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音乐剧的演变
一般学者认为的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叫作《驼背黑巫师》(The Black Crook)。这部剧诞生于一场意外。1866年,制作人亨利·贾雷特(Henry C. Jarrett)和亨利·帕尔默(Henry Palmer)在欧洲看了一系列的大型演出,他们打算带着这些剧团回到纽约,把这些演出组合起来,在纽约的音乐学院上演,赚一笔钱。没想到,一场大火把纽约的音乐学院给烧毁了。走投无路的制作人只好找到当时正在撰写一部由《浮士德》(Faust)改编的戏剧的剧作家兼演员查尔斯·巴拉斯(Charles Barras),问他愿不愿意让他们把自己的剧团安插进去。而没想到的是,巴拉斯居然一口答应。而且一开始他对写那个剧本没有什么热情,在这两位制作人带着其他的剧团加入之后,反而找回了写这个剧本的激情。有一种说法是,这是因为制作人许诺了他一笔丰厚得多的费用。
《驼背黑巫师》的剧情是歌德的《浮士德》和韦伯的《自由射手》(Der Freischütz)的混搭,讲述了一位邪恶的公爵妄图借助一位邪恶的驼背黑巫师的魔法赢得一名可爱女孩的爱情的故事。这样两个戏混搭而成的剧目,后来在纽约居然一炮而红。它不仅创纪录地连演474场,还在美国全国巡演了好多年,在十年内更是两次复排。很多学者称它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其主要原因是它那以戏剧为中心、多种表演艺术结合的形式。不过学界对这点仍然是有争议的。
第一部音乐剧《驼背黑巫师》
接下来,我们快进到19世纪末,在1894年,纽约的第一条地铁线动工了。这条地铁线因为地理上的种种限制,在42街这个地方打了个弯。而那时候的42街,还是个比较荒凉的城乡接合部,房价也很低。有几个商人盯上了地铁可能带来的全新的商机,开始在这一带新建剧场。低廉的房价和便捷的公共交通使得那里的剧场票价可以降得很低,也就更加亲民。原本散建在南城的各个剧院,就开始逐渐往北移,迁移到中城的42街附近。有一位当时著名的剧场界大鳄兼制作人,就把自己的剧场建在了离42街很近的44街附近,也就是后来成为时代广场的地方。他还发表了豪言壮语,要靠这个剧场重塑全世界的娱乐业。后来他的剧场(叫作奥林匹亚剧场),因为他本人耍大牌瞎指挥,设计超级糟糕,所以这条宣言他一点都没做到,但是他的孙子倒是做到了。这位制作人叫作奥斯卡·汉默斯坦一世(Oscar Hammerstein),而他的孙子就是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百老汇音乐剧定型时期的黄金搭档之一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
我们再快进20年,到20世纪20年代。在这个时期,人们越来越多地用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这个词来代指音乐剧,这已经跟我们现在说的“音乐剧”(musical theater、musical play)这个词很接近了。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唱片,大家如果想听一首歌,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去买乐谱自己弹着唱,二是到剧院去听现场。这也使得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美国的主流音乐。
奥林匹亚剧院
那时候最为重要的音乐剧创作者之一,名叫杰洛姆·柯恩(Jerome Kern)。他以纽约的公主剧院为据点,创作了一系列被后人称作公主剧院音乐剧(princess theater musical)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都是为了公主剧院这个299座的小剧场创作的,所以多为小剧场作品,内容比起之前那些音乐剧雏形的插科打诨,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而且故事也更加完整了。他将爵士音乐引入了音乐剧,统一了多样的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使得爵士音乐成为早期音乐剧的标志。公主剧院音乐剧里最有名的一部是《哦,天!》(Oh! Boy!),在公主剧院连演463场。从柯恩开始,音乐剧的音乐慢慢趋向原创,逐渐取代了之前流行歌曲的拼贴,故事与音乐也开始渐渐紧密结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