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青春一直在路上
这是金色秋阳下的潍河小平原,一个黑黑的乡村少年手持猪鞭,静静立在那儿。阳光打在他宽阔的额头上,打在他面颊间静静流淌的泪水里。他泪眼里映着白云之下、平原之上的一道河川,静静东流。
潍河潺潺流淌,河畔就是他的村庄,村庄里有他的娘和当过兵的爹。石碾咿呀,阳光一地。
“爷爷,潍河的那头是什么?我总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唤我。”乡村少年仰望着一身战功的爷爷,怔怔地说。
“潍河的那头是城里,有好多好多的人过着天堂的日子。”爷爷说。
少年高中毕业后,娘把一个黄挎包挂在他肩上,平静地说:“儿呀,去城市看看吧,回来就安安分分种地……”然后久久站在村口,含泪遥望乡村少年一步一步朝城市走去。
头一回坐火车,一下就横穿了大半个中国。从胶东到青海,那个叫西宁的塞外名城里,有他早年当兵如今留在城里做官的小爷爷。在西宁,乡村少年终于知道还有一种比乡村生活更生动的城市生活,还有一种比吆猪声更美妙的呐喊方式叫诗歌。一个月后,乡村少年扛着一捆书回到他潍河边上的家,对解甲归田的爹说:“我要当兵。”
爹持镰立在小平原的麦田边,眼里有亮亮液质流转:“儿呀,爹当了六年兵,还是回来种地,祖上那些在外面闯荡的人,尸骨还不都埋在咱这潍河川上?”
乡村少年咬紧嘴唇:“我要当兵!”
麦子收了,又是一茬高粱。高粱收了,小平原一望无垠。爹拄锄立在河川高处,犹如一员老将军拄着一柄军刀。秋收后的小平原空阔无边,爹的麾下已没有了晚秋作物起伏奔涌的千军万马。凉凉的秋风吹来,吹乱了爹的头发,他眼里有凉凉的液汁流下来。
乡村少年话语里带着哭音:“我要当兵!”
1987年寒秋,爹把崭新的背包系在儿子肩上,拍了拍穿上新军装的儿子的肩头,说:“去奔前程吧,不求富贵,但求一路平安。”
背着爹娘为他打点的行装,乡村少年像一粒进城的草籽,开始了军旅漫游的另一种生活,南北漂泊,四处安家。谁会知道,从军路上他会遇到什么呢?从乡村出发,离开村口他甚至没有回望。他知道爹娘正眼含热泪,久久伫立。
真诚善良的乡村少年,成为了一名陆军士兵。冬天里爬冰卧雪,双肘磨烂,鲜血浸透棉衣结成冰碴,他一声不吭;受了委屈,他把眼泪一次次咽进肚里;白天操练,夜晚写作。饿了,一块干馍便是美味食粮;渴了,扭开水龙头哗哗流出玉液琼浆。乡村少年知道,通往天堂的路上一步一步都踏着磨难的台阶。
从军路上,乡村少年一步步留下坚实脚印,一寸寸坚守着他心灵的洁净。如今,他在北京城里写诗,平凡、寻常、微不足道。
他满面灰尘地奔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在追名逐利中丢掉了自己的美好品性和高贵人格,当他抬起醉眼透过酒绿灯红,突然间看到了自己的假面。喧嚣的都市,毫无节制的聚敛、挥霍,加重着他精神的苦痛,都市霓虹照彻他心灵的荒漠。在酒绿灯红里,他打着酒嗝,穿过城市回家,扑进家门他喊了一声:“娘,我饿!我饿呀!娘……”可四壁砰砰作响,却无人回应。
活在别人的城市里,他像一粒草籽,无处生根。在他心灵饥饿的时候,城市的霓虹灯里长不出一棵苦菜。乡村少年知道,苦菜清热、去火、醒脑。但他不知道,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城市里,什么能安定他的心,哪里才是他的家。
乡村少年怀念家乡小平原上的小麦、高粱、豌豆花,蝶的翅膀、纯净水流。隔着万水千山,乡土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真实美好。风吹稻花、雪打灯笼、樱红陌上,甚至阳光里的一声鸟叫,都让他热泪盈眶。而在他生活的城市,金钱、物欲不肯放过任何一个不堪重负的心灵。他无法忍受灵魂漂泊无居的痛苦,强烈地渴望寻找自己的灵魂家园。
一去不返的少年,历经岁月磨砺,穿过喧嚣和冷漠。当他满脸疲惫站在他最初出发的村口,雪笼四野,大雪中是谁将灯笼高挂?慈和、安详、温暖。暮霭沉沉里,是雪打灯笼照亮他回家的路,那里有他的爹娘弟妹、左邻右舍,那是他一生一世的家呀!
少怀大志,不改初衷的少年。他背着家乡水井,头顶乡间麦穗,在青春路上,他把人间百味一一尝遍。他已风尘满面,在心灵的深处想为家乡的美好事物献上颂词。洁净的大手伸进阳光,抚摸心灵的累累伤痕,连同心愿、泪水,捂在沧桑脸上。
风雪漫过他的心灵,雪地上他是最早出发的行人。乡村少年还要继续行走,从家门到远方一直延伸着他的脚印,他身后不远处站着他的爹娘和挂在村口的大红灯笼。就在他回望的泪眼里,他看到了,一路上是什么把自己照耀——拂去悲伤,蒙尘的美德重现光芒,诚实、坦荡、正直、善良,时时刻刻坚守着一份好品性。这是阳光下闪烁的金子,是人生路上的盘缠。
乡村少年又要出发了,他知道爹娘为什么总是不远不近地手搭凉棚含泪凝望,望着他离去的身影。远走他乡的人,他需要回到故土,用皑皑白雪和广袤土地浸润心灵,用爹娘的目光照彻行程。他知道,爹娘渴望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起步向前,人们都会说:瞧,那个走在前面的,是个好人。
是啊,在青春路上行走的乡村少年是我。爹娘啊,故乡啊,世上的好人们啊,请你们用诚实、坦荡、正直、善良等一切美德,映照我的前程。一路上我一定好好走!
世上的好人们啊,我也祝愿你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