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设计策略:传统手工艺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传统手工艺的临时展陈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的另一种形式是临时展览。自2006年以来,我国举办了成千上万场不同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规模比较大的如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的“非遗”展。这些展览有的是定期的,有的是不定期的,展期为几天到几周不等。由文化部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几乎每三年举办一次。如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陈、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展览和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展览等。这几场展览都是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展览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正月,包含元宵节在内,配合着年俗等节日民俗及相关表演活动。一方面给民俗类文化提供了恰当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体现出了其文化的真实性和整体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下,我国有些地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如每隔2年举办一次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自2007年开始至2015年,已经举办了五次。又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0年首届和2014年第三届在山东济南举办,2012年第二届和2015年第四届中国·运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台儿庄古城举办。另外“非遗”临时展中的传统手工艺展陈的内容、形式和目的等也都有其各自独有的特征。

(一)以教育和交易为主的展陈目的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主要由官方主办,民间团体组织的一般规模较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举办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一些展览还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论坛,其主要目的是以教育宣传为主。此外,也有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实力功能,将其与文化产业结合,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反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类型,这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以可进行生产性保护的传统技艺类项目为主(见表2-6)。

表2-6 传统手工艺临时展陈目的

以教育宣传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主要有: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2011年“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等。

以交易为目的的“非遗”展会,主要以博览会的形式出现。较大型的展会主要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1年首届“非遗博览会”主题是“保护传承、合理利用”,利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销售为重点而开展。该活动总共分为七部分完成,第三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签约活动。2014年在济南举办的第三届“非遗博览会”其主题是“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八项主要活动,其中主要目标是突出“非遗”产品博览交易,第一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交易,第四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接洽谈和交易签约会。2011年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第二项活动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精神家园”,该博览会的主要项目之二是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展销会。

此外,2009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虽然是以教育宣传为主要目的,但因此次大展主题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方法,所以,大展的第二部分是“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其销售订货目的是为了推动传统技艺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009年大陆和台湾共同举办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同年,“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再次在台北举办,同时,这次大展也是“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在香港也举办了“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目前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大型“非遗”展览主要以文化交流为主,以教育宣传为目的。

(二)按自然属性或地域的展陈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多以传统美术、技艺和表演艺术等内容为主。特别是生产性保护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提出后,以传统技艺类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日益增加。纵观我国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博览会等,展陈内容主要按自然属性进行分类,也有一些按省、市进行分类。

按工艺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有:200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

2007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展会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以传统手工艺和表演艺术为主,共分为五个主要专题。

2009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举行。展陈内容是在2007年和2008年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取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133项,邀请代表性传承人130名以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4名参与现场技艺展示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民间艺人共有1 176名,展出珍贵实物共2 322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一次传统技艺保护成果展。此次大展分五项活动举行,其中传统技艺按自然属性不同又分为九个版块和一个餐饮专题展演。这次“非遗”展的内容除了传统技艺以外,利用展期中的元宵节,还开展了民俗文化空间活动。

2012年2月5日(正月十五)至15日(正月二十四日),由文化部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展馆举行。展览内容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了180余项适合生产性保护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参加展览,并邀请了160余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技艺和工序的现场展演,展品近2 000件。展陈内容主要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基地特别展区”两个主题。前者展示内容按自然属性和主题内容不同分为九大类;后者主题为“春色满园”,内容由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和山东手艺农村项目组成,共十大板块。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在北京农展馆联合举办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展览以“探寻兼容并蓄的传统与现代化生活”为主题,包含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的近70个项目,参展参赛作品近200件(套),并邀请了1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讲解,展陈内容按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不同主要分为五个单元。

另外,在2011年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中,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是一个专题展。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展陈分类井然有序。展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古代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第二部分为文津雕版博物馆;第三部分为图说中华百工技艺长廊。在古代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主要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典籍文献,以及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文献展陈内容依据“非遗”名录的分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

按区域进行展陈分类的“非遗”展,一般展陈内容多,空间较大。如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是我国政府举办的第一场国家级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对我国之前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展览由“综合版块”和“地方版块”两大部分组成。综合版块主要展示了我国“非遗”保护的整体情况及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地方版块则具体展示了当时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所取得的成果。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定期的,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全球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主会场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自举办以来,“非遗”展陈主要按“国际、国家、四川”这种地域性和项目等级的大小关系来进行划分。如2007年首届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分类展示。2009年第二届活动内容包括“一个重点、三种手段、三项活动、六大展区”。其中六大展区又按主题和区域不同进行分类。2013年第四届共有八部分组成,其中第三部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按级别和区域文化不同分为六大板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我国山东省举办。2010年首届和2014年第三届在济南,2012年第二届在枣庄古城举办。自第四届始,国家文化部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博览会展陈的展品主要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展陈的目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销售。

另外,博览会展陈内容的分类有多种。如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分为三大主题,主要按地域进行分类。第四届“中国·运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按展品性质、工艺、区域进行分类,其分类方法并不十分严谨。2015年“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术品设计大赛”主要按自然和文化属性不同分类,主要展示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项目,参展参赛作品近200件。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博览会主要以交易为目的。展陈内容主要是“非遗”名录中的适合于生产性保护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项目,主要按地域或自然属性进行分类(见表2-7)。

表2-7 传统手工艺临时展陈分类

(三)图文、实物与现场展演为主的展陈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多为临展,展期较短,展览空间有限。同时又必须考虑经济、展台搭建和拆除等诸方面的因素,导致展陈形式较单一,以图文、视频及传承人现场展演的形式为主,少量配合多媒体技术和互动体验的形式呈现。展示空间基本上采用标准展位,网格状进行布局。如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采用的是“展览、展演、展销”相结合的形式,不但增强了活动的观赏性,还调动了观众互动的积极性。

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展陈内容比较全面,“非遗”项目种类也较齐全,除了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外,还对民间文化、民俗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展示。展出实物2 000余件,图片2 000余幅。在展陈形式上主要采用实物、图片、文字,辅以视频演示,同时还邀请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展演。对表演艺术的项目除了实物和图文外,还设计了音频和视频,让观众在视听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内蕴。此外,在本次展览中还借助“闹元宵”的习俗进行了现场表演。这些展示手段都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007年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根据展览空间和展示条件,仍采用了图文展板、实物、现场展演等方式。200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展陈内容主要为“技艺”。这次展陈方式主要采用传承人技艺操作的现场表演为主,辅以相关的实物和图文介绍。2011年在中国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的“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采用传承人现场演示,辅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介绍了唐卡、包头剪纸、苗银锻制、土家族织锦、无锡精微绣、徽州雕漆、万安罗盘制作、泰山皮影戏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