫军里当旗手。”

42 古代斯巴达人教育儿童,不以偷盗为耻,而以偷盗为人发现为耻。浦露塔克在他的《名人传:莱克格斯传》里说,“男童对偷盗被发现一事,看得特别严重。据说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男童偷得幼狐一只,藏之大衣之内,他宁肯让狐用爪牙抓挠嚼啮,直至肠见而死,也不肯把他行窃之事泄露。”这个故事也见引于《旁观者》。

43 古希腊医药之神,希腊文名Aσκληπιoς,罗马人谓之为Aesculapius。在荷马诗中,只称之为“无瑕可指的医生”。后来诗人始称之为神所生。

44 引自罗马诗人坡歇斯(Persius,34—62)《讽刺诗集》第3卷第64首。意为“疾病第一步出现,就得和它交锋”。也见引于利利的《拉丁文文法》。

45 即约翰·米叟班(1734年卒),为当时居伦敦圣马丁巷之法籍名医生。菲尔丁之剧本《假大夫》,即奉献给他的。以英语说得很糟,为人所讥笑。较详注见本书第13卷第2章。

46 即生了病。

47 悲剧指英国18世纪文人艾狄孙的《凯以投》(Cato)而言。此处所引,见该剧第5幕第1场第38—40行。of them原作of ém。

48 英国谚语:“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新约·路加福音》第10章第2节,“要收的庄稼多,工作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第7节,“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提摩太前书》第5章第18节,“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49 这种概念,西洋古已有之,兹举数例,以概其余。荷马的《奥德赛》第12卷,“一切人,早早晚晚,都命定要走那条路。”尤锐批狄斯的《艾勒赛斯提斯》第429行及《安逐玛奇》第1277行,“死亡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得还的一笔债。”西芒尼狄斯的《希腊文学撷英》第10卷第105行,“我们所有的人都欠一死。”排拉达斯的《希腊文学撷英》第11卷第62段,“死是所有的人都欠的债。”又英国谚语,“人人皆必死。”

50 《旧约·诗篇》第39篇,大卫的诗;第5节,“你使我的年日,窄如一拃(旧译‘手掌’)。”则人类最圣明的哲士,指大卫而言。但莎士比亚亦有四处,以一拃比一生,如《奥赛罗》第2幕第3场第74行,“人生不过如一拃。”

51 《旧约·诗篇》第90篇第10节,“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52 罗马诗人指卢克锐些斯而言。他在《物性论》第3卷第95—97行说,“于是像一个客人满怀感激,从人生丰盛的筵席上站起,以一种宁静心情走去安息。”贺拉斯在他的《讽刺诗》第1卷第1首第118—119行也说,“(有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像一个酒醉饭饱的人,离开丰富欢畅的宴席。”

53 四大元素,为地水火风。山崩地裂,水淹火焚,雷震电殛,皆可置人于死。细小成分,因18世纪尚未发现细菌,但尘土之类的细微东西,亦足致病并致死。

54 《奥赛罗》第5幕第2场第349行,“虽然不习惯于化成泪人一般。”

55 同书同幕同场第350—351行,“像亚拉伯树流下来可作药物的树胶一般。”

56 布阑得的《大不列颠民间古风旧俗之观察》(亨利·艾利斯修改、增订,J. O. 亥利沃勒重增订本)第2卷第298页,引冒勒钦(Malkin)的《南维尔斯风景、古旧风俗、人物传记》(1804):“当人们举行欢会、盛节的时候,在教堂坟地上跳舞,是那一个小王国里普遍的情况。一点儿不错,可以说,他们把这一座森严阴惨的酆都城变成作各种游艺杂技的马戏团。……但是我们却不要认为,他们当真以实为实地在他们祖先的坟上跳舞。他们玩的地方是教堂的北面,按习惯不埋死人的地方。”(北面为不神圣的地方,只埋被处死罪的囚徒、没受洗礼的婴儿,以及自杀或不得好死的人们。)又说苏格兰某一地方,亦有在教堂坟地跳舞之俗。这儿可能是维勒钦阿姨引用这种风俗以解怨气。

57 英谚语,“善于寻找的就是那个隐藏的”。又,“谁藏的,谁能找得着”。

58 “见过(某人)的钱什么色儿”,英语口语,约始于1710年,意为“见过或受过(某人)的钱”。

59 《新约·希伯来书》第13章第5节,“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腓立比书》第4章第11节,“我无论在什么景况中,都可以知足。”《提摩太前书》第6章第8节,“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后二者皆圣保罗书札中所说,故称圣保罗的教导。

60 在宗教改革以前,所有基督徒,改革后则天主教徒,一生所要举行的圣事(Sacraments)有七种(已见前注):即洗礼,坚信礼,婚礼,领圣餐礼,忏悔礼及其他。新教派则为洗礼,领圣餐礼,婚礼及忏悔礼。忏悔礼在临死前由牧师举行。

61 《新约·马太福音》第13章第40及49节:“世界的末了……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作恶的,从天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又《路加福音》第13章第28节,“你们要看见亚伯拉罕……都在神的国里,你们却被赶到外面,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62 引自奥维得的《爱之艺术》第1卷第151行。那儿说,猎艳之时,应紧靠所看中之女落座,因在竞技场中,座位都紧靠一起。对女须先开口,无话找话。……如微尘落于女之膝上,以手轻轻为之掸去,如无尘土,亦用指掸,即掸其无。原诗erit之后本有pulvis(尘土),引文省去。所谓另一种场合,即指猎艳而言。

63 《新约·马太福音》第6章第10节,“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64 英国从前的大地主,有的在自己的园囿里建有圣堂,即小教堂,归自己一家人使用。死后即葬于圣堂内。

65 伊斯钦尼兹(Æschines,公元前390?—前314),古希腊政治家兼演说家。他头一篇现存的演说,是《反对提玛克斯》,里面谈到提玛克斯不讲道德的生活,关于酒的话,就见于那篇演说。但这种观念,比他早的,有“铜鉴照人容,樽酒照人心”,见于伊斯奇勒斯的《断简》第384号;罗马学者老浦林尼在《自然史》第14卷第14节也说,“酒后吐真言,已成为很古的格言。”

66 英人18世纪,每饭必有酒。

67 原注:“这样亲爱的朋友,我们对他怀念,有什么节制或者约束,能加拘限?”这儿Desiderium这个字是很难译的。它的意义包括了我们想和朋友重聚之乐以及不能重聚之悲而言。

这两行诗引自贺拉斯的《歌咏诗集》第1卷第24节第1—2行。

68 英国18世纪饮酒之风特甚。上流社会,如乡绅之流,招待客人,以客人不醉为耻。而上流社会中人,仍旧佩剑;酒后一言不合,即拔剑相斗。至下等社会中人,有一时期饮金酒,以其价廉而力强。酒后相斗,更属常事。人们因饮金酒过多,往往致死,死亡率很高。议会见此景况始大惊,遂通过法令,高金酒之税,严禁酒店滥开,其风稍杀。

69 英国历史学家特里维廉(G. M. Trevelyan)在《英国社会史》第8章最后一段里讲到18世纪以前说,“多少世代以来,英国乡间,生活平静,秩序安定,再加上别的改变,使人民的性格比较以前温和、公平。投贝·麦修爵士是查理第一的朝臣,对于好几个外国地方,也和自己的乡土一样地熟悉,又是一个天主教徒而皈依了别派,所以能用客观态度观察批评。他在《尺牍集》序言里说,‘英国人有一种善良性格的垄断,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纯金的矿苗。没有别国人,像英国人那样,没有永不休止、永不消灭的报仇雪恨这种顽强性格。’”

70 奥维得在《爱之医治术》第805行说,“酒使人心作爱之准备。”又在《爱之艺术》第1卷第227行说,“酒令人勇,能使人易生情欲。”勃屯(Robert Burton)在《抑郁之解剖》第1部第2节里说,“醇酒与妇女……通常一齐来。”又英谚:“酒醉是一个卵,恶事都由它孵出。”又“醇酒加上美女,使人囊空如洗”。

71 高加索人之一部族,居近黑海。从前以凶猛争取独立著,以经常与俄人交战著,以好客著,以面貌齐整著,还以惯于把他们漂亮的女儿卖与东方帝王做后宫著。

72 原文The Indies,近代此字,指印度及其毗邻各地及诸岛而言。15—16世纪时,本指中美东部之群岛,后以地理知识更加明确,遂有东西印度之分。现代此字单用,仅指东印度而言。比较英国主教斯提令夫利特的《圣教之起源》(1662),“在东印度有珍贵无价的珠宝。”后此字变为“物阜财丰之国土”之意。《温莎镇善于戏弄的主妇》第1幕第3场第79行,“她们要成为我的东西印度。”

73 莎士比亚的《如你所愿》中奥兰都刻罗莎琳的名字于树上,见第3幕第2场。

74 原文parley。比较英国谚语:“一座城堡或者一个女人,要是一谈判起来,就不可能长久坚守不下。”

75 比较英谚:“半块面包,比没有面包好。”

76 已见前注。

77 有此名者有二人,一为古希腊天文学家,见老浦林尼的《自然历史》。另一个则为尊诺芬《希腊史》中所说的阿捷弗大使。但此处所引则不知所出。志此待考。

78 古希腊七哲人之一,著名的战士、哲学家、政治家及诗人。此处所引见亚里士多得《政治学》第2卷第9章(页边节数1274b)。那儿说,“批塔克斯也是一个制法者,……他特别制订的一条法律是:‘一人喝醉时犯法,要比不醉的人,科以更重的罚锾。’因为既然更多的人在醉时比不醉时傲慢无礼,他不管醉人犯罪应更宽恕的看法,而只管于事有利弊的关系。”

79 拉丁文,意为“卜利福和神圣的领袖来到同一岩穴”。维吉尔的《伊尼以得》第4卷第165—166行说(又见第160—161行),“黛都和特洛伊的首领来到同一岩穴。”此处这句,即仿维吉尔,所谓戏仿(parody)。“神圣的领袖”指斯威克姆。

80 蒲伯在《顿恩博士的讽刺诗用音律表现》第4首第73—74行:“斯威夫特以词句紧凑胜,侯得利则一句有一英里长。”又《椎士录》第2卷第370页,也提到“侯得利的句子”。侯得利是当时一个主教,以忠于汉诺菲王室,为蒲伯所讥(已见前注)。

81 原注:这是一个意义有些含混的词儿,它的意思是猎苑,可以是树林茂密,也可以是树木伐尽。

汉姆什尔郡的西南部为威廉第一的猎场新苑所在,有一部分仍为树林,另一部分已成耕地。苑中养鹿,以供国王逐猎。但forest,如作猎苑讲,则本包括无树木之地。故原注说词义含混。

82 拉丁文,意为“野兽之爱神”,为菲尔丁所自造之拉丁文词语。

83 引自维吉尔《伊尼以得》第6卷第258—259行。随玛斯为爱琴海中一岛,为天后出生及与天帝结婚之地,故岛上有天后庙,奉祀天后,以秘密仪式举行。秘密仪式为奉祀天神仪式之一种。参加此仪式者,须经一定介绍参加之仪式,成为“门里人”,方许参加,普通由女祭司喊。但在维吉尔诗中,则为引导伊尼以得探地狱之女先知,借用此警告之语,以阻止伊尼以得之随从,使勿走近地狱。故前言女祭司,而引诗则作女先知。天后既为司婚姻之神,故此处之秘密实指已订婚而未结婚之青年男女交媾而言,所以不许门外人窥视,而在此引以为喻。Proclamat原作conclamat。

84 拉丁文,意为“各种有生之物”。

85 这是以打架的狗为喻。

86 原文batlle-royal,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为英语口语,意为“凶猛斗殴”“激烈战争”。所以形容以royal,因系由中古骑士两军比武,各由国王指挥而来。

87 泡罗斯,古印度国王,身高近七英尺。亚历山大兵到印度,他抵抗最力,但终被打败。他在征服者面前,要求仍以国王之礼遇之。亚历山大允其请,且增益其土地。

88 阿卡狄亚,古希腊一部分。多溪流冈峦,人民以牧畜为业,好音乐。维吉尔在《牧歌》第10首第31行以下说,“阿卡狄亚人呵!汝其歌予之愁苦于山上,只有你们真正懂得如何歌唱悲苦忧伤。将来汝辈管声如泣如诉吹出我的爱情,我的尸骨将如何悠然安息于坟墓之中。”又在同诗集第8首第4行,亦咏及此地,故此地在后来诗人歌咏中,多以之为理想的牧畜天堂。

89 英国谚语,“战争是国王们的游戏。”

90 《排戏》为维利厄(George Villiers,1628—1687,1st Duke of Buckingham)所主编的一本讽刺笑剧,讥刺当时英雄悲剧结构荒诞、人物谬妄等而夸大之。倍斯假设为编剧之人,携其友观此剧之排演,于排演中及其对演员之导演中,见其荒谬。剧中有交战一场,双方兵士都尽杀死。其友之一问他这些死人如何下场。他说,像他们上场那样,两腿站起,走进后台。于是他停止音乐,当众宣布,“一场离奇光景就要出现。你们所见的这些死人,在我发出一个调门儿来的时候,马上就要都站起来,开始跳舞。”于是死人都站起来,边舞边走,退入后台(见该剧第2幕第5场)。

91 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部队及平民中间,通行一句俏皮话说,“把他们放在战场上,让他们自己交锋接仗,廓清战果。”这个“他们”指的是发动战争的各国领袖。让他们自己交锋,以免成百万、成千万丝毫无罪无辜而理应非所情愿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丧生送命。此语见派崔济的《流行俏皮话词典》。他在此条之下说,“战争得说是人类最洋洋大观的笨拙愚昧。我们只能下这样一个结论:奇迹的时代还没过去。一切奇迹中最大的奇迹、最神秘的奇迹,就是顶到现在,人类还能并没绝灭,仍旧继续存在。”

92 猎人遇到野物藏在灌木丛中,用棒子在其周围敲打,野物即想逃脱而暴露。此语已成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