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手工艺核心内容的展陈表现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的评审标准第二条:“至今仍在民间活态传承,对民众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活态性是传统手工艺的重点和核心。活态性除了体现在传统手工艺技艺操作上具有灵活性、技艺形态上具有动态性外,还体现在传承上具有生命的延续性。技艺活态性展陈主要突出技艺过程、技艺方法、技艺传承等方面。
(一)展现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活态性
技艺是指在经验成熟积累前提下,艺人动手熟练、完整、连贯地完成整个制作工序。技艺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状态来看,其具有无形性特征。技艺是一个动态过程,无法用固定的物态符号来描述。从技艺的表现和文化传承方式来看,它是活态的。文字描述、图片介绍和视频记录等形式不能真正诠释它。传统手工艺的技艺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因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有太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除了技艺,工具制作也是手工艺人根据每件作品造型特征来设计制作的。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手工技艺所需的动力装置也要依靠艺人自己解决。如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其中的传统拉坯在没有电力资源的情况下,要将拉坯必备的工具坯车置于水盆中,靠脚力快速搅动盆中的水,产生动力带动坯车的旋转;此外,立坯(也称为修坯)的工具多达上百种,这些工具都是根据器形的不同形态,由手艺人自行研究设计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根据器形的造型需求不断地调整工具的角度、形态和尺度等。因此,在技艺实施过程中,经验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应对制作过程中突发的各种问题,正因如此,一个学徒工要拜师学习多年才能出师。技艺经验的获得和传授方式也是一个活态的过程。
1.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再现
活态性无疑是传统手工艺展陈的重点。技艺的制作过程、经验和传承方式是活态性展陈的主要内容。如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关键是扎花和浸染两道工序。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有别于其他扎染的独特之处是图案设计精美、造型丰富、寓意吉祥。扎花技艺的精湛让图案艺术效果更强。采用独特的绿色染料配方和成熟的浸染技术使图案的色彩丰富,完成的扎染制品对人体还具有消炎保健作用,且不褪色,既美观又环保。在技艺上,绞扎手法、染色技艺是展示的重点,针对不同图案、艺术效果采用不同的绞扎法,染料配制及浸染方法、经验也不同。动态展陈形式能更有效地表达技艺的时间性特征。动态的展陈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手段是先策划录制视频影像,再借助一定的媒介在空间中展示。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影像成像技术也出现了不同的方式。例如增强现实(简称“AR”)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摄影影像技术,将屏幕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并且能够进行互动。这种形式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带来自主学习行为。也有三维甚至四维计算机成像技术,让观众可以听到技艺制作的声音、闻到技艺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表达技艺的动态艺术,其形式甚至比传承人现场展演更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对传统手工艺传承方式的体验
活态展陈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传承方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之一是“活态传承下来的”。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有传承人,另一方面传承方式也是流传下来的,不论是传承仪式、传授方式上,还是精神价值上,都应与传统相一致。技艺是艺人在不断的积累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技艺传授过程需要反复的练习。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机械工艺在传授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后者可以通过说明书、课堂式教学,甚至自学的方式学会。机械技术的科学性往往是可量化、参数化的技术,甚至可以通过电脑设置由机器完成。而传统手工技艺的学习没有书本,只能通过口诀、秘方、领悟等方式进行学习,传授方式由师傅向徒弟口传心授,人在技在,人亡技绝。如果没有师傅亲手亲口的传授,徒弟难以出师。同时,传承人如果在生前没有将技艺传授给下一代的话,他的技艺也将随着他的离世而消亡。如白族扎染技艺中染料母液(老染水)的配方和制作技艺就已失传,现在使用的是前人留下来的老染水和新配的染水。白族扎染技艺传承方式是师徒制,传男不传女。女性通常负责扎花,染料的配制、浸染等重要工艺均由男性来完成。任何一道工序的秘诀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如加工植物染料的配方是将主要原料板蓝根植物和石灰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浸泡在老染水中。首先,将新鲜的板蓝根割回来,按一定的方法折捂好,放进有老染水的木桶中,浸泡一星期后,将板蓝根渣捞出来,这时染水呈绿色。其次,倒入第二种原料石灰水,配兑比例,50千克的板蓝根配1千克左右的石灰水。最后,用自制的木槌工具按一定的方向打染水,传统方法是打100下。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有个很重要的经验环节就是要用眼睛观察染水泡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先打50下,看水泡情况,如果不行再打几十下。打的次数过多,染料功效会减弱,也会影响浸染效果。
技艺传授的经验是灵活的,不可量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通常要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等方式获得,语言、文字和视频并不能真正地将其传承下去。因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些情况对应的解决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植物染料中,板蓝根浸泡水和石灰水按50∶1的比例配制,这是个大概的数值,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根据染料最终呈现的情况来合理调整配比关系。另外,在打染水的时候,祖传下来的技法是打100下,这也是一个大概的数量,要想得到最好的染料,还要学会用眼睛观察染水泡的情况,并根据经验来判断打到什么程度最适中,多一下或少一下都有可能影响染料的效果。又如,在评定染料质量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用手指蘸染料抹在木桶边缘,染料干后若呈白色,则质量不佳;若呈绿色则是好染料。但是绿色有多种,绿的明度、纯度、色相要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染出高质量的制品来。这些难以用语言符号来记录的技艺经验,只有通过师父的心得传授和徒弟的刻苦练习才能掌握。
技艺的传承是按师父的操作解说、指导来完成的,甚至有些传承方式还具有一定的仪式和习俗。那么,在博物馆展陈中,怎样才能将这种活的经验、活的技艺、活的传承方式呈现出来呢?博物馆展陈怎样才能在脱离原生态环境下将技艺的活态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体验到技艺的活态所在呢?首先要确定展陈的活态内容是什么。其次根据活态内容的性质,选择最佳的展示形式,并且这种形式也是观众最佳的接受方式。传统手工艺的活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艺方面,包括工序流程和操作经验;另一个是传承方式的活态性,手口相传等。针对这两方面的展示内容,通常可以采用动态展示、传承现场展演和传授、体验式、互动式、演讲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观众在参观的时候可以通过动态展陈来了解技艺的工序流程,通过体验和互动的形式感受技艺的制作过程(见附图3-1)。
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完成和传承方式往往都是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师父在技艺操作的过程中给徒弟传授技艺经验或口诀。所以,在展陈中技艺及其传授方式可与工艺一起展示,重点技艺、配制方法和经验口诀等可以整合起来进行重点展陈,具体有虚拟技术(VR技术)、视频、交互技术等形式(见附图3-2)。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传承人的现场展演来展示技艺制作和经验传授过程。但是这种形式通常更适宜临时展陈,不适合固定展陈。可以通过开展不定期展陈或节庆习俗活动,邀请传承人来馆进行短期的展演,丰富展陈形式。如端午节开展节庆习俗活动邀请嘉兴五芳斋粽子技艺传承人现场展演不同粽子制作的材料配方和裹粽子的方法口诀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高科技技术,专门编制传统手工艺技艺制作和传承方式的动态影像,通过这种虚拟模式来达到活态展陈的效果。目前微软的“全息传递”(holoportation)实验项目,是在三维空间的不同方位安装摄像头,通过AR影像的投射原理在现实空间展示出对方的虚拟三维立体影像,影像中的场景和人以立体形态呈现在现实场景中,还可以与现实中的人进行肢体语言的互动,实现“跨时空”的亲密接触,带来强烈的真实感。如果这一虚拟技术实现,并应用到传统手工艺展陈形式中,可以将传承人在家中传授的现场场景展示出来,并实时与异地展陈中的观众互动,而且展陈内容也可以更新变化。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活态展陈效果,还节省了资源和资金,实现了虚拟动态展陈以固定形式呈现,同时与现场展演形成互补的效果(见附图3-3)。
3.对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的开拓
活态性最重要的一面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来。档案式保护远不能满足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保护需求。只有将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出去,有了市场,传统手工艺技艺才有被传承下去的动力。失去了市场,技艺终将被社会淘汰。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还要考虑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性特点。要发挥博物馆平台的宣传功能,达到既有审美教育效果,又能提升传统手工艺的品牌传播力,还能给传统手工艺发展带来更大市场的目的。
(二)体现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类项目的评审条件第四条“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国家级传统美术的评审标准第四条“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传统手工艺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技艺与社会、文化、经济、哲学等发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体现在技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相互之间的关系上。如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技艺与民俗、社会、经济等形成的衍生文化。从展陈效果来说,展陈内容也应紧紧围绕技艺的产生、形成、实施方法、衍生文化和文化内涵来组织策划,才能让观众从表象到深层完整地了解文化。整体性展陈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的参观学习中更高效地接受传统手工艺文化。如香云纱制作技艺,展陈内容主要包含了香云纱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制作的材料、技术、工序,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习俗、行规,以及香云纱中蕴含着的文化精神。
第一,在宏观上,展陈分类要考虑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整体性。一方面,可以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自然属性差别上进行分类展陈,将复杂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内容按逻辑分类,有条理、全面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可以轻松地对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属性上,将具有文化共性的名录整合在一起。这种整合展陈分类方式,也能让观众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此外,展陈分类也可以根据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形态进行划分,如依据技艺形成的时空关系,在同一空间中短时间内完成的按照点状展陈,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完成的按照线状展陈,将适合用数字技术表现的进行数字化展陈,等等。
第二,主题内容要从文化的整体性进行策划。传播传统手工艺文化要注重整体性,避免片面性地解读。传统手工艺展陈除重点突出技艺外,还要展示技艺衍生文化。如行业习俗、行业行规等。传统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与社会文化、人文文化交汇相融,形成了各自的行业文化,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文化、生产力发展相互关联而形成的行业习俗。传统手工艺在社会环境的竞争和与行业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为了约束行业人的行为,使行业发展有更宽广更融洽的环境,也为了调和各种社会关系,使行业内各工种之间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发形成了行业帮会、行业行规。这些文化是传统手工艺能流传至今的精神载体,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中崇尚的行业道德精神。
但是,并不是所有门类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被展示陈列出来。传统手工艺展陈整体性也要注意轻重缓急的节奏感,可遵循形态构成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形式法则,避免千篇一律的重复套路模式。在展陈主题内容策划时,重点展陈传统手工艺文化中具有独特性的或者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这样既突出了传统手工艺文化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又可以增强观众参观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考虑按照审美和实用功能属性来安排主题内容、结构。具有审美功能的手工艺在精神内涵方面应更丰富些,而具有实用功能的行业可偏重于技艺、行业习俗、行业行规等内容的介绍,对濒临消亡和已经灭绝的技艺要对其现在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重点展示,以唤起观众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意识。应当根据每个手工艺行业的不同文化特性,兼顾展陈效果对主题内容进行不同策划,如表1-3所示。
表1-3 不同手工艺行业的展陈主题结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