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 大改革 新突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丽水市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探索破解部门间办事程序多、多次跑、多头跑、环节多、签字烦、时间长、效率低,以及个别部门存在的“中梗阻”、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2018年3月以来,丽水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率先提出并推动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并将该项改革作为打造机关效能最强市的重要抓手。2019年6月,丽水市出台《丽水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政府部门间办事领域延伸,通过定标准、优流程、建平台,全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有效推动机关内部办事提速提质提效,牵引带动各地各部门依法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事项办理平均提速率达到55.5%,掀起了一场真正刀刃向内的行政效能革命。丽水市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通过重塑部门关系、统一事项规范、重构业务环节、精简合并材料、压缩办事时限、拓展服务领域、统一信息平台、集成共享数据、科学考核监督、党群政府联动等,全面提升了行政办事效能,强化了政府部门执行力,形成一套政府对内对外联动协同、系统集成“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丽水模式”。

(一)丽水市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逻辑

自2018年以来,丽水市在及时总结安置房项目部门间协同审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办事事项最多的市财政局和流程最复杂的市人力社保局为试点,展开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在此过程中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改革创新逻辑——“清单化定责—场景化改造—标准化规范—数字化协同—专业化推进”,据此全方位、多领域展开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

1.清单化定责:围绕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全流程梳理事项

丽水市以明晰部门职权边界为前设,以责任清单化来解决边界不清、责任交叉、管理真空问题,通过调整审批权限、压缩办事时限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主要目标在于加快推进两方面的破题,一是围绕解决事项“交办难、难交办”问题,对各部门“三定”方案进行系统梳理,明晰主要职责,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对清单以外事项执行首问责任制,由被首问单位负主责,并赋予被首问单位跨级、跨部门协调权。比如,信访被首问单位即作为牵头单位,可直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办理。对协同推进事项,执行行政审批服务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相关责任部门不参加集中办理、或无正当理由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认该项申请,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围绕解决事项“管理难、难管理”,对责任界定不清、无明确交办部门、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项进行“一件事”全流程梳理,明晰相关部门责任,建立重点事项跨部门责任清单。比如,河道采砂、“六小”行业整治、信访办理等“一件事”,通过全流程“一次跑”来调整审批权限。

2.场景化改造:按“最小颗粒度”拆分

将众多“点对点”零散的事项整合成“一件事”,按“最小颗粒度”拆分,按业务需求重组,对清单定责内容(即每个事项)逐一场景化,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再造办事流程。一是打造场景“直通车”。围绕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职责交叉、边界不清等“疑难杂症”场景,由编办牵头理职能,改革办牵头上线平台,逐一打造“直通车”,以此来消灭无人管理的问题。对进入“直通车”的事项,根据场景化定责分割,由平台自动向各责任部门流转,打造责任传递“流水线”,彻底打通跨部门协同办理业务链条。推动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厘清职责边界,加快机构改革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二是开放场景应用。在场景“直通车”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场景实现,对部门间办事数据共享需求进行梳理,探索建立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数据授权共享机制,以跨部门信息共享助推业务协同。

3.标准化规范:发布全国首个部门间办事地方标准

围绕部门办事标准体系推动迭代升级、深化全程留痕管理,倒逼各环节责任落地。一是加快标准体系迭代。丽水市在发布全国首个部门间办事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加快打造地方标准2.0版。重点围绕构建迭代更新的“活标准”体系,建立责任部门和重点事项“两张清单”标准、场景“直通车”标准,倒逼部门间办事标准、数字服务标准更新升级,逐步推动“丽水标准”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标准。二是推进全程留痕升级。坚持“平台即标准”,以部门间办事标准体系为基础,依托“浙政钉”及机关内部协同办事统一平台,升级全程留痕管理模式,重点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推动办事流程标准化,以标准化、数字化考核代替传统督查考核模式,倒逼各环节责任落地,从根本上破解机关内部“中梗阻”问题。例如,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信访办事等可公开事项实行全流程可视化呈现,确保跨部门办事全过程透明可见。

4.数字化协同:建成机关内部协同办事统一平台

丽水市把数字化作为深化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途径,重点解决“不可逆、无障碍”两方面问题。一是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动改革“不可逆”。时任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强调“要协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改造,让改革真正成为“不可逆”的过程。丽水市围绕数字化改革方向,加快构建从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到治理的全链条闭环体系,率先实现部门间办事“手机端和PC端都能办、线上和线下都能办”。二是打破数字化壁垒、实现过程“无障碍”。构建目录树,即加快各部门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核心业务梳理,构建从具体事项延伸到具体数据的树状目录体系,彻底明晰数据归集共享的具体路径、范围。打通数据源,一方面,要围绕解决“数据从哪里来”,进一步提升部门数据意识,强化基础数据的积累整合,为数据池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如组织部、人社、编办、公安都有人员信息,部分数据存在交叉重叠,以哪个单位的数据为标准,如何去重、整合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下一步打破信息壁垒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围绕解决“数据怎么流动”,深度打破数据共享壁垒,确保可共享数据尽快整合到位。对原则上不能共享的数据源,建立“交换机制”,打通无障碍调用渠道(如组织部、公安部部分数据涉密,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权限实现调用共享)。动态打补丁,即根据流程再造、清单梳理、事项变化,动态更新目录树、数据池,确保数据实时可用。

5.专业化推进:遵循“专业主义”原则以专班推动改革

以专业化机制、专业化模式、专业化队伍为保障,引领和推动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速提质。一是做到定人分管。明确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分管领导,在各部门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数据专员,确保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专人专管、持续深入。二是深化专班推进。针对改革推进中的重点难点,分类成立专业小组,主动打破常规模式,充分整合改革办、大数据局、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以及自然资源、建设、水利、交通、公安、通信部门等各口、各条线、各类专业力量,成立专班攻坚。三是创新改革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积极与专业团队开展合作,精准引进专业人才。持续创新改革模式路径,例如,在数据共享开放上,丽水市尝试以开放标准来开放数据,聚焦交通、环保、健康、城市管理等领域,吸引各地“数据侠”共同盘活“沉睡”的数据资源。

(二)丽水市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与典型案例

1.重塑部门关系,倡导部门业务协同化

丽水市以“三个全覆盖”(事项全覆盖、单位全覆盖、市域全覆盖)及“三转变一共享”(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流程转变、数据共享)为准则,梳理部门事项,重塑部门关系。部门核心业务的梳理是做好部门间“最多跑一次”的关键,以事定责,将偏向于宏观的“三定”方案细化,用事项的形式把具体工作固化下来、表现出来,明确责任和单位职能边界。对部门“三定”职责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不仅包括办事事项,还包括所有职责,从审批、监管、决策等维度对各项核心业务进行模块化分解,层层分解为子系统、子模块和具体业务事项,做到架构清晰,层次分明。以“事项名称+办事情形”为脉络,按“最小颗粒度”要求全面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进一步统一规范事项名称、经办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办事表单等内容,做到事项“应梳尽梳”。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对部门相关业务事项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梳理,并形成详尽的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对“三定”方案没有明确规定、存在职能交叉的,以场景化的思维把具体一件事情的各个环节职责明确固化下来。通过“以案说法”,推动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厘清部门间职责边界,推动机构运转形成“化学反应”。

改革的推进转变了机关单位观念,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要解决的就是流程烦琐、层层审核、权责不清、效率低下问题。比如,丽水市财政局在梳理办事事项时发现,近年来,市本级单位部门工资发放流程为预算单位造工资发放清单、送市人事局审核盖章、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再审核后支付资金到工资代发银行。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只能审核工资发放的总数,工资发放明细难以审核,只能凭市人事局审核盖章的工资发放清单为依据支付资金。“既然预算单位内部已审核、人事部门又审核盖章,那么财政的审核是不是可以精简?”经过仔细斟酌考量,财政部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由单位履行工资审核主体责任,财政部门重点负责资金保障,并尝试取消财政审核环节,提高工资发放效率的改革。在本部门内部各个处室之间实现“一口受理”。部门内部的“一口受理”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熟悉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收进来事项的所有办事手续和流程,才能高效地为其他部门办理业务。通过改革事项的梳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案例1 丽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积金组合贷款“只跑一次”

一直以来,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涉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和商业银行两个独立主体、独立事项,其中两个事项分别涉及七个关联环节。由于涉及的事项跨行业孤立办理、关联环节跨部门脱节流转,以往贷款申请职工需折返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商业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三地之间七八次,才能办结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2018年,丽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场所整合、事项合并、一并受理、环节前移、同步流转等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全流程办理“只跑一次”、一地办结。

丽水市将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的公积金部分和商业银行部分全流程合并办理,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受托银行三方协同,对整个办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涉及的两部分贷款实现了一并受理、同步流转、同时办结。市民“只跑一次”丽水市行政服务中心就能办好全部手续。“真是想不到,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办理能这么方便!一次性受理,全部流程一次性办结。”据统计,2018—2019年,丽水市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共7672笔,支持职工购建房116.45万平方米,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组成的组合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共5952笔,占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总笔数的68.63%,涉及资金34亿元。

2.统一事项规范,做到事项梳理标准化

如同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样,把部门间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出来,是整个改革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明确哪些属于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是改革伊始就遇到的一个难题。“单位里人事部门和办公室之间的协同算不算?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中需要跨部门合作的事项是机关内部事项吗?”事项梳理必须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部门间”,另一个是办事事项。例如,单位人事处与办公室之间的事项就属于自己内部,不属于部门间。而申请对象是群众、企业的事项,当前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已经公布的,则不重复列入部门间办事事项范围。

丽水市明确改革边界,统一标准规范,遵照“三个原则”“四个对比”“八统一”,全面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以事项倒逼改革。“三个原则”是“应梳尽梳”原则、“先立后破”原则、部门牵头市县同步原则。“四个对比”即对去年和今年上报的事项进行对比;对市直部门上报的事项和县市区上报的事项进行对比;对县市区之间上报的事项进行反复对比;对机构改革前和机构改革后的办事事项进行对比。“八统一”是指明确改革边界,统一标准规范,涵盖主项名称、子项名称、经办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经办流程、经办时间、办事表单。

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借鉴群众与企业到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八统一”要求,由市级部门统一确定事项主项名称、子项名称、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等,以此标准全面梳理办事事项清单,并逐项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和流程图。通过反向梳理,条块、县(市、区)交叉比对等途径,对单位内部处室之间,单位点对点之间,跨单位、跨层级之间“三个层级”的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第一轮共梳理并公布了全市31个部门的310项部门办事事项,其中即办件85项,实现“零次跑”事项70项。按“组织人事档案管理”“投资项目审批”“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行政许可监管服务”四类编印《办事指南》分发给各部门单位,做到一张清单、一本手册、一图在手(“一图一册一清单”),办事一目了然。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梳理出市直45个部门(单位)的484项(子项)机关内部办事事项(市本级共有“一件事”56件),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共有机关内部事项2694项。

图3 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办事指南

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标准化事项库建设,以“八统一”为基础,将每个事项的办事指南细分为25项基础要素,并对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按照“事项名称+办事情形”等,将市本级211个主项拆分成394个“颗粒度”,为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打好基础。同时,梳理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等“一件事”八件。开展市级地方标准起草工作,《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办事指南编写规则)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布。

图4 《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第2部分:办事指南编写规则”丽水市地方标准评审会

案例2 丽水市建立全国首个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标准化体系

丽水市充分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手段,及时总结现有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炼形成机关内部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体系,实现以标准化的手段规范机关单位间办事服务,助力破解机关单位间办事“多次跑、多头跑、环节多、时间长”等难点,全面提升行政办事效能。

一是明确定义,加快实践性成果转化。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省级部门文件精神,制定《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第1部分:总则,总则明确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的定义、范围、基本要求、工作基础、咨询服务、网上服务、现场服务、监督与评价等内容,明确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域全覆盖、部门全覆盖以及事项全覆盖,解答了之前开展机关内部改革的种种不确定性和疑惑,为加快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省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提供了更多丽水市改革经验和样本。

二是统一标准,推进办事事项规范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2部分办事指南编写规则,明确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办事指南编写的基本要求、结构要素设置、要素编写、格式编排和管理要求。针对同一事项,统一申办材料、经办依据、办理时限、咨询电话和办事流程图,对规范事项办理、方便部门人员办事、预防权力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到一图在手,办事一目了然

三是规范编码,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不同于行政许可事项编码,机关内部办事事项编码是一个全新领域,该项编码的有无直接关系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质量。《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第2部分:办事指南编写规则,详细规定了事项编码的规则和组成部分,充分考虑了事项编码的可扩展性和可兼容性,为未来发展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机关内部办事事项编码规则确保了事项标识的唯一性,不仅有利于机关内部办事事项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实施,还有利于机关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统计、比对、分析、应用,满足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政务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制度支撑,也为进一步打通各部门“信息孤岛”,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3.重构业务环节,推进办事流程更优化

丽水市全面优化办事流程,在坚持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前提下,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优化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业务协同模式,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和业务流程图。对业务办理环节进行重新论证和定位,调整审批权限,简化办事流程。同时,对需要跨部门多环节办理事项,明确各环节审批审核责任,并通过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采用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重组办事流程。在部门内部流转方面,主要通过业务整合、权限下放来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程序。

例如,丽水市财政局对涉及跨部门的事项做了5轮梳理。如今,诸如部门开设账户事宜,只需通过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将需求发送到财政局,等候相关处室在规定时间内审核完成即可。市财政局开展业务整合,流程优化核减事项9项,其中包含授权支付、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批复等。财政用款计划审批实行分类审批,该事项2018年办件量超50000件,为高频办理事项,原办理方式为部门单位通过金财系统提交申请,财政归口业务处室和预算执行局进行2~3次审批。改革后,公共预算范围内的用款计划由部门单位自行提交申请并进行自动审批;以收定支范围内的用款计划由归口业务处室终审。通过实行分级分类审批,大部分用款计划都可以实现单位自行审批,其余需财政审批的用款计划也将简化至一次审批办结。丽水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流程优化,将计量标准考核登记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1个环节压缩成2个环节。丽水市人社局将原需经局务会议研究同意的日常公务员转任、事业单位人事交流等事项权限下放至处室,由处室会议初审,分管领导审核,简化了办事流程。

涉及跨层级、跨部门多个环节的办理事项,主要通过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审批审核责任,缩减审批环节以及改变审批方式来重组办事流程、减少办理时间。按照“一件事”归集、“一口受理”、联动办理的要求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论证推演,推动事项能合则合,应减尽减。针对部分办理时限较长的事项,全面压缩办理时间;对部分缺少上位依据、无明确办理时限的事项,通过模拟办事流程,按照“合规、合理、便捷、高效”原则,明确办理时限,以时限量化促进效率提升;对互为前置的审批事项,后一审批环节容缺受理,提前介入,并承诺审批进程中补齐材料,推动审批全流程提速。例如,经过各部门业务梳理共整合、归并、取消“财政票据领购证申请”“办公助手新增审核”等部门之间办事事项21项。

案例3 丽水市率先推行工资统发“一件事”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发包含科目多、涉及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存在纸质审核材料复杂、人工跑单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经办人员。丽水市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见面”办事为契机,率先推行工资统发“一件事”改革,通过流程优化、系统整合、部门协同、数据打通等举措,实现工资统发“零次跑”。截至2020年5月,已完成2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发全流程网上办理。

一是整合系统,实现全程“零跑”。改革前,统发单位财务人员在工资系统完成次月工资造册后,需打印纸质材料送往市人社局工资处报批;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每月固定时间到市人社局领取各单位工资清册;汇总工资发放数据后通知代发银行上门领取相关纸质材料。各部门每月累计提交纸质材料800余份、线下跑腿200余次、盖章1600多次。改革后,通过整合工资系统和“丽水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统发单位每月25日前登录工资系统完成次月工资造册(次月工资发放清册),并在金财工程系统中申报用款计划,完成相应支付申请输入;每月26日,市人社局统一在“丽水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发起“市本级工资统发‘一件事’”事项,同步盖一次电子章,实现一次提交,数据即时发送;各相关单位围绕电子材料审核、输入信息,实现纸质材料“零提交”、办理过程“零跑腿”,一改往日统发单位扎堆提交材料的情况,有效降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聚集和流动风险。

二是并行流转,实现高效核发。改革前,工资清册先由市人社局工资处审批,再由市财政局将工资款项支付给代发银行,代发银行收到资金后对各单位的纸质工资清册和财政资金总额进行校对,并人工对照纸质工资清册输入电脑,最后将工资汇入个人账户。改革后,每月26日,市人社局发起“市本级工资统发‘一件事’”事项,平台数据即时并行流转到市财政局和各代发银行,市财政局和各代发银行可自行下载所需表单数据。市财政局核对表单数据和单位在金财工程系统申请支付的工资实发总数,无误后支付到代发银行;代发银行审核财政支付总额和表单数据明细,无误后导入电子表单数据支付,减少手工输入,精准高效地核发至个人工资账户。

三是统一流程,实现业务规范。改革前,部分统发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工资造册时并不完全依靠工资系统,而是习惯通过系统外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修改和维护。如单位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后,财务人员在工资系统外的表格中对其工资数据进行维护,但并未及时在工资系统上体现数据变更,致使工资发放清册和系统中的数据不一致,在业务上并不规范。改革后,所有的流程由市人社局单口统一发起,相关数据只能从工资系统中抓取。财务人员必须通过业务办结,并在工资系统中将对应数据按照实际发放的金额修改维护,才能发放工资。通过改革,工资统发完全依托于系统,既提升了统发单位办事效率,又提高了业务规范性和数据准确性。

案例4 事业单位部分人事手续办理“最多跑一次”

第一,“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职资格审核”手续办理“最多跑一次”实例。丽水市人民医院提拔一名科级干部,原来需到市人社局办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职资格审核”和“事业单位双肩挑人员资格审核”两个事项,通过合并事项、精简材料、下放权限等改革举措,医院当日提交申请,次日就拿到了审批结果,办理时间由原来至少30个工作日缩减到2个工作日。例如,丽水市人民医院的人事干部孙艺珈按照人社部门新的经办流程,来到市人社局办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职资格审核业务。当日仅提交了4份申请材料,次日就拿到了审批结果,仅用了不到2天的时间,就办完了整个流程,比他们承诺的10天内办完还快了8天。孙艺珈说,她收到人社局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指南时还很意外,有点不敢相信。因为按照原来的流程,办理此项业务至少需要提交2次申请、9份材料、等待30个工作日后才能完成审批。而现在不仅材料少多了,时间短多了,并且跑一次就够了,实际的体验也验证了他们的改革不是纸上说说,而是实打实的真刀真枪的改革。

第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聘方案核准”手续办理“最多跑一次”实例。20197月,丽水市本级卫生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市卫健委人事干部毛春明说,自己是办理人事业务的新手,但是按照人社部门梳理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业务简单快捷。公开招聘在招聘方案核准这个业务环节,按照以前的办理流程来办起码要15个工作日,现在办理时限为3个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他只用了半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可以说效率非常高了。在招聘结果确认这个办理环节,原来需要单位提供11项证明材料,办理时限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后,招聘结果确认做了权力下放,把政审材料权限下放给主管局审核,提交材料大大缩减到3项,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毛春明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搭上了改革这列“直通车”,在办理这项业务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不再像以往那样来回跑

4.精简合并材料,力争办事材料最简化

明确“法无规定不提交、可由本部门出具或获取不提交、可自行查验获取不提交”的“三不提交”原则,全面梳理申请材料,能合则合、能减尽减。按照“没有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由本部门出具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现有材料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或数据共享获取核验的一律取消”的“五个一律取消”要求,对每一项办事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论证,通过归并表单、数据共享、取消重复提交等方式,为办事单位松绑减负。公务员转任审批方面,改革前,公务员从县(市、区)调入市直共13个流程,需发函5次,涉及组织人事部门、编办、单位集体过会讨论至少7次,全流程最快需3个月,一般需半年。以2018年市场监管局公开选调为例,从公告、笔试、面试、公布入围人选到考察结束,总计用时80天;从考察结束启动转任审批,到转任人员办完所有手续报到,总计用时142天,合计长达222天。据此,丽水市自2019年10月起,全面缩减转任程序,取消整合所有调令,将公积金转移、工资关系介绍信等至少19张表单整合为1张表单,将填报要素从176个压缩至48个,并将审批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实施后,公务员转任审批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月以内,极大地提升了用人单位交接效率。

案例5 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办理退休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

丽水市通过部门间协同、优化办理流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办理审批材料由原来的4份整合为1份,填报指标由原来的140项减少为35项,填报指标项人力社保部门平均每个事项核减2份申请材料,材料缩减率达44.13%,数据共享实现率达94.00%。按照“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不提交、由本部门出具或可通过本部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获取的不提交、可自行查验获取的不提交”的“三不提交”原则,对每一项办事事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确保能合则合、能减尽减。如人社部门通过合并表单类目、内部流转获取等途径,将原需各类申请材料317份核减至167份,其中直接取消申请材料93份(次),缩减率达47.32%。

丽水市缙云县将企业职工退休相关的14个高频办事事项合并,优化为联办事项,使企业职工退休办理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切实增强了办事群众和企业的改革获得感。

图5 办理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

一是整合联办事项,变多部门受理为“一窗受理”。改革前,企业职工办理退休需要跑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障局、住房公积金3个部门,提交《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表》《本人选择退休年龄的书面意见》、职工档案等43份材料,材料重复率达23.26%。改革后,只需到人力社保局社保分中心,提交《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申请表》、职工档案等13份材料,材料重复率为零。

二是优化流程材料,变多表填写为“一表联办”。改革前,需填写《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表》《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核定表》等14张申请表。改革后,将办理退休“一件事”涉及的14个事项、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涉及的6个事项所需的申请表各自整合成一张综合申请表,减少纸质材料重复提交。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业职工只需到县社保服务中心填写《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申请表》并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30个工作日便可完成“一件事”办理。

三是深化数据共享,部门协作实现“一体流转”。改革前,需要当事人在3个部门间往返跑多次。改革后,经前台综合受理后,数据直接在人力社保、医保、公积金后台流转,主动完成后续业务办理,减少群众跑腿次数,缩短“一件事”办理时限。

案例6 丽水市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全覆盖

2019年6月,丽水市在人力社保部门试点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不断推进改革迭代升级。通过梳理办事事项、重构业务流程、集成办理渠道等举措,完成贯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7个“一件事”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全覆盖,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截至2020年初,已办结各类事项201件,极大提高事业干部改革获得感,有力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

第一,事项梳理“整合办”,“多件事”变“一件事”。将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生涯按阶段和类型不同,分为公开招聘、人员流入、岗位变动、人员流出、解聘、开除、退休7个“一件事”。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后的办理环节为起点,将每件事后续涉及的出入编、工资、公积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整合为“一件事”,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改革后,公开招聘、人员流入2个“一件事”包括入编登记、工资启用、养老保险登记、工伤保险登记、失业保险登记、医疗保险登记、公积金缴纳、社保卡启用、户籍迁移、财政经费拨付10个子项;人员流出、解聘及开除3个“一件事”包括出编登记、工资停薪、养老保险中断、工伤保险中断、失业保险中断、医疗保险中断、公积金封存、经费停拨8个子项;岗位变动“一件事”包括岗位变动认定、工资变动、经费拨付3个子项;退休“一件事”包括退休审批、退休金申领、医保退休办理、社保核定、出编登记、公积金封存、个人公积金余额提取7个子项。在梳理7件事子项的基础上,为每个“一件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规范统一的办事流程和标准。同时,推出个性化“点单”服务,根据不同办事情形所需材料和信息,进行“最小颗粒度”拆分,按需提供“点单式”服务,如公开招聘“一件事”,最多涉及10项业务,但社保卡启用、户籍迁移等业务并不是必办项,办事人员可根据各自实际“点单”申请办理。

第二,部门协同“集成办”,“多部门”变“一部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共涉及市县16个部门,通过成立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例会机制等措施,形成市委改革办牵头、人力社保部门主抓、数据管理部门保障、其他相关部门支持的工作机制。厘清部门间及部门内部组织运行模式,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打破了部门壁垒,推进了业务集成,确保事项流转办理高效顺畅。实行线上一次受理,多部门协同办理的集成办理模式。

第三,流程再造“快捷办”,“多环节”变“一环节”。重塑办事体系,对每个事项逐一场景化,再造办事流程,精减办事环节,提升办事效率。通过业务整合、权限下放,合并和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通过串联改并联的方式,解决以往各项业务互为前置、串联办理的问题;通过全面压缩办理时限,对部分缺少上位依据、无明确办理时限的事项,量化时限促进效率提升。改革前,7个“一件事”共涉及43个环节,改革后7个“一件事”并联为7个环节。以人员流入“一件事”为例,改革前,下发调令、工资介绍信、行政介绍信是传统人事管理必经的3个环节,改革后明确予以取消,将必办的10个业务全部并联为1个环节同步进行,审批时间从3个月变为最多7个工作日。

第四,信息共享“高效办”,“多表单”变“一表单”。针对部门间事项办理表单多、字段多等问题,按照“数据共享获取一部分、重复要素合并一部分、非必要项删减一部分”的改革思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多个事项、多张表单整合成“一件事、一张表”,实现“一件事”联办“一表通用、要素最简”。改革前,7个“一件事”共有458个填表要素;改革后,缩减到178个。以公开招聘“一件事”为例,办事表单从11份缩减到1份,填表要素从82个缩减到42个。

第五,系统打通“线上办”,“多平台”变“一平台”。建设统一的“丽水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打通人力社保部门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业务系统、医保部门的医疗保险经办一体化系统、编办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等业务系统,破除部门“信息孤岛”,将经办流程集成嵌入统一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流转运行,实现线上申请、零跑办结。同时,还能通过系统对各环节办理情况进行效能监管。如退休“一件事”,原来需要到主管单位、人社、编办等6个部门提交9次申请、4次表单,跑5次现场,现在实现“一次申请,一张表单,零次跑动”,除姓名、身份证号码必须手工输入外,其余指标均自动获取,数据共享率达94%,办理时限由1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

5.压缩办事时限,着力业务办理高效化

不同于群众与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事项有行政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办事时限,机关内部层级间、部门间的办事时限极少有上位法规定。为了实现业务办理高效化,丽水市探索压缩部门间办事时限。在逐项梳理了市直45个部门484项机关内部办事事项的办事流程、标准,统一了办事指南之后,对部分原先办理时限较长的事项,通过减环节、减材料的流程推演,全面压缩办理时间,并通过部门间协同办事系统设置各事项审批环节办理时限。484项机关内部办事事项中,469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7%。通过对事项进行合理性论证和梳理,以办理事项取消、业务合并等方式共计核减机关内部办事事项28项,事项核减率为7%。对市直202个原来无办理时限的事项明确了办理时限,即办事项达85项,事项办理提速率平均达55.5%。“组织人事档案管理”“建设项目审批”“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行政许可监管服务”四大类事项办理时限分别压缩68.9%、54.2%、73.7%、39.0%。尤其是对缺少上位法依据、无明确办理时限的41个事项,通过模拟办事流程,按照“合规、合理、便捷、高效”原则,明确办理时限,以时限量化促进效率提升。

例如,市财政局累计核定机关内部办事事项60项,对50项无规定时限事项设置办理时限,其中8项实现即办。10项原来已设置办理时限的事项中,3项实现即办。该事项现在已经取消,相当于财政部门自我内部流程优化,基本不需要部门提交申请。市财政局资金预拨实行分类审批。该事项2018年办件量为1479件,为高频办理事项,原办理方式为部门单位提交申请,财政归口业务处审核后提交盖章的纸质预拨单给总预算局办理。改革后,年初预算确定后,市财政对预拨事项进行分类管理,对于经常性项目,取消单位申请预拨手续,年初由市财政局主动按照预算的一定比例预下达。对于一次性项目,部门单位可通过电话、办公助手等渠道告知预拨申请,财政部门核准后先行办理资金拨付,实现全流程零跑。通过实行分类审批,预计2020年可减少2/3的办件量。

改革福利惠及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对待市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这一政府期望、企业期盼、群众期待的重点事项,丽水市于2018年9月推出安置房项目“承诺制审批”,对互为前置的事项实行容缺受理,推动发改、建设、规划、人防等相关部门间办事审批全流程提速。梳理出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书等7个审批环节的19个可容缺材料。同时,通过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审批提速、全程代办等方式,优化审批环节24个、审批事项17个,最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间。根据测算,改革前,安居房项目开工前全流程审批的,丽水市平均用时为268天;改革后,发改、建设、规划、人防等机关内部办事审批全流程提速,从选址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缩减到138天,最快的项目审批仅用时55天,单个项目仅拆迁周转补偿费支出就节省7500万元。

案例7 莲都区以模拟审批机制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手续繁杂一直是困扰企业、项目业主的一个重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推进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90天”(力争80天),莲都区探索实施模拟审批方式,按照提前介入,准备充分,政府代跑,主动服务的模式,在综合供能服务站、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项目二期8号地块项目业主未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各审批部门突破限制,视其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模拟审批相关程序,待企业拿地后,统一把模拟审批件转换成正式审批文件,实现取得土地当日即可开工。例如,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项目二期8号地块“拿地即开工”,刷新了莲都区建设项目开工新速度。

第一,以机制为抓手。一是领导重视,协调推进。莲都区政府多次召开万洋、综合供能服务站等重点项目专题对接会议,确定项目采用模拟审批及做好相关工作,同时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等,专题研究项目推进。二是倒排计划,及时跟进。应用项目攻坚微信群,通过每日督查、在群里每日通报进度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动模拟审批工作,如万洋二期8号地块项目,土地摘牌后,万洋指挥部及时跟进,各审批部门积极配合万洋企业,政企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土地成交公示、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及项目备案、用地批准书办理、模拟审批件转换等相关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项目进度。

第二,从模式上着手。一是创新模式,模拟审批。模拟审批制度打破了往常项目业主需要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再进行项目前期审批的旧模式,对项目业主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但特定主体相对明确的企业投资项目,各审批部门视其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模拟审批相关程序,待企业拿地后,统一把模拟审批文件转换成正式审批文件,实现取得土地当日即可开工。二是提前介入,准备充分。通过为项目业主指导审批流程,多次召开“妈妈式”服务审批协调会,和项目业主、设计公司以及相关审批部门就审批业务进行面对面交流,明确各环节审批要求,让设计尽量做到一步到位。为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清单表,梳理每一个审批环节,按照审批要素一一列明,使整个审批流程一目了然。

第三,从服务上帮手。一是政府代跑,主动服务。莲都区通过成立指挥部、工作专班等,主动服务重点项目,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改变了以往坐等业主上报审批的观念,主动送服务上门,充分利用空档时间,在项目公示、文本修改等过程中,并联作业,指导项目把下一个环节能干的事情提前动起来,以此减少审批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压缩审批周期。二是上下联动,提高效率。由于项目涉及市、区、镇三级审批,莲都区联动丽水市代办服务中心,到工业园区现场办公,深入研究探讨如何为万洋提供更优质化发审批服务,在后期跟进时,帮其代办了人防、城建、白蚁等审批环节;联动区代办服务中心帮其代办了环评审查、用地批准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等审批环节;联动碧湖镇代办分中心帮其代办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审批环节,各代办层级都积极协同项目,主动为其提供代办服务,让企业避免走弯路,让审批流程更为通畅。

通过模拟审批,大港头综合供能服务站完成了模拟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环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审查等环节,待项目业主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将模拟审批文件转成正式文件项目即可动工建设。提前审批为项目业主至少节省了3个月时间,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利感。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项目二期8号地块项目,从土地合同完成签订到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了6个多小时(早上摘牌,下午完成所有手续,当晚动工),比以往至少快了3个月,刷新了莲都区建设项目开工新速度。一些兄弟县市纷纷前来模拟学习和交流审批机制,莲都区为推广模拟审批、创新审批机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6.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利企便民制度化

丽水市打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障碍,按照“民事、商事、公事”改革协同推进的目标要求,把机关内部办事提质增效作为服务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坚实基础和最优后端,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逐步拓展到政务服务领域,如推行部门间办事首问责任制,要求首问责任人热情接待、答疑解惑,主动引导、精准对接,跟踪负责、解决问题。财政部门深入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围绕部门需求“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提前互通信息,精准解决问题。以“上门服务至少一次”为载体,向预算单位收集财政管理需求,以及推进机关内部少跑、免跑的意见建议。组织召开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座谈会,向财务人员征求优化财政办事流程的需求。举办财务人员财政信息系统专题培训班,提升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协同平台财政上线事项,印发通知提醒财务人员通过平台办理,共同推进改革工作。

将“上门服务”“一窗受理”“预约办理”“一次性告之”“承诺制容缺受理”等企业和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的做法推广应用到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中,使得投资项目审批立竿见影。例如,丽水市以“丽水人大会”签约项目等为重点,精准对接服务,总结推广开发区全程代办、莲都区模拟审批、龙泉市开工前“零审批”、景宁飞地产业园“最多跑一次”等模式、积极探索“标准地指标+企业承诺制”、容缺受理、带方案出让土地等机制,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提速,加快项目落地。试推行分阶段办理审批事项,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分为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作为“一件事”申报。按照一个阶段、一个牵头部门、企业只报一次的原则,推行一个阶段、一张清单,实施统一收件、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出件。

案例8 颠覆供地模式,以“标准地”制度改革造就“丽水速度”

丽水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用地行政审批等环节耗时费力、效率不高,入园项目监管难、处置难,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一度制约着丽水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绿色崛起。为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丽水市于2018年5月印发《丽水市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指导意见(试行)》,10月编制《丽水市莲都区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试行)》,按照“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有效推动了项目审批服务优化。

第一,创新模式,倒逼土地增效。“标准地”是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企业对标拿地,政府代办审批,项目实现“明白进门”。“标准地”极大提高了引进企业的质量,有助于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落后产能等项目,选出高科技、高产出的好项目,进一步强化了“亩产论英雄”导向,通过市场化方式招引遴选高质量项目落地,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如缙云县在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工作中,增加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收入比等指标条件,同时提高了亩均税收,让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亩均产出分别从10.0万元/亩提高到20.6万元/亩和19.2万元/亩。

第二,提前定标,降低企业成本。土地相关指标精细化、透明化,拿到“标准地”后,如业主选择“承诺制”办理有关审批事项,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待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即可,跳过中间烦琐的行政审批环节,减少了政府对土地要素配置的干预,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由政府做好先期评价标准,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如一宗投资5亿元的制造业项目,仅施工图审查费一项就可为企业减少支出8万元。

第三,重构流程,提速审批服务。“标准地”确定了规划、能耗、环境等指标作为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让企业可以根据“标准”提前开展施工图设计,让部门可以提前介入指导开展审批相关服务,作为投资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前审批全流程的起点同步进行,充分利用“等”的时间,为企业拿地后正式审批提速做好前期准备,让部门审批“提前跑”,全面提升审批效率。结合中介超市、代办制等改革“组合拳”,全市各地企业落地审批平均提速1倍。“标准地”制度改革颠覆了传统的供地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引进企业的质量,不仅缩短了企业“跑项目”的时间和距离,也真正实现了投资业主“最多跑一次”。

在遂昌县,遂昌利和纸业有限公司在9月25日摘得“标准地”,10月26日办理施工许可证,从土地摘牌到颁发施工许可证只用了31天;云和县首批拿到“标准地”的丽水塑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项目审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耗时54天;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200万套幼教玩具生产项目是景宁县首个“标准地+承诺制”项目,从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历时50天;在青田县,当地更是提出并落实了“40天限时高效审批制”;浙江罡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夏礼达从县建设局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了38天……

据有关数据,截至2019年10月底,丽水市在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省级以上平台累计出让工业用地64宗2464.16亩;省级以下平台出让工业用地12宗181.99亩。省级以上、以下两个平台均实现出让工业用地100%按“标准地”供地。“标准地”制度改革,已成为丽水市打造最方便、最快速、最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最优市的重要载体。

7.统一信息平台,助推事项审批数字化

丽水市全面打通业务平台、自建平台、通用平台,在推进各部门信息平台整合上实现破题,以流程再造为基础,全市统一建设机关内部办事协同平台,并在“浙政钉”上架应用,推动机关内部办事“网上办”。通过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打通数据壁垒,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全流程办理、各环节监管、全过程留痕,形成部门间办事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于2019年7月10日上线试运行,首批112个事项在平台部署,完成协同办事上线准备,打通了包括省政务服务网、OA系统、电子签章、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平台、“浙政钉”“全域一证通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人事工资信息管理平台、金财工程系统等通用系统平台及政府部门业务系统。

截至2019年9月30日,市直45家单位共梳理484项机关内部事项,其中469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7.0%;405项实现网上办(市本级共有16个部门149项事项依托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网上办实现率83.7%;94个事项实现了掌上办、掌上批)。青田县83个事项已全部完成部署上线,其余县(市、区)、开发区完成所有区域系统框架搭建,平均每个县(市、区)部署20个事项。县(市、区)及丽水经济开发区共2694项,市直202个事项实现从无规定时限到有时限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一件事”等事项实现平台部署。

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带来“网上办”的新气象,市级公务交通补贴备案事项原为线下办理,需要跑市委组织部、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目前有17个事项)4个部门,改革后变为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表单自动生成造册,一次都不用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变动工资审批、国库集中支付单位事项变更等首批112个机关内部办理事项均可通过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机关内部办事“零次跑”。此外,推出钉钉“掌上办”,已实现所有事项办事指南掌上看,机关事业人员退休“一件事”、请假、往来款拨付、非税收入资金退付等54个办事事项实现“掌上办、掌上批”。

图6 “掌上办”一次都不用跑

案例9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一件事”改革上线运行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存在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办理时间长等问题。为破解调动难题,丽水市通过表单优化、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调动“一件事”“一份材料”“一个平台”全流程“网上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一件事”零次跑。在改革前,办理出编、入编、医保关系转移、社保关系转移、个人公积金转移,行政关系介绍信、工资关系介绍信等至少23个事项分属编办,医保、社保部门、公积金中心等至少16个部门牵头办理,都是“一事一表单”,材料至少17份,填写要素至少264个。

此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一件事”改革将全流程所有表单合并为一张表单,填写材料从原来的至少17份变为一份,填写要素压缩至最多61个。同时,改变以往单独发送的模式,将所有调令、工资介绍信、行政介绍信整合到一张表单,实现全流程8个环节、跑零次。在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办事门户网站上,申请人单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一件事’”在线办理,页面就会跳出一张电子登记表,输入相关信息后点击“提交”,部分“串联”环节实行并行审批,申请表自动流转到下一级审批部门,最后自动反馈最终审批意见,变以往的21个环节为8个环节,办事效率大为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将所有办事流程全部放在“机关内部协调办事平台”上流转运行,对各环节进行效能监管,压缩办理时间,实现了全流程最多7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相关审批手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一件事”改革已通过跨层级选聘选调,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所有审批办理。此举将大幅减轻政务工作量,节省更多行政成本,尤其是高频事项办理更高效。今后“单击”鼠标,即可轻松在线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

“不用专门跑市里,电脑上就能搞定。”2019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跨层级调动“一件事”正式在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上线,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人事干部徐伟琼亲自体验。徐伟琼需要办理人员从青田温溪高级中学选聘调到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当天,他在电脑上输入网址后,进入“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页面,按照办事流程图,一步步填写信息、上传材料,并成功提交审批,整个填写过程仅耗时10余分钟,办事不用跑腿,审批时间还大大缩减。数字化促进政府办事提速增效。

图7 丽水市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

图8 机关(单位)公务员公开遴选(选调)“一件事”审批表

案例10 丽水市在“浙政钉”上线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104个事项可“掌上办”

2019年7月,丽水市在全省率先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线试运行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打通浙江省政务服务网OA系统、电子签章等7个系统及5个市级自建平台,包含机关事业退休“一件事”在内的168个事项上线平台流转“一次不用跑”。通过“浙政钉”,目前机关事业人员退休“一件事”、请假、往来款拨付等104个办事事项实现了“掌上办、掌上批”。“从提交申请到完成审批,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神速!”丽水市南城幼儿园财务人员王艳通过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完成审批,为平台的高效便捷点赞。当天12点32分,王艳通过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提交了往来款拨付的申请;15点55分,市财政局综合处干部对该事项进行初审,并提交综合处负责人复审。综合处负责人在外地出差;16点23分他收到了钉钉短信提醒,立即登录“浙政钉”进入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进行“掌上办理”,当天下午就完成了对该事项的审批。“通过‘掌上办’,即使出差在外,也丝毫不影响审批进度。”市财政局同志指出,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上线后,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已向“一次不用跑”和“办得快”“办得好”转变,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

图9 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事项“掌上办”

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事项实现“掌上办”后,不受时间、场所限制,轻松解决以往机关办事签字难、找人审批难等问题,即使出差在外,也能点点手指轻松完成事项申请和审批。随着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丽水市机关内部信息壁垒、办事梗阻不断打破,机关单位和办事企业群众将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

2020年疫情期间,丽水市依托部门间协同办事平台,大力倡导网上办公、“掌上办公”和不见面审批,取得了良好成效。如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公租房租金减免和货币补贴事项,最快的5秒完成申报,2分钟实现审批兑现。

8.集成共享数据,力促部门信息互通化

丽水市建立保护清单,标准化规范数据采集、使用、开发等环节。对内加强部门业务整合,明确不同处室之间材料一律通过内部流转获取;对外推动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全域一证通办”数据共享平台、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财政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应用,取消“政采云”系统开户、非税收入账务调整申请等事项的纸质审批流程,实现事项办理“网上申请、在线办理、系统送达”。推进财政管理数字化转型,利用财政各业务信息系统和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的开发上线,推动审批流程网上办理。将金财工程系统接入协同平台,原先15个在金财工程系统上办理的事项实现单击“登录”按钮,实现统一入口,财政资金往来款拨付等17个原来线下提交办理的事项上线协同平台,提升财政服务效能。同时,充分运用钉钉、OA办公系统开展咨询答复、信息对接、材料初审以及请示、函复文件流转等活动,简化部门人员上门办事程序。目前,已通过信息化途径实现“零次跑”事项70项。

丽水市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电子政务跨部门跨层级运用。公文交换平台子系统覆盖市、县、乡三级2200余家行文单位,单位内部通用办公子系统推广780家、注册用户达4.3万人,单服务器峰值在线150人左右。协同办公系统覆盖了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电子印章、交换、查询、利用、归档全流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以市本级的情况统计,公文交换年均发文3万份、收文40万份,OA系统年均发文2万份、收文20万份。协同办公系统促进业务办理效率提升。例如,办理退休事项,改革前,需向相关部门提交9次申请、4份表格,填写内容140余项,跑5次现场。改革后,“线上办”“零次跑”,4份表格整合为1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申请表》,指标减少到35项,除姓名、身份证号码须手工输入外,其他均可数据共享。首创虚拟指标派车模式,彻底减去了高频烦琐的资金往来、纸质表单报销等程序,大幅度减少了人力物力。

通过“政采云”平台,公务用车购置更新全流程网上办理、“一次不用跑”,车辆“指标证”发放从原来的1个多月缩短至3天。2019年9月20日,丽水市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全面贯通,实现政府采购供应商无纸化投标、专家无纸化评标、采购人无纸化招标,真正实现了政府采购“一次都不跑”,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域贯通政府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的城市。丽水市推进财政医疗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9个县(市、区)电子票据系统已经实现全面贯通;截至2019年10月25日,全市共开具(生成)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近100万份,大幅减少了医疗票据印刷、领用、核销等环节,今后全年减少财政票据印刷成本约200万元,既减轻了财政票据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又提升了服务效能。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实现了教育缴费、交通违法缴费的“零跑”办理。

案例11 打破“信息孤岛” 实现部门数据共享
——丽水市在浙江省率先实现献血用血报销“零次跑”

2018年,丽水市数管中心、市卫计委多措并举,打破部门壁垒、共享数据互通,实现浙江全省首个还血经费核发“零次跑”,把方便人民群众办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血经费核发”,俗称献血用血报销,这是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的一个关爱政策,是激励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一项重要措施。丽水市一直以来都关爱献血者,重视将此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政策明确,献血者用血报销在社保报销70%的同时,还可同步享受还血经费核发的惠民政策。

长期以来,由于献血者报销程序需要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繁多,办理程序烦琐,让很多献血者放弃享受此项政策福利。根据丽水市2016—2017年献血用血报销率和报销金额数据分析,2016—2017年丽水市献血用血报销人数仅为841人次,报销率仅为5%左右。如何将此项普惠政策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流程,便捷群众,并将政策宣贯好,使用好,一直是市政府重点关注、积极推动的工作之一。

丽水市依托社保平台,多举措推动献血者用血报销“一次不用跑”,一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共享。原来献血用血报销需要经过4~5个程序,跑到医院、公安部门、市中心血站等地进行办理,群众普遍反映报销程序过于烦琐。现在只要是持有丽水市社保卡的用户,在医院窗口就可以读取相关数据,不需要跑多个部门开证明材料,实现了让数据跑起来,让群众不用跑二是统一移动入口,方便使用。献血者及其家属报销只需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浙江政务服务App,手机快速注册并登录后,点击浙江政务服务(丽水站)“献血用血报销”即可根据提示办理。点击手机即可办理,让群众不再跑三是统筹协调,联通上下级数据。为方便献血者及其家属用血报销和省内异地献血用血报销,经多次与省血液管理中心、省卫计委信息中心和省政府信息中心对接协调,实现数据共享互通。现在,丽水市献血者在省内异地献血用血报销只需手机办理,群众不用再跨市跑

案例12 食安金融征信:“舌尖上”生态信用的“丽水样板”

丽水市借助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的机遇,按照生态信用行为正负面清单和个人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生态信用信息纳入金融征信体系建设,通过“食品安全+金融”形成了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产生—发布—交换—使用—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多层次应用场景,打破过往部门间数据壁垒、数据标准不统一的樊篱,率先建立食安金融领域生态信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为生态农产品实现品质溢价和质量安全提供有效支撑。

第一,确定征信对象。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包括市内所有规模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粮食流通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者(含网络食品经营者、进口食品经销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者、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者等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列为征信对象,建立主体生态信用档案,同步构建食用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

第二,规范信息归集。按《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的要求,各地部门依据本单位职责,将已定案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含抽检合格信息及不合格信息)、违法广告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刑事处罚信息、严重失信者名单等信息纳入征集范围,信息内容采用标准格式归集。出台全国首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将食品安全信息作为一级指标纳入农户生态信用等级评定(权重10%)。

第三,畅通传递路径。一是信息的产生和报送。各地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将审核后的信用信息通过本级政务服务网进行发布并归集到本级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归总至市公共信用库、市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系统。二是信息的发布和归总。采集的信息通过市公共数据交换平台汇总至市大数据管理局,由市大数据管理局将行政处罚等信息发布到政务服务网,并同步将所有信息交换给公共信用库。三是信息的使用和反馈。市公共信用库将数据脱敏后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展示,同时建立与市人行的时实数据共享机制,通过丽水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系统,及时推送信息主体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等,使各金融机构可以及时全面查询掌握相关信用信息。各金融机构将基于信用信息做出的金融奖惩情况,按季报至所在地人民银行,并反馈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市信用办。

第四,实施分类奖惩。对列入食品安全严重失信者名单以及接受刑事处罚、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的除外)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采取融资授信惩戒措施;对有监督抽检不合格、违法广告等食安不良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金融机构将其失信信息作为业务审核的重要参考因素;对长期诚信经营,无食安不良行为的,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授信、费率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同时,探索在政府采购、表彰奖励、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特许经营活动、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民宿及农家乐星级评定、专项资金补助等方面依法依规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联合奖惩。

丽水市已归集到各相关部门涉及的生态信用案例20余例,主要为秸秆垃圾焚烧、食安金融联合惩戒、生态公益诉讼、假劣农资处罚等。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实现征信对象全覆盖。全市3.67万余个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00%建立了生态信用信息档案。以食安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口,通过市信用办、市市场监管局、市人行等部门协同,拓展了丽水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范围,目前该平台已实现了16个政府部门和19家银行的信息共享,涵盖了270万个人、25万家企业信息,是全省信息覆盖面最广的地方信用数据库。二是实现失信行为全惩戒。市食安办联同各部门将警告、立案处罚等5种行政处罚作为扣分项,将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投入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等6种违法行为作为一票否决项。截至2018年底,全市将被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2066户(其中,2018年为754户)具有食品安全不良信息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记录至相应实施主体的信用报告,并输入“丽水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供金融机构查询参考,实现食品安全不良行为的全惩戒。三是实现信用结果全运用。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对守信的予以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的奖励,对失信的予以降低授信额度、提高贷款利率、提前收贷、不予贷款等方面的惩戒,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双向引导作用。目前868户(其中,2018年为288户)有贷款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被实施金融联合惩戒;从2016—2018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食品安全不良信息记录的主体人均贷款较试点前下降15万元,贷款人数占比较试点前下降7个百分点。四是实现食用农产品品质溢价。以金融支付为入径口,将许可、生产、经营、监督各环节信用信息和各级平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终端的全过程电子追溯链条,实现食用农产品溯源电子化、交易资金清算自动化、食品监管执法动态化、问题食品召回实时化,农产品消费追溯信息查询便捷化。在此推动下,以“丽水山耕”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2015—2018年“丽水山耕”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23.22亿元,平均溢价率超过30%。

9.科学考核监督,强调改革过程留痕化

丽水市建立考核督查机制。由市督查室、市跑改办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季考核、季通报,定期跟踪事项进度,每季度对本年度若干项改革重点指标、一域一试点、市级重大改革事项中的滞后事项进行通报。对涉及部门较多、推进比较困难的事项组织成立专班、专题协调、集中攻坚。对改革后部门仍普遍反映问题较大的事项进行点名通报、专项交办、限期整改销号。同时,发挥派驻部门纪检组的监督作用,对各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进行跟踪问效,保障改革真正落地见效。市跑改办制作了《攻坚破难工作反馈单》,了解改革执行情况,制作了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破难工作交办单》等,帮助了解基层改革遇到的阻碍并精准施策攻坚。

确立首问导向、协同导向、效能导向,推进“互联网+全程留痕管理”。依托信息平台启动全程留痕管理,推行机关内部办事首问责任制,要求首问责任单位全流程跟踪负责。参照“最多跑一次”改革模式,创新开展部门间办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变“串联”落实为“并联”推进。开发协同办事平台效能监管功能,建立部门间办事平台效能监管机制,对各部门办事事项进行全流程跟踪、提醒和绩效监管,进一步明晰部门协同办事责任环节。这里的监控和全程留痕,并非传统意义上要求的签字留痕,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的留痕。例如,丽水市首创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涵盖了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从入职到退休的全程留痕。打通“浙政钉”,实现事项待办和超期预警消息提醒,有效约束部门办事人员,提高部门办事效率。同时,对接电子档案系统,有序管理电子材料,形成较为完善的绩效监管体系。又如,丽水市首创虚拟指标派车模式,彻底取消了高频烦琐的资金往来、纸质表单报销等程序,全程网上申请用车、派车,全程网上路线监控。此外,在群众办事方面,丽水市正在探索使用“便利度指数”来衡量群众到部门办事的方便程度,以便对相关部门办事效能进行评价监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

案例13 网上办理+全程督办=所有办事流程留痕

办理时间是衡量机关效能高低的重要标准。如今,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都有明确的法定期限和承诺期限,而在此之前,部门间办事往往对办理时间缺乏明确规定,经常被人“吐槽”。比如,调动一名干部可能要一个多月才能办完全部手续,挂职干部办理单位的进出通行证、饭卡有时也要两三周。为了改变之前机关内部很多事项办理时限的模糊性、不可预期性,此次丽水市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明确提出:对于办理时间,法规、文件有明确规定的,要落实到位;没有明确规定的,要通过模拟办事、类推比照等方式明确承诺期限。无论法定期限,还是承诺期限,都要以领跑者为标杆,自我加压,不断提速。

当前,通过数据的记录和共享,每一件办事事项都有了明确的办理时限。例如,某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了“浙政钉”发来的通知,有一个电子项目需要他的初步审核。打开机关内部协同办事系统,事项办理的剩余时长就出现在他的眼前,如果15天内未完成办理,他将受到上级的问责。2019年8月,在浙江省委组织部牵头下,浙江省级机关公务员职业生涯全周期“一件事”正稳步推进。改革后,公务员的录用、遴选、调任、转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事项,将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不跑办成”。

通过网上办理,所有办事流程都有留痕,效率高低一目了然。对于这些数据,相关部门负责人接下来将分析每个部门的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机关内部办事的便捷度和机关干部的获得感、满意度。

10.党群政府联动,推动创新红利共享化

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涵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机关,各部门既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截至2019年底,市本级机关内部事项涉及45个部门484个事项,做到“应梳尽梳”。例如,公务员遴选(选调)“一件事”,审批时限由3个月压缩到7个工作日。原先办理干部调动涉及组织、人事、编办、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6个部门,至少要提交17份材料、跑17次现场,改革后“一次不用跑”。部分“串联”环节改为“并联”审批,变以往的21个环节为8个环节,办事效率大为提高。丽水市正持续深化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党委部门、群团组织延伸,实现各个部门、事项全覆盖。此外,丽水市的改革经验正在浙江省内复制推广,从省直部门到各个地市,掀起了新一轮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机关单位自我革命浪潮。

案例14 “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局外人,现在实现了大合唱

丽水市早在2018年2月就率先开展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嘉兴市随后也开展了这项改革。2018年,嘉兴市印发了《嘉兴市推进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力争从制度上提升机关效能,通过科学设计部门办事事项优化表及办事指南要素,优化再造机关运行流程。如嘉兴市人力社保局通过合并表单类目、内部流转获取等途径,将申请材料从129份核减至72份,缩减率达44.2%,办事时间压缩55.0%。不仅是丽水市和嘉兴市,浙江省直单位工作人员都对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充满期待。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委编办的一项面向67家省级单位的书面调查显示,几乎所有部门都认为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头跑、多次跑、签字烦、时间长等现象。

2019年,浙江省提出了“打造机关效能最强省”的工作目标,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延伸到机关内部,全省上下齐力研究推进。2019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列为2019年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4月4日,浙江省召开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机关内部如何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场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在全省打响。专题会议后,浙江省委编办会同省委改革办,组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外办、省国资委、省机关事务局等16个省级部门开展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省委编办认真审核,逐一列出修改建议,促使各单位查漏补缺。截至2019年8月底,除政策研究部门外,省级74个单位(含群团组织)已初步梳理出1059项部门间办事事项。省“两办”、省人力社保厅、省国资委等均梳理出30项以上事项。省委宣传部将各类群众性创建项目办理时限压缩了一半。省直机关工委第一时间取消本部门转接环节,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权限下放给各基层党委,实现了部门间直接接转。省生态环境厅把原需基层上门汇报的环节改为电话沟通或赴现场核查,有效减少了基层的负担。根据改革计划,2019年9月底,省级各单位将内部公布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同时一并印发各市、县(市、区)相关对应部门。网上办理方面,截至2019年7月底,在梳理出的358项办事事项中,“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75%,网上开通率达到57%。

成果背后是刀刃向内的决心和魄力。改革就是要自我加压,主动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斗争,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能腾出手来,更好地为群众企业服务。据悉,这次改革将省、市、县三个层级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机关以及群团组织机关纳入实施范围。“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局外人,现在实现了大合唱!根据目标要求,2019年底,浙江省80%以上部门间办事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年办件量100件以上和本部门办件量排名前五的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60%以上部门间非涉密办事事项实现网上办理,部门之间一般性文件会签的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力争办事材料精简30%以上、办事时间压缩40%以上。

案例15 景宁县检察院借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强检察监督刚性

浙江省景宁县检察院将检察建议工作与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融合,探索将检察建议发送、流转、回复及督促工作嵌入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作为办事事项进行办理,检察机关案件承办人只需在办事平台上按下“提交”按钮,平台系统就能显示检察建议已成功送达,在提交页面上能清楚地看到案号、案件承办人、送达时间、发送日期等关键信息。依托改革,旨在实现增强检察监督刚性的目的。目前,检察建议通过办事平台送达的使用情况已得到被监督单位的良好反馈。

检察建议在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流转,将实现四大功能:一是送达“一次不用跑”,实现检察建议快速送达。在大数据管理部门的帮助下,区域管理人员将机关内部办事平台管理的单位全部纳入检察机关的推送对象,检察建议推送给各单位指定的管理员后,管理员只需单击“接收”按钮,即完成检察建议送达流程,同时在页面提醒下,管理员只需填写接收人姓名、接收时间,单击“回复”按钮,即时完成送达回证的签收,实现检察建议送达“一次不用跑”。二是备案“网上留痕”,实现检察建议规范流转。以往,检察建议书送达的方式主要是直接送达,有时甚至出现被监督单位业务部室与办公室之间推诿接收检察建议的情形,导致文书送达的迟延,而检察建议流转经办业务上线后,该院发送检察建议、接收送达回证及接收回复函均有系统记录,以便确定是否发送成功、是否查阅,真正做到“一案一留痕”“一案一备案”。三是提醒“实时在线”,实现检察建议及时回复。在丽水市改革办“最多跑一次”技术服务组的协助下,该院在办事平台上增设了检察建议回复“网上实时提醒”选项,即案件承办人只需点击该按钮,即可通过发送钉钉信息的形式,实时提醒被监督单位的管理员按照规定时间回复检察建议四是督促“效能监管”,实现检察建议督促刚性。机关内部协同办事平台效能模块对办事全流程进行跟踪、监控。检察建议事项在系统流转后,系统会对超时办理提出警告,对满意度偏低提出警示,触发启动效能监管,由效能监察机关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处理,在有效提高机关办事效能的同时,增强了检察监督刚性。同时,系统可按地区、时间段、部门、事项类型等进行办件、满意度统计、事项、时效等统计。